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退休那些事

2020-12-09 05:31陸棄
婦女之友 2020年11期
關鍵詞:平均壽命退休金大臣

陸棄

現代人享受的退休待遇,是經過漫長的歷史一步一步發展而來的。

“人到古來稀”時才退休

退休這碼事,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就有了。只不過,那時候不用“退休”一詞,而叫“致仕”“致事”“致政”等?!爸率恕奔窗褭嗔贿€給君王。從這一層意義上講,古代只有官員才有“退休”。因為只有官員才涉及將權利交還給君王,其他階層不存在這種情況,也就無“退休”一說。

那么,古代官員多大歲數才被允許退休?《禮記·曲禮》做了最早的規定:“大夫七十而致事”。也就是說,古代官員70歲才允許退休。

學者林萬孝在《我國歷代人平均壽命和預期壽命》一文中估算:周、秦時人的平均壽命約為20歲,漢代22歲,唐代27歲,宋代30歲,清代33歲。杜甫在《羌村三首》中說自己“晚歲迫偷生”,其實他做這首詩時才46歲,就已經稱自己是“晚歲”了;而另一個大文學家蘇東坡,寫“老夫聊發少年狂”中的“老夫”時,也僅僅只有38歲。

70歲退休,對于平均壽命本就不高的古人,基本可以算是“終身制”。因為沒有幾個人能活到“退休”的歲數,就故去了。直到明清兩朝,當權者大概覺得70歲實在太高壽,故將官員的“退休”年齡降了下來,變成了60歲。60歲“退休”較為合理,幾乎和現在一樣。

歷朝歷代“退休”待遇各不同

“退休”一詞正式登上歷史舞臺是什么時候呢?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大文學家韓愈在《復志賦序》一文中說:“退休于居,作《復志賦》”,這是文獻記載的關于“退休”一詞的最早記錄??梢哉f,是韓愈“發明”了退休一詞,后人用之,漸漸流行開來。

關于“退休”待遇,各朝各代是大不相同的。比如漢代規定,年歲70,官員達到一定級別(年薪兩千石以上),“退休”后可領取在任時俸祿的30%作為退休金。達不到這個條件則沒有“退休工資”。古來稀的年紀再加上級別的控制,這樣一來,真正能享受到“退休”待遇的人依然很少。

這一情況到了唐朝有所改變。唐朝皇帝的朝堂實行差別化“退休工資”待遇制,功臣元勛是第一級,經皇帝特批“退休”后,與在職時享受相同全薪,只是沒有權位;五品以上“退休”官員給“半俸”;六品官以下“退休”后則無“退休金”。但為了解決他們的生活問題,可以分配一定數量的土地作為補償。

到了大明朝,貧民出身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對官員特別“摳”。一般情況下是不給“退休”官員發放“退休金”,但會免除“退休”官員的賦稅和徭役。

官員告老還鄉“乞骸骨”

“伴君如伴虎”,在古代,當官可以說是冒著生命危險。如果伺候了半輩子皇帝,僥幸不死熬到退休,也算是人生幸事一件。

大臣們申請“退休”,常常用到一個詞,叫“乞骸骨”。乞求皇帝將自己這一把老骨頭還給自己,以期能埋在老家。大臣可以“乞骸骨”,但最終能否退休,還是天子說了算。

漢代著名經學家張禹多次申請退休,皇帝從不答允:有病太醫給你看,無論如何不準“退休”。到了宋朝,大臣告老還鄉,當權者不允的事更是時有發生。譬如兩朝元老向敏中,到了“法定退休年齡”70歲,皇帝仍不準退,直到72歲死在宰相任上;老臣孫沔71歲被宋神宗委以守邊大臣的重任,最終因不忍長途跋涉之苦,死在赴任途中……

猜你喜歡
平均壽命退休金大臣
圓桌會議
美國人退休看上去不怎么美
整飭、因循與茍且:駐藏大臣訥欽籌藏探論
退休公務員被判刑,是否取消退休金待遇
戴姆勒轉移雷諾—日產3.1%股權擴充員工退休金
轉危為安的大臣
賣羊
2050年,富國人均壽命120?
巴前總統要求漲退休金
世衛稱日本平均壽命全球第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