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視域下加強文化館服務形態與工作方式的轉型探索

2020-11-30 09:15呂靜
青年時代 2020年26期
關鍵詞:工作方式文化服務文化館

呂靜

摘 要:伴隨現代信息技術的出現和應用,新時期市場競爭形勢越來越激烈?;ヂ摼W時代背景下,受眾對文化館服務等方面的功能要求越來越高,文化館需要結合新時代的發展變化等積極進行服務形態與工作方式的轉型創新探索,這樣才能切實提升文化館的綜合服務效能,更好地發揮文化服務功能和價值。本文將首先探究“互聯網+”時代加強文化館服務形態與工作方式轉型探索的意義,然后分析“互聯網+”時代文化館發展遇到的困境,最后針對如何加強“互聯網+”時代文化館服務形態與工作方式的轉型提出相關優化發展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文化館;文化服務;工作方式;工作改革

一、引言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新時期各行各業都需要緊密結合市場的發展需求以及政策變化等情況不斷進行技術、方法、理念等創新,這樣才能更好地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全面釋放發展動能和活力,最大限度夯實發展基礎,提升綜合競爭水平。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文化館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文化館在社會生產和公眾生活等眾多領域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文化服務與育人功能。新的市場發展條件下,尤其是“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信息技術、新媒體技術等不斷涌現,日益改變著傳統媒體的業態方式,也為受眾獲取媒體信息等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渠道和平臺。文化館也應當全面結合新時代的發展變化和需求等不斷進行服務形態與工作方式轉型創新,這樣才能更好有效發揮應有功能。加強“互聯網+”視域下文化館服務形態與工作方式轉型路徑探究,意義深遠。

二、“互聯網+”視域下文化館服務形態與工作方式轉型創新探索的意義

新的發展時期,尤其是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信息技術以及新媒體技術等涌現,推動行業發展不斷取得新的成就,也日益改變著傳統媒體業態的方式和受眾的信息獲取渠道。文化館是提供社會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機構,進入“互聯網+”時代,也需要不斷進行理念創新、服務機制創新和管理體系創新,這樣才能更好滿足公眾日益增長且多元化的文化需求,提升文化服務成效。另外,文化館自身的建設和發展需要其緊密結合市場的發展需求等不斷進行特色化轉型探索,構建更為完善的管理機制和更科學的服務管理模式,這樣才能更好地打造智能化的多元服務平臺,全面提升文化館的綜合競爭實力,為推動行業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強大的公共基礎保障支持。

受眾獲取文化資源的方式越來越多元化,傳統的服務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下文化館的發展要求,文化館只有結合“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要求等,為受眾提供更多簡單化、智能化的服務,才能不斷提升信息的獲取效率,進而更好地滿足受眾的需求。另外,文化館承擔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重要職能,隨著群眾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他們對文化資源等方面的需求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墨守成規已經不能順應時代的發展變化。文化館堅持持續創新,可以在不斷提升文化館服務水平的同時更好地推動社會文化成果全面共享、全民共享,打造無邊界的文化服務體系。

三、當前文化館發展建設遇到的困境

目前,文化館建設發展的過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約,還存在很多的發展困境,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發展定位不清晰,服務機制不完善

目前,文化館在發展的過程中對市場信息等關注不夠,沒有結合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和互聯網發展環境等,從提升服務品質和多元化服務模式等方面進行針對性調研、分析和探索,發展目標不夠清晰,發展定位不夠準確和長遠,難以推動文化館服務功能不斷延伸和拓展。另外,文化館服務機制建設等方面相關服務體系不夠完善,文化館在隊伍人才建設以及日常管理等方面沒有結合新時代的發展變化和服務對象的需求等建立完善的現代化管理制度體系,相關的權責分配、組織管理、具體實施以及數字化文化館體系建設等方面沒有進行針對性體系設計和開發,在網絡服務平臺建設等方面功能也比較單一,缺乏吸引力,難以提升文化館的綜合服務價值。

(二)數字化設施配置不完善

加強文化館的服務體系建設和功能拓展,需要不斷完善相應硬件與軟件設施,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受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但是,當前文化館在基礎設施配置等方面的資金投入保障力度不夠,很多設備設施等已經比較落后,沒有圍繞智慧文化館建設等加強現代化計算機網絡等設施的配置,信息化建設基礎比較薄弱,難以提升持續服務成效。

(三)服務內容與受眾的需求等之間關聯不夠緊密

文化館作為公共服務機構,既需要結合時代的發展要求,不斷建立完善和補充相關基礎文化資源設施等,也需要與受眾的需求緊密結合起來,開展豐富的特色化的文化服務活動,這樣才能更好地密切和受眾之間的聯系,進而更好地吸引他們積極參與,結合不同層次、年齡等受眾對象不同的個性化文化服務需求進行科學化探索,打造長效服務機制和特色服務模式。只有加強深度溝通和服務,才能拉近與受眾的距離,提升文化服務品質。目前,文化館在這方面的探索和實踐不夠,數字文化館建設等需要服務功能有待進一步探索。

四、加強“互聯網+”時代文化館服務形態與工作方式轉型探索的路徑

為了切實提升“互聯網+”時代文化館服務成效,筆者建議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服務形態與工作方式的轉型探索。

(一)明確目標定位,強化基礎設施保障建設

圍繞文化館服務與管理等工作的開展,緊密結合形勢的發展變化以及受眾的需求等,不斷學習借鑒博物館等文化機構服務管理等方面的經驗,立足打造特色的多元化的服務模式,進一步探索文化館的發展目標和方向。

(二)借助互聯網技術打造新媒體服務體系

要在對傳統文化服務進行不斷優化的基礎上,融入更多現代化信息技術。一方面,充分對文化館相關文化資源進行多維度展示。利用互聯網平臺等搜集的相關信息,密切關注受眾的需求,利用大數據等分析受眾閱覽的文化信息。同時,加強傳統文化作品內涵的挖掘和包裝,從社會大眾審美方式與習慣等角度進行深度研究,以此為基礎,更及時地推送有價值的資源。注重利用新媒體技術等打造形式豐富的網絡文化資源,利用大數據技術處理現場實況影像以及其他文化類影像資料,增加互動功能,營造良好的氛圍,提升受眾參與文化演出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等。另一方面,借助新媒體進一步提升受眾文化信息整合能力??茖W探索將文化資源與微信、微博等一些新媒體技術進行融合展示的服務模式,及時向不同的群體推薦不同的文化服務信息,滿足公眾的個性化需求,推動服務效能不斷提升。

(三)創新微服務模式,提升個性化持續性服務成效

文化館可以積極探索利用“互聯網+”時代相關智能軟件,結合文化館自身發展需求和受眾需求等,積極推廣落實微服務工作模式??梢蚤_設文化館專門的服務微信公眾號,利用微信公眾號及時推送相關信息,讓受眾了解其功能和服務領域等。還可以圍繞微服務的推送發布等工作,建立特色的線上服務平臺,吸引更多粉絲積極參與。定期舉辦微服務活動,設置獎勵優惠政策等,從而更好地提高微服務滿意度,更好地滿足和解決受眾文化需求等。

五、結語

“互聯網+”時代,文化館服務形態與工作方式轉型需要科學規劃、系統設計,緊密結合時代的發展融入受眾需求、發展目標以及特色性資源等,進行管理體系的完善和服務功能的拓展,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升其綜合服務成效。

參考文獻:

[1]張羚.基于微服務的數字文化館工作改進研究[J].傳媒論壇,2018(24):182.

[2]陳紅芙.與時俱進,利用新媒體開展群眾文化工作[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8(8):270.

[3]孔素琴.文化館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的位置與未來發展探索[J].大眾文藝,2016(8):21,36.

猜你喜歡
工作方式文化服務文化館
尋訪呈貢非物質遺產文化館
章堰文化館
大愛有光
民俗文化藝術館設計
論公共圖書館開辦主題展覽館的必要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