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教練技術指導下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實現
——以高校德育教育為例

2020-11-26 23:11李欽紅王柔健徐淑貞
大陸橋視野 2020年8期
關鍵詞:信念教練主體

文/李欽紅 王柔健 徐淑貞

辯證唯物主義哲學的內外因表明,在個人的成長中,決定因素為內因,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這一原理在教育教學中也同樣適用。在德育教育過程中,在教師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政治教育中,如果一如既往采用灌輸和說教的教學方式,那么教師又成為了教育的主體,學生成為被動接受者,學生的內因作用沒有發揮,造成學生對德育的認知只是停留在表層,對德育教育內在的信念、價值、意志和情感等理念沒有深層次的理解和思考,也不會使學生真正取得進步。人本教練技術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具有獨立意識的人,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喚醒和引導學生的自我發展之路。運用教練技術切入德育教育,使教師換位為學生的支持者、陪伴者和喚醒者,讓學生成為教育主體的理念得到有效性的貫徹。

一、教練技術應用于教育主體理念的原則

(一)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特的

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個性與自我特質。所以學生們有多元化的信念、價值觀、規條系統和行為模式。正是因為大學生個體差異,形成了大學的多彩多樣。教師教育過程中應該尊重學生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堅信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都是具有無限潛能和良好道德品質的人才,在這樣的思想之下,教師不會要求模板格式化的教學,會用發展和主動的心態模式展開行動,堅持學生主體的行為理念,增強德育教育的時效性和實效性。

(二)教師不能控制和改變學生

有句諺語,“你可以把馬兒帶到河邊,但是不能強迫馬兒喝水”。放到德育教育中,教師在教學中如果模版灌輸學生高能量信念以及規則,并不能對學生內在價值觀產生觸動。運用教練式溝通發現學生價值觀,然后有針對性的轉移、創造學生在乎的價值,被喚醒的學生推動內在的改變,成為學習的主體。

(三)每個學生都具備使自己成功快樂的能力

一個學生可以從改變自己的內在思想進而改變自己外在的行為,進而改變自己的命運。學生在面對自己的日常生活時,遇到跌宕起伏的感情、結果,絆腳石或腳踏石,選擇權在學生自己。生活、學習和感情等問題,從邏輯層次角度講,最終都可以將其歸咎于自身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問題,造成自己困擾失敗的源頭來源于自己的內在信念、價值觀和規條。相信自己有能力讓自己快樂,教師作為學生的鏡子和指南針,要幫助學生發現和喚醒自己,以及向內發現潛能,向外挖掘可能性。

二、教練式溝通貫徹教育主體理念

教練式溝通是以學生個體的獨特性以及相信個體具備成功能力為原則,通過有計劃性、符合學生成長規律的問話形式,運用傾聽、提問、直覺、分辨和回應等教練溝通技巧,發現學生的潛力,喚醒學生的內在。

在實現“學生思想和信念的積極正向化”的德育過程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成長發展,教師要運用符合成長規律的指導或者鼓勵,通過教練式的有效溝通,運用教練式溝通發現學生價值觀,然后有針對性的轉移,找到讓學生主動進行改變的內在觸動點,喚醒學生自己去發現,主動去被帶動、去改變。

(一)提問

提問作為在教學中好用的工具之一,問題的點題性也很重要?!疤釂枴蹦軌騿l學生自己思考,是打開視覺腦的重要工具之一。提問的目的是為了挖掘學生的心態和見解,理清事實與真相,并不是要學生緊張,甚至難堪。作為提問的問題,要目標指向性強、清晰、具體,如果得到的回應很泛泛,那么要繼續進行不設限的引導提問,幫助學生理清,使之清晰化。

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注意保持中立,自己的價值判斷與態度傾向不要影響學生,空杯心態面對學生,不對學生產生暗示以及先導性提示,不批判、不判斷;讓學生逐漸去發現自己的價值。在提問中,盡量用非限制性的提問語言以及方式,比如“什么”“為什么”“能不能”“怎樣”“如何”等句式,一方面,讓學生在開放的環境中探索自己的內心,增強學生的自主性;另一方面在完全開放性的問話,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內心信息得到全面性以及多樣性探索。

(二)傾聽

傾聽作為溝通的重要環節,一是注意學生的語言表達,二是注意學生的非語言性表達,注意學生在表達時的表情動作等,并且給予學生不含任何暗示性的回饋,發動學生主動積極性,多用“還有呢”“還有嗎”等問句和停頓空白,讓學生能完全說完;有時候講清楚本身就是頓悟的關鍵時刻;不預設立場,學生有自己獨立的信念價值觀以及學術研究觀點,有時會和教師的信念價值觀以及學術研究觀點相沖突,教師要站在中立立場去傾聽并作出客觀有效不帶自身情緒的回應;以好奇心來了解學生的目的;給予確認和激勵;鼓勵前行,要讓學生能做出計劃和行動。

(三)直覺和分辨能力

在與學生的溝通中,教師要運用多視角來觀察學生的表達邏輯以及真誠性。練技術中約哈瑞窗口認為每個人都存有陽光區(自己和別人都了解的部分)、面具區(自己知道別人不了解的部分)、盲點區(自己沒有注意而別人了解的部分)和潛能開發區(自己和別人都不知道的區域),教師的直覺和分辨就是發現學生的面具,幫助學生看到自己的盲點,喚醒其潛能的能力。

(四)回應

教師對學生表達的信息作出內容和情感的回應,作為有效溝通的方式之一,還能夠對課堂的教學氣氛產生激發作用。在回應中主要有:復述、先跟后帶、鼓勵等。

1.復述,就是將學生表達中的重要文字和內容復述給學生。比如:將“我不知道活著為了什么”那么可以轉化復述為“現在還沒有了解到自己的人生意義在哪里是嗎?”在這個復述中“到現在”三個字可以讓學生產生人生肯定是有意義的積極正向理念,只是到現在還沒有找到;模式是先跟后代,先接住學生的話,然后用正能量的詞匯豐富式的復述。

2.鼓勵,就是用積極正向的語言刺激學生繼續溝通的欲望。三腦理論認為,人的大腦在思考時也是具有情緒化反應的,積極正向的語言能夠滿足學生的情緒腦,打開學生的心扉,更有利于溝通的便利性。教師的回應,使得教師不僅是學生的鏡子,還是學生的光,讓他能看到真正的自己。

三、成果為導向的思維方式喚醒學生的教育主體意識

學生的行為受控于大腦,建立一定的目標之后,大腦才會發出目標導向的正確指令,繼而從內激發行動,所以形成以成果為導向的思維方式具有重大意義。在教練技術中約哈瑞窗口認為每個人都存有陽光區 、面具區 、盲點區 和潛能開發區,教師充分利用教練式溝通發現學生的面具,幫助學生看到自己的盲點,喚醒其潛在的能力,帶動學生產生改變的內心動力。

猜你喜歡
信念教練主體
強化述職評議 落實主體責任
論碳審計主體
齊魯藝苑(2022年1期)2022-04-19
有一種信念,叫“中國紅”
冠軍賽鴿的信念(上)
何謂“主體間性”
犀利的機器人教練
略論意象間的主體構架
圍墻的信念
睡著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