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學科核心素養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活動課堂構建分析

2020-12-07 07:23
頌雅風·藝術月刊 2020年4期
關鍵詞:行為習慣法治道德

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他們的思想價值觀、心理、認知、思維都沒有完全成熟,但是這一階段的他們開始產生了自我意識,在這一階段,如果他們接觸到了不良的思想觀念與行為習慣,他們的價值觀就會受到極大的影響。因此對于這一階段的學生,教師需要加強對他們的引導,讓他們能夠明辨是非,能夠有責任擔當,能夠遵法、守法,以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

(一)道德品質

道德品質指的是學生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學生要能夠遵守社會變化過程中社會大眾所共同認同的、約定俗成的一個道德準則,如遵守公共秩序,遵紀守法等。學生要有愛國意識,要熱愛祖國和黨,并且要尊重、認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除此之外,學生還需要有著良好的個人品德和個人行為習慣。

(二)健康生活

健康生活指的是學生要擁有健康的心理以及健康的行為習慣。健康的心理指的是學生要具有良好的人際交際能力與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同時還需要對自我有正確的認識,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要學會自我克制,自我管理。健康的行為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的是,學生要能夠珍視自己的生命,要能夠擁有自己的人生理想,要有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法制觀念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法制觀念是重點,教師要引導學生懂法、遵法、守法,要讓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敬畏法律,并自覺維護法律的權威性和尊嚴性。同時,還要能夠履行自己作為一個公民應該履行 的公民義務,并正確地使用公民的權利,要有法治意識,在生活中學會運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避免自己受到非法侵害。

二、基于學科核心素養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活動課堂構建策略

(一)提高教師專業素養

要在教學中培養中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就需要教師能夠深入地理解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的核心素養內涵,要在理解了這門學科的內涵基礎上進行教學,如此才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學生的法治意識和道德修養。因此,教師本人首先需要不斷地學習其他學科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與個人修養及道德品質。其次,在課堂上,教師必須要用自己高尚人格魅力和言行舉止帶動學生,潛移默化地給予學生積極影響。

(二)聯系學生實際生活

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與其他學科有所不同,這門學科有很強的實踐性,這門學科如果最終不落實到實際生活中,就失去了靈魂,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就導致核心素養的培養效果不佳。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能過于注重教材上理論知識的講解,而是要注重學生的實際體驗,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如針對當前大眾討論的熱點話題:老人摔倒,應不應該扶?這一問題是社會大眾經常討論的問題,也是實際生活中會出現的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表演,讓學生在表演以及觀看表演的過程中從多個角度思考可能會產生的后果,強化他們的情感認知。在學生結束表演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共同探討,發表自己的看法,讓學生在相互探討中形成自己的道德觀念。

(三)科學設定學習目標

不論是哪一個學科,在教學前,教師都需要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設定學習目標,明確教學方向。合理設定學習目標,才能夠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要以培養學科核心素養為目的,在設定目標時,要兼顧理論知識與實際技能的掌握,同時還需要注重對學生價值觀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形成真正的學科核心素養。

三、結語

作為一名初中道德與法制學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目標,要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科學地設定學習目標,并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和行為規范,促進他們全面發展。

猜你喜歡
行為習慣法治道德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良好的行為習慣要從幼兒抓起
人大戰“疫” 法治為要
農村幼兒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探究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多動癥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策略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用道德驅散“新聞霧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