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網絡行為失范研究

2020-11-30 09:15郭留英王俊杰
青年時代 2020年26期
關鍵詞:網絡行為失范青少年

郭留英 王俊杰

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信息技術的發展,青少年對網絡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青少年有限的自控能力和辨別能力很難應付復雜的網絡環境,容易產生行為失范。本文總結了青少年網絡行為失范的突出表現,分析了青少年網絡行為失范的主要原因,進而對如何培養青少年健康向上的網絡行為進行了探討,以期對青少年網絡行為的規范起到指導和幫助。

關鍵詞:青少年;網絡行為;失范

《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04億。人人上網,人人用網已然是不可爭辯的事實。網絡正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學習、生活、娛樂、消費方式。然而,網絡并非圣潔之地,各種信息充斥其中,正面與消極并存、謊言與真相同在。對于處在世界觀、價值觀趨于成熟而未成熟的青少年群體,辨別能力不足,控制能力有限,極易受到網絡消極因素影響,產生失范行為,這些將給他們的身心健康帶來極大影響,給社會穩定帶來重大隱患。如何揚正控負,走出“不信黨言信網言、不信師說信網語”的困境,助力青少身心健康發展,引導其養成科學、文明、健康用網習慣,成為當前社會必須面對、必須高度重視和必須花大力氣解決的問題。

一、青少年網絡行為失范的突出表現

豐富多彩的虛擬世界常常讓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流連忘返。在虛擬的網絡世界里,他們帶上網絡的“面具”,掙脫現實世界的束縛,盡情體驗網絡世界的五彩繽紛和奇思妙想,自由地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但是失去束縛猶如失去自由一樣,絕對自由并不會帶來想象中的美好,反而將青少年推向失范的深淵。

(一)沉迷于不良網站

心理學認為,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進入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二個飛躍期(嬰兒期是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一飛躍期)和第二逆反期,性的發育日漸成熟,伴隨而產生的孤獨感、壓抑感倍增。此時的青少年更容易被虛擬的網絡世界所吸引。由于網絡本身的開放性,部分網站運營者為了賺取用戶的流量,刻意使用一些穿著暴露、舉止輕佻的圖片作為宣傳鏈接,甚至有一些社會責任缺失、社會道德敗壞的網站運營商為了謀取經濟利益建立宣揚色情、暴力、權謀等丑陋行為的網站,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理想方設法誘使他們瀏覽。不少青少年由于控制不住內心的好奇而深陷其中;同時網絡上鋪天蓋地的主播、UP主、代購、明星大V等光鮮的形象讓很多青少年產生錯覺,誤把這些當作生活的常態,把當主播、當大V當作人生的目標,使青少年的奮斗偏離了方向;一些打著追求民主、科學、自由的幌子的政治謠言,在所謂“科學”的外衣下頻頻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詆毀,對歷史英雄人物抹黑,企圖剝離人們對民族文化民族歷史的認同、離間人們對黨和國家以及中華民族的深厚情感,使青少年的人生迷失方向。

(二)沉溺于網絡游戲

游戲以其獨特的互動性和掌控感深受各個年齡段人們的喜愛,是人們放松心情、調節生活的重要方式。網絡游戲更是具有娛樂性、互動性、虛擬現實性等特點,可以匿名,又具有不受現實生活交流方式限制的自由度,對青少年來說很有吸引力。適度的游戲能夠起到放松心情、調節情緒、提升專注力等好處,但是沉溺其中,往往適得其反。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在游戲中獲得益智與促進能力的同時,往往不自覺地被這種獨特的游戲體驗所深深吸引,渴望游戲過程帶來的快感,沉溺于游戲所營造出的虛擬世界,進而陷入網絡游戲不能自拔。部分青少年由于沉溺于網絡游戲,而把游戲中的暴力、色情等視為正常,在現實生活中也不以為然,有的青少年因沉迷游戲而叛逆、逃學等,這些都將直接影響青少年的未來。

(三)構陷于借貸危機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給人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捷。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人們不單單可以通過網絡聊天交友、獲取咨詢、購物、學習,網上金融、網上借貸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在幫助人們解決資金燃眉之急的同時,更讓人們感受到了消費所帶來的前所未有的快感。但是網絡借貸畢竟不是慈善捐助,市場下的這些產品都是以盈利為目的,在給人們帶來便捷的同時需要交納相當的利息或手續費。青少年在經濟上往往需要依靠父的支持,即使步入社會,由于正處于工作的起步階段一般收入都相對較低,但受西方拜金主義、利己主義思想的影響,不少青少年吃飯講究西餐、穿著講究名牌,向往奢侈多金的生活。在攀比心理的作用下,部分青少年經不住金錢的誘惑,開始在網絡上進行借貸,但由于償還能力和個人欲望之間的不平衡導致越借越多,最終無力償還。同時有些不法平臺通過所謂的“裸”貸,誘騙青少年貸款消費。在青少年無力償還時這些平臺以借貸時拍攝的視頻、照片為要挾,迫使青少年走向違法犯罪的深淵。

二、青少年網絡行為失范的原因分析

(一)父母監管缺失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活、教育、交通等的成本日益增加,青少年的父母,一般是家庭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而他們在單位也大都正處于事業的上升期,往往面臨高負荷的工作任務、復雜的人際關系。工作、生活的雙重壓力往往使青少年父母難以抽出過多的精力來關注孩子。加之部分父母認為孩子已經不是兩三歲時的樣子,明顯成熟起來,內心在喜悅于他們的長大的時候給予了他們更大的自由。但是擺脫父母監管的青少年在面對社會上形形色色的誘惑時還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時常被一些消極、錯誤的東西所誤導。

(二)學校引導缺位

學校作為青少年教育的主要場所,理應擔負起教育引導青少年的重要責任。但囿于當前教育模式的限制,學校主要以傳授知識為主要目標,忽略了青少年思想、心理的需要,對青少年思想上的問題不能及時發現糾正。同時,由于思想、心理難以量化,很難納入考核體系,即使納入考核體系,由于思想和心理的隱蔽性、易變性,往往需要教師花費較長的時間,較大的精力去觀察記錄、溝通交流,這無形中占用教師大量精力,對教師的備課授課造成沖擊,反而影響了主責主業。這樣的惡性循環造成了學校、教師不愿意投入太多的精力在青少年的思想、心理培育上。

(三)精神世界空虛

物質生活的豐富并不必然帶來精神世界的豐富和高尚。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一股精神物質化的思潮在不斷蔓延。父母在對于青少年的關注上往往注重經濟上的支持,甚至把對青少年的陪伴、引導的缺失換算成貨幣支付給青少年,以彌補自己內心對子女的虧欠。學校教育講究成績名次的競爭,與成績無關的事情很難得到教師和學校的肯定,以成績論英雄,以名次論成敗的風氣還很盛行,這無形中讓青少年形成了功利主義和利己主義思想。競爭意識和利己主義割裂了同學之間的深厚情感。同時,當前大多青少年都是獨生子女,缺乏兄弟姊妹之間支持和幫助。綜上因素造成青少年精神世界的空虛,內心無所依托只能寄情感于網絡之中,同時精神世界的空虛使得青少年難以感受周圍的善意,從而把注意力投向虛擬的網絡世界。

(四)網絡監督缺乏

網絡的公開性、便捷性、多樣性讓人們深刻體會到網絡世界美妙的同時也給網絡監督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受限于技術水平、監管機制、設施性能、工作理念的限制,監督難、管控難一直困擾著監管部門,導致很長一段時間,網絡監管缺失,造成大量消極、負面的信息充斥網絡,網絡暴力、網絡詐騙等甚囂塵上。

三、規范青少年網絡行為的對策

培養青少年良好網絡行為規范需要多方聯動、齊抓共管、形成合力。

一是加強網絡環境監管。加強網絡法律法規建設,及時出臺網絡法律,制定出網絡法律懲罰的相關機制,加強對網絡環境的法律規范和約束,強化網絡監管。同時加強網絡宣傳和網絡法律知識普及,使青少年了解哪些網絡行為是違法的,哪些網絡行為需要受到制約,進一步規范他們的網絡行為。倡導網絡公司及其技術人員以高度的社會責任和時代擔當,積極營造文明健康的網絡環境。同時注重最大限度的限制和刪除有害、暴力的、色情的信息,還網絡以風清氣正、文明健康的生態。

二是加強網絡行為教育。學校和家庭是對青少年影響最大的地方,也是青少年工作、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加強學校和家庭對青少年的網絡行為教育,引導青少年養成良好的網絡行為。學校和家庭在對青少年網絡行為失范問題上不能有鴕鳥心態,要因勢利導、順勢而為,要直面青少年網絡行為出現的情況和問題,探求問題背后的原因,緊跟時代特點、貼近青少年實際,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加強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和網絡法制教育,讓青少年掌握網絡行為的規范和要求,使其明白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應該做,從而提高他們的網絡道德素質、增強網絡法制觀念、養成良好的網絡行為規范。

三是促進網絡行為養成。網絡是一面鏡子,映照青少年現實生活中的道德水準、網絡修養。在虛擬的網絡環境中,青少年在網絡中的相關行為是其內心最為真實的表現。規范青少年網絡行為,一是提升青少年的道德素養。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是國家建設的重要力量,要通過道德教育引導他們自覺同不文明、不健康的網絡行為作斗爭。二是增強青少年的網絡自律。廣大青少年要清醒認識到自律的重要性。網絡不是從來就有的,自律也不是一天養成的,良好的網絡行為養成需要青少年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嚴以律己,用自律的行動創造一種井然的秩序,爭取更大的網絡自由。

參考文獻:

[1]王星明.青少年網絡道德失范及其對策[J].社會縱橫,2011(1):138-140.

[2]付小慧.網絡道德的失范對青少年的影響及其對策[J].新西部,2017(10):19-20.

[3]陳淑麗,柏楊.青少年學生網絡道德行為失范的表現、成因及解決對策[J].北京青年研究,2016(3):43-49.

猜你喜歡
網絡行為失范青少年
青少年發明家
“讀題時代”網絡新聞標題的失范與規范
基于數據挖掘對校園網用戶網絡行為的分析
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網絡話語權的實現及其引導
青少年網絡行為管理的立法與完善
激勵青少年放飛心中夢
讓雷鋒精神點亮青少年的成長之路
他為青少年開展普法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