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共振成像在肉芽腫性乳腺炎診斷及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2020-12-04 13:56陳玉雷韓志剛陳龍舟劉敏韋永祥
醫藥前沿 2020年30期
關鍵詞:膿腔肉芽腫乳腺炎

陳玉雷 韓志剛 陳龍舟 劉敏 韋永祥

(揚州大學附屬醫院淮安市婦幼保健院放射科 江蘇 淮安 223001)

肉芽腫性乳腺炎(GM)臨床上為少見病,是以乳腺慢性炎癥為病理改變的良性病變,臨床多以不規則乳房腫塊就診,常單側乳腺受累,以乳腺的外周部多見,腫塊界限不清,臨床醫生術前誤診為乳腺癌的概率較高[1],不僅造成治療方案的錯誤選擇,也增加了患者的精神壓力,本文回顧性研究經病理證實的GM MRI 影像特征,旨在提高GM 的術前診斷正確率。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 年8 月—2020 年8 月行MRI 檢查并經病理證實的19 例GM 患者的影像資料,患者年齡24 ~51 歲,平均年齡34.7 歲,均為已婚,其中18 例是經產婦,1 例未生產過;出現臨床癥狀時間最短的3d,最長1 例4 年,平均發病時間約21d。

1.2 檢查方法

采用GE 1.5T MR360 掃描儀,專用相控陣乳腺表面線圈,被檢查者取俯臥位,乳房自然懸垂在線圈內,分別行平掃、彌散加權、動態增強掃描;平掃:橫軸位T1WI TR=1000 ~1100ms,TE=8 ~9ms,抑脂T2WI TR=6000 ~6500ms,TE=45 ~55ms,DWI TR=4900 ~5100ms,TE=75 ~85ms,層厚5 mm,b 值=800-1000s/mm2,動態增強共掃描8 期,采用vibrant 序列,TR=5.7ms,TE=2.7ms,層厚2.2mm,每期間隔65 ~72s,先行預掃描,再用高壓注射器快速注射對比劑Gd-DTPA,劑量為0.1mmol/㎏,流速2.0ml/s,然后快速推注生理鹽水沖洗后再行7 期掃描。

2.結果

2.1 病灶大小、形態、分布特點

GM 病灶一般范圍較大,本組中病灶直徑從11 ~85 mm,平均約43 mm,病灶形態不一,呈類圓形4 例,不規則形15 例,有16 例病灶內見膿腔,其中多發膿腔14 例,單發膿腔2 例,病灶多位于乳腺外周部小乳管及乳腺小葉,呈局灶性、區域性、廣泛性分布。伴有皮膚水腫2 例,腋下淋巴結增大5 例。

2.2 MRI 征像

2.2.1 常規序列:T1WI 上呈低信號,Stir 序列上呈等、高混雜信號,膿腔形成信號更高。

2.2.2 DWI 序列:病灶彌散受限呈明顯高信號,多點測量膿腔部分的平均ADC 值均為(0.81±0.54)×10-3mm2/s,非膿腔部分的平均ADC 值約為(1.37±0.32)×10-3mm2/s。

2.2.3 動態增強序列:病灶明顯快速強化,TCI 以平臺型為主,占17 例,流入型2 例,未見流出型病例,增強后病灶的形態、分布、個數顯示更為清晰,多發病灶14 例,單發病灶5例,不均勻強化16 例,其中呈多環樣強化13 例,單環強化3 例,環內壁相對光整,壁強化明顯,環內無強化。

3.討論

3.1 GM 的臨床病理表現

GM 是一種相對少見的以小乳管、腺小葉為中心的慢性非干酪性肉芽腫性炎,又稱肉芽腫性小葉乳腺炎,由Kessler 和Woollch[2]于1972 年首先報道。小乳管和腺小葉內見多種炎性細胞浸潤,腺小葉中央可見小膿腫形成,晚期小膿腫可融合成較大膿腫,間質可有纖維組織增生[3]。GM 多發生在育齡期已婚經產婦,常單側受累,病灶多位于乳腺外周部,一般不侵及乳暈下區域,病變可單發或多發,可發生于乳腺任一象限或累及多個象限。GM病因尚不明,其細菌、真菌培養都為陰性,目前多數學者認為本病可能與自身免疫反應有關,也可能與外力作用、炎癥、手術等有關[4],其病理特征以腺小葉為中心,大小不一,數量不等的灶性分布,大體標本呈灰白色,界限不清,內可見黃色粟粒樣病灶,質比較硬,可有砂礫感。鏡下可見以乳腺終末導管小葉為中心的肉芽腫性炎,小葉內可見多種炎細胞浸潤,主要為中性粒細胞,另有單核細胞、上皮樣細胞、淋巴細胞、多核巨細胞,可有不同程度的嗜酸性粒細胞浸潤,多數病灶見嗜中性粒細胞形成的大小不一的膿腔,病變發展,膿腔可融合,導管周圍和小葉間隔見多種炎灶細胞浸潤[5]。

3.2 GM 的磁共振征像

MRI 平掃GM 病灶T1WI 呈低信號,T2WI 呈等、高混雜信號,膿腫形成時呈更高信號,本組病例統計發現,GM以膿腫型多見(16/19),病灶形態多不規則??蓡伟l及多發,大小、數目不等。DWI 對膿腫型GM 具有高度特異性,膿腔表現為明顯高信號,表示彌散受限,通過測量其ADC 值能間接反應肉芽腫內水分子運動情況,本組病例經統計膿腔部分的平均ADC 值約為(0.81±0.54)×10-3mm2/s,有研究報道乳腺癌的平均ADC 值為(0.92±0.21)×10-3mm2/s[6],兩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肉芽腫的周圍實質部分的ADC 平均值約為(1.37±0.32)×10-3mm2/s,高于乳腺癌的ADC 值,兩者差異同樣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詹茸婷等[7]研究結果一致。Renz 等[8]的研究結果也表明GM 膿腫部分與非膿腫部分的ADC 值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指出在臨床工作中測量病灶的ADC 值時,如果病灶有膿腔形成,一定要多點測量。

3.3 GM 的MRI 動態增強表現

本研究中GM 早期病灶快速強化病灶強化明顯,延遲期信號強度-時間曲線以平臺型為主17 例(約占89%),流入型2 例(約占11%),無流出型病例,這與乳腺癌的信號強度-時間曲線呈流出型強化特征有顯著差異,詹茸婷等[7]的研究認為,因乳腺癌腫瘤內含有發育不成熟腫瘤新生血管,增強掃描快速強化后快速廓清,而肉芽腫性乳腺炎多為炎性細胞浸潤而無腫瘤血管形成。非膿腫性GMMRI 表現類似于非腫塊型乳腺癌,動態增強掃描呈不均質強化,DWI 呈明顯高信號,多點測量病灶ADC 平均值約為(1.37±0.32)×10-3mm2/s,顯著高于乳腺癌的ADC 值,對鑒別診斷有明顯意義;膿腫型GM 增強一般表現為多發環形強化,壁一般較薄且環內壁光整,多大小不一,可呈蜂窩狀分布,考慮為微膿腫形成,較大者為融合所致,此征像被認為是GM 的特征性改變,含有液化壞死的乳腺癌也可呈環形強化,但乳腺癌的囊壁多厚薄不一,可見壁結節,腫塊邊緣亦多見分葉與毛刺。GM 磁共振表現有一定特征性,病灶多位于小葉,區域分布,DWI 彌散受限,ADC 值膿腔部分較低,非膿腔部分較高,動態增強掃描延遲期TIC 以平臺型為主,多發膿腔形成呈典型蜂窩狀表現,因此,MRI 檢查對提高肉芽腫性乳腺炎診斷準確率有一定意義。

猜你喜歡
膿腔肉芽腫乳腺炎
脊柱結核骨質破壞、膿腔MSCT、MRI特點與臨床病程的關系研究
哺乳期乳腺炎必須用抗生素嗎
介入治療食管瘺合并縱隔膿腫
哺乳期乳腺炎必須用抗生素嗎
韋格納肉芽腫以慢性中耳炎首發1例
早期多發幼年黃色肉芽腫1例
牛的乳腺炎和乳腺腫瘤
肉芽腫性多血管炎兼結核潛伏感染者一例
分枝桿菌感染肉芽腫體外模型的建立和驗證
食道癌術后吻合口瘺的介入置管的保守治療效果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