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被“流放”的人,到底去了哪里?

2020-12-09 05:31地理君
婦女之友 2020年11期
關鍵詞:寧古塔西伯利亞罪犯

地理君

西伯利亞:烏拉爾山脈以東廣闊的北亞地帶,被稱為西伯利亞

俄羅斯帝國時期,在沙皇“懲罰式墾殖”政策下,這塊荒無人煙的苦寒之地,被用作流放的地方。

戴著腳鐐手銬的流放犯,從彼得堡羅要塞等本土監獄出發,被軍隊押解著越過烏拉爾山,進入西伯利亞的轉運監獄,然后編隊前往流放地點,在艱苦的勞役和憲兵的監視下,等待漫長刑期的結束?!傲鞣诺亍币惨虼顺蔀槎韲膶W家筆下一個充滿悲劇色彩的意象,長久地徘徊在歷史的時空里。

“有多少的青春就這樣白白地葬送在這座獄墻之內了,又有多少偉大的力量白白地喪失在這里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死屋手記》

澳大利亞:把罪犯送往海外羈押一直是英國解決國內犯罪問題的傳統

工業革命以來的英國失業問題日益嚴峻,高失業率誘發了高犯罪率,本土早已擁擠不堪的監獄和囚船難以消化數量激增的犯人,而此前最主要的流放地——英屬北美,因美國的獨立無法再繼續接納流放的囚犯,英國人遂將眼光投向別處。庫克船長發現的新南威爾士(澳洲東部)被確立為新的流放地。

1787年5月,英國海軍軍官菲利浦率領11艘船,押解著750名罪犯駛離英國,于次年1月26日抵達澳大利亞,由此開啟了澳洲殖民地的流民時代,數千所監獄和流放點相繼建立,至1853年最后一批放逐犯抵達,英國向澳洲共輸送了近16萬囚犯。

嶺南:自秦漢以來,嶺南便是古代中國最重要的流放地之一

“五嶺者,天地以隔內外”,嶺南之“嶺”即五嶺,是湘桂贛粵交界地帶五座大山的合稱。

古代中國的流刑制度于唐代得到完備定型,“自唐以下,歷代相沿,莫之改也”。作為唐代五刑之一,流放是僅次于死刑的一種重刑,分“兩千里、兩千五百里、三千里”三等,甚至有人被放逐到最遠的驩州,去京師11959里。唐律疏議中有大量涉及流刑的條文,如規定了流放途中每日行程的里數、無故稽留者須受罰等等。

配流嶺南,是唐代最常見的流刑形式。長久以來中原人視嶺南為畏途,而流放嶺南之所以令人生畏,不僅因為彼時嶺南文教、經濟的欠發達,還源于對“瘴氣”的恐懼。與其說瘴氣是一種確切的氣體,不如說它是一個概念,一個符號,是對南方濕熱環境下各致病因素的統稱。

但另一方面,嶺南流人對嶺南的開發帶動了南國的革變,他們是中原先進文明的傳播者,對維護邊地安定起著重要作用。

東北:東北地區是清前期流放制度下的主要戍所

清朝統治者入主中原,本就地廣人稀的東北愈加空曠,平均下來每平方公里還不及兩人。將罪犯放逐到東北,成為充實人口、鞏固邊疆的一種手段。

被判流放的有罪之人經長途跋涉,在抵達戍所后,被安插到各旗。

在清代東北諸多流放地中,位于東北北部的寧古塔(今黑龍江省海林市、寧安市)是其中最著名的一處。寧古塔在滿語中是“六個”的意思,相傳,清皇族遠祖六兄弟曾居住于此,由是得名。

寧古塔地處北境,是清代寧古塔將軍治所和駐地,也是統轄黑龍江、吉林廣大地區的重鎮。戰略地位的重要,自然條件的困厄,讓寧古塔成了放逐之地。

在數十萬的東北流人中,文化流人占有很大比例,這其中不乏名卿碩彥、飽學之士,極大豐富了東北地域文化的底蘊。

來源/中國國家地理

猜你喜歡
寧古塔西伯利亞罪犯
行書楊賓《寧古塔雜詩》
西伯利亞的熊媽媽
寧古塔讓清朝人聞風喪膽
清宮劇中的寧古塔竟是世外桃源
寧古塔讓清朝人聞風喪膽
西伯利亞博亞雷巖畫與歐亞大草原的青銅時代
論罪犯“確有悔改表現”的認定
聰明的罪犯
抓罪犯
狡猾的罪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