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邁阿密網球大師賽費德勒VS納達爾技戰術分析

2020-12-08 13:06張文怡西安體育學院
灌籃 2020年23期
關鍵詞:接發球整場費德勒

張文怡 西安體育學院

在網球運動的不斷發展中,對選手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雙方選手技術水平基本接近的情況下,合理的運用戰術意識,就成為能獲得比賽勝利的重要方面之一,同時也逐漸成為人們的重點研究方向。目前,高水平網球運動員所采用的技戰術與過去的網球技戰術有很大區別?,F在世界級的網球運動員對比以前的世界級運動員,身體素質方面,掌控局面能力方面,把握比賽節奏方面,賽場奔跑能力方面,技術的全面性都有著質的飛躍。本次邁阿密大師賽(Miami Masters)費德勒與納達爾是第37次對決,傳奇對決眾望所歸,回到了交手的起點。前36次從2004年邁阿密12強開始,當時納達爾還是17歲的小將。兩人一直代表著不同的打球風格。最終本次比賽費德勒以2-0(6-3,6-4)戰勝納達爾,贏得了網球生涯中第26個大師賽冠軍。本文通過對2017年邁阿密大師賽男單決賽中,費德勒VS納達爾的技戰術進行分析,為廣大網球愛好者在比賽中提供理論參考依據。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2017年邁阿密網球大師費德勒VS納達爾的比賽作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錄像觀察法

反復觀看2017年邁阿密網球大師費德勒VS納達爾的比賽,進行數據統計與技戰術分析。

2.數據統計法

對比賽中的各項數據進行統計整理。

3.對比分析法

對費德勒與納達爾整場比賽中得失分統計數據進行分析。

4.文獻資料法

根據本文研究的需要,通過對沈陽體育學院以及中國知網全文數據庫搜集相關資料和論文文獻文本提供參考。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費德勒與納達爾的基本資料

如表1所示。

表1 費德勒與納達爾的基本資料

費德勒的正手采用半西方式握拍,因為他的球路變化莫測、威力極大,而被大家稱之為“上帝之手”,這也是他每次獲得勝利不可或缺的制勝武器。他正手擊球的角度往往很刁鉆,使對手難以揣摩,而且每次擊球的落點、速度、力量、角度的精準調節與結合堪稱完美,每場比賽的擊球線路,也是變幻莫測,常常出其不意,一擊制勝。

納達爾最具代表的打法是防御型和底線型。他有著極快的移動速度和靈敏的步伐,超強的意志力,加上善用的強力上旋球,穩定持續的底線多拍回合,壓制對手,迫使對方被迫失誤。在賽場上這樣的打法能使他發揮到淋漓盡致,從而獲得優異的成績。納達爾每次正手擊球,讓球拍隨揮繞過自己的頭頂,使球拍與網球充分接觸,從而讓球獲得非常強烈的旋轉,外加左手正手的獨特旋轉,和超乎尋常的排擠速率,以及近乎垂直的揮拍軌跡,使他每一次正手擊球,都獨特而具有攻擊性,使對手無法判斷出準確的落點,很難給予有力的回擊。這就是他最厲害的武器,這樣獨具特色的擊球方式,被譽為網球技術中革命性的創舉,有專家命名為“納達爾轉”。

(二)費德勒與納達爾比賽中的技戰術對比與分析

1.發球技術分析

在網球運動中,發球是鑒別、評價技術水平的最重要標志之一。它是比賽的開始,更是進攻的開始。發球的好壞是關系比賽勝負的重要因素。單從動作方法來說,網球發球是一項技術,但是隨著競技網球的日益發展,發球早已從一項技術形式發展為一種變化莫測、克敵制勝的戰術行為,它既是一分的開始,更是戰略戰術的重要組成部分。[1]高水平比賽里,發球的主動權掌控在接發球方手中,所以發球局中,高質量的發球是贏得比賽的關鍵和基礎。

網球一次發球有兩次機會,第一次失敗了可以進行第二次發球,由于有二發作為保障,所以在比賽中運動員在一發時都盡量以沖擊對手為主,能發球直接得分最好。相對而言二發則是以穩為主,一發得分率說的是運動員通過一次發球贏得的比分數,除以他總的得分數,得出的百分比,就是一發得分率,這個參數能夠說明,運動員在一發成功并贏得比分的能力。

ACE球就是比賽雙方運動員中的發球方,發出的球快速有效地落入有效區內,但接發球方無法接觸到球,縱使發球方直接得分的發球。一般情況下,運動員會選擇平擊或帶有側旋且較有攻擊性的發球作為一發,這樣更容易發出ACE球(但這種方式會降低成功率)。在一發失誤后的第二次發球時,大多數運動員會保守一些,增加旋轉主要以上旋和側旋為主,提高成功率,這樣不容易發出ACE球,但可以利用刁鉆的落點來進行戰術布局,獲得主動權。

雙誤是連續2次發球都未過網或未達到指定區域,這時對方直接得分。往往很多年輕的運動員,很想發出ACE球,通常他們一發時,會使出全身的力氣,想用力量和速度壓制對手直接得分,這樣的過度追求有時甚至超過了自身的水平,導致發球的動作走形,總是一發失誤,迫使自己增加心理壓力,導致二次發球失誤,發球成功率大大降低。

由表2可見費德勒的一發得分率是87%,高于納達爾21個百分點,但二發得分率卻低于費德勒2個百分點。費德勒納二發得分率上也高于納達爾。并且費德勒在一發得分率上已經拉開了很大的差距。從這個數據也表現了費德勒的發球技術強于納達爾。以整場比賽看出,費德勒的一發更具有攻擊性,他的發球速度不是很快但是有精準的角度,而納達爾是防御型的用上旋球來增強穩定性,從而確保發球成功率,為之后底線多拍做好準備。但是費德勒的一發威力為自己整場比賽,營造了至關重要的因素。從比賽錄像中可發現,納達爾利用自己左手結合超西打法的強烈旋轉,增加二發落點的穩定性,對費德勒的接發球造成威脅,從而取得優勢。但后期費德勒逐漸從多拍回球轉變為直接進攻后,納達爾的發球旋轉優勢慢慢消失,從而處于不利的狀態。

表2 費德勒與納達爾發球統計

費德勒的ACE高于納達爾,費德勒重要的武器之一就是發球,在每次比賽的關鍵時候,面臨破發點時,他常??梢园l出難以置信的ACE球,直接得分化解掉危機。費德勒的發球并不是最快的,但他總能發出讓人們最嘆為觀止的刁鉆角度。而納達爾則以強烈的側旋為主,為自己底線的優勢打好基礎。在整場比賽中雙方的失誤各占一分,可見發球成功率在比賽中起到的是得分的關鍵和基礎。根據相關研究表明男子網球運動的員理想身高與體重比為185cm/85kg,身高越高對于發球的控制能力就越強,發出ACE球的能力就越強。費德勒身高為185cm,體重80kg,納達爾身高為185cm,體重是85kg。網球運動員的理想黃金比例,兩人的身材比例堪稱完美。在比賽中的發球質量取決于技術的發揮和心理影響,從表中可看出費德勒的發球更具有攻擊性。在發球成功率上兩者不分上下,讓自己最大限度的減少因發球失分的因素,可謂是高水平運動員的巔峰對決。

2.費德勒與納達爾接發球得分率對比與分析

接發球是網球比賽中運用的重要技術之一,在一場比賽中強有力的接發球能夠化被動為主動,接發球往往決定著比賽的成敗。在接發球局中,高質量的發球是促成得分的關鍵因素,在對方的發球局中,接好對手的發球,則是扭轉戰局中主動權的關鍵。那么,如果想要在對手的發球局中取得主動權,就必須要提高回球落點和接發球的質量。因為接發球是比賽中接發方的第一次擊球,是一個在被動中向主動轉換的一次機會。只要有了高質量的接發球,就可以減輕發球方給自己施加的壓力,從而不會讓比賽的局面失控對自己產生不利的影響,使雙方球員在平等的條件下爭奪比賽的勝利。良好的接發球還可以讓對方運動員處于被動狀態,甚至直接得分。相反,如果在比賽中缺少了良好的接發球,除了直接丟分以外,同時還會對自己的心理造成壓力使自己的戰術和技術得不到正常發揮,從而導致比賽的失利。

由表3可見費德勒接一發得分率是34%,高于納達爾21個百分點。從這個數據上可以看出費德勒的接發球可以有效的壓制了納達爾的進攻,以至于直接得分。相比之下,納達爾的接發球失誤率較高。由于納達爾的一發缺少變化,更注重于旋轉速度較慢被費德勒找到破發機會,使自己發球局處于被動地位。如表3可知,納達爾的接發球成率上高于費德勒6個百分點,納達爾接發球得分率為82%。費德勒接發球得分率為76%,可以看出納達爾在費德勒的發球局中,接發球的能力相比費德勒要強,從而使自己在費德勒的發球局中更容易轉換防守的被動性,由于費德勒追求高質量的一發效果,控制一發成功率上又超過對手納達爾,從而二發次數少于對手。納達爾在二發側旋變化多,角度變化多,使得費德勒不能夠適應對手的二次發球,從而使自己在接發球局中的整體效果降低。無法很快的從對方的發球局中轉換防守的被動,無法破發。

表3 費德勒與納達爾接發球成功率統計

現今優秀選手的第一發球時速大約為120-130英里左右,他們不單是為追求力量,而更多變精準的落點,把力量、落點、旋轉這三個要素有機完美的結合,而且還要在比賽中保持有效的發球速度,有目的性的發球和發球后的技術巧妙銜接。通過每次發球觀察對手技術上的差距并能夠很好的判斷,再運用自己發球的優勢來壓制對手,要求運動員都要有敏銳的判斷能力和戰術意圖。在比賽中接發球方處于弱勢,但隨著接發球技術的不斷提高,主動攻擊是現代網球比賽積極倡導的理念,世界級高水平的比賽已經不滿足在相持階段下再尋找機會反擊。把原來的進攻點轉向接發球,在遇到二發較弱的對手時,一定要抓住時機反守為攻。

3.費德勒與納達爾截擊對比與分析

上網時運動員來到網前進行擊球,這樣的打法是指球還在空中還未落地時,就進行攔截回擊,所以是有一定難度的。上網可以給對手造成一定的壓力,加快回球的速度,打亂對手的正常擊球節奏,從而找到得分的機會。

由表4可見費德勒整場比賽上網次數17次高于納達爾9次,得分也高于納達爾6分。費德勒的主流打法使快節奏,角度大。而納達爾主要是以強烈的旋轉,底線的多拍為主。所以在比賽的后半部分,費德勒多次上網,主動打亂對方的底線擊球節奏,不斷壓縮回合數。從而爭取到破發點,在一定程度上,上網也對納達爾造成了心理壓力。后半段納達爾也嘗試著主動上網,但還是被對方牽制,沒有合適的上網時機。

表4 費德勒與納達爾截擊統計

4.費德勒與納達爾制勝分與非受迫性失誤對比與分析

制勝分(就是制勝球)也叫主動得分、直接得分。就是指用大力的擊球或者運用多變精準的角度,使對手沒辦法防守,或使防守時無法接觸到球,縱使進攻方直接得到的分。主要包括ACE球、底線正反手以及網前截擊。主要體現在雙方底線多拍的情況下,也能體現比賽中雙方選手在對峙中正反手攻擊能力的強弱。

非受迫性失誤是指非主動的情況下,在變換比賽節奏時,在上網截擊時,發球雙誤時等場合出現的出界或下網球。也通常被人們稱為送分和主動失誤,這可能由于運動員體力不支或者心理波動變化,所引起運用技術達到理想效果差的情況。也表現出比賽狀態的好壞。比賽最致命的失誤就是出現非受迫性失誤。

由表5可見費德勒戰術的靈活應變,底線多球時加快比賽節奏壓制對手,他在整場比賽的制勝分中正手、反手發球均高于納達爾,總共29個制勝分比納達爾高出14個制勝分。體現出費德勒在整場比賽中,運用技戰術方面達到了理想的效果,不斷壓縮納達爾在底線多拍的擊球時間。從常規的反拍打角度維持,為正手創造機會的戰術,向反拍直接進攻,使反拍角度變大、擊球速度加快,從而打亂對手的跑動與擊球節奏,從而建立起大量的制勝分和機會球。而納達爾在比賽中的非受迫性失誤里只有正手失誤低于費德勒,剩下反手、發球都高于費德勒,但總體失誤費德勒還是低于納達爾4分。從觀看比賽錄像中看出,費德勒正手沒有了當年的精準度,隨之從以前反拍主要布局相持,為正手創造機會,轉變為反拍直接得分,使納達爾不能很快適應反拍的突然大力抽球,與不斷縮短回合數量。使得無法找到自己的節奏,從而心理產生波動,導致自己無法達到理想的競技狀態。

表5 費德勒與納達爾制勝分與非受迫性失誤統計

通過觀看比賽視頻可以看出費德勒整場比賽節奏變得很快,讓本身習慣以慢節奏的納達爾感到很大壓力,同時也限制了納達爾的回球質量。一個運動員的基本技術、戰術的掌握情況,以及自身心理素質和比賽經驗都可以從非受迫性失誤的次數表現出來。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費德勒是快節奏全能型打法,他能根據本場比賽的情況,制定出有質量對戰技術,從而為自己節省體力做了很好的鋪墊。他現已經是35歲了,這樣的打法是為自己能發揮出高水平競技做的必要條件。納達爾是底線上旋為主的全面性打法,各項技術都比較均衡。

2.一場比賽中選手的一發成功率可以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運動員在發球時要靈活運用球的旋轉、速度、落點,把握發球的節奏,靈活應對場上發生的變化,及時做出調整,才能發出更有威力和侵略性的球。而接發球技術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術。

3.在比賽后半段,費德勒反拍制勝分獲得19分,是納達爾反拍制勝分的2倍。他用自己的技戰術掌控了比賽的節奏,運用反拍大力抽球和大角度落點,配合合理的上網時機,占據了主動權。一定程度上使納達爾在心理上,受到壓迫。而在比賽中數據對比的高低,并不能完全體現出比賽結果的勝負。

(二)建議

1.納達爾在訓練中提高一發的質量,這樣才能為自己底線多拍爭取到更多機會,搶占主動權。加強鍛煉心理抗壓訓練。

2.費德勒在訓練中應提高接發球成功率和的得分率,保證球速的同時,要更加注重正手落點的精準度。加強反拍切削的穩定性。

3.納達爾在訓練中要強化上網和進攻,使技術更加全面穩定,主動增加上網次數和網前進攻,在確保穩定的前提下提高網前得分率。[2]

猜你喜歡
接發球整場費德勒
第54屆世乒賽決賽馬龍與樊振東接發球技戰術分析①
費德勒要在法網復出
樊振東和林高遠乒乓球接發球技術比較分析
提升網球接發球教學效果的策略研究
費德勒成瑞士在世印上硬幣“第一人”
費德勒:成就不老傳奇
足協收緊高價引援
網球訓練的接發球技術與訓練方式研究
費德勒哲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