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進農旅融合發展

2020-11-25 02:45姚海萍周麗肖乃文
時代人物 2020年20期
關鍵詞:淮劇融合農業

姚海萍 周麗 肖乃文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速,傳統的農村文化和鄉風文明離我們越來越遠,對農村風貌的新奇和尋找記憶中的“鄉愁”成了很多人內心的向往,鄉村旅游應運而生。在當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旅游產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農業和旅游業的融合發展是破解農業發展困境,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共享社會資源及文明成果的重要驅動力。

關鍵字:農村;鄉村振興;農旅融合

在當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旅游產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農業和旅游業的融合發展是破解農業發展困境,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共享社會資源及文明成果,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驅動力。我國農旅融合起步稍晚,但發展勢頭迅猛,有很廣闊的發展前景。

一、建湖地區的資源優勢

建湖縣地處江蘇沿海中部,原是古淮夷地的一部分。全境平疇沃野,溝河縱橫、圩區棋布,長堤環繞、綠樹掩映、有水鄉“西湖”之美稱。受地理位置和生態環境的影響,傳統的農業和水產養殖業是建湖縣的支柱產業,據2016年的人口普查統計,建湖縣約有34萬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48%,足可見農旅融合發展對于建湖縣的整體發展、全面小康的重要性。2017年建湖縣被列入江淮生態經濟區,這就意味著本地區農業、農村的綠色健康發展被上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物產豐富 建湖的傳統物產種類豐富,有“稻麥柴蒲藕”“魚蟹鱉貝蝦”,素稱“飯稻羹魚”之鄉。近年來,隨著建湖青蝦、建湖大米、九龍口大閘蟹、九龍口沖浪魚等名特優農產品的推廣,建湖著力打造稻蝦綜合種養、藕田綜合種養、有機林果、綠色蔬菜、特色水產等一系列規?;?、標準化的農產品生產基地,極大地拓展了鄉村旅游的發展空間。

濕地景觀。九龍口濕地是我國保存較為完好的潟湖型原生態濕地,因九條自然河流呈輻射狀匯聚湖中小島,形成“九龍戲珠”的奇特景觀而得名。九龍口資源豐富,現保存著3000多公頃原生態濕地植被,有66種野生鳥類,137種野生植物,36種水產品,被譽為天然的“聚寶盆”、“金銀灘”,是建湖乃至鹽城地區的一大特色景觀。

淮雜之鄉。建湖是淮劇、雜技的主要發源地,是國內公認的“淮劇之鄉”、“雜技之鄉”。依托豐富的歷史傳承和深厚的群眾基礎,建湖的文藝工作者打造了一大批淮劇、雜技精品節目,如雜技劇《小橋·流水·人家》,淮劇《平貴別窯》《過關》《浪淘沙》等,這些極具地方特色的文藝作品亟待更大的文化市場。

紅色文化。建湖是紅色革命老區,有著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如陸秀夫故居、喬冠華故居、建陽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新四軍蘇中印刷所舊址、華中魯藝烈士陵園等,具有很大的農旅融合多元發展的探索空間。

雖然建湖有著很強的資源優勢,但不可否認,建湖在農旅融合發展中還存在著不小的劣勢:發展基礎薄弱,農村開發時間相對滯后,產業融合層次較低;建湖地處蘇北,地方經濟發展相對落后,政府扶持力度雖大,但資金投入略顯不足;對照“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發展要素,配套功能設施不夠完善;管理能力也相對薄弱,產業融合缺乏專業型人才和復合型人才。

二、建湖農旅融合的發展模式探索

當前農旅融合探索出的模式花樣繁多,如田園農業旅游模式、民俗風情旅游模式、村落鄉鎮旅游模式、休閑度假旅游模式、科普教育旅游模式、農家樂旅游模式、回歸自然旅游模式等,但要如何選擇發展方式,更多地還要結合當地的資源特色、產業結構等地域特征來選擇。

(一)堅持規劃引領,明晰發展方向

針對建湖不同村鎮的風土人情、產業布局,深入挖掘各鄉鎮區位優勢,整合生態農業、水產養殖業、現代園區等各項資源優勢,在進行實地調研的基礎上,進行整體的設計規劃。同時,按照項目分布相互映襯,內部功能相互補充的原則,要注重發展的整體性、協同性。結合鎮區特色,重點做好淮雜文化、濕地文化、紅色文化等旅游特色的文化分區,避免旅游項目過度重復,以專項規劃的完善提升總體規劃的品質,爭取整體效益的最大化。

(二)堅持品牌推介,打造精品線路

創塑旅游品牌,依托良好的旅游資源,加大包裝策劃、整合提升、宣傳推介等方面工作力度,形成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叫得響的旅游品牌。

打造鄉村旅游品牌,積極推動農業特色園區向生態涵養、文化傳承等多功能拓展,高水平開發一批兼具“土、野、俗、古、洋”味的鄉村旅游項目,并選擇一些有底蘊、有特色、有產業的村莊進行重點打造,植入旅游元素,配套旅游功能,形成建湖特色的鄉村旅游品牌。

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抓緊推進在建的雜技傳承基地和規劃建設的淮劇小鎮,挖掘建湖淮雜文化、紅色文化、濕地文化等獨有性、稀缺性文化資源,最大限度發掘提煉其旅游價值,讓游客在建湖真切感受到“文化是旅游的靈魂”。

(三)重視教育培訓,引導農民參與

農民是農村發展的主體,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絕對主角和直接受益者。當前,建湖農村地區的人口以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為主,青壯年勞力不足。農村人口普遍受教育程度較低、小農意識較強、市場意識薄弱,對農旅融合的發展知之甚少,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不高。此外,他們也缺乏適應農旅融合發展的專業能力,只能從事相對技術含量較低的體力勞動。

因此,應通過相應的宣傳引導以及教育培訓,增強農民的主人翁意識,促進其轉變觀念,積極主動參與到鄉村旅游的規劃、建設以及農旅融合項目開發當中來,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可以積極培養帶頭人,組建農村合作社,為農村新型經營主體提供優惠措施,以點帶面,提高農民的積極性與參與度。

作為農業和旅游業的結合物,農旅融合是利用農業景觀和農村空間吸引游客游覽消費的一種新型農業經營形態。但是,農旅融合不是簡單地給二者做加法,而是要通過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整合優勢產業資源、優化空間布局、創優品牌形象,推動農業從生產走向生態、生活功能的拓展,從而促進農業產業鏈延伸,建立現代化的農業和鄉村旅游業。

猜你喜歡
淮劇融合農業
“五學”融合:實現學習遷移
淮劇還好吧
數據分析挖掘在農業統計分析中的應用
剛柔并濟
淺談推進淮劇進校園常態化
破次元
融椅
中國農業2017年與未來十年展望
流通領域重要農業產品價格(2016年10月)
農業科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