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詩詞藝術歌曲《塞上聽吹笛》

2020-12-07 07:23
頌雅風·藝術月刊 2020年4期
關鍵詞:胡天吹笛羌笛

一、“詩境”之領悟

唐代著名邊塞詩人高適的《塞上聽吹笛》,一題作《塞上聞笛》,又作《和王七玉門關賽上聽吹笛》,描寫的是邊塞風光,反映戍邊將士們在戰事生活中恬靜祥和的情形。在我國大量的邊塞詩中,以描寫邊塞風光、反映軍事時事、抒發豪情壯志等題材為主,而這一首寫的卻是“聞笛而生的思鄉之情”,借景抒懷更顯此詩含蓄雋永、委婉深沉的特點。全詩一共4 句,大意是:冰雪消融,入侵的胡兵已悄然返回,士兵們在難得的靜謐夜晚,有的吹起了羌笛,思鄉之情隨著笛聲飄散到邊塞的上空,令人久久不能平靜。試問象征著離別之情的《梅花落》要飄向哪里?它仿佛像梅花一樣隨風落滿了關隘山嶺。這首詩巧用霜雪、胡天、牧馬意象營造出一種蕭肅的冷感畫面,用羌笛、戍樓、明月的意象來打造一種思鄉濃情的溫暖色調,畫面對比渲染出一種虛實相間特色的邊塞畫卷。

趙季平先生讓音樂與詩詞保持最佳的合作,既不失詩詞吟誦的本質特色,又將脫俗的音樂靈感注入其中,使其呈現出古樸恬淡、清雋雅致的音樂風格,和詩人高適所要傳達出的一種樂觀堅毅的心態相互融合,將古詩詞藝術歌曲的魅力和效果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二、“樂境”的把握

詩與樂自古以來都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通常,一首優秀的古詩詞聲樂作品“詩境與樂境”往往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度下牬档选肥且皇拙哂袧庥糁袊褡逡魳凤L格的單一部曲式結構、c 雅樂羽調式的聲樂作品,全曲由4個起承轉合式的樂句構成。第一個樂句帶給人一種滄桑遼遠的寂靜之感,對邊塞夜晚的神秘令人有一種莫名的期待感,優雅宛轉的變化音“fa”將鄉愁的思緒綿延至千里之外故鄉。緊接著第二個樂句,音樂進一步發展,畫面切換到邊塞的戍樓之上,一名士兵在月色下,掏出口袋里的羌笛輕輕地吹奏,曲子是流傳已久的《梅花落》,聽到笛聲的人不由自主地流下了思鄉的熱淚。這時第三樂句,音樂情緒不再只是平靜狀態下縷縷的思鄉之情,繼而轉變成戍邊衛國的一種遠大志向之情,飽含詩人遠大的政治抱負和博大的胸懷。第四樂句是音樂合的部分,再次強調出一種積極曠達的處世胸懷,這部分的音樂沒有完滿的終止感,接下來還需要再從頭反復,直至歌曲完滿結束。

三、“歌境”的處理

《塞上聽吹笛》目前還沒有歌唱家演唱的版本,但在國內各大的音樂類院校廣為傳唱。

這首古詩詞藝術歌曲小且精致,十分考驗演唱者的歌唱表現能力,要求聲音干凈沒有瑕疵,在演唱時保持平穩送氣,位置高掛,聲音彈性適度,音色透亮自然為最佳。全曲雖只有4 句,每個樂句都要做細節放大處理,隨著音樂情緒的高漲,演唱者的情緒也隨之起伏,且每一句的音樂表現和聲音張力都需保持圓滿的狀態,完整地呈現每一處的音樂處理。接下來,我們對作品進行逐字逐句地分析:

第一句“霜凈胡天牧馬還~咹”這是歌曲的第一句,對演唱者來說非常重要,調整好氣息的狀態,“霜凈胡天”四字在高位置上掛住,充分的頭部共鳴能將聲音唱響傳遠,表達出曠遠的邊塞風光,“牧馬還”這三個字氣息依然要很好地支撐,保持聲線的清澈,直到“咹”這一感嘆詞唱出,注意歸韻要準確,更為抒情地把尾音處理好,達到一種哀而不傷的藝術效果。第二句“月明羌笛戍樓間~咹”這句音域轉低,氣息穩住不浮,語氣上突出“月明”與“羌笛”的關系,在語氣詞“咹”上應與前一句的感覺有所呼應。第三句與第四句“接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是合成了一個整體的樂句,雖然在詩中兩個句子是獨立的,但在演唱中可以更連貫地唱出這一旋律,把音樂表現力放大化,可以把情緒推至一個小高潮。緊接著是重復整個樂段,到最后的結束句又重回祥和與寧靜,營造一種余音繞梁不絕于耳的綿延感,直抵內心深處。

四、結語

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文化自信”中,就是讓文藝工作者們必須扎根我國傳統文化精髓的沃土,滋養出絢麗多姿的“藝術之花”。其中,傳唱我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也成為文化傳承模式的一部分。傳承和傳唱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也逐漸成為高校聲樂專業學生的必修功課,它不僅是我們演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通向藝術之源,穩抓藝術之根的所在。

猜你喜歡
胡天吹笛羌笛
胡天妮:種小麥應用智能噴灌設施節水50%
Order Allocation in Industrial Internet Platform for Textile and Clothing
羌笛為武漢吹響
天音掌
THE PIED PIPER
吹笛
胡天桃與國民黨悍將的對話
四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之悠悠羌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