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家宴·家宴獻藝

2020-12-09 05:31小家宴
婦女之友 2020年11期
關鍵詞:冬瓜皮家宴文青

小家宴

陸文夫在《美食家》小說中,很詳細地梳理過蘇州人上飯店吃,在家里開宴席,又回到飯店吃,再精心制作家宴的過程,寫出了1949年后人們美食生活隨經濟發展的起起伏伏。上海人同樣如此,一開始是飯店難得進,因為在家請客省錢。改革開放后,單位、個人資金流動大了,去飯店吃請有派頭,直到吃飯應酬變成負擔。大家明白飯桌上交際說些段子其實是生分,真正的好朋友說真心話,還得請家里來。那時,上海人家居住環境有了改變,再也不是臥室書房客廳一鍋煮了,于是待客的最高規格回到辦家宴。

1988年我家先生出國留學,好朋友請我們去他們家,學飯店將活殺河鰻切連刀塊,盤在大盤子里清蒸;自己研究配方,做的熏魚比老大房還好吃。當時微波爐是高級時新貨,隔壁人家剛用出國指標買來,朋友把茭白毛豆用油拌一下,保鮮膜封好,端去隔壁敲門讓用微波爐轉一轉,揭曉后我們發現,高科技不如土法鐵鍋炒出來好吃。

那場女主人費心安排的家宴吃得我一輩子都沒有忘記,最后,她從衣柜中拿出一雙友誼商店買來的,皮質柔軟分量很輕的意大利皮鞋送給我先生,祝愿他出國的路走得輕松一點。男主人仗著自己年長幾歲,以老大哥的身份語重心長地對我先生說,發達了之后不要忘記糟糠之妻,這一下,終于把抱著孩子即將成為留守女士的我惹出了眼淚。

八九十年代“文青”常常聚會,大家都窮,似乎只有每人帶個菜聚餐的活動,談不上家宴。我記得文友們到我家,席地而坐,將一只方形海綿沙發翻過來當矮桌。我做幾個簡單的菜肴,大家吃些帶來的冷菜,喝酒碰杯聊文學,不揣簡陋,吃得非常開心。年輕人心里熱火,沒有心思惦記父輩家宴的種種陳規舊習。懷舊,我們還太年輕。

愛擺家宴的人家除了愛吃,會吃,一定也有一顆善良的心,用現在的話說叫愛分享。一位女友搬了新家,請我們去吃飯。估計搬家已掏空了銀子,他們家沒準備什么好菜。她見桌子上有些冷場,把她先生叫起來,說你不是冬瓜皮炒得很好吃嗎?你去廚房添一個蔥油冬瓜皮。只見他先生訕訕站起,冬瓜皮能吃嗎,我們都有些驚訝。嘻嘻哈哈跟去廚房看他在案板上,先是小心刮去冬瓜皮上的毛,然后細細地切成絲,起油鍋放了蔥油炒……大家都夸她老公變廢為寶,本事大。

大概過了十多年,這些文友已不太來往。一日興起,我聯絡大家提議再聚一次,我們搞個文學朗讀會。到我家,先吃飯,我準備了比十幾年前豐盛很多的一桌菜,雞鴨魚肉都有,沒想到不知是年齡上去的緣故還是互相變得有些生分,菜剩下好多。胃口不再,情懷尚余??蛷d里坐定,每個人朗讀一段準備好的文章或詩歌。我朗讀了一段美國作家卡佛的短篇小說選段,故事樸素而憂傷,結尾出乎意料。屋子里安靜得出奇,有微微嘆息聲,感覺回到單純的文青歲月。我家宅貓咪咪嚕起先躲著不肯出來,此刻躡手躡腳現身了,一定是它嗅到了這些理想家身上人畜無害的氣味。咪咪嚕悄沒聲息走向一張空矮凳,騰地跳了上去,端正坐好。女友們被新參與者驚呆,呆愣片刻,同時爆發出刺耳笑聲,把咪咪嚕嚇得一溜煙跑了。

家宴獻藝

2005年我開始在報紙雜志寫美食專欄“孔娘子廚房”,原本小家庭關起門吃誰也不知道,開了專欄后,我的廚藝公開了。每發表一篇文章,就有人打電話給我,相熟的朋友懷疑、不服氣的占了一半,不太認識的網友更是好奇,常常有人放話激我:孔娘子,啥時候燒一頓給我們吃吃,我們才服帖!

為了證明我烹調文章所言非虛,我前后開過兩次家宴,一次在自己家里,接受出版社責任編輯檢驗;一次是利用別人家的廚房,做給幾位大佬試吃,企圖用他們的公信力來堵別人的嘴。

在家做的那次是春節過了大半,知道大家“年飽”,菜肴設計簡單,素菜為主。來了5位出版社朋友,我先生很給我面子,一起設計菜譜,燒菜時當幫手,有幾個菜還搶著燒,飯畢朋友說:“待《孔娘子廚房》這本書出來后,接下來出本《孔相公廚房》吧?!?/p>

在某作家朋友家做的一次家宴給我的印象更深,不是菜做得特別好,而是人特別緊張,因為那天到場的有兩三位見過大世面的人。前一晚我心神不定,復習各種烹調細節,翻來覆去睡不著……

第二天進到陌生的廚房,灶臺鍋碗瓢盆擦得雪亮,油鹽醬醋一應齊全??蓱z我竟然慌了手腳,只感到鍋子、鏟子都不順手,鹽不是我常用的鹽,灶臺燈也欺生,突然熄滅了。于是,茭白味道太咸,基圍蝦不夠入味,連最拿手的味噌汁也不好喝。

盡管我的菜做得并不好,大佬們捧場的話卻說了很多……唱一場家宴堂會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編輯/周六

猜你喜歡
冬瓜皮家宴文青
新春家宴
新春家宴
吃冬瓜 勿去皮
冬瓜皮實用方
納蘭容若是怎樣成為一代文青男神的?
百家宴 吃出“家”味道
冬瓜皮燉鯽魚解腹脹
冬瓜皮別扔可以做茶飲
你罵誰是文青
以文青的姿態回歸主流——對《后悔無期》的兩重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