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斗鵪鶉

2020-12-07 06:15楊滿良
散文選刊·下半月 2020年11期
關鍵詞:笸籮鵪鶉主人

楊滿良

我家祖輩有會斗鵪鶉的,所以,我對斗鵪鶉也略知一二。

斗鵪鶉亦稱“冬興”“鵪鶉圈”等。據史料記載:舊時漢族民間斗鵪鶉是娛樂活動,流行于全國各地,每年初冬進行,始于唐玄宗時代。西涼人進獻的鵪鶉,能隨金鼓節奏爭斗,宮中多飼養鵪鶉取樂。

其實,最初的斗鵪鶉原本只是一種民間游戲,后來才逐步發展演變成為官宦富豪、紈绔子弟消閑取樂的一種賭博活動。因北方是在冬季斗鵪鶉,即稱“冬興”。斗時,先貼標頭分籌碼,然后捉對相斗。每斗一次稱一圈兒,故又稱“鵪鶉圈兒”。

在我小的時候,北方的松嫩草原,鵪鶉成雙結對,比比皆是。一人草原,鵪鶉“曲曲”的嗚叫聲便此起彼伏。特別是到了夏季孵化季節,鵪鶉老實得很,趴在草叢中抱窩時,你走到它身邊,不踩到它身上它都不飛走。但有時受驚嚇太甚,突然從你腳下“撲棱”一聲飛起時,也會嚇你一大跳。聽人說,過去莊園主家年過五十歲的老爺子們都喜歡玩斗鵪鶉,習慣稱為“把鵪鶉”。還聽家里的老一輩人說,過去斗鵪鶉也不白斗,比如我家一位祖輩爺爺就曾經斗鵪鶉贏了地主家一匹全鞍快馬。

聽爺爺說,馴化鵪鶉也叫把鵪鶉,需特別講究。家養鵪鶉是絕對不能把的,因為它已經失去了原始野性。雌性鵪鶉也是沒有人把的,因為它不善斗。把鵪鶉的主要目的是和別的鵪鶉斗——這與斗蟋蟀、斗雞的目的大約都是一樣的。所以,大家讀蒲松齡的《蟋蟀》那篇文章,通過那種近乎癡狂的斗蟋蟀場面便可略知一二。

剛剛抓來的鵪鶉是不能立刻和別的鵪鶉斗的,需要主人耐心地調理。這個調理的過程就是“把”的過程。等到鵪鶉被主人把玩熟以后,即便是將鵪鶉放在手背上它也不會飛去,這時才能考慮是否和別的鵪鶉一決高低。把鵪鶉是個相當復雜的過程。首先得為鵪鶉建造一個“宿舍”。別看這小小的鳥籠,特別的講究。最好用細柳條編一個沒有上蓋的籠子,里面襯以柔軟的布料,外面刷上桐油。那桐油要刷得細膩,干后,在陽光的照耀下,光亮可鑒。上蓋部位接一深色的布桶,長半尺許,頂部穿一細繩扎緊,將鵪鶉放于其中。先把它善飛的習性約束下來。鵪鶉籠一般不掛在墻邊樹下,而是懸在主人的腰帶上,主要是怕一眼沒照顧到被野貓給叼去。有特愛鵪鶉的主兒,甚至都懸四五個鵪鶉籠于臀后。冬季農閑季節,愛好把鵪鶉的人蹲在墻根兒門旁,時不時地將鵪鶉從籠子里掏出,握在手里。別看“握法”看似簡單,其實也有一些套路。鵪鶉頭必須卡在拇指和食指中,兩條腿從無名指和小指中露出,短短的尾巴卡在小指后。這樣,鵪鶉很舒服又不至于跑掉。另一只手的手心里放一些谷子,讓鵪鶉叨食。估摸鵪鶉口渴了,用主人的唾液作為鵪鶉的飲料。每隔半小時喂食鵪鶉一次。已故去的父親曾說,我家訓練鵪鶉有自己的獨到之處,那就是“發鵪鶉”。所謂“發”是取發面之意,主要是為了培養鵪鶉的暴躁性格?!鞍l鵪鶉”的工具一是人的臭襪子,夜晚入睡前把那臭腳丫子穿的襪子借來,把鵪鶉裝在里面“發”,裝在臭襪筒子里的鵪鶉憋氣、窩火外加腳臭味熏染,脾氣逐步變得暴烈起來;另一個是人的臭胳肢窩。白天,尤其是夏季,將鵪鶉輕夾在人出汗的臭胳肢窩下,也是為了取得上述效果。這樣,在主人的精心調理下,鵪鶉漸漸膘肥體壯,性格暴烈,也漸漸地與主人熟悉起來。等到鵪鶉完全由主人控制以后,就開始考慮是不是和別人的鵪鶉斗一斗了。這種考慮,完全由主人憑感覺。鵪鶉一旦體格強壯以后,它躍躍欲試,渾身的毛都向外挖挲著,仿佛急于配偶的形狀。這時,主人攜自己的愛物四處尋覓對手。斗鵪鶉時,將一對鵪鶉放在笸籮中,用一草棒挑逗它們。等到它們發怒后,便撕咬起來。一般,鵪鶉只斗三五個回合就罷。據說,我家祖輩馴養的鵪鶉嘴尖力氣大,斗鵪鶉時啄另一只鵪鶉嘴時會發出“咔、咔”之聲。最初一次只讓其啄幾十下,慢慢發展到幾百下,最后發展到一次可啄幾千下。到這時就可以正式參加賭斗了。有句俗語是“咬敗的鵪鶉斗敗的雞”,鵪鶉被咬敗后,即使不飛走,留著也沒有意思了,所以,主人在斗鵪鶉時,特別認真觀察,發現自己的鵪鶉有失敗的跡象,就趕緊將它們分開,留部分勇氣在鵪鶉身上,以利再戰,萬不可看到魚死網破的局面出現。所以,很多把鵪鶉的人癡迷就在這一瞬之間。

春節過后的雄鵪鶉,羽毛最為豐滿。斗鵪鶉一定是在早晨舉行,因為早上鵪鶉肚子餓。有一句俗話“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鵪鶉為了爭奪谷子,斗性也就起來了。斗鵪鶉多是在房間內,雙方把鵪鶉放在柳條編織的大笸籮里,決斗便開始了。決斗過程中,如果其中一只鵪鶉突然飛了,或是在笸籮里被對方追得亂跑,多是敗了。戰斗到最后,鵪鶉們毛發受損,血跡斑斑,慘不忍睹。獲勝方的主人卻興高采烈,趾高氣揚地逼著對方交賭資。

其實,一只能攻善守的鵪鶉是極難得到的,有人捕了幾十年的鵪鶉,也碰不到幾只善斗會咬的。

把鵪鶉如此復雜,捉鵪鶉則更為辛苦。捕鵪鶉一般在秋冬季的雪窩或草叢中。小時候我經常和爸爸手持一扣網,在鵪鶉經常出入的地方逆著陽光奔跑。鵪鶉發現人到了跟前才開始起飛,恰被捕鵪鶉者不偏不倚地扣入網中。其實,過去人們扣鵪鶉不都是為了斗,更多的還是為了一飽口福。所以,本地就流傳著一些關于吃鵪鶉的美麗傳說。

生活在松嫩草原上鵪鶉也有很多趣事。它們出入一般都成雙成對,很少成群。春季做窩,草原泛綠后開始產卵,一窩大約孵化10只左右。一個夏天孵化三窩。鵪鶉做窩不但要防人獸禍害,也防止同類侵擾。因為,有那等懶惰的野鵪鶉既想孵化幼子又不愿產卵,便趁其他鵪鶉不在窩之際,用翅膀夾起別人家的鳥蛋快速奔跑回家,將別人的蛋偷到自己的窩內進行孵化。而被偷走了蛋的鵪鶉只好繼續產卵,直到夠一次孵化的數量后才開始趴窩。這樣,它的幼子出窩就要比那偷鳥蛋的晚一些。于是,草原上就有了盜竊者的優勢。既為笑話,也算是趣事。

責任編輯:蔣建偉

美術插圖:趙建融

猜你喜歡
笸籮鵪鶉主人
鵪鶉與獵人
那座叫笸籮泡子的湖——《一壇硬幣》創作談
主人有的我也有
我孵出鵪鶉寶寶啦
笸籮那年十七八
淳樸之如民藝 素雅即若大美
主人
我的奶奶叫笸籮
鵪鶉街的秘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