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術館美育的實踐方式與不足及其對策研究
——以上海油罐藝術中心為例

2020-11-27 18:14劉天玉中國美術學院浙江杭州310002
流行色 2020年1期
關鍵詞:觀展策展美術館

劉天玉(中國美術學院,浙江 杭州 310002)

一、美術館美育的意義

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源遠流長,自古以來重視美育的重要性??鬃诱f過:“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強調了美育在人成長過程中占據的核心位置。近代時期,著名教育家、中國美術學院第一任校長蔡元培先生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對于社會上的人,不能不給他以一種美育的機會”。中華民族新時代,習主席在給中央美術學院的老教授的回信中提到“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美育以柔性的方式陶冶情操,溫潤心靈;在科學技術之外融合美育,拓寬人的視野,開拓認知界限。

十九大指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改革開放以來,社會高速發展,大眾藝術人文素養提升。在21世紀新語境下大眾對審美的需求逐漸攀升,美術館的建設猶如雨后春筍,觀展熱潮升溫,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精神生活豐富的重要性。這樣的態勢在令人欣喜的同時也要關注到依然存在的諸多問題:首先,觀展人群大都以去往游樂園的態度面對藝術品,“拍照打卡”成為常態,探索藝術品背后的價值的意愿并不強烈;其次,私營美術館為了自身的發展,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美術館的長久運營當中,忽略了觀眾與作品之間還存在著不可忽視的鴻溝。要想藝術品與觀眾之間跨越鴻溝,課堂中美術知識與美術館呈現的美術知識體系之間建立關系的橋梁,打破二者間的壁壘,美育在美術館之間便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今許多學者都在美術館機構的美育活動中不斷探索創新可能性。

二、美術館教育功能的優勢

在美術館漫長的歷史發展歷程中,從1973年盧浮宮的開放至今為止,美術館盡管在主體職能上不斷發展變化,但始終沒有離開“典藏”“美育”等概念。陳丹青提出“美術館,是一本巨大的活的百科全書,它的對象不僅僅是藝術家,而是所有的人”。美術館從任何一方面來講,都蘊含著巨大的公教潛力和優厚的資源。

1.本身具有豐富的館藏資源

從古至今,博物館的分科系統都龐大厚重,門類眾多。美術館是其中一個重要門類。每一門類下都包含從古至今多元化的藝術品,具有完整系統的體系。因此美術館自身豐富的資源為開展美育、學術的活動提供得天獨厚的條件。如上海油罐藝術中心的館長、重要的當代藝術收藏家、北京尤倫斯藝術中心創始贊助理事喬志兵先生將自己豐富的藝術收藏作為2019年暑期《建立中》展覽的一部分展出,對當代藝術作品在不同的結合中突出的含義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2.專業策展團隊

應展覽豐富性的需求,策展過程需要周密的計劃,完整的、學術的策展思路,這就要求策展人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專業素養和實踐經驗,回顧研究梳理美術館中所有的館藏資源,排列組合,選取與本館主題相契合的藝術作品,孵化出包含藝術知識、藝術家及其圖像辨別、藝術家同時代的藝術特征以及對未來藝術形態可能性的把握的導向型學術性高質量原創展覽。但目前中國美術館圈內存在的策展人的水平良莠不齊,這就要國家、政府、社會、學校在資金支持、學科建設等各方面付出卓絕的長期努力。

3.多層次寬領域的美術教育人員

藝術家、收藏家、鑒藏家、策展人和公共教育工作者是美育活動進行中的中流砥柱,與此同時,美術館的知名度、展覽質量等也是吸引優秀教育工作者的前提。美術館是進行美術教育的“金土地”。

三、美術館教育形式

2019年8月31號上海油罐藝術中心就籌備了“油罐中的藝術課堂”美育活動,藝術家們帶領觀眾將《建立中》展覽里的作品進行二次創作,讓觀眾重新參與作品的誕生過程并自由地注入自己的思想,有效深化了展覽主題的深意。

此類公教美育活動在中國私立公立美術館中十分常見。各個機構都在為美育活動的創新作出實質性的貢獻。常見的美育活動包括:“小小導覽員”的培養,通過向小朋友講解藝術品的知識,再由他們將自己對藝術品的理解傳遞給更多的觀眾,深入大師的作品,了解創作思想、創作歷程,有效的加深了小朋友對藝術品的理解和感悟。約翰·艾迪瑪在其《如何參觀美術館》藝術中專門提到小朋友在對于為藝術品提供新的理解角度中的重要意義;“藝術創作競賽”也是重要形式之一。通過招募藝術類專業人才,針對特定主題創作,經過觀眾投票選出最佳作品,有機會在該美術館展出。這類活動有效激發藝術類人才的創作熱情、表達熱情,并為其提供良好的展示機會和平臺;觀摩藝術家現場創作,作品媒介不局限于繪畫,還包括裝置、影像、行為、雕塑等,讓觀眾更深入地了解藝術品和藝術家,拉近二者之間的距離,加深藝術作品對觀眾的震撼;有關展覽、藝術家的講座論壇也是美育的一大標志性活動。

四、美術館教育的不足及對策

(1)針對以上多樣的美術館教育的形式,分析可以得知在當今美術館公共教育中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首先,美育活動沒有完整性、連續性的觀念,沒有長遠地想要達成某種結果或目標的規劃。通常一種活動只持續一段時間,期限結束后美育活動也隨之結束,使得美育帶來的影響沒有持續性、長久性的影響,通常在結束之后一段時間美育影響因為不再有施展和表達的機會而消失。其次,美育活動尚未上升到學術高度,大都停留在對藝術品形式、展陳空間的初步感知、對創作熱情的激發上,藝術品對觀眾潛移默化而非知識性的影響中,并未從藝術史、展覽史等知識系統出發,引導觀眾以完整的知識體系為依托,建立深層次的對藝術的感知力和判斷力;再次,由于關于“美育”的號召和廣泛宣傳,不可避免地出現機構美育活動的形式化。沒有投入足夠的時間精力,美育內容空泛,不具有實際性,對觀眾不具有吸引力,就更不要提美育所帶來的成效。

(2)針對以上的不足,結合美術史知識與美育活動、美育與展覽專業人員等方面提出以下建議供參考:

①講座、論壇的形式要突破傳統的方式,即教授、藝術家、策展人等在臺上講演,觀眾在臺下學習的灌輸式講座。要讓觀眾參與進來,將自己的感想在講座中分享給大家,提出疑問共同解答,增強講座論壇的基礎性、普及性,避免形式化和“精英”指向性。

②美術館展覽、陳列、研究還不夠,還需要與當代多媒體工具結合,思考科技與教學之間更多的可能性。打造線上展覽,一方面,使得觀眾能夠通過智能設備的特性更加精細地觀賞到藝術品;另一方面,超越時間空間的界限,充分發揮展覽面對大眾而非少數精英的特性。借助新型社交媒體的手段進行教學,更具合理性、公平性、便捷性。

③與學校課堂相結合,帶領學生從課堂進入美術館。美育不僅僅停留在對非藝術專業的普羅大眾的教育,同時還應該涉及策展專業學生的教學活動。通過增加實踐訓練,自主辦展的經驗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中。注重美術館本身的館藏特征,有目的性地、有針對性地與課堂內容相契合,進行實踐性的觀摩和學習,不要為了進美術館而進美術館。如在美術館中進行美術鑒賞課就再適合不過了。此外,美術館制度現實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讓學生來負責策劃展覽,包括主題選定、布展、宣傳、公教等,讓學生有機會整合多學科知識,提升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

④美育不僅發生在觀展之后,也同樣有發生在觀展前的必要性。在觀展之前舉辦活動,如:鼓勵觀眾閱讀鑒賞與本次展覽相關讀物,從美術史出發,美術史在把握過去、了解當代、展望未來中都起到樞紐的作用。提前開展自主研究學習,有助于對本次展覽有更深刻的了解與感悟。當然這樣的做法對展覽的學術高度提出更高的要求。

結語

上海大學博士張亞圣認為“美術史位于‘藝術鏈’的上游,為美術研究提供理論概念;美術館則身處‘藝術鏈’的中樞環節,擔負著流緒、提供實物的中介作用”,因此觀點受到啟發,筆者認為美術理論知識、美術教育、美術館更似啞鈴狀,其中美術教育起到連接作用,打破理論知識與美術館展覽之間的鴻溝,使得參觀美術館被賦予更多的意義。一方面美術館不再單純是“拍照打卡”的場所,觀眾不再僅僅是被“熏陶”,不再在觀展過程中一頭霧水,而是切實了解展覽的前后過程、外在形式和深層邏輯;在觀展后接受展覽后續系統的持續美育活動,有實實在在與藝術家、策展人交流的過程。另一方面刺激美術館的創造性,向公眾提交更高質量的答卷。希望美術館能夠正視社會發展與公眾美育的需求的提升,將理論知識與美育更好地融合到當今社會、全球的發展的浪潮中,探討美術館美育更多的可能性。曹意強教授指出:“我們在教育中要培養學生如何運用知識去感知無法言說、無法被知覺的世界的能力?!惫P者認為這也就是美育的意義所在。

猜你喜歡
觀展策展美術館
鋼·美術館展覽現場
鋼·美術館二層展廳 鋼·美術館一層展廳
觀展指南針
關于策展
參觀美術館
去美術館游蕩
3天觀展人數超過50萬人次首屆智博會發布多項重要成果
2017 藝術策展人
關于將“curator”統一翻譯為“策展人”的建議
中西方博物館策展人(curator)制度淺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