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對大學生勞動教育的理論支撐

2020-12-09 05:25梁藝超
青年與社會 2020年29期
關鍵詞:勞模精神人的全面發展勞動教育

摘 要: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明確提出:“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創新內容,對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應秉承與時俱進的方針和路線,以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為根本目標,使得學生在勞動中豐富人格,全面發展,在勞動教育的實踐路徑中應當建立家庭、學校、社會多方面的齊抓共管,協同育人的機制,通過教育引導、實踐養成最終達到以文化人,塑造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念的根本要求。

關鍵詞:勞動教育;人的全面發展;勞模精神

一、理論基礎

馬克思眼中的人的全面發展實際上包含著四個維度,其一,個人需求的全面性,其二,個人能力的全面性,其三,個人關系的普遍性。其四,個人關系的全面性,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說過: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普通的全面的發展,就要通過勞動來實現。自由自覺的勞動是人的類本質,人只有在勞動中才能彰顯自我、確證自我。勞動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再次,勞動是創造財富和價值的唯一源泉,勞動在生產中表現了價值的二重性,一方面勞動的凝結在商品的價值之中,另一方面,就具體的有用的勞動這個屬性來講,它生產了商品的使用價值。勞動同樣還是人類自我解放的手段,當一切的階級對立和剝削被消滅之后,勞動作為自由自覺地活動時,勞動就自然地作為確證人的存在的方式,實現了人類全面自由發展。

人的需要影響著人的全面發展的水平,人的需要之中最基本的是生存需要,人在生產生活中,首先需要衣、食、行及其他東西,從人的歷史活動來看,所有創造人類歷史的生產生活都是為了滿足這些需要的基本資料,即生產生活本身,人的現實的需要的結構反映著人的生活方式的性質和當時社會的發展水平。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家將勞動者的需要壓抑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中,迫使他們參與更多的生產勞動之中,支付勞動者一個能夠維持他們基本生活水平的最低工資,從而在最大層面之上攫取勞動者的剩余價值。資本主義的蒙蔽性使得他們在商品經濟中催生了許多不切實際的需要,通過各種手段滲透普通人的生活,麻痹他們的神經,制造出的虛假的需要催生了虛假的消費,馬克思尖銳的指出了資本對人的需要的扭曲,資本主義下的需求隱藏的是對貨幣的追求。這就要求無產階級的使命更多地要將勞動者的需要從資本拜物教中解放出來。

從主體地位來講,個人能力不僅是價值的創造、生產能力,而且還應該是價值的享用能力。馬克思曾經痛斥“資產者把無產者不是看作人,而是看作創造財富的力量。人的活動劃分為兩種最基本的活動,即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與此相應,人的能力也劃分為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所謂人的全面發展可以分析為:人的勞動能力、管理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科學研究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如果從抽象的意義上講就是個人的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的能力,也就是個人創造物質價值、社會價值、精神價值和人的價值的能力。對于學生來說,學生在學校里進行文化技術學習發展了其自身的認知能力,需要在實踐活動中將認知能力進行完善豐富,勞動教育就彌補了以往“高分低能”的短板,在實踐中深化了育人的本質,在實踐中使認知能力轉化得到二次鍛煉,在勞動中培育正確的勞動價值觀,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育時代新人。

二、重要意義

當前社會需要大批既具有一定專業技能和技術水平,又有較強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勞動人才,新時代高素質的勞動人才既要掌握本專業領域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前瞻性知識,又要具備把現代科學技術知識應用在實踐中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這在客觀上要求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實現密切結合,培養體力和智力全面發展的現代型人才。習近平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睂Υ髮W生進行勞動教育,是為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儲備,但是勞動意識不是自覺自發的,需要借助一定的方式手段才能內化于心,把勞動融入教育、找準勞動和教育的結合點對于塑造勞動理念,培養勞動意識、勞動態度和勞動習慣具有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把德智體美勞作為一個整體納入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之中,論述了德智體美勞在人的發展中的內在關系,揭示了人的發展的基本規律。勞動教育與德智體美是相互促進、互為一體的關系。勞動涵育品德,勞動增進智能,勞動強健體魄,勞動孕育美好生活,勞動是全面提升人才素質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保障。勞動涵育品德反映出勞動實踐在培養人的良好品德中具有重要作用,品德修養不能依靠說教來培養,需要躬行實踐,學生在勞動中才能體驗生活的不易,體驗到父母和老師的辛苦,體驗到創造的樂趣。同樣,通過勞動能夠培養學生自強不息、吃苦耐勞、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團結協作等優良道德品質。勞動增進智能體現出體力勞動對發展人的智力的重要性。勞動強健體魄說明勞動教育與體育活動雖然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目的追求,但實質上都是增進人的體質的重要內容,勞動使人的各方面身體機能都得到充分鍛煉和發展,通過勞動達到強健人的體魄、提升身體素質、健全人格和磨練意志品質的作用。勞動孕育美好生活蘊含著勞動與美是內在統一的,只有在勞動中才能體現美發現美創造美。

勞動教育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征,由于人類社會不斷變化,導致勞動的形式不斷演變,勞動教育不能被簡單的認為是對學生進行體力勞動的教育,也不能被認為是勞動形式的具體實踐,自動放棄了勞動中豐富的育人本質,勞動教育應當落在實處,避免成為各級部門秀政績、秀教學創新的表演,學校應當發揮自己的優勢,結合學校的辦學特色創造性的開展勞動實踐活動,有關部門應當幫助學校完善勞動教育的頂層設計和輿論環境,家、校、生三者有效結合,摒棄傳統文化中“學而優則仕、勞心者治人”的狹隘的輕視勞動的觀點,構建正確的勞動觀念,弘揚勞模精神,使得大學生能夠真正地認同和學習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三、實踐路徑

(一)實踐養成

“生產勞動同智育和體育相結合,它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贝髮W生的勞動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中,還要和實踐活動進行有機結合,有機結合的過程可以幫助認知得到二次飛躍,培養了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和想象力。高校開展的勞動實踐課程不能簡單的用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來灌輸,也不是簡單的開展一門實踐課程,而是要充分利用校內外實踐教育的資源,幫助大學生在勞動活動中體會到勞動對于增強自身本領和塑造意志的重要價值。學生可以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參與勤工助學的實踐活動、參與社會上的志愿者活動來豐富自己與人交往的能力,尊重并了解他人以及他人的工作。勞動的意義并不僅僅勞動所帶來的的物質回報,金錢獎勵,而是在勞動的過程中得到的滿足感、充實感和幸福感。

(二)榜樣引領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眲谀>袷巧鐣髁x勞動觀、核心價值觀的綜合體現,勞動模范忠于職守、熱愛工作、勇于創新、不斷超越自我、服務社會、服務人民,他們是社會主義的先進代言人,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邁向新時代,應當充分發揮媒介宣傳的作用,讓大學生充分學習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內涵,充分發揮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先進帶頭作用,引領社會和諧、幸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通過各種措施和方式,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熱愛勞動的思想,養成熱愛勞動的新館,為祖國培育一代又一代勤于勞動、善于勞動的高素質勞動者?!边@要求高等院校在整體上加強規劃、統籌管理,明確勞動教育的目標,把勞動教育系統地融入到教育教學的所有環節,系統推進教師、學生、家長三方面的勞動教育的理念的整體發展。

(三)五育融合

人的全面發展是一個綜合概念,提升育人路徑的成效可以從重新認識育人理念開始,從毛澤東時期開始強調“德、智、體”全面發展再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育人理念中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誠然德育、智育、美育、體育、勞育之間互相銜接、互相提升,在當下我們更應該認識其綜合層面上的整體性的重要意義。在傳統的教育實踐中,五育的各個層面是相互割裂,各自為戰的,在部分學校茫然開展的勞動實踐課程擠占了文化課程的時間,喪失了其勞動內在育人本質的實踐意義,德育、體育、智育、美育和勞育之間對立甚至相互矛盾的狀況,成為阻礙育人質量提升的難題。要發揮勞動教育在育人質量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唯有將其與其他各育融通起來,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貫穿滲透。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對新時代勞動教育做了全面部署,明確指出“勞動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學生成長的必要途徑,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不僅充分強調了勞動教育在整個學校教育體系中處于重要地位,而且更加彰顯了培育德才兼備的人才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1).

[2] 習近平.在慶?!拔逡弧眹H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04-29(2).

[3] 習近平在烏魯木齊接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先進人物代表,向全國廣大勞動者致以“五一”節問候[N].人民日報,2014-05-01(1).

[4] [德]馬克思著,中央編譯局,譯.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0.

[5] 徐長發.新時代勞動教育再發展的邏輯[J].教育研究,2018,39(11):12-17.

[6] 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7.

作者簡介:梁藝超,女,河南鄭州人,鄭州輕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猜你喜歡
勞模精神人的全面發展勞動教育
關于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促進振興發展的對策研究
淺析企業如何弘揚勞模精神
淺析《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
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思想的原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