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關初中美術“烙刻”教學實踐中的幾點思考

2020-12-07 07:23
頌雅風·藝術月刊 2020年4期
關鍵詞:民間藝術教學資源美術

烙刻藝術,是將具有“火”之特色的烙—燙—烤—熏等技藝形式有效整合,以壓力加高溫靈活地運用外力,以獨具一格的構思烙刻版,經過大面積一次性壓制完成作品的創作。傳統烙刻藝術有著久遠的歷史,見證著不同時期的發展價值,因此它作為傳統技法被有效傳承,而初中美術課堂開展烙刻教學成為傳承其渠道之一。筆者對初中課堂烙刻教學方法進行思考,實際上可以說是對烙刻傳統文化繼承途徑的求索,這對烙刻藝術的傳承無論是拓寬學生的視野,還是提高美術的素養都有著深遠的意義。

一、拓展烙刻美術教學資源

在制作教學課件時,對于教學資源的整合,筆者以新舊融合方式豐富了課堂內容。其一是保留原汁原味的傳統。介紹烙刻的歷史發展及現狀等,讓學生感受烙刻在藝術史上曾經的輝煌,留下燦爛一筆。其二融入現代元素進行介紹。如現代烙刻經過改良,已符合現代審美情趣,體現創新的烙刻藝術技法,以此縮短學生與傳統藝術的距離,提高學生的興趣,以及對烙刻傳統文化的認同。

例如筆者在課前精心為學生收集了有關烙刻藝術的相關資源,在上課伊始,將內容合理導入課堂。如先讓學生初步了解了烙刻從古代進化現代的工藝過程,如烙畫源于西漢,在戰亂年間一度失傳,直到清光緒三年,才被民間藝人重新興建。學生通過多媒體也了解到傳統烙畫,藝人以鐵針在油燈上炙烤后再進行烙繪,主要在筷子、尺子、木梳等小件上作為裝飾,故古稱其為“火針刺繡”?,F代烙畫工具發生變革,由“電烙”代替“油燈烙”,將單一的烙針或烙鐵換為電烙筆,這使這一古老的藝術突顯了前所未有的表現能力等,學生都聽得興致盎然,一度對烙刻學習產生了熱情。

二、借助多媒體展現烙刻工藝

烙刻藝術形態多樣,教師僅憑口頭教授往往不能讓學生充分領略民間藝術的魅力。故而,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全面地展示烙刻藝術的獨有特色。美術教師要善于利用圖像、文本、音頻、視頻等現代信息技術優勢,為學生生動地展現介紹這項傳統技藝以及優秀烙刻作品,讓學生可以深切地認識烙刻藝術的形式及承載的藝術感情。多媒體形象的表現形式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震撼學生的心靈,提高其藝術鑒賞能力。

例如在烙刻教學中,筆者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優秀烙刻藝術作品,讓學生欣賞藝術家唐文林榮獲金獎的竹烙刻作品《寶慶老行當之篾匠鐵匠剃頭匠》畫缸,了解烙刻工藝。作品在竹簧器上進行創作,映入學生眼簾的是黃橙晶瑩的竹簧與烙繪碳化的深色畫面。作品崇尚濃淡與虛實的國畫意境。引導學生體會“竹烙刻以雕刻為骨,以烙繪為肉”的獨特工藝技法,雕刻與繪畫整合體現的藝術之美,喚起學生對烙刻手工關注。

三、引導學生參與民間藝術實踐

我們知道,民間藝術是人們在長期勞動生活中形成的形式,藝術與實際生活緊密連接,不可以分離。為了使學生更好地了解與認識烙刻民間藝術,將教學僅停留在課堂遠遠不夠,美術教師還應引導學生走出課堂的局限,在現實生活中有意識地親近和接觸烙刻藝術,參與到這項技藝術的制作與體驗中去。從而提升對美術的體悟及審美能力。

例如筆者曾專門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民俗館了解烙刻藝術的發展史,并且在制作室觀摩烙刻工藝的全程制作,學生經過親自參與學習該工藝的制作,對烙刻藝術形成了較為深刻的認識,不但有效點燃他們學習烙刻的積極性,而且能夠使其對烙刻這項民間藝術產生濃郁的興趣,以及不一樣的藝術體驗。

四、結語

隨著新課改深化,初中美術教學迎來了新契機。教師在美術教學時除了堅持以生為本原則,還應拓展教學資源,采用合理方法來培養學生對于烙刻藝術的興趣,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與創作,并對他們適時地給予指導。本文定位“烙刻”藝術,結合實際工作經驗,提出了一點對于初中“烙刻”美術教學的淺顯的意見,希望對其他同仁有所幫助。

猜你喜歡
民間藝術教學資源美術
新媒體環境下江蘇省高職院校教學資源的整合利用
美術篇
民間藝術篇
民用飛機航電系統虛擬教學資源建設
新型教學資源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高校冰上教學資源社會開放的意義及管理模式
首屆湛江市民間藝術大師頒證
民間藝術
中國美術館百年美術收藏
臺灣當代美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