?

故事里的事

2020-11-25 21:59邱戊琴
小學生學習指導(爆笑校園) 2020年6期
關鍵詞:葫蘆愛因斯坦外套

邱戊琴/文

曾經風靡一時的電視連續劇《宰相劉羅鍋》的片尾曲唱道:“故事里的事,說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說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故事里的事,也許是真事,故事里的事,也許是從來沒有的事?!贝蠹叶紣勐牴适?,聰明人也喜歡用故事說事,往往同時還創設出了幽默效果。很多小朋友都善于講故事,若能把故事融進習作,習作定能錦上添花。

習作(改前)

爸爸和媽媽一直勸我,可我心里就是很害怕,說什么都不愿意去。

爸爸說:“拔牙一點兒都不痛,就像被蚊子叮了一樣?!?/p>

媽媽說:“牙拔了你就能啃雞架了,想想都流口水??!”

…………

“你們說得都對,可拔的是我的牙,痛的是我?!卑职謰寢屳喎f著一大串理由,根本停不下來,我只能大聲打斷他們,“我就是害怕。我寧愿牙痛也不去,反正牙齒壞了最終會掉的,掉了就不疼了?!?/p>

爸爸媽媽聽了,無奈地搖了搖頭,不再勸了。爸爸還說:“那你就疼著吧,反正疼的不是我們?!?/p>

習作(改后)

爸爸和媽媽一直勸我。爸爸說:“拔牙一點兒都不痛,就像被蚊子叮一口?!眿寢屨f:“牙拔后就能啃雞架了,想想都流口水??!”……

“我給你們講個故事吧?!蔽衣牭貌荒蜔┝?,打斷道,“一天,主人來抓豬,豬邊跑邊叫,主人抓了很久都沒抓到,就休息去了。見豬也氣喘吁吁地停下來休息,牛和羊都說豬太夸張了,沒必要這樣鬧騰。豬聽了說:‘主人抓你們,不過是為了奶或毛;主人抓我,要的卻是我的命??!’爸媽你們說得都對,可被拔牙的是我,我痛??!”

爸媽聽了,相視一笑,不再勸了。

過了一會兒,爸爸又補充一句道:“拔牙又不是要你命。何況,豬可不會長蛀牙,你想當豬也沒豬的‘口?!瘑??!?/p>

前面兩段文字,出自同一小作者之手,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礎上修改的。兩個片段都圍繞爸爸媽媽勸“我”去拔牙而“我”不愿意去這件事來寫。敘述都很完整,寫得都不錯,但看過之后,明顯后一段給人的印象更為深刻,因為它巧妙地借用了一個幽默故事,讓情節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借用有趣的故事為文章增彩生輝,這是讓作文變得有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既簡單又直接。要用好這個方法,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找準契合點。幽默故事很多,但并不是每一個故事都適合你的習作,需要從事件的主體、發生、發展、類型、性質、結果或主旨等方面找到類似點。上文習作用的幽默故事,抓住了“被損害的是事主”這個契合點,即要的是豬的命與拔牙痛的是“我”。

第二,據中心修改。同樣一個故事,看的角度不一樣,得出的感悟就不同,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借用幽默故事時,我們也要根據中心做一些修改,使之和習作渾然一體。如上文習作中的幽默故事,也可將?;蜓蛲茷槭轮?,用來諷刺說風涼話或妄議別人的人。

第三,把握好詳略。用幽默故事是為了更有趣、更有力地說明道理,無論是借用現成的還是自己編排、原創的,一定要注意詳略,涉及中心的多說,輔助內容簡略說,否則就會喧賓奪主,降低習作的吸引力。

素材亮相:

堅硬的大葫蘆

齊國有個人叫田仲,頗有才能,是個隱士。有不少人勸他出來為國家做貢獻,可是他只愿意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有一個叫屈谷的宋國人聽說后,就去見他。寒暄幾句后,屈谷說道:“我聽說先生遠離世事,高風亮節,不依靠別人生活,令人欽佩。我會種葫蘆,結了一只大葫蘆堅硬如石,皮厚無腔,想送給您以表敬意?!?/p>

“謝謝,您的葫蘆我用不上啦?!碧镏僬f,“葫蘆所以可貴,是它可以盛放東西,而現在您這個葫蘆,不能切開盛物,不能用來裝酒,這葫蘆毫無用處啊?!?/p>

屈谷說:“對呀,我的葫蘆沒用,應該扔掉??涩F在,先生隱居此地,不和外人來往,對國家毫無用處,這跟那堅硬的大葫蘆有什么兩樣呢?”

運用指導:

我國古代幾千年的時間里,有很多人因為各種原因隱居。一部分人隱居到終老,消失在人們的視野里;一部分人被勸出世,做出了大貢獻,如諸葛亮。勸隱者出世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很多人勸田仲都失敗了,而屈谷另辟蹊徑,編了一個自己種出堅硬如石的大葫蘆的故事,借田仲之口道出葫蘆的無用,借以諷勸田仲,達到了勸說目的。

習作實例:

讀完《畫蛇添足》,我想到了二年級時的一件事。有一天,聽寫完四字成語后,我和同桌互改。改完后,同桌高興地說:“哈哈,我只寫錯1 個,才錯5 個字?!备舯谧赖耐瑢W聽了很奇怪地問:“不是聽寫四字成語嗎?錯1 個怎么會錯5 個字?”同桌說:“老師說‘肆無忌憚’,我聽成‘四五雞蛋’了。后來覺得不通順,就寫成‘四五個雞蛋’?!薄肮?,你這不就是畫蛇添足嘛!”問話的同學大笑著說。事情過去很久了,現在我真正讀到《畫蛇添足》的故事,才覺得這說法有待推敲。

——劉淑華《讀〈畫蛇添足〉有感》

點評:通過成語故事的學習,小作者引入以前發生的一件趣事,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并以“有待推敲”激發了讀者的興趣和思考。

我爸爸是個科研工作者,工作認真卻不注重穿著。他有一件外套穿了好幾年。有一次,媽媽洗衣服的時候不小心把那件外套染上了別的顏色,正想借此把它扔掉??砂职挚匆姾笳f:“沒事兒,我又不是名人,不仔細看,看不出來?!?/p>

我聽了后,插嘴道:“媽,你給爸留著吧,他這是愛因斯坦第二?!?/p>

“???”爸爸媽媽同時表示疑惑。

我慢條斯理地說:“愛因斯坦剛到紐約時,在街上遇見一個朋友,朋友見他穿著一件舊大衣,就勸他換一件新的,愛因斯坦說:‘沒關系,反正這兒沒人認識我?!^了幾年,愛因斯坦又遇到了這位朋友,朋友問他:‘你現在這么出名了,總該換一件大衣了吧?’愛因斯坦笑著說:‘現在大家都認識我了,換了衣服大家就認不出來了?!职诌@件衣服可不能扔,要不等他出名就沒人能認出他了?!?/p>

“哈哈哈……”爸爸媽媽同時大笑起來。

——陳 晨《爸爸的外套》

點評:小作者用一個愛因斯坦的故事,為爸爸媽媽扔不扔舊外套各找到了一個完美的臺階,于當下有了其樂融融的效果,至于以后結果如何,不妨留待以后再說。這也提醒我們,我們選用的例子,要符合當下的情境,應為當下而作。

猜你喜歡
葫蘆愛因斯坦外套
“葫蘆鎮”上喜事多
愛因斯坦的夢
你知道愛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兒嗎
成功來自謙虛
寶葫蘆
愛因斯坦怎么慶祝生日
畫葫蘆
冬天的外套你選對了嗎
深冬外套乘以二
穿對外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