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初齊地文壇與康熙廿一年孝婦河水難
——以袁藩的詩文為中心

2020-12-08 08:34朱麗霞
管子學刊 2020年4期
關鍵詞:縣志蒲松齡洪水

朱麗霞

(上海交通大學 人文學院,上海 200000)

人類發展歷程中,伴隨著無數災難。在種種災難中,對人類危害最大的莫過于洪水。人類早期的神話多與洪水相關,《圣經》“諾亞方舟”、《山海經》“海內篇”等所載都是遠古時期人類文明被大洪水毀滅的歷史傳說。女媧煉石補天止水患、大禹嘔心瀝血治洪水、精衛銜木填滄海等傳說,都基于水難對人類的危害,表達了先民戰勝洪水的勇氣。宋代以來風靡沿海國家的媽祖信仰則基于人類對海洋狂風巨浪的懼怕。水與人類命運息息相關。水既是生命的起源,也對人類的發展構成巨大威脅。在各種國家及地方史志的《災祥》篇中都記載了該國家和地區歷史上所遭遇的自然災害,往往多是水災、旱災、地震、蝗災等,其中對人類危害最大的則是洪水。每當洪災爆發,不僅史志中進行春秋筆錄,文人學士也用詩歌、日記、書札、小說等方式記錄洪災中的經歷和感受。正是基于文學,后世才因此得知歷史上洪災的巨大危害;正是基于文學,人們才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到在洪災面前人類的渺小和無奈;正是基于文學,人們才了解到古代先民戰勝洪水的精神和力量。清康熙廿一年(1682)六月中旬持續降雨,暴雨傾盆,多日不止,孝婦河(又名籠水)淄川段河水暴漲,河堤決口,沿岸村莊淹沒,農田被毀,洪水滔天。是年自春徂夏,滴雨未降,嚴重干旱,至此突降暴雨,造成水災,繼而蝗災,至“秋大無禾”(1)張鳴鐸修,張廷寀等纂:《(乾隆)淄川縣志》,康熙廿六年(1687)刻本,卷三“災祥”。,顆粒無收,昔日綠色無邊的農田如今一片荒蕪。據乾隆《淄川縣志》載,這是淄川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一歲無二災之例”的災難,是孝婦河歷史上空前絕后的洪災?!稘细尽贰蹲痛h志》等史書皆以春秋筆法對這次洪水作了記錄。在史書記載中,康熙廿一年(1682)只是一次洪水,與歷史上的多次洪災并無不同,使得我們今日讀史并不能藉此了解那次洪災造成怎樣的危害,也不會引起后世人們的關注??墒?,被這次洪水奪去家園的詩人袁藩(2)袁藩(1627—1685),字宣四,號松籬,淄川萌水(今淄博市文昌湖區萌水庵頭村)人,畢際有《編次袁孝廉敦好堂集題詞》:“(袁藩)般陽之萌水人也?!眳s詳細記載了這次洪水的細節,由此,我們得知,這是孝婦河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洪災。

康熙廿一年(1682)六月,持續十余日的暴雨導致南部山區山洪暴發。洪水滾滾北流,孝婦河淄川段因三河(籠水、萌水、般水)匯流,排泄不及,致使河岸決堤,沿岸村莊頓時化為澤國,屋舍被洪水沖毀,家產被吞沒,“見說東村同一悲”(3)袁藩:《敦好堂詩集》,卷六,《山東文獻集成·第二輯》第30冊,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652頁。按:本文中凡是引自袁藩的詩文,詩文后的括號內只標詩文名,不再標作者。(《水難》)。人們背井離鄉,逃難他方。遭遇其難的淄川文士袁藩《水難》詩便記錄了這次空前的洪災:

六月一雨雨不休,連日翻盆盈川谷。

廿二之夜一更余,水聲倒注銀河覆。

火球照耀懸中庭,漫天如漆悲無門。

處處轟雷頹墻屋,逐波跳走幾滅頂。

袁藩與蒲松齡(1640-1715)年齡相近,亦為同鄉,多有詩詞交游,皆少年揚名,科第受挫,中年外出坐館以糊口。相似的人生遭際使得二人同命相憐。當得知蒲松齡在撰寫《聊齋志異》時,袁藩特別致信勸說他要致力于八股文章,不要寫旁門小說。盡管未能阻止住蒲留仙“志異”的步伐,卻證明了二人非比尋常的情誼。就是這位袁才子,在洪水過后面臨生活的絕境時也不得不放棄以往富公子的尊嚴而出門乞討,“持橐扣朱門,有意不能吐”(《憂旱紀事》)。袁藩終于鼓起勇氣到富人門前乞食,已經走至門口,卻無勇氣舉手敲門。當年杜甫,長安備考,生活困頓,亦有“朝叩富兒門,暮隨肥馬塵”(《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的辛酸經歷。相對于困守長安的杜甫,袁藩仍然難以放棄讀書人的羞恥感,最終慚愧地放下了高高舉起即將敲門的手,空手而歸。

喜出望外,六月十三日,突然天降甘霖,袁藩欣喜不已,遂提筆即興賦詩《六月十三日得雨》 :“眼枯半載農夫望,誰信雨師今又來?!?《六月十三日得雨》一)暴雨從天而降,雖然春種已無望,仍不妨夏種秋收,他對秋日的豐收仍充滿期待?!翱针A雨急似翻盆,大野茫茫水氣昏。涼入庭柯收烈暑,聲隨磵流響孤村?!?《六月十三日得雨》二)伴隨傾盆大雨,酷暑收斂,天氣涼爽,又聽到了村東河流溪澗淙淙的流水聲?!皰仌鴮﹂芮捌?,攜杖行看溪上云。莫道北來云漢苦,秋原禾黍盡天恩?!?《六月十三日得雨》二)為慶賀渴望已久的甘霖,暫且放下書本,拄著拐杖來到河邊,望著那向北流去的滾滾碧浪,注視著天空那飄向遠方的朵朵白云,此情此景預示了秋日豐收的前景?!昂畏料谋M搜春種,滿擬秋成免歲災?!?《六月十三日得雨》一)展望未來,袁藩欣喜之余,即興創作了多首描寫大雨到來后人們欣喜萬分的詩。

可是,出乎意料的是,這場大雨卻“一雨雨不休”(《水難》)。從六月十三日驟雨突至,至十五日尚未停息,空前的旱災之后接踵而至的是史無前例的水難,“遠浦雷聲奔電合,長空云影怒濤催”(《水難》)。河水暴漲,孝婦河在淄川北郊與同樣發源于南部山區的般水、萌水匯合,排泄不及,河堤決口。乾隆《淄川縣志》卷三“災祥”:“(康熙廿一年)春夏不雨,大無麥,報旱災。六月十三日始雨,望日大雨,河水泛溢?!敝亮露蝗丈钜?,一更時刻,孝婦河上游的山洪伴隨著地動山搖的轟鳴聲從天而降。山洪暴發,洪水滾滾而來?!凹庇攴毡闳?,彷佛銀河漲天出”(4)王培荀:《鄉園憶舊錄》,卷二,張履慶《寄訊袁松籬》,《續修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類》第1180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0頁。;“黑風急雨仍相續,大野滔滔天欲傾”(《水難》)。房舍被沖毀,家產、絲綢及祖傳的珍貴古董悉被大水席卷而去。乾隆《淄川縣志》卷三“災祥”:“(六月)二十一日、二十二日,連晝夜大雨,漂沒田廬,淹死人畜……繼而冰雹大作,遍地虸蚄?!?5)張鳴鐸修,張廷寀等纂:《(乾隆)淄川縣志》,卷三“災祥”。村莊皆為淹沒,放眼望去,唯有水茫茫?!耙粺o莫保顛溪曲,孑立洄漩勢莫當?!?《水難》)為保全性命,孑孓一人在洄漩的洪水中蹣跚向前??耧L驟雨,大浪滔滔,詩人此刻感到末日來臨?!澳嗤繚M身芒履穿,驚魂顫掉皮皴瘃”(同上),驚魂未定的詩人望著暴雨后的家園,唯見洪水滔天?!棒~龍出沒居平陸,東方漸白川原腥” (同上),“百川并沸魚龍驕,狂濤夜落高村失”(6)王培荀:《鄉園憶舊錄》,卷二,張履慶《寄訊袁松籬》,第20頁。。茫茫洪水中龍騰魚躍,空氣中散漫著魚腥的氣味。洪水過后,籠水兩岸的村莊化為汪洋,淄川才俊張篤慶也記錄了洪水后的滿目凄涼:“天蒼蒼,水茫茫,銀河創決翻成殃。千家哭,萬家哭,沿河一帶葬魚腹?!?7)張篤慶:《昆侖山房集》,卷一,《太守來 勘水災也》,《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第55冊,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版,第534頁?!皾龥]空村魚滿家,頹墻敝屋委泥沙?!?8)張篤慶:《昆侖山房集》,卷一,《太守來 勘水災也》,第534頁。蒲松齡也親眼目睹了洪水漫天的場景,其《聊齋志異》卷四《水災》所寫就是淄川這場空前的洪災:“康熙廿一年,山東旱,自春徂夏,赤地千里。六月十三日小雨,始種粟。十八日大雨后,乃種豆。一日,石門莊有老叟,暮見二羊斗山上,告村人曰:大水至矣!遂攜家播遷。村人共笑之。無何,雨暴注,徹夜不止,平地水深數尺,居廬盡沒。一農人棄其兩兒,與妻扶老母奔避高阜。下視村中,匯為澤國,并不復念及兒矣。水落歸家。一村盡成墟墓,入己門,則一屋僅存,兩兒尚并坐床頭,嬉笑無恙。咸謂夫妻之孝報云。此六月二十二日事也?!?9)蒲松齡:《聊齋志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161頁。蒲松齡用文學的筆法描述了洪水爆發前的詭異跡象,刻畫了因孝而免遭水難的農夫形象。當得知袁藩府邸被沖毀后,友人張履慶為作《寄訊袁松籬》:“吁嗟昨日西山頭,突見抵觸紛如牛。黃發老翁驚且憂,風雷颯颯云煙愁?!?10)王培荀:《鄉園憶舊錄》,卷二,第20頁。這首慰藉詩也透露了蒲松齡《水災》所描寫的相關細節,說明洪水爆發前的征兆并非空穴來風,也非蒲留仙的杜撰。盡管小說家所寫的怪異事件充滿倫理色彩和道德說教,可是,他卻真實無誤地描寫了這次水災的危害:洪水泛濫,沿岸村莊化為澤國。而洪水中得以出逃的袁藩遙望巨浸中的家園,傷心欲絕。

蒲松齡在洪災后專門為袁藩填詞《一剪梅·戲簡袁宣四孝廉》:“西風剪剪雨梭梭。朝也滂沱,暮也滂沱。一庭秋水細生渦。階下成河,床下成河?!?11)蒲松齡著,路大荒整理,盛偉整理補訂:《蒲松齡全集》第2冊《聊齋詞集》,上海:學林出版社,1998年版,第29頁??芍?,這次洪水給袁藩所帶來的巨大災難,朝朝暮暮,大雨滂沱,床下成河。袁藩題和《水龍吟·雨甚慰蒲留仙》:“漫天驟雨狂風,來海氣連空黑。前村水漲,野塘蘆淹,蒼茫一色。亂落紅英,摧殘綠樹,悲傷何極。更華堂曲檻,一時傾倒。無計,堪凄惻。寄語聊齋居士,莫愁思,眉開不得?!?12)袁藩:《敦好堂詩集》,卷六,第670頁。農田淹沒,無計可施,悲傷無極。更讓詩人悲痛欲絕的是祖上留給他的亭臺樓閣、回廊曲檻,在瘋狂的洪水中倒塌傾圮,漂流而去。此情此景,蒼天不應,唯有“凄惻”與哀嘆,同時勸慰留仙,莫愁思,蒲家莊在淄城東,“君家山麓,地形高敞,澗分南北。舍清幽,稼禾無恙”(《水龍吟·雨甚慰蒲留仙》)。蒲松齡的居第在淄川城東的山腳下,地勢較高,而整個淄川城東皆因地勢高而免于水難,詩人為留仙的家園無恙而欣慰,君為我擔憂,我為君欣喜,亦可知二人之間的深情厚誼。不僅蒲松齡表示慰藉,袁藩平日交往的文學友人對這次空前的洪水多有記載。淄川張篤慶、張履慶兄弟聞知袁藩廬室為大水沖毀后,寄詩安慰,正在鄉居的官員唐夢賚、韓燕翼、畢際有等皆創作了有關這次洪水的詩文。

“回首家園惟灌木,廣廈綺疏沉泥沙?!?《水難》)洪水沖毀家園,袁藩所繼承的祖上遺產——宏敞的樓房被洪水沖垮,柔滑的錦緞、綺麗的絲綢被洪水沖得無影無蹤。更令詩人傷心欲絕的是其半生心血、耗盡家財所購置的典籍、古董以及未及付梓的文稿皆被洪水席卷而去,“圖書萬卷殉溝瀆”(《水難》)。晚清淄川名士王培荀仍然對二百余年前同鄉文士袁藩的遭遇表示同情,其《鄉園憶舊錄》中多有對袁藩所遭遇水難的追憶。蒲松齡《袁宣四水沒居廬,戲而吊之》: “萬卷漂流一舍孤,斷垣荒址盡榛蕪。文君自有春山恨,況并當年四壁無?!?13)蒲松齡著,路大荒整理,盛偉整理補訂:《蒲松齡全集》第2冊《聊齋詩集》,上海:學林出版社,1998年版,第130頁。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當年回到成都,盡管窮困,但尚有“四面徒壁”。而如今,袁藩連“四面徒壁”亦已不見蹤影,只剩下“斷垣荒址”。由此可知,大水過后,袁藩所痛惜的不僅僅是其故居的房舍家具衣物珍寶等,更重要的是他多年辛苦積累的萬卷藏書。同年冬,在天津友人幕府,袁藩作《聽雨》詩:“故園秋老圖書沒,遠浦云開雁陣橫?!绷钏麪磕c掛肚不能忘懷的仍然是被沖毀的珍貴藏書。

山洪將袁藩畢生的詩文手稿和典藏席卷一空,一生心血付諸東流?!袄戏蛞姓群舆吙蕖?14)袁藩:《敦好堂詩集》,卷六,第652頁。,望著滔滔洪水,他悲慨呼號:“破家露處幾千族,仰天長嘆天不問?!?15)袁藩:《敦好堂詩集》,卷六,第652頁。

王培荀《鄉園憶舊錄》載: “先生(袁藩)去余家僅二十余里,余別墅即在其處,下臨大河,岸高水遠,不知何以漂沒其廬。當年,秋夏水漲必有非尋??杉耙??!?16)王培荀:《鄉園憶舊錄》,卷一,道光二十五年(1845)刻本,第42頁。他認為,袁藩故第并未瀕臨大河,況且孝婦河“岸高水遠”,袁藩的廣屋大廈為什么會被洪水沖毀?王培荀甚感疑惑。據袁藩友人淄川張篤慶《晚歸循孝河西岸》:“南循孝水之古岸,岸高十丈驚濤翻?!?17)張篤慶:《昆侖山房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第55冊,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版,第687頁??芍?,孝婦河淄川段河岸高達十余丈,即使洪水滔天也不會溢出河岸。困惑之余,王培荀反思,“當年,秋夏水漲,必有非尋??杉罢摺?同上)。他意識到,康熙廿一年(1682)的那場洪水必定是歷史上非比尋常的特大洪水。

“般陽城下水潺潺”(《放生磯八首》其一)。淄川,在古代可謂水城,乾隆《淄川縣志》:“淄邑,當萬山之中,孝水與般、萌會之?!比荷江h繞,河流縱橫,是孝水與般水、萌水交匯之處。孝水(古稱瀧水、籠水),即孝婦河,發源于博山鳳凰山南麓,北流至淄川城南,與般水交匯。般陽河發源于淄川東南薛家峪,西北流至淄川城南注入孝婦河。交匯后的孝婦河水量驟增,繼續北流,至黃土崖(今張店河崖頭)與范陽河(古萌水)交匯。范陽河發源于博山大峪口,北流注入孝婦河。唐夢賚云:“淄之巨浸有若孝婦、范陽諸水,而黝折惟有般河?!?18)唐夢賚:《志壑堂文集序文》,卷一,《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別集類》第217冊,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版,第376頁。在流經淄川的三條大河中,般水河道最為復雜曲折,般水、萌水分別從東西兩側的大山中流向淄川,注入孝水。河道縱橫,流水湯湯,綠柳成蔭,瀑布、山川,風光旖旎??芍?,孝水不僅是流經淄川的大河,也是齊地著名的大河,也是今日淄博的母親河,從發源到注入小清河,孝婦河全程在齊地(今淄博)境內。袁藩(1627-1685)生活于明末清初,卒于康熙廿四年(1685),王培荀(1783-1859)生活于晚清,卒于咸豐九年(1859),袁藩較王培荀早二百余年,期間,由于環境的變化,籠水改道,而萌水與籠水交匯之地也發生改變,因而在袁藩的時代,其故居瀕臨籠水,而二百余年之后,至王培荀的時代,袁藩故里所在之處已經遠離籠水,這即是王培荀感到疑惑的原因。袁藩祖上在明初由河北棗強遷移定居于此,后世繁衍成為一方豪門,與淄川高氏、孫氏等名門望族,共同成為一方文化的奠定者?;\水、萌水交匯之地,高埠崖岸,綠柳成蔭,是達官顯貴所衷情的風景名勝,張篤慶《新城郎令君勘災淄邑歌》:“般陽城邊千萬樹,曾是使君舊游處?!?19)張篤慶:《昆侖山房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第55冊,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版,第695頁?!扒f樹”的“般陽城邊”即指此處。三河交匯后的孝婦河在黃土崖由北轉西,構成巨大的急轉彎,這一地理特征也使得河水流通不暢。每當雨季到來,三河流量暴漲,交匯于淄川,河流轉彎,泥沙沉積,河床狹窄,排泄不及,至決堤成災。侯仁之《淄博市主要城市的起源和發展》謂:“(孝婦河)雨季流量猛增,枯水季節又常出現斷流現象。在歷史上,兩河 (按:籠水與般水)都沒有航行之利,反而常鬧水災?!?20)侯仁之:《淄博市主要城鎮的起源和發展》,淄博市基本建設委員會印(內部資料),1977年,第2頁。其所言河水“斷流”是指民國時期的水文狀況,而至遲至明清,匯集淄川的孝婦河雨季都水量充足,某些河段可以通航。袁藩的出行,多選擇水路,而其宅第建于水岸,是基于淄川獨特的地理特點。乾隆《淄川縣志》:“淄邑,環山抱水,居民錯處棲巖溯澗者半之?!?21)張鳴鐸修,張廷寀等纂:《(乾隆)淄川縣志》,康熙二十六年(1687)刻本,卷二下《序》。袁藩故里瀕臨河岸,他的出行首選乘舟,其故居所在即近孝水渡口??滴踟ヒ荒?1682)初秋,袁藩赴天津,其《舟夜》詩云:“相逢涼雨急,投策復登舟…… 水喧兩岸闊,人靜一燈幽?!薄吨撂旖颉罚骸霸浲V厶?,重來幾十年?!薄哆^舊滄州》:“幾處斷橋平野渡,一灣流水抱空城?!薄暗侵邸薄巴V邸薄耙岸伞?,可知,他從離家起程一路北上,皆走水路,極少選擇陸路。其《敦好堂詩集》,“乘舟”是出現頻率極高的詞。

淄川歷史上的水災最早有記載的是東魏,乾隆《淄川縣志》:“東魏元象元年淄州大水,蛤蟆鳴于樹上。齊武平四年淄州饑,六月、八月大水?!?22)張鳴鐸修,張廷寀等纂:《(乾隆)淄川縣志》,康熙二十六年(1687)刻本,卷三“災祥”??芍?,東魏元象元年(538)的孝婦河洪水不僅淹沒村莊,而且淹沒樹梢,以致于青蛙可以停留在樹枝上歌唱。其后,從唐代至清代,記載得越來越詳細。而清代“災祥”記錄中,孝婦河的洪災日益增多,令人關注的是范陽河的洪水開始出現,如“順治五年大水,壞六龍橋,孝水兩岸,樹皆拔去。六月二十九日,范陽河溢,壞城北尚家莊,房屋一時俱盡”(23)張鳴鐸修,張廷寀等纂:《(乾隆)淄川縣志》,康熙二十六年(1687)刻本,卷三“災祥”。??滴踟ヒ荒?1682),“(六月)二十一日、二十二日,連晝夜大雨,漂沒田廬,淹死人畜,西關重修,石橋垂成,復圮。又倒塌城垣三處,繼而冰雹大作,遍地虸蚄,郡守勘災,報上。止準旱災免糧二分三厘,謂一歲無二災之例也。秋大無禾,宦戶免加增銀兩”(24)張鳴鐸修,張廷寀等纂:《(乾隆)淄川縣志》,康熙二十六年(1687)刻本,卷三“災祥”。。在有關乾隆前的孝婦河洪災記錄中,康熙廿一年(1682)的洪災是描述最為詳細、字數最多的一段記錄,由此可知,至乾隆間《淄川縣志》修纂的時間止,孝水水災史上,康熙廿一年(1682)是水災最嚴重的一次。

據《清實錄》載,康熙廿一年(1826),全國普遍發生水災,吉林水災,福建水災,湖廣水災。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韃靼旅行記》中記錄了康熙廿一年(1682)隨康熙皇帝東巡,從吉林回京途中,連降大雨,橋梁沖毀,溪谷頓成滔滔激流。在低洼之地,洪水彌漫,肥沃富饒的田野化為泥濘。在齊地,不僅范陽河、孝婦河洪水泛濫,淹沒兩岸,村莊房屋被沖毀(25)張篤慶:《昆侖山房集》,第695頁。,而且孝水向北,部分河段發生更為嚴重的決口,“孝婦河黃土崖決口,新城被淹”(26)張鳴鐸修,張廷寀等纂:《(乾隆)淄川縣志》,康熙二十六年(1687)刻本,卷三“災祥”。,整個新城全縣被淹,而此時,今日張店屬于新城縣,也就是說,張店南部、西部靠近孝婦河之地也多被淹。在這次遍及全國的水災中,孝婦河因暴漲而泛濫,所經區域一片汪洋。

“蕩滌瓶盎無半菽”(《水難》),水難后,家產蕩盡,而“八口皇皇棲息艱”(《水難》)。為養家糊口,不得已袁藩走向了異地他鄉的游幕之途。而一介書生,官場之外最好的謀生途徑便是進入幕府作幕僚??滴踟ヒ荒?1628),友人韓燕翼起補天津海防道。得知袁藩的困境,韓燕翼臨行便邀請袁藩同赴天津。于是,袁藩登上韓燕翼的官船啟程,“八月客津門”(《偶感》),達到天津。

在天津幕府僅數月,即歲暮來臨,袁藩奉命赴上谷邊塞。友人譚元素辭別京師歸里度歲,二人京師話別,彼此送行,袁藩隨有《將赴山海關留贈譚元素還里》:“前溪北渡又天津,歲暮匆匆別故人。我去三韓耐冰雪,君歸千里苦風塵?!?27)袁藩:《敦好堂詩集》,卷六,第654頁。雖然并未直言思鄉懷遠,二人南轅北轍的行程卻流露出詩人故園難歸的傷感。臨行之際,友人楊公為舉酒餞行。袁藩賦《津門留別楊松谷予將有上谷之行》:“翩翩裘馬出長安,落日風高驛路寒?!瓪q暮離憂那可說,愁予西去渡桑乾?!?28)袁藩:《敦好堂詩集》,卷六,第654頁。在嚴冬的落日黃昏,袁藩辭別京師友人,沿著官方驛路走向長城邊塞??梢酝浦?,在天津幕府,韓燕翼給予袁藩極好的待遇,袁藩可以著“貂裘、騎高馬”,度過了一段輕松愉快的時光。沖風冒雪到達永平府,投宿永平驛站。游覽永平學院,墻壁上無意中發現“沈宮詹”的題壁詩,遂題和詩《永平學院和沈宮詹壁上韻》二首,其一有“無端馬足困經年,又迫殘冬逐驛傳”(29)袁藩:《敦好堂詩集》,卷六,第654頁。?;厥邹o別故鄉已經年,去冬至今,仍然故園空望路漫漫,殘冬時節,踏馬長城腳下,一關又一驛,一程又一程,穿行在山川村驛之中,風塵仆仆赴邊關。

在上谷,公事余暇,袁藩登臨懷古:“故園嗟板蕩,寒風吹敝廬?!?《偶感》)家園板蕩后,瑟瑟寒風吹拂著家鄉破敗的故園,思鄉之情油然而生?!澳衍镙峭咛?,故園愁說盡滄桑?!?《九日客河間》二首其二)重陽佳節,切莫登高望遠,家園已盡滄海桑田?!懊剂隉熢驴栈厥住?《雜感》其一),在河間眉陵,夜不能寐,孤獨的詩人與空中孤月相呼應,遂作《雜感》三首,其二云:“失意半生甘落寞,可憐彈鋏竟無歸?!睋]之不去的鄉關之痛,彈鋏歸去,可如今鄉園板蕩,已無家可歸?!盁o復談詩興,呻吟只自知……只愁萌水月,空自下荒陂?!?《自遣》)身在異地他鄉,夜深人靜之時,故鄉“萌水”的明月孤獨地月落荒坡,“我”不能仰望故鄉的明月。辭別故鄉后,再無心情論詩書。萌水上空的那輪明月孤獨的映照著洪水沖毀的荒陂?!懊人瓭索鲼?,敬亭秋思雁飛飛?!?《寄贈梅耦長》)即使鄉關板蕩,想起怒濤翻滾的萌水,依然心向神往。在其游幕征途中,委婉地傳遞出思鄉的情愫。事實上,袁藩的游幕詩就是他懷鄉情的記錄。終于,被苦苦折磨的情感不可遏制地表達出來,《有感》:

殊方驛使雜蠻語,別館弦歌咽寒笳。

回首白云萌水上,那能游子不思家。

上谷(30)李泰《括地志》:“上谷故城在媯州懷戎縣東北二十里,燕上谷,秦不改,漢為沮陽縣?!北背蔽横B道元《水經注》云:“清夷水又西經沮陽城北,秦上谷郡治此?!贝呵飸饑鴷r期,今懷來縣地屬燕國,為上谷郡。其間,懷來一帶曾由北方少數民族東胡所據。燕昭王二十九年(前283)賢將秦開擊退東胡,疆域向東北擴展,置上谷、漁陽、北平、遼西、遼東五郡,并筑長城以拒東胡南侵。,古代軍事重鎮,胡漢雜處,是邊疆繁榮的商貿城市。直到清代,上谷仍駐重兵,以防蒙古入侵,人口則以滿蒙為多,故云“殊方驛使雜蠻語”(《有感》),各方語言交流、貿易物產,秦樓笙歌,酒旗飄揚,在繁華的鬧市中,胡笳笛韻,綿綿悠揚。在風景迥異的塞外,詩人頓然生起一種巨大的疏離感,他難以融入到充滿異族風情的娛樂中,這種孤獨感更加催生了內心深處的思鄉。

康熙廿三年(1684),袁藩因病辭幕,《留別天津諸友》:“此地留三載,迢迢問客程?!痹谔旖蚰桓?,前后三年,獲得不菲的幕府修資,故鄉家人得以度過洪災后的艱難??滴踟ニ哪?1685),應畢際有邀請,參與康熙《淄川縣志》的編纂。唐夢賚《淄川縣志序》:“是役也,成于畢刺史載積與已故袁孝廉松籬者十之七,續于張明經孔繡者十之三,張明府監其事,高司寇先生總其成?!?31)唐夢賚:《志壑堂文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別集類》第217冊,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版,卷首。該《志》由淄川名士唐夢賚、張紱、畢際有、袁藩纂輯,高珩總纂。五人小組中,除了袁藩,高珩等都是有品級的官員,都是淄川著名的在籍鄉紳:高珩官至吏部左侍郎,唐夢賚翰林院檢討,畢際有官至揚州刺史,張紱則是明崇禎朝首輔張至發的孫子,入清為拔貢??芍?,袁藩在淄川地區擁有崇高的文化聲望。而據《序》可知,袁藩一人在重病的情況下獨自完成了《淄川縣志》三分之二的內容。這說明,袁藩已經預知生命的余輝,他十分珍惜這唯一證實自己文化價值的機會,也說明他希望在生命垂危之際使得自己的生命放出光芒,同時,也可藉此獲得一筆潤筆資金。當《縣志》修纂事竣,未數日,袁藩便辭別人世,終年59歲。畢際有《編次袁孝廉敦好堂集題詞》記錄了袁藩生命最后閃光的時刻:“當憶乙丑夏,余方有??滔燃?按:《石隱園集》)之役。松籬力疾,來踐宿諾。時往時來,茶鐺藥鼎聲相集也。逾中秋來,甫一日,而病不可復支,遂以肩輿送歸。臨別之頃,呻吟嗚咽,同時并作,便以錄存其詩為囑,似已作訣語矣。別才逾月,遽赴修文,余往哭之?!?32)袁藩:《敦好堂詩集》,卷首。畢際有親為吊唁并撰悼傷詩,同時著手編纂袁藩遺集。蒲松齡一氣呵成多首紀念詩詞,“回首河山非是”,昨日尚且舉杯共飲,轉瞬間,游魂漂移,茫茫黑夜,何處棲止。催人淚下的抒情已經不是在寫詞,而是在抒寫痛失摯友的心靈巨痛。張篤慶《本邑八哀詩》所詠淄川八位名人中其一即袁藩。蒲松齡、唐夢賚、高珩、孫蕙、王漁洋等齊地文人紛紛寫悼懷詩。為紀念友人袁藩,為表達對袁藩修志的感激,畢際有著手搜集袁藩的詩詞作品。兩年后,康熙廿六年(1687),畢際有為袁藩編次《敦好堂詩集》付梓,同年袁藩主筆的《淄川縣志》也得以順利出版。

蒲松齡最終憑藉《聊齋志異》贏得文學史的重要席位,而袁藩盡管詩文創作豐富,成就卓異,但因其為人為文的正統性,文學史上未能贏得蒲松齡般的聲望。明清易代之際,袁藩參與齊地的抗清組織,活動于長白山區,也曾南下金陵,聯絡江南的抗清組織,創作了大量有關這一特殊時期的詩歌,對研究這一時期齊地的抗清情況具有極大的價值。但是,由于洪水,這些詩歌全被損毀,而今日所存世的畢際有為袁藩所輯的《敦好堂詩集》總六卷中缺少第四、第五兩卷。這說明,即使經畢際有努力,《敦好堂詩集》得以問世,但在其后的傳播中亦多有散佚,今所僅見的四卷中無一涉及抗清事宜。袁藩抗清的這段最光輝的經歷就成為難解的謎案。這影響了人們對袁藩的認知,甚至后世極少有知其聲名者。

然而在其當代,較之于蒲松齡,袁藩更為聲名遠揚。(道光)《濟南府志》卷七十二:“般陽邑乘之役,(袁藩)刪定獨多?!边@說明袁藩在當日文壇的極高聲望,以至于《府志》也特別肯定他的功績。在明清之際的文壇上,袁藩是和高珩、蒲松齡、孫廷銓、王漁洋并駕齊驅的文學家。

歷史上,許多事件是依靠文學的記載而為后世所知。四千多年前,地球上曾爆發過一場特大洪水。洪水淹沒了海拔600米以下所有陸地,人類遭受滅頂之災,地球上的遠古文明,悉被大洪水毀滅,中國因此有《山海經》,西方因此有《圣經》?!渡胶=洝ず取份d“洪水滔天,鯀竊息壤以湮洪水”;《淮南子·覽冥訓》載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炎炎而不滅,水泱泱而不息”。許多傳說與洪水密切相關,而經由文學記載下來。正因為有文學的記載,我們今天才得以了解古代先民與洪水斗爭的歷史;正因為有文學的承載,我們才得知古人與洪水抗爭的勇氣與精神??滴踟ヒ荒?1628)的孝婦河水難,不僅正史、方志、野史進行記載,齊地文壇普遍地對這次洪災付以關注,沒有誰可以忽略這場從天而降的水難。由此,文學保存了歷史最真實、最生動的記錄。

猜你喜歡
縣志蒲松齡洪水
縣志里的鄉賢
『別人家的孩子』蒲松齡
《神探蒲松齡》:并沒有那么差!
蒲松齡
又見洪水(外二首)
該做的和不該做的
筑起堤壩,攔住洪水
猛獸威力無比
纏訪者入縣志
縣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