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質的選擇決定教育的高低

2020-11-30 09:19楊成
青年文學家 2020年31期
關鍵詞:物質條件實質性條件

楊成

何為物質?通俗地說就是經濟條件,家長對孩子的實質性輸出。那何為教育呢?教育是一個“長善救失”的過程,是教導孩子做人、做事、做學問的。且更重于“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那么物質又是怎么與兒童教育相聯系的呢?

教育社會學的研究成果表明:實質的物質直接影響兒童的基本生活、學習環境與健康條件,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兒童的教育。 那么,實質性物質真的就是決定兒童教育的唯一因素嗎?物質條件越好,教育品質越高嗎?顯然不是。研究發現:一些家庭經濟水平在溫飽之下的,不能為兒童提供正?;虮匾膶W習條件,導致對兒童教育產生不利影響。而一些家庭有超過滿足正常學習需求的經濟條件,其在任何程度上對孩子的增長額、對于孩子的教育基本不會產生任何有意義的影響,反而使孩子性格養成出現偏差,對兒童教育產生不利因素。綜上所述,實質性的物質并不是兒童教育的唯一因素,而適度的物質供給,才會給教育形成基礎般的作用。

泰戈爾曾說過,孩子若穿上衣袍,加上太多的珠寶銀飾,反而會阻礙孩子的發展,從而回避世界。這更加說明了,一味實質性物質上的滿足,并不能使兒童得到教育。物質在某一方面來說,只是讓孩子有充分接觸的機會。而不是用物質來堆砌教育,若如是,就如“鳥要是系上了黃金,鳥就飛不起來了”,對孩子亦是如此。

那么,實質性的物質要適度,對于“無形的物質”呢?曾經有一個實驗揭示了快樂與價值無關,而這快樂,就是無形的物質中的一種,也就是精神導向。廣義上來講,無形的物質主要包括科學文化與思想道德方面,而這在提升兒童科學教育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提高科學素質;提升教育質量;豐富兒童文化生活;促進其身心健康方面有重大的作用,便于使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甚至對于兒童而言,精神需要有時是高于物質需要的,而且在教育方面更能產生持久的動力,更能增強孩子的學習動機。也就是說,無形的物質同樣在兒童教育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始終是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物質的正確選擇決定了我們孩子的教育,是講好孩子們人生第一課的前提條件。

總的來說,我們在實質的物質條件上對孩子要適度支持,在“無形的物質”方面認真投入,這將會是兒童教育上的一大推助推器,影響甚至決定孩子以后的人生。

猜你喜歡
物質條件實質性條件
檢察機關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實證研究
拜登和習近平舉行“廣泛和實質性”視頻會晤
排除多余的條件
選擇合適的條件
孤獨會造成實質性傷害
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
歷史合力論核心要素辨析
以自然為導向的幼兒園游戲環境探索
學校檔案保管的物質條件及要求
放開非公機構價格是實質性改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