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形勢下文化館如何進一步做好公共文化服務

2020-12-01 03:12陳翔
青年時代 2020年25期
關鍵詞:公共文化服務人才隊伍文化館

陳翔

摘 要: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主要力量,文化館在公共文化服務建設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文化館的根本是群眾,文化館的職責就是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面對文化館基礎設施建設不平衡,文化服務專業性不強,社會參與不廣泛,專業人才隊伍不均衡的現狀,文化館需要從健全投入機制、優化專業人員隊伍、打造文化品牌,加強館際交流四方面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內容,做好公共文化服務。

關鍵詞: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人才隊伍;創新;改革

一、文化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地位

在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領域中,文化館成為主要力量,與文化館的工作性質密不可分。文化館具有公益性,是一個地區負責群眾文化創作、輔導、文化活動服務、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工作任務的主體單位,就文化館的基礎設施建設來講,它滿足了人民群眾不斷提高的精神文化追求。所以,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文化館是最專業、最符合的力量之一。以呼和浩特市文化館為例,近年來,呼市文化館切實履行文藝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較好地發揮了引領群眾文化良性發展的重要作用。呼市文化館把“人人參與、人人享受”作為組織群眾文化的出發點,開展了“菜單式、點單式”文化服務。以服務社區文化為例,呼市文化館讓社區居民“點單”,有針對性地“送”文化到社區,在“送”文化同時還采取“種”文化的方式,讓社區群眾由文化的參與者逐漸變為文化的創造者,使社區文化活動逐步從無序變為有序?,F在,呼市很多社區的群眾文化活動不只是唱歌、跳廣場舞,還逐漸向提升“文化知識技能”等更高層次的內容上發展,既豐富了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又讓很多人在閑暇之余有可去之處。

二、文化館在公共文化服務中存在的問題

(一)基礎設施建設不平衡

我國各地普遍存在文化活動經費投入失衡的問題。一直以來,從黨中央到各級地方政府,都十分重視對公共文化事業建設的投入,致力于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這促使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有了相當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由于地域經濟差異,文化經費下撥存在不均等性,各地文化館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參差不齊。以呼和浩特市為例,雖屬于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城市,但由于地處西部,與發達城市的文化館相比,文化經費存在明顯差異,文化館場館面積雖已達到國家一級館的要求,但基礎設施不完備,以致很多公共文化服務活動內容無法全面開展。

(二)文化服務專業性不強

文化館的職能作用就是向群眾提供高質量的公共文化服務和輔導培訓、創作。近幾年,各地的文化館在公共文化服務內容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普遍受到群眾好評。但隨著群眾文化需求的不斷提高,有的文化館因為館內設施設備陳舊老化、人員老齡化、經費不足等因素,出現了文化服務內容和形式與人民群眾實際需求脫節的現象。目前,個別地區的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和水平還十分有限,一些大眾性普及的文化服務項目社會覆蓋率較低,一些開展的文化服務項目也是老生常談,形式老化,毫無創新,專業性、針對性不強,致使整體文化服務內容和實際需求脫節,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沒有任何吸引力。

(三)社會參與不廣泛

文化服務需要深入群眾,切身了解群眾的精神需求,進而產生共鳴,不能單一地教化與灌輸。開展公共文化服務時,文化館需要社會各個階層的廣泛參與,只有不同層面的社會力量加入公共文化服務,才能較好地發揮文化服務的多元性和全面性。目前,文化館的活動內容和傳播手段存在局限性,嚴重影響了群眾參與其中的積極性。與此同時,由于文化館現代化傳播手段運用推廣的缺乏,文化館開展文化服務的范圍狹窄,文化館開展的很多服務項目知之者甚少,傳播面、受眾面不廣也限制了群眾參與活動的熱情。

(四)專業人才隊伍不均衡

文化館在開展公共文化服務過程中,人才專業化建設是關鍵因素,文化館的人才隊伍專業化與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能力的大小、服務水平的高低息息相關。文化館做好公共文化服務需要的是“一專多能”、踏實肯干、業務素質過硬的專業從業人員。從全國文化館來看,文化館普遍存在專業結構失衡、專業技術水平弱化、專業人員配備不齊的問題,這些問題導致了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失衡,公共文化服務水平與老百姓的需求不匹配。各地的文化館的從業人員雖有一部分是專業演員或是專業學校畢業出身,但是隨著各地事業單位的改革,各文化館近幾年已無自主招聘權,大多存在人員老齡化嚴重,專業結構不合理,專業人員配備不平衡的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和各地機構改革及不同時期人員安置制度有很大的關系,長期沿襲的人事制度導致現有文化館專業隊伍人員復雜化,文化館人才隊伍中既有從專業劇團分流過來的,又有復轉軍人,還有大學畢業統招分配而來的。復雜多元化的人員構成導致公共文化服務專業化不強,限制了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的發展。

三、文化館做好公共文化服務的路徑

(一)健全投入機制

要做好公共文化服務,就要逐步健全政府主導、財政投入穩定增長的機制,讓文化館得到應有的重視。例如,可以通過實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數字文化館建設、非遺保護、文化惠民活動等,不斷加大對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資金支持;轉變政府運作機制,引導社會群體積極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各社會團體中,其實有許多樂于為群眾文化服務的力量,政府只需要加以規范和引導,采取政府采購、項目補貼等惠民政策措施,鼓勵他們參與文化服務的工作,通過“政府采購服務”的形式集中力量加強監督,將直接提供服務轉為間接管理服務,保障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

(二)實現文化館人才優化

文化館要想做好公共文化服務,首先要實現人才的優化組合,加強對現有文化工作者的培訓和再教育,不斷提高文化館從業人員的理論知識和業務能力,完善業務技能和專業繼續教育培訓體制。同時,建立獎勵制度,激發工作人員服務于基層的積極性,激勵專業人才扎根基層、深入群眾,充分發揮所學專業的特長,為社區公共文化建設的發展起到支柱作用。其次,打造一致高素質、業務過硬的公共文化服務工作隊伍,推出文化人才引進機制,聘用藝術專業院校的大學畢業生,發揮其思想活躍、創新意識強的優勢,不斷優化從業人員的構成制。再次,大力引導社會力量,建立健全有效的文化參與制度,廣泛吸納社會有識之士,完善文化服務的實用性功能。同時,有針對性地引領群眾自發組建特色文化隊伍,傾聽社會有識之士的良言良策,創出出貼近群眾需求和喜好的文化服務。以呼市文化館為例,隨著群眾對公共文化需求的不斷提高,針對專業性更強的一些業務輔導,文化館常年派業務教師學習深造,同時還在單位內部開展了“一人一技”提特長活動,鼓勵年輕業務人員學習其他專業技能,做到“一專多能”。另外,呼市文化館還充分發揮文化志愿者的作用,吸收了一大批社會專業人事,通過不定期的培訓,讓這些志愿者深入各個社區、社團開展群眾文化輔導,緩解群文人才缺乏的現狀。

(三)打造文化品牌,擴大社會效益

文化精品既可以解決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又可以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文化品牌的打造要從以下幾點展開。

一是充分挖掘、利用地方獨有的特色文化資源,以地方特色為“根本點”。地方文化源遠流長、喜聞樂見,反映著當地群眾的生活、精神風貌,凝聚著群眾的向心力。用不同的文化藝術形式充分展示地方文化資源,可以在打造文化精品的同時,保護地方文化,既樹立了地方文化形象,又形成了口碑效應。二是在打造文化品牌時,要做好調研工作。文化品牌的樹立推廣,不僅要了解群眾有什么,更要了解群眾需要什么,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通過調研,將本地特色民間文化藝術資源聚合在一起,組織民間文藝團隊,發揮群眾文化館站的教學作用,為優秀的民間體術團隊提供精準的專業輔導和平臺展示,多促進各民間文藝組織與專業文藝團體的交流學習,激發他們參與的熱情,提升他們業余文化團隊的內涵、藝術修養、欣賞水平。三是創新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模式,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微信公眾號和文化云平臺等媒介擴大群眾了解文化信息的來源,及時更新文化服務內容,讓文化作品接“地氣”,雅俗共賞。

(四)加強館際交流,促進公共文化服務跨區域合作

在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背景下,文化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一支重要的力量,館際間的交流合作為各地區文文化館的發展,樹立文化館新形象提供了互相學習的機會。借助交流互動,既可以取長補短,集眾家之所長,拓寬工作思路,又可以打開各地文化館的知名度。館際友好建設,實現了區域文化交流,擴大了文化資源共享。以呼市文化館為例,其與阿拉善盟群眾藝術館、南寧市群眾藝館、烏海市群眾藝術館簽訂了《群眾文化發展長期交流合作友好協議》,同時還和濰坊市文化館、青海省西寧市群眾藝術館、遵義市文化館等44個全國地市文化館簽訂了《全國45地市文化(群藝)館發展戰略聯盟》合作框架協議。這些協議的簽訂,開創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新模式,拓寬了公共文化服務領域,實現了文明共建、文化共享的結對互助,拉動了各地公共文化的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莊敏瑩.文化館在公共文化服務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藝海,2009(5):132-133.

[2]童娟.公共文化服務建設中文化館的定位及功能[J].魅力中國,2014(22):38.

猜你喜歡
公共文化服務人才隊伍文化館
尋訪呈貢非物質遺產文化館
關于培養新時期青年人才隊伍的思考
章堰文化館
大愛有光
激發人才隊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趕超越
民俗文化藝術館設計
搞好公共文化服務,推動藝術普及
人才隊伍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