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腸道腫瘤CT診斷的臨床應用效果評價

2020-12-02 07:46李天博
中國實用醫藥 2020年30期
關鍵詞:CT診斷臨床應用效果評價

李天博

【摘要】 目的 分析探究胃腸道腫瘤CT診斷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142例疑似胃腸道腫瘤病例作為研究對象, 均接受CT檢查, 對比分析CT普通掃描、CT增強薄層掃描結果與病理診斷結果。

結果 142例胃腸道腫瘤疑似病例中, CT增強薄層掃描確診符合率為93.33%(98/105)高于CT普通掃描的82.86%(87/105), 周圍組織浸潤符合率94.05%(79/84)高于CT普通掃描的73.81%(62/84), 淋巴結轉移符合率93.10%(54/58)高于CT普通掃描的65.52%(38/58),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胃腸腫瘤分期上, CT增強薄層掃描診斷的T1、T2、T3、T4、N1、N2、N3、M0、M1期符合率均高于CT普通掃描,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CT增強薄層掃描可有效診斷胃腸道腫瘤, 獲取腫瘤位置、大小、類型、周圍組織浸潤、淋巴結轉移、腫瘤分期等信息, 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 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胃腸道腫瘤;CT診斷;臨床應用效果;評價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30.025

胃腸道是腫瘤發生率較高的部位, 良性腫瘤癥狀輕或無癥狀, 預后好, 而惡性腫瘤早期無典型癥狀, 需要借助X線片檢查﹑消化道內窺鏡檢查和活組織檢查等方式確診, 再進行治療[1]。內窺鏡是以往胃腸道腫瘤的首選方法, 但是這種檢查方式具有一定入侵性, 會令患者感到劇烈的疼痛和不適, 而且臨床實踐發現, 內窺鏡無法準確獲取胃腸道粘膜下腫瘤的大小、浸潤及轉移等信息, 存在一定局限性[2, 3]。隨著CT診斷技術的完善, 這項技術逐步在胃腸道腫瘤診斷中得到推廣, 此次試驗旨在探究胃腸道腫瘤CT診斷的臨床應用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142例疑似胃腸道腫瘤病例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 男78例, 女64例;年齡38~67歲, 平均年齡(51.72±5.75)歲;病程1個月~1年, 平均病程(0.43±

0.28)年。所有患者的臨床表現均為腹脹、腹痛、腹部包塊等癥狀, 均無惡心嘔吐、便血、腸梗阻等消化道表現。所有患者知悉并自愿參與此次試驗, 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分析患者CT影像資料, 排除合并其他腫瘤疾病的患者。

1. 2 方法 對所有患者先后進行CT普通掃描、CT增強薄層掃描結果與病理診斷。此次檢查選用德國西門子公司生產的64層128排螺旋CT掃描儀, 檢查前8 h禁食, 應用水充盈法, 掃描前20 min, 肌內注射20 mg

654-2注射液, 飲用1000~1200 ml溫開水, 取仰臥位, 足部先進, 掃描球管電壓設置為130 kV, 電流設置為150 mA, 層厚設置為4.0 mm, 螺距調節為5.0 mm, 時間為1.5 s, 從膈頂平掃至第3腰椎水平, 若患者胃張力不足, 擴大掃描范圍, 隨后掃描全身, 根據患者病灶位置調整掃描體位, 胃底賁門部病變患者取左側臥位, 胃體、胃竇部病變患者取右側臥位, 部分患者可取俯臥位。隨后, 進行CT增強薄層掃描, 應用高壓注射器, 以2.8~3.0 ml/s的速度, 將100 ml 60%泛影葡胺造影劑注入患者靜脈中, 層厚設置為3.75 mm, 螺距調節為

1.0 mm, 全腹掃描時間為8~10 s, 進行無間斷連續掃描, 依照Standard標準重建CT增強薄層掃描圖像。

1. 3 觀察指標 對比CT普通掃描與CT增強薄層掃描結果, 由兩位工作經驗豐富的影像學診斷專家獨立閱片, 得出診斷結果, 存在分歧的病例共同討論, 統一結果;對比腫瘤周圍組織浸潤及轉移情況, 記錄CT普通掃描與CT增強薄層掃描結果, 具體包括胃腸道腫瘤類型、周圍組織浸潤信息、轉移信息;對比胃腸腫瘤分期診斷結果, 根據TNM分期法, 確定腫瘤分期, 與病理診斷結果對比, 探討胃腸道腫瘤CT診斷的臨床應用效果。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CT普通掃描、CT增強薄層掃描結果與病理診斷結果對比 142例疑似胃腸道腫瘤病例中, 經病理檢查確診105例, 經CT增強薄層掃描確診98例, 符合率為93.33%(98/105);經CT普通掃描確診87例, 符合率為82.86%(87/105)。CT增強薄層掃描確診符合率高于CT普通掃描,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腫瘤周圍組織浸潤及轉移情況對比 在胃腸道腫瘤周圍組織浸潤上, 病理檢查結果顯示84例, CT增強薄層掃描顯示79例, 符合率為94.05%;CT普通掃描顯示62例, 符合率為73.81%。CT增強薄層掃描周圍組織浸潤符合率高于CT普通掃描,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淋巴結轉移上, 病理檢查結果顯示58例, CT增強薄層掃描顯示54例, 符合率為93.10%;CT普通掃描顯示38例, 符合率為65.52%。CT增強薄層掃描淋巴結轉移符合率高于CT普通掃描,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3 胃腸腫瘤分期診斷結果對比 在胃腸腫瘤分期上, CT增強薄層掃描診斷的T1、T2、T3、T4、N1、N2、N3、M0、M1期符合率均高于CT普通掃描,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CT是一種現代化影像學檢查方式, 利用X線束、γ射線等可掃描到人體某一部位一定厚度的層面信息, 將所得轉化為電信號, 最終轉換為數字輸入到計算機中, 利用相關技術進行三維容積重建, 獲取清晰的立體影像, 從冠狀面、矢狀面等多個角度顯示病灶部位的情況[4, 5]。胃腸道良性腫瘤的CT影像表現為, 腫瘤直徑<5 cm, 密度均勻, 無明顯鈣化點, 黏膜保存完整, 與周圍組織器官界限分明, 相鄰部位無明顯增厚現象。而惡性腫瘤的CT影像表現為, 腫瘤直徑多處于5.2~20.0 cm, 腫瘤密度不均勻, 形狀不規則, 多呈分葉狀, 腫瘤中心存在形狀、面積不一的壞死囊變, 存在低密度出血區域, 腫瘤與周圍組織器官界限不清, 多粘連, 增強薄層掃描可觀察到邊緣顯著強化, 但中心強化不明顯[6]。

此次試驗結果顯示, CT增強薄層掃描的符合率高于CT普通掃描,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在周圍組織浸潤、淋巴結轉移、腫瘤分期上的診斷符合率均高于CT普通掃描,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原因在于, 腸道蠕動及組織密度變化會干擾到CT普通掃描, 而增強薄層掃描可借助于惡性腫瘤的轉移灶與原發灶代謝相似的特征, 分析對比劑吸收情況來確定病變累及范圍, 更好地顯示原發灶, 并確定組織周圍浸潤及淋巴結轉移情況。

綜上所述, CT增強薄層掃描可有效診斷胃腸道腫瘤, 獲取腫瘤位置、大小、類型、周圍組織浸潤、淋巴結轉移、腫瘤分期等信息, 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 值得在臨床診斷工作中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天柱, 彭振鵬, 黃樂生, 等. 多排螺旋CT對胃腸道內可疑異位胰腺病灶的影像學診斷. 中國醫學物理學雜志, 2020, 37(3):317-321.

[2] 溫俊杰. 不同血漿和紅細胞比例輸注對胃腸道腫瘤圍手術期大量輸血患者凝血功能及預后的影響. 河南醫學研究, 2020, 29(9):1587-1588.

[3] 吳筍, 王剛, 車江濤, 等. 腹部CT掃描聯合胃腸道造影診斷小腸惡性腫瘤臨床應用. 中國臨床醫生雜志, 2019, 47(1):69-71.

[4] 劉彩芳, 孫妮娜, 石淼, 等. 外周血miR-17-92基因簇對于胃腸道腫瘤診斷的研究進展.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9, 19(20):82-83.

[5] 譚錦平, 葉錦希, 鐘錦開, 等. CRP聯合腫瘤標志物對兒童胃腸道良惡性病變的診斷價值.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9, 29(11):19-21.

[6] 劉淑妍, 劉艷艷, 王麗潔. CA724聯合CEA、CA199檢測在胃腸道腫瘤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8, 18(83):128.

[收稿日期:2020-05-11]

猜你喜歡
CT診斷臨床應用效果評價
CT診斷急性胰腺炎的臨床價值研究
CT及MRI診斷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價值
外部性腦積水的CT診斷及臨床治療價值觀察
生化檢驗項目在診斷肝硬化疾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
2006—2016年度C—NCAP評價結果
鈦鎳記憶合金肋骨環抱器治療多發性肋骨骨折的療效觀察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
兩種方法治療急性髂股靜脈血栓對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