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6月頤初營養包對早產的嬰幼兒生長發育的影響

2020-12-08 01:34陳祥平王洪磊劉崇燕
贛南醫學院學報 2020年10期
關鍵詞:早產早產兒嬰幼兒

陳祥平,王洪磊,劉崇燕

(1.贛州市第五人民醫院兒科,江西 贛州 341000;2.大余縣人民醫院兒科,江西 大余 341500;3.大余縣婦幼保健院兒???,江西 大余 341500)

2009年3月我國衛生部提出了適合中國嬰幼兒成長發育的嬰幼兒輔食營養包項目,在2018 年4 月我省頒布了《江西省國民營養計劃(2018—2030 年)實施方案》,進一步促進了營養學的普及、推廣及應用。為進一步推動嬰幼兒營養健康,本研究對早產嬰幼兒采用了6~36月頤初營養包,通過觀察其生長發育狀況,評估頤初營養包的應用價值,為改善早產嬰幼兒的生長發育提供參考建議,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2019 年1 月至12 月選取我轄區中年齡段為6~24 個月的78 例早產嬰幼兒為觀察組,并以2018 年1 月至12 月分娩且持續隨訪的75 例早產嬰幼兒為對照組,本項研究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早產嬰幼兒喂養方式無差異。對照組嬰幼兒 中 男42 例,女33 例,胎齡28~36 周,平均(32.8±1.7)周,年齡8~19 個月,平均(13.5±1.9)個月,出生體重1.6~2.5 kg,平均(1.9±0.3)kg;觀察組嬰幼兒中男43 例,女35 例,胎齡28~36 周,平均(33.1±1.4)周,年齡7~20 個月,平均(13.7±1.8)個月,出生體重1.5~2.6 kg,平均(2.0±0.4)kg。兩組嬰幼兒的性別、胎齡與出生體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胎齡為28~36+6周;②年齡為6~24 個月;③連續接受隨訪體檢;④產程順利,無宮內發育異常;⑤可耐受腸內喂養;⑥嬰幼兒家長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腦積水或缺血缺氧性腦病等腦損傷疾??;②分娩時發生新生兒窒息;③存在遺傳代謝性疾病或先天性缺陷;④嬰幼兒家長依從配合程度較差。

1.3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的產后追蹤護理方式,在產婦及新生兒出院后持續開展隨訪復查,建立兒童保健檔案,每2 個月給予1 次體檢,將每次隨訪的嬰幼兒體格發育、運動發育與智能發育狀況進行全面記錄。在隨訪復查時針對嬰幼兒家長進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使其了解日常喂養與發育評估等知識,在家長存在疑慮問題時及時給予解答。邀請嬰幼兒家長定期回院接受訓練干預,通過運動、語言、認知等方面的訓練干預促進患兒健康成長。

觀察組在常規產后追蹤護理的基礎上應用江西奧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6~36 月頤初營養包,生產標準號GB22570,規格為12 g/袋。6~36 月齡頤初營養包[每日份(12 g)]的成分表:能量217 KJ、蛋白質3.4 g、脂肪1.6 g、碳水化合物5.9 g、鈉34 mg、維生素A 250μg視黃醇當量、維生素D 5.0μg、維生素B1(硫胺素)0.5 mg、維生素B2(核黃素)0.5 mg、維生素B120.5μg、維生素C(抗壞血酸)40.0 mg、葉酸75μg、鈣210 mg、鐵7.5 mg、鋅3.0 mg、二十二碳六烯酸(DHA)32 mg。

1.4 觀察指標分別在校正年齡24個月時測量兩組嬰幼兒的生長發育指標,主要包括身高、體重、頭圍、胸圍、坐高以及皮脂厚度。同時,分別在校正年齡24個月時應用運動發育指數(PDI)與智能發育指數(MDI)評估嬰幼兒的運動與智能發育狀況。另外,記錄兩組嬰幼兒的貧血、感染及營養不良的發生率。

1.5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應用t值檢驗,計數資料應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嬰幼兒的生長發育指標比較觀察組嬰幼兒的身高、體重、頭圍、胸圍與坐高均明顯好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嬰幼兒的皮脂厚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嬰幼兒的生長發育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嬰幼兒的生長發育指標比較/±s

2.2 兩組嬰幼兒的運動與智能發育情況比較觀察組嬰幼兒的PDI 與MDI 評分均明顯好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嬰幼兒的并發癥情況比較觀察組嬰幼兒的貧血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嬰幼兒的感染與營養不良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嬰幼兒的PDI與MDI比較/±s,分

表2 兩組嬰幼兒的PDI與MDI比較/±s,分

表3 兩組嬰幼兒的并發癥情況比較/n(%)

3 討論

早產兒主要是指胎齡不足37周(259天)的活產嬰兒[1],與足月兒相比較通常具有適應能力差與器官功能發育不完善等特點[2],并且大部分早產兒均存在典型的宮外發育遲緩、能量攝入不足等表現,使其體格發育受到嚴重影響[3]?,F階段研究已發現6~36 個月為嬰幼兒的生長黃金窗口期,而且70%~90%的早產兒在出生后6個月會出現一個追趕性生長期[4-5],通過科學喂養等措施能在兩歲內趕上正常的生長發育水平[6-7]。近年來,早產嬰幼兒的早期營養管理逐漸成為臨床重點研究內容,國內一項研究觀察了1 143例0~24月齡早產嬰幼兒的生長發育情況,發現嬰幼兒在出院后接受系統管理可實現良好的追趕生長,但其身長、體重等體格生長指標與足月兒比較均相對較差[8]。鄧震平等[9]針對低體質量早產兒采取了個性化添加母乳強化劑的喂養措施,根據嬰幼兒每日蛋白質攝入的實際情況來增加喂養母乳強化劑,通過干預后患兒的血清營養指標、體格生長指標以及并發癥問題均得到顯著改善。

王鷗等[10]開展了一項針對我國中部營養包覆蓋地區的嬰幼兒生長發育調查,其研究表現嬰幼兒服用營養包后取得了顯著療效,不僅抑制了貧血及營養不良等情況,也積極促進了小兒的生長發育,從而證實了營養包在嬰幼兒中有確切的使用價值。根據本地區調查數據顯示2018 年贛州市出生率為13.32‰,早產率10%[11],6~36 月輔食頤初營養包在本地區已經廣泛推廣使用多年,對足月生嬰幼兒的生長發育有良好的促進作用,但目前尚缺乏頤初營養包在早產嬰幼兒中的應用報道。本研究針對年齡段6~24 個月的早產嬰幼兒采用6~36 月頤初營養包,研究結果發現采用6~36 月頤初營養包后,嬰幼兒的身高、體重、頭圍、胸圍與坐高等生長發育指標均得到明顯改善,其PDI與MDI評分均顯著提高,并且嬰幼兒的貧血發生率均明顯下降,體現出6~36月頤初營養包對早產嬰幼兒生長發育、運動發育、智能發育及并發癥預防均有良好價值。筆者分析6~36 月頤初營養包中主要成分更適合嬰幼兒生長發育,其維生素A、維生素B 族、維生素C、維生素D、葉酸、鈣、鐵、鋅等成分均能合理補充嬰幼兒所需營養,能夠避免常規喂養時營養成分偏差問題,在保證早產兒社區全面營養后有效改善了營養狀態及免疫抵抗能力,也更好地促進嬰幼兒生長發育。

綜上,在早產嬰幼兒6~24 個月使用6~36 月頤初營養包不僅能改善其體格生長發育情況,也可促進運動與智能發育,并對抑制并發癥有積極作用。

猜你喜歡
早產早產兒嬰幼兒
想要早產豐產 果樹應該這么管
胎兒免疫反應可能是導致早產的原因之一
早產兒長途轉診的護理管理
早產“黃寶寶”的家庭看護
我們真的懂孩子嗎?——一個教育工作者談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
早產寶寶的奶粉喂養,不是件小事
晚期早產兒輕松哺喂全攻略
圖解嬰幼兒窒息緊急處理
逆境商 從嬰幼兒開始培養
早期護理干預對腦損傷早產兒預后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