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技術在非遺保護與傳承中的應用

2020-11-30 09:15蔣衛剛
青年時代 2020年26期
關鍵詞:非遺保護數字技術傳承

蔣衛剛

摘 要:依托于數字技術手段,可實現文化遺產的形態轉化,并將其作為生產資源,為社會提供更優質的文化產品與服務。數字技術的高效應用,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永久保存與完整保護,并對其進行再生、修復、利用等,最大化展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價值、歷史價值。在此訴求下,相關人員需注重豐富非遺形態轉化方式、非遺保護手段,從而將數字技術更好運用到非遺保護與傳承中。

關鍵詞:數字技術;非遺保護;傳承;應用

一、引言

新時代背景下,數字技術、圖形技術、互聯網技術廣泛應用,使得人們足不出戶就能欣賞到世界范圍內的精品館藏,身臨其境般體驗沉浸式博物館參觀,領略世界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風采?;诖?,我國應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優勢與作用,將其以創新手段融入非遺保護與傳承中。在具體開展非遺保護與傳承數字化管理工作過程中,需全面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內涵,更具有側重點與方向性地分析與研究數字技術的應用方式。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概述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內涵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20世紀80年代第一次作為學術概念提出的。從地域文化角度分析,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概念屬于舶來名詞。在我國文化發展與傳承工作當中,專門針對非物質文化概念進行界定是在2001年后才向聯合國提出申報。在這之前,中國政府還專門組織研討活動,對申遺項目進行了客觀化、專業化的分析與研究。具體而言,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社會組織、個體間針對文化遺產構成要素的各種社會實踐,主要指觀念表達、表現形式、知識、技能等相關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空間。它隨著時代發展而發生一定變化,受到社會環境、文化等諸多要素影響。部分非物質文化可能會發生消弭現象,而部分非物質文化倘若獲得有效保護與傳承,會通過新時代人的參與而有所創新。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的內涵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字化更強調利用信息手段對相關數據進行收集、整理、處理與保存。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宣傳與傳播的過程中,可利用數字技術實現非遺的轉換、二次加工、還原、共享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是可再生的數字形態,是從新的視角對保護與傳承工作進行解讀。特別是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在眾多新媒體的推動與宣傳下,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被更多的人了解。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將非物質文化進行數字化轉化,可實現資源的創新生產與傳播,使其為社會文明發展提供新的思路與方向。在生產文化產品過程中,可充分將數字技術非物質文化進行結合,令其能永久保存,真正實現世代傳承與發展。

三、非遺傳保護與傳承數字化的必要性

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對我國社會精神文明建設與文明延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無論是家庭關系的傳承方式還是以學堂形式非遺保護,在保護與傳承的理念與手段上都具有一定的優勢與不足。即在對非物質文化進行保護的同時,需確保能將文化精神有效滲透到群眾中去。在將非遺與群眾進行有效連接的整個過程中,本身就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與發展。但基于傳統的傳承與發展模式,在覆蓋面拓展上會受到一定限制,還會導致優秀的文化空間受到擠壓。尤其是針對所要保護的非物質文化宣傳與管理不當,很容易因搶救不及時而造成損壞現象。倘若部分地區具備極為豐富的非遺文化,會導致保護與傳承工作難度提升。單純依靠人力或是傳統工作形態,無法真正提升非遺保護與傳承效率。由此可見,將數字技術應用到非遺保護與傳承中,將產生更高效、更快捷的宣傳渠道與傳承策略。利用數字技術可實現非遺文化數據化處理,大大提升工作質量與工作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非遺文化的損毀概率,將對非遺保護與傳承產生積極影響。因此,非遺保護與傳承數字化是十分必要的,需要相關人員不斷優化與完善數字化管理模式,確保其能真正發揮優勢與作用。

四、數字技術在非遺保護與傳承中的應用有效策略

(一)注重豐富非遺形態轉化方式

將數字技術應用到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過程中,需能夠充分體現技術手段的優勢與作用。非物質文化遺產當中眾多精良的工藝作品是其重要的展現形式,在對這些作品進行保護的過程中,應在生產、流通等方面進行科學的資源轉化。應將非遺科學轉化成生產力或產品,使其能夠獲一定的經濟效益,從而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提供優秀的前提條件。關于較為特殊的文化現象,應引起社會大眾更強烈的認同感,確保其產生一定的連貫性、持續性。在對非遺進行數字化保護與傳承的過程中,需通過有力的宣傳,使普通大眾能夠對文化多元性、非物質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建立正確的認知。即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各地方應通過民俗活動、表演藝術、傳統技能競賽等活動,使當下更多年輕人更加了解非物質文化的形式,并通過器具、實物、手工制品等,使他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更直觀的認識。在不斷尋求非遺保護與傳承創新方式的過程中,應合理應用數字技術。第一,注重豐富非遺形態轉化方式,確保優秀的工藝作品能夠獲得永久的保存與完整的傳承。例如,在對非遺作品進行展示與宣傳的過程當中,充分利用三維技術、3D多邊形技術,有效改善傳統展示方式的弊端,避免作品的損壞與丟失。第二,充分利用數字技術極強的交互性與對光線與環境的自由控制能力,有效轉化作品的材質信息。通過創建3D模型,大力提升工藝作品等轉化效率。第三,針對非遺作品的修復,可利用數字技術對圖像的基本屬性進行修改?;蛉谌雸D形技術,修護非遺作品的局部,從而達到高效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目的。

(二)積極豐富非遺保護手段

數字技術的融入,將使非遺文化保護與傳承展現形式、傳輸手段等都發生極大變化。在具體將數字技術應用到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的過程中,需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科學改變文化的載體,并積極豐富非遺保護手段,使優秀的工藝作品等真正得到有效的傳承、完整的保護。一方面,可利用掃描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對傳統非遺作品進行數字化轉化。以數字的形式對其進行保存與傳輸,更好存儲傳統載體。尤其在作品展示與宣傳的過程中,應盡可能利用數字版本或信息化手段,避免傳統載體的損壞或丟失,從而達到高效保護的作用。另一方面,相關地區可積極創建數字化虛擬博物館,充分利用數字技術手段對經典故事進行編排與講述。充分發揮創造力與想象力,編排數字化舞蹈或開發聲音驅動技術,確保非物質文化與數字技術產生創新知識點。無論是信息記錄、數字化處理還是建立虛擬遺產概念,都應從非遺數字化保護與傳承視角出發,設計非遺保護手段或措施。建立與完善非遺數字化服務體系,使其以不同的手段實現保護與傳承。例如,各地區可積極結合自身非物質文化特征、地域優勢、文化背景等,建立非遺數字化信息管理平臺,構建數字資源管理庫,建設文化遺產數字化支撐體系等,形成全方位、多維度、多形式的非遺數字化保護與傳承手段。同時,基于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與科技的更新換代,不斷引入高精度、高逼真的數字化遺產保護技術。充分利用虛擬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不斷豐富非遺保護與傳承數字化手段?;谌S信息獲取、虛擬現實等形式,確保非遺保護與傳承更緊密聯系當下社會年輕人的實際,以技術手段強化年輕人對非遺的認同感與喜愛度,從而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得到真正傳承與發展。

五、結語

總而言之,將數字技術應用到非遺保護與傳承過程當中,既要利用數字技術強化非遺保護與傳承手段,又需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拓展非物質文化的傳播途徑與覆蓋面,使越來越多的民眾更加了解非物質文化,促使他們積極參與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工作,借助數字技術,使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獲得良好的保護與傳承。

參考文獻:

[1]崔博,田思源.數字技術對寶坻皮影戲的創新傳承研究[J].包裝工程,2019(24):321-325,357.

[2]聶云霞,龍家慶,周麗.數字賦能視域下非遺檔案資源的整合及保存:現狀分析與策略探討[J].檔案學通訊,2019(6):79-86.

[3]王朝暉,陳成琳,朱乾鋒."互聯網+"背景下我國非遺文化的保護與傳承[J].新媒體研究,2019(13):46-48.

[4]王海音.非遺數字化保護傳承的必要性及應用研究[J].大眾文藝,2019(7):14.

[5]馬莉,李菲.百年“非遺”蕪湖鐵畫的數字化保護與傳承對策研究[J].大眾文藝,2019(3):1.

猜你喜歡
非遺保護數字技術傳承
江西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審計現狀及障礙分析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