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防雷科普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方法

2020-12-07 08:46陳錫暉張靜波
現代農業科技 2020年19期
關鍵詞:雷電災害改進方法農村

陳錫暉 張靜波

摘要 ? ?隨著氣象研究手段、雷電認知水平及防雷技術的提高,防雷科普的知識體系越來越完善。氣象部門利用科技周、安全生產日、氣象日等主題活動日,通過各種科普傳播渠道,努力開展農村防雷科普工作。本文分析農村防雷科普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改進方法,以尋求更好的宣傳方式,保障農村防雷安全。

關鍵詞 ? ?雷電災害;農村;防雷科普;問題;改進方法

中圖分類號 ? ?P429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19-0185-02

每逢雷雨季節,“雷電安全”在大眾的生活中又活躍了起來。據統計,90%的雷擊致死率發生在農村,75%以上的雷擊發生在電氣電子領域,雷災呈現從城市向農村轉移的趨勢[1]。為增強農村雷電安全,廣大氣象部門利用防雷科普進課堂、進鄉村、進社區、進企業、進礦區等方式,在安全生產日、氣象日、防災減災日等特定日期開展科普宣傳活動。通過科普基地、既定區域(如人員密集或流動性大的公園、社區門口等位置)發放科普資料、既定人群(如安全生產監管人員、具有易燃易爆工房的企業管理者等)進行防雷安全集中宣傳等方法,努力開展防雷科普工作。

對于農村防雷科普,除了發放科普宣傳資料、在官網、微信公眾號里發布科普知識外,更多的是依靠科普下鄉的車載廣播、標語等進行宣傳。氣象部門每年推進農村防雷科普工作,但農村雷擊事故仍然時有發生,有的甚至觸目驚心,科普宣傳效果有待提高。

1 ? ?農村防雷科普存在的問題

1.1 ? ?農村居民主動避險意識弱

相關工作人員在農村走訪發現,某些具備一定知識儲量的農村居民,在沒有安裝任何防雷裝置的前提下,仍在雷雨天氣(在雷暴發生時)使用電腦、打印機等,對雷擊危害的忽視,最終導致計算機主板、打印機等遭雷擊損壞。盡管諸多的科普宣傳資料里提到雷雨天氣避免在土壤電阻率突變區域或空曠田間地頭勞作,但仍有不少的農民在春播等季節性勞動時,冒著雷雨使用家用農機(如犁田機等)耕作;盡管科普宣傳資料里提到沒有安裝線路防雷措施時,雷雨天氣關閉室內電器,但仍有不少家庭各種家用電器不停歇使用,有的甚至為了節省,覺得雷雨天氣相關人員抓得不嚴,偷搭野線;冒著雷雨趕路的、騎車的、野外放牧的人也很多。當廣發防雷科普資料時,有的農民僅為配合宣傳部門拍照,轉身就將宣講的內容拋之腦后,宣傳資料甚至馬上就成了廢品,談不上自己研究,也談不上告誡身邊人,造成科普傳播的鏈條極短。諸多情況表明,農村居民的主動避險意識弱。

1.2 ? ?農村宣傳設施不完善

地質災害頻發區域往往都會設立警示牌,但很少看到區域雷擊風險警示牌;有的經濟條件好的鄉村建設有公示欄,公示欄會在特定季節公布防雷科普資料,但很多鄉村沒有此類專欄。許多鄉村角落會有“問天氣撥96121”的宣傳標語,卻很少看到遇到雷災群眾該如何上報,或是尋求防雷技術支持直達途徑的熱線方式等。諸多現象表明,不少農村存在防雷科普宣傳設施不完善的問題,盡管宣傳部門已經投入了不少的人力和物力,在宣傳渠道上也一再創新,但可能沒有完全觸及真正需要掌握雷電科普的人群。

1.3 ? ?現有科普宣傳效果不明顯

農村雷擊事故的占比率高居不下、科普知識普及率及掌握率不高等都直接表明,現有的防雷科普宣傳效果有欠缺。

2 ? ?改進方法

2.1 ? ?豐富科普宣傳手段

豐富科普宣傳手段有利于擴大受眾,提高科普宣傳的廣度?,F有的途徑包括電視、報紙、官網、微信公眾號、手機短信、電子顯示屏等。相關工作人員在走訪中發現這樣的實例:農民家中開通了電信網絡,留守老人因電視遙控操作不熟練,只能偶爾看看新聞,家里從沒有過報紙,他們也不會用智能手機上網,年輕人也未跟他們提及雷雨天氣該注意些什么,傳統媒介和現代媒介都失效了,他們幾乎成了防雷科普的絕緣體,雷電意識依舊停留在“雷公電母”[2]的層次。這表明,宣傳手段有待更進一步的開發。本文介紹幾種研究出的可行性手段。

2.1.1 ? ?將雷災案例、雷電危害等制作成露天電影。工作人員走訪發現,農村家家戶戶之間互動性很高,很多人在空閑時間,特別是晚飯后,喜歡走家串戶。露天電影仍有不少的愛好者和受眾,這種宣傳材料既直觀,又能加深印象。宣傳部門可將制作好的電影,通過駐村干部、氣象信息員等在鄉村擇時放映。

2.1.2 ? ?研究雷災區劃,在特定區域(諸如易受雷擊的村落、雷擊頻發的地段)建立知識、警示欄等。在人員活動率較高的水庫碼頭、湖泊及河流碼頭、空曠的田間地頭的主路口等易受雷擊的地段及位置,設立雷擊警示裝置。有條件的、雷暴日數高的區域設置智能警示裝置,其能自主接收氣象部門的專業雷電預警信號,并做出適當聲訊警示。

2.2 ? ?氣象宣傳要有人員針對性,創新傳播方法

盡管氣象部門已經適應現代通信技術的發展,開拓了微信公眾號、微博、手機短信、官網、農村大喇叭、公路電子顯示屏預警等天氣信息傳播平臺(或渠道),但在農村,很大一部分農民接收天氣等相關信息主要還停留在看電視預報,而預報更多的只是做出預警。其他宣傳手段受人的主動性、主觀性(重視程度)、人對現代技術的適應性等因素影響,能發揮出的作用受限。經研究,防雷科普宣傳思路需要有更好的轉變,最重要的是要有人員針對性。

2.2.1 ? ?老年群體。很多老人的手機是只具備通話功能的老人機,特別是留守的老人既要幫忙照顧留守的兒童,還要戶外勞作。這一類人群關注天氣主要通過電視天氣預報,獲取雷電科普的方式有宣傳資料、村公示欄信息,有的地區部分家庭有上門宣講,但真正能讓他們產生深刻印象,并能影響他們日常生活的,主要有2種方式:一是家里年輕輩的交流、告誡;二是通過村露天電影等他們更感興趣的方式[3]。

2.2.2 ? ?兒童群體。兒童能了解雷電科普知識的機會看似很多,但真正能產生作用的主要有3種方式:一是學校課堂教育,學校關工委(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要定期(特別是在雷雨季來臨前)開展安全體系課,將雷電安全納入廣大學生的安全課程體系;二是課外書本,學校、相關部門配合雷電科普書籍的發放,利用學生的自主學習力,將雷電安全這個概念深入到兒童的認知體系里去;三是家長教育,作為家長要主動關心雷電預警信息、雷擊危害、避險手段,在日常生活中,將通過自主吸收的、來自傳播渠道的科普知識傳遞給孩子[4]。

2.2.3 ? ?其他群體。這類人群既要獲得準確的預警信息,又要了解正確的日常防范方法,還要對雷擊災害引起足夠的重視。雷電科普對他們傳遞的方式是最多的,訂制手機短信、關注公眾號及其推送信息、氣象部門官網、科普進企業及鄉村的宣傳、電視等。

2.3 ? ?建立多維的災情信息反饋系統

災情信息的反饋對日后的雷災研究、防雷科普方法的增加有關鍵作用。目前,災情信息反饋渠道還不夠完善,建立多維的災情信息反饋系統十分必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種養大戶有定點氣象服務的、已經形成通過96121問天氣意識的、有一定的雷電防范意識的人們,在發生雷擊事故時或多或少會主動將雷災上報,或者雷擊事故致災后果嚴重,相關人員會將雷災上報,其他發生雷擊事故上報的可能性較小。

如何建立多維的災情信息反饋系統是未來工作的重點之一。一方面,與“問天氣撥96121”的模式類似,建立雷災上報熱線或信箱,給廣大農村居民提供一個上報雷災、尋求防雷技術支持的直達途徑;另一方面,接收災情信息后,專業技術人員現場取證并鑒定,災情鑒定后要及時將結果回饋,作出相應指導,并建立同類的雷災事故檔案,同類的企業、鄉村等對雷災事故進行公布(如張貼災情事件),增大雷災事故的曝光率,提高人們對雷擊的警示意識[5]。

3 ? ?結語

服務“三農”,以人為本。農村雷電科普宣傳是雷電安全保障的重要方面,只有提高科普認知的廣度、深度,才能增強農民的避險意識,并能積極通過有效途徑改善所處的隱患環境。為了達到這一目的,豐富科普宣傳手段、采用傳統方法與現代技術相結合的傳播方法增強人員的針對性傳播、建立多維的災情信息反饋系統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4 ? ?參考文獻

[1] 陳錫暉,張喜英,黃治國,等.湖南省農村防雷安全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8(18):207-208.

[2] 蘇邦禮.雷電與避雷工程[M].廣東:中山大學出版社,1996.

[3] 周紅彬.農村防雷現狀及科學防雷措施[J].寧夏農林科技,2012,53(7):65-66.

[4] 鄭建衛.農村防雷減災的思考[J].大眾科技,2010(4):94-95.

[5] 封心充.農村防雷科普宣傳工作實踐及發展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018(2):220.

猜你喜歡
雷電災害改進方法農村
金礦防雷設計研究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加油站防雷設計研究
淺談某電力公司績效管理實施改進方法及成效
雷電災害防護工作之現狀及應對措施
新醫改下醫院檔案管理的改進方法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新農村 新一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