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漢加官是否秦制考

2020-12-09 05:30夏政
西部論叢 2020年13期
關鍵詞:西漢

摘 要:《漢書》中認為侍中、常侍、散騎、諸吏、左右曹、給事中等加官皆秦制,這與加官是武帝時始置這一普遍認知產生了矛盾。通過對侍中、常侍、諸吏的考證可以發現,加官中有的秦時已有,但并非作為加官;有的是漢朝制度,西漢中后期發展成加官;有的是武帝時創置??梢姲嗍系恼f法未免失之籠統,遇到具體的官職還需要具體分析。

關鍵詞:西漢;加官;侍中;常侍;諸吏

關于西漢的加官,《漢書·百官公卿表上》中有這樣一段記載:“侍中、左右曹、諸吏、散騎、常侍,皆加官,所加或列侯、將軍、卿大夫、將、都尉、尚書、太醫、太官令至郎中,亡員,多至數十人。侍中、中常侍得入禁中,諸曹受尚書事,諸吏得舉法,散騎騎并乘輿車。給事中,亦加官,所加或大夫、博士、議郎,掌顧問應對位次中常侍。中黃門有給事黃門,位從將大夫,皆秦制?!盵1]739但是學界一般認為加官是武帝為加強皇權,以親信建立內朝侵奪相權而創立的一項制度。如錢大昕在《三史拾遺》中說:“中外朝之分,漢初蓋未有之。武帝始以嚴助、主父偃輩入直承明,與參謀議;而其秩尚卑。衛青,霍去病,雖貴幸,亦未干丞相、御史職事。至昭、宣之世,大將軍權兼中外,又置前后左右將軍,在內朝預聞政事;而由庶僚加侍中、給事中者,皆自讬為心腹之臣,此西京朝局之變。史家未明言之,讀者可推驗而得也?!盵2]勞榦先生在《論漢代的內朝與外朝》中就指出:“漢代的政治是以武帝為轉折點,內朝與外朝的分別便是在武帝時代形成的?!盵3]至于中朝與加官的關系,從《漢書·劉輔傳》注引孟康曰:“中朝,內朝也。大司馬、左右前后將軍、侍中、常侍、散騎、諸吏為中朝;丞相一下至六百石為外朝也?!盵1]3253中可以明確看到,侍中、常侍、散騎、諸吏這幾個加官都是中朝官,而且根據職位性質以及安作璋、熊鐵基和勞干先生等人的觀點,孟氏所遺漏的左右曹、給事中等官制也是中朝官無疑。

這就使得我們對于文首《百官表》中的記載產生了疑問。既然侍中、常侍、散騎、諸吏、左右曹、給事中在武帝時以加官的形式成為了建立內朝的關鍵,那么這些官制是否確實在秦代都已經存在了?如果存在,它們是否原本就作為加官而出現?班氏“皆秦制”三字未免失之籠統,下面,筆者將以侍中、常侍、諸吏這三個官職為例就加官的出現時間加以考證。

一、侍中

侍中一職的起源,有人認為是起源于黃帝時代,《藝文類聚·職官部四》引《環濟要略》中說:“侍中古官也,或曰風后為黃帝侍中。周時號常伯,言其道德可遵也,秦始皇復古,冠貂蟬,漢因而不改?!盵4]但是此說被杜佑斥為“皆出兵家及讖緯之文,不足征也?!盵5]杜氏的說法是:“侍中者,周公戒成王立政之篇所云常伯,常任以為左右,即其任也。秦為侍中,本丞相使也,使五人往來殿內東廂奏事,故謂之侍中。漢侍中為加官?!盵5]其關于起源的說法應來自《漢官儀》:“侍中,周官,號曰常伯,選于諸伯,言其道德可常遵也。侍中,周成王常伯任侍中,殿中稱制,出即陪乘,佩璽抱劍?!盵6]138常伯在尚書中已出現?!渡袝ち⒄罚骸巴踝笥页2?、常任、準人、綴衣、虎賁?!盵7]《漢書·谷永傳》顏師古注曰:“常伯,侍中也。伯,長也,常使長事者也。一曰常任使之人,此為長也?!盵1]3447可見常伯是隨侍天子,聽從任使的職官。周代的史料中并沒有出現“侍中”一職,因此可能是后世將“常伯”一職更名為“侍中”或者是因兩者具有相似的職官特征而將侍中比附于常伯。

秦時已有侍中一職?!妒酚洝だ钏沽袀鳌罚骸扒冶菹律罟敖?,與臣及侍中習法者待事,事來有以揆之?!盵8]3103“趙高使其客十余輩詐為御史、謁者、侍中,更往覆訊斯?!盵8]3107《史記·呂不韋列傳》集解引劉向《說苑》:“毐與侍中左右貴臣博飲酒,醉,爭言而斗?!盵8]3049侍中與御史、謁者并舉,顯然并非是作為加官的?!稘h官儀》:“侍中,左蟬右貂,本秦垂相史,往來殿中,故謂之侍中?!盵6]138《漢官舊儀》:“丞相初置,吏員十五人,皆六百石?!鞑芰?,其五人往來白事東廂為侍中,一人留府曰西曹,領百官奏事?!盵6]36可見此時的侍中是丞相的屬吏,作為聯絡丞相與皇帝的紐帶而往來于禁中,并不作為加官使用。

前引通典中說漢侍中皆為加官,但實際上并非如此?!妒酚洝翁蟊炯o》:“留侯子張辟強為侍中?!弊⒁龖吭唬骸叭胧烫熳?,故為侍中?!盵8]508《漢書·佞幸傳》中則記載:“漢興,佞幸寵臣,高祖時有籍孺,孝惠有閎孺,此兩人非有材能,但以婉媚貴幸。與上起臥,公卿皆因關說,故孝惠時郎侍中皆冠鵔鸃,貝帶,傅脂粉,化閎、籍之屬也?!盵1]3721可見,專任的侍中由年紀輕輕的功臣子弟或親信者充任,負責照料天子的起居,不再是之前丞相的屬吏,也與位高權重的加官侍中不同。專職侍中到侍中作為加官使用后仍保留,《漢書·霍去病傳》:“去病以皇后姊子,年十八為侍中?!盵1]2478是一個例子,史高、桑弘羊等也是如此。

史傳中最早明確將侍中作為加官使用亦在武帝世?!稘h書·朱買臣傳》:“拜買臣為中大夫,與嚴助俱侍中?!盵1]2791《漢書·吾丘壽王傳》:“后征入為光祿大夫侍中?!盵1]2795《漢書·韓信傳》:“(韓)增少為郎,諸曹侍中光祿大夫……”[1]1857此后這種用法終西漢一朝不絕于書。由此可以推斷,侍中作為加官使用應始于武帝時期。

二、常侍(中常侍)

《后漢書·宦者列傳》:“中常侍,秦官也。漢興,或用士人,銀擋左貂,給事殿省?!盵9]2508《漢官儀》:“秦及前漢置散騎及中常侍各一人?!薄扒刂蒙ⅡT,又置中常侍。漢因之,兼用士人,無常員,多以為加官?!盵6]139這幾條史料都說中常侍是秦制,但是遍考《史記》《漢書》,秦及漢初除了作為修飾短語的“常侍”外,并沒有作為本官或加官出現的“常侍”或“中常侍”。所以秦制之說似乎不太可信。

那么常侍和中常侍究竟是何時出現的呢?王先謙《后漢書集解·百官志三》引李祖楙:“西京初惟有常侍,元成后始有中常侍之名,然皆士人。中興用宦者,又稍異焉?!盵10]官名中最早帶有常侍的當追溯到文帝時期的武騎常侍《史記·李將軍列傳》:“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蕭關,而廣以良家子從軍擊胡,用善騎射,殺首虜多,為漢中郎。廣從弟李蔡亦為郎,皆為武騎常侍,秩八百石?!盵8]3467司馬相如也曾擔任這一職位。另又有“常侍郎”,《漢書·東方朔傳》:“上以東方朔為常侍郎,遂得愛幸?!盵1]2845事在武帝時。單獨以“常侍”或“中常侍”為官職的最早見于《漢書·元帝紀》:“初元元年春正月辛丑……封外祖父平恩戴侯同產弟子中常侍許嘉為平恩侯?!盵1]279初元是漢元帝第一個年號,而此時許嘉已經官居中常侍,則可知元帝即位之初已經有了中常侍這一職位。此后擔任該職位的尚有晁閎、班伯、班稚、王閎、宋弘、龔舍等人。只稱“常侍”為官職的亦在此后,如《漢書·成帝紀》:“常侍閎前為大司農中丞,數奏昌陵不可成?!盵1]322按時間來推斷,這些“常侍”應該是中常侍的簡稱。

中常侍這一加官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未曾出現一例明確記載擔任者本官的,對此,李炳泉先生解釋說:“西漢作為加官的中常侍是由常侍郎演變而來,且因其特殊的職責,一直未加到較侍郎或常侍郎更尊的官位上?!盵11]并且,他引用武普照先生的說法:“西漢時期,隨著內朝官系統的建立以及郎官制度的發展,郎官以加官給事內朝遂成定制。許多直接出任加官的貌似專任的史例,其實質上是以郎官的身份再任加官……因西漢郎官以加官給事內朝已形成制度,故史書在記錄此類例證時常略去郎官之稱號,只言加官?!盵11]這一論斷很好地解釋了中常侍究竟是否作加官用的疑問。

所以,按照中常侍這一職位的發展過程來看,該官不太可能是秦制,應是先有一系列加常侍稱號的郎官,之后隨著加官和中朝制度的成熟,大概到宣、元時期,出現了加“中常侍”的官員。由于其本職本質上仍是郎官,所以并不像其他加官那樣加給將軍、卿大夫等。

三、諸吏

《漢書·成帝紀》:“封舅諸吏光祿大夫關內侯王崇為安成侯?!弊⒁龖吭唬骸啊栋俟俦怼分T吏得舉法案劾,職如御史中丞。武帝初置,皆兼官所加,或列侯、將軍、卿大夫為之,無員也?!盵1]304應劭認為諸吏是武帝時始置,這顯然與班氏所言“皆秦制”不符,那究竟哪種說法更為可靠呢?

或據《漢書·賈山傳》:“今方正之士皆在朝廷矣,又選其賢者使為常侍諸吏,與之馳敺射獵,一日再三出?!盵1]2325認為文帝時已有諸吏,但仔細分析就可以看出此處的諸吏與常侍一樣都不是指官職,兩者合在一起的意思是常隨從在左右的各種官吏,與文帝一起馳敺射獵。

諸吏一詞最早明確作為官職使用應在《漢書·霍光傳》所記的群臣議廢昌邑王的奏中,其中一人自稱“諸吏文學光祿大夫丞遷”[1]2940。事在昭宣之間,此后加諸吏的官員則地位尊崇,史不絕書。由此可見,相比于“皆秦制”的說法,應劭的說法應該更為可靠。

四、結語

從侍中、常侍、諸吏這三個加官的考察來看,加官中有的是秦時或者漢初舊官,武帝后被用作了加官,有的干脆就是武帝時設置的。中朝的創立是漢代政治制度的一項重大革新,這一革新基本是通過各類加官的設置而得以實現的,我們的考證也證實了這一點?!栋俟俟浔怼分小敖郧刂啤钡恼f法并不準確,秦時即便有這些加官的官名存在,也都不是作為加官來使用的。至于各個官職產生發展的歷程,還需要具體官職具體分析。

參考文獻

[1] 班固. 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

[2] 錢大昕.三史拾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1434.

[3] 勞榦.論漢代的內朝與外朝,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論文類編——歷史編·秦漢卷[C].北京:中華書局,2009:278.

[4] 歐陽詢.藝文類聚[M].北京:中華書局,1965:864.

[5] 杜佑.通典[M].北京:中華書局,1988:545.

[6] 孫星衍等輯.漢官六種[M].北京:中華書局,1990.

[7] 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6:469.

[8] 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2014.

[9] 范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5.

[10] 王先謙.后漢書集解[M].北京:商務印書館,1959:4179.

[11] 李炳泉.西漢中常侍新考[J].史學月刊,2013(4):127-130.

作者簡介:夏政(1988—),男,漢族,浙江省金華市,研究生,湘潭大學,秦漢史

猜你喜歡
西漢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西漢
人必其自愛
論《神異經》的作者和成書年代
古羅馬時期與西漢時期的審美藝術之比較
路溫舒編蒲抄書
蘇武守節
漢儒揚雄教育治學觀的現代解讀
德運何以成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