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時代青年網絡志愿服務功能及實現路徑的研究

2020-12-09 05:42殷越
山東青年 2020年11期
關鍵詞:實現路徑大數據時代功能

殷越

摘 要:隨著國內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其有效促進了我國社會志愿服務的形成與發展,這對我國社會的和諧發展是極為有利的。目前,快速發展的互聯網技術有效地推動了青年志愿者隊伍的增加以及志愿活動的有效性,然而在其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尚待解決的問題。并且,目前的志愿者大多由青年群體所構成,由于生活方式的不同,容易影響到志愿服務的預期效果。因此,則需要我們探尋一條有效實施青年網絡志愿服務的途徑。文章主要探究了大數據時代下青年網絡志愿服務的含義以及相關要求,且分析了其目前發展過程中取得的效果以及存在的阻礙性因素,進而闡述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青年網絡志愿服務;功能;實現路徑

近年來,網絡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與普及,受此影響,志愿服務網絡化便隨之產生,有效地增強了志愿活動的實施成效。2016年,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所制定的《關于支持和發展志愿服務組織的意見》指出:應當不斷地轉變志愿服務活動的工作方式,促使其與互聯網更為緊密地結合,以更好地推動大數據時代下青年網絡志愿服務的發展。

一、青年網絡志愿服務的內涵與要求

(一)以線上線下聯動為基礎:青年網絡志愿服務概念界定

目前,“青年”一詞的含義仍有爭議。此文章將其定義為15到34周歲之間的群體。網絡志愿服務是以互聯網為背景所形成的,其主要的含義為下列兩不同方面:

1.基于線上層面:

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通過一定的運行方式以及機制,經由網絡來組織實施志愿活動。其包含了眾多的形式:例如線上及線下召集,線上及線下活動等,借助互聯網這一媒介來合理地規劃網絡資源,增強線上服務的有效性,重視線上平臺的科學運作,促使網絡志愿服務的有效開展。

2.基于線下層面

可將其理解成組織形式與層級模式的網絡化,即組織網絡的宏觀管理。黨中央已召開數次會議,會議多次提出社會各界應關注并發展志愿服務事業,科學有效地激勵民眾積極地參與其中,所開展的志愿者服務活動并且要與社會發展以及群眾需要相結合,滿足社會與廣大民眾的真實需求。在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過程中需要廣大民眾、市場、以及政府部門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二) 以大數據時代為背景:網絡志愿服務特征闡述

由于大數據日漸走向方法、工具和技術的發展道路,這讓大數據開始演變為一種時代背景,并逐步成為重要的科學理論思維之一,基于如此的宏觀背景之下,讓青年網絡志愿服務具備了下述幾點特征:服務活動的愛國性、公益性;服務空間的廣泛性;服務時間的長效性;組織的自主獨立性;志愿服務的專業性;服務成本的廉價性;參與主體的全民參與性;從網絡化發展歷程上看,又將凸顯出新的特征,既有創新化的技術項目,又有社會化的網絡志愿服務參與,然而因起步發展的過晚,當之社會影響力度稍有不足,這讓社會公眾的關注度相對較低;過高的網絡環境管理難度、堵塞的組織交流、不固定的管理人員、松散的公益機構等特征。

(三)以網絡傳播特性為切入:網絡志愿服務功能探析

“線上網絡運營”具備的優勢主要有三方面:其一是優化性、共享性的資源組合;其二是廣泛性、時效性、超時空性的溝通;其三是開放性、交互性和快捷性的信息傳播?!熬€下網絡管理”具備的優勢同樣有三方面:其一是提升效率、激勵組織、明確職責的網絡化組織形式;其二是優化互補、優化業緣的合作組織與多邊聯系;其三是靈活性、可滲透性的無邊界化組織等。網絡具備的優越性正是網絡志愿服務功能的源頭。當網絡志愿服務是以網絡傳播的特性為切入時,其發揮的效果不僅有助于青年志愿者的發展與交流的強化,而且還能達到“諧的需要與相互關系”,同時對組織分散信息資源的整合也有著巨大幫助,可在志愿者組織價值與潛能最大限度發揮的同時,進一步的提升青年志愿者服務具備的效果。

二、青年網絡志愿服務綜合改革成效

基于青年用戶群體與大數據信息化日漸發展的背景下,全國各地都將以“互聯網+”為核心思想,進一步推動青年志愿服務網絡化的發展步伐。本文以海南等地區的青年志愿服務為研究對象,對之改革成效進行深入分析,并掌握其未來發展走勢。

(一)著眼“協同度”,建立青年志愿服務線上線下組織網絡體系

第一,日漸規范的網絡注冊化管理。志愿海南網于2009年正式上線,同年涌入了許許多多的志愿服務參與,這讓政府方面更加大力的進行網絡模塊的完善,如網上記錄志愿時長、網絡志愿者招募、網上志愿者注冊等等,隨著志愿海南網的不斷完善,海南省志愿服務的管理與宣傳得到進一步提升。2009年,海南省在以“志愿海南網”為牽引的前提下,通過“志愿匯App程序”和“志愿海南微信公眾號”打造了一個新的志愿服務管理體系,即“一網一號一程序”。第二,逐步完善的層級化管理。海南省先后建立了多個公益性志愿組織,如省義工互助協會、省青年志愿者協會、省志愿者協會等,并于全省建立了以協會為核心、以工作為指導、以志愿組織為主要力量的服務體系,打造了“市-鎮(街)-社區”一體化的新格局。2005年,海南省又開展了志愿服務站的規范化建設,將“有檔案臺賬、有工作機制、有服務項目、有服務隊伍、有服務人員、有明顯標識”作為層級化管理的重要標準,以此來確保志愿活動的常態化和定時定點開展。

(二)注重“規范度”,健全青年網絡志愿服務管理制度

2009年,海南政府推出了《海南省志愿服務條例》,這一條例的出現代表了海南志愿服務正式進入規范化發展階段;2014年,黨中央頒布了《關于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的意見》。2017年2月,共青團中央又提出了“完善志愿組織制度建設體系、建立跨界思維、發揮互聯網功能?!焙D鲜〗陙硪恢敝铝τ诼殕T服務長效機制的強化,以志愿服務資源、項目、制度和組織的強化,來確保各類激勵制度和措施的有效構建,進而實現志愿服務工作制度化和常態化發展的大力推動。海南省非常注重志愿者業務骨干和組織負責人的能力提升,故而頒發了《關于做好志愿服務培訓工作的通知》,以此來建立第一批志愿服務講師團,并在海南志愿服務平臺中開建了“在線課堂”,以之省公眾號為基礎,通過“志愿快訊”和“志愿課堂”來實現線上線下的規范化管理培訓目標。除此之外,浙江頒布的新居民志愿服務積分管理制度,讓廣大居民的參與情況都能歸入到新的居民積分系統之中,這讓青年網絡職員服務管理的規范化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

(三)增強“專業度”,打造青年網絡志愿服務品牌項目

隨著海南志愿服務項目專業化管理的不斷強化,海南開始“以項目穩定人心、以項目推動宣傳、以項目樹立形象”為目標,讓志愿服務組織能夠更好的運用新媒體宣傳方式,通過互聯網平臺來實行志愿服務,并以此來打造出多項品牌化項目,如賽事活動、法律援助、扶危濟困、中西部計劃等。2019年,海南又建立了線上線下服務平臺,平臺的注冊志愿者多達101萬人,其中包括了青年注冊群體、共青團員和機關黨員干部等。通過將手機客戶端與網站相結合的方式將“最后一公里”打通,并做到基層積極學習“我為加快推進海南自貿港建設作貢獻”等內容。三亞地區在2020年防控疫情期間采用的“線上線下”“多幫一”和“一對一”等多種幫扶方式為140多名員援鄂醫務和一線工作人員提供了500多次的生活保障、心理疏導和血液輔導等服務,有效打造了多種網絡志愿服務工作項目。

三、青年網絡志愿服務面臨發展阻礙

整體來看,青年網絡志愿服務雖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因其發展時間相對較短,所以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對其發展產生了阻礙,具體可以將其歸納為下述幾點。

其一,穩定性阻礙:志愿服務群體忽視了維持志愿者關系和管理的重要性,而是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活動上。目前,群主組織管理成為了發展網絡志愿服務的主要方式,但是這種發展和管理方式對其向規范化和專業化方向發展會產生明顯制約,最終導致其穩定性無法得到有效保障,且相比于其他組織而言,該組織從事的各項活動屬于非盈利性行為,雖然其中的志愿者使命感與社會責任感較強,但是好奇心也較為濃烈,因此阻礙了隊伍的穩定性。

其二,虛擬性阻礙:目前,網絡志愿服務活動發展前景和發展空間并不理想,政府對共青團領導下的組織過于重視,這種行為容易造成管理組織和官方志愿者無法暢通溝通和交流。不僅如此,現實活動取得的效果和虛擬活動過程方面也難以實現現實和虛擬的統一性,因此容易為持續性開展活動、專業提供服務以及活動內容真實性等方面產生嚴重影響。

其三,融合性阻礙:在內容、服務項目和技術創新等方面體現的尤為明顯,例如內容內涵不足、服務項目不豐富和技術創新性不足等。在網絡技術、志愿者自身知識體系和培訓機會等因素的制約下,開展的活動以常規性活動為主,此類活動對服務技術并無過高的要求,但是創新性融合線上線下卻存在一定難度,對有效開展各項目也產生一定制約,最終對塑造項目品牌產生影響。

四、青年網絡志愿服務功能實現的對策建議

(一)頂層設計:強化網絡志愿服務制度建設

各層面的監督機制與服務管理機制等應不斷健全,通過合法監督和強化相關機制的規范性與真實性的方式,來提高各個項目的有效性與針對性。與此同時,表彰評選范圍也可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拓展,通過不定期考核與定期考核相結合的方式不斷改進和完善網絡志愿服務的表彰機制與服務考核,為強化專業化水準,也可以提供適當的資金與資源扶助,為健康發展志愿服務網絡提供良好的環境。

(二)功能發揮:加強網絡志愿服務隊伍建設

在建設網絡志愿服務隊伍期間,可以選擇將注冊志愿者與網絡化相結合的方式,或選擇建設專門的招募平臺來滿足組織對人才的需求;與此同時,還可以創建人員資料儲備庫記錄志愿者和網絡公益組織的相關信息為其后續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此期間,網絡志愿服務活動領袖的培育力度也應適當增強,可以選擇志愿服務項目或活動發起人作為主要負責人;此外,為加快志愿者對相關內容的了解,盡快投入工作中,還要創建相應的培訓平臺,通過規范培訓管理和完善培訓內容等方式為志愿者提供相關的信息資料,并在培訓中將其潛能激發出來,這樣取得的服務效果也會隨之提高。

(三)資源整合:拓寬網絡志愿服務資金渠道

若要有效豐富服務資金渠道,實現健康、有序和深層粗發展青年網絡志愿服務的目的,在有效利用資源和強化組織公信度的同時,還要注意將市場化機制引入其中,并適當增加政府對服務的購買力度。在具體貫徹落實期間,要做到陽光化建設“三公開”的資金管理方式,即通過公開群眾監督方式、資金使用渠道和賬務的方式來強化組織公信力,這樣才能得到社會支持,融資渠道也會得到拓寬。

(四)路徑探索:加強網絡志愿服務宣傳力度

探索在對象上動員:針對動員范圍過于局限這一問題,在積極建設平臺將相關資源價值充分利用起來的同時,還要做到加強對志愿服務職業的發展和推廣力度,以便于將有識青年之士調動起來,在具體實施期間,可以通過將動機與需求相結合的方式實現共同發展的目的;探索在實操上動員:在此過程中應意識到,傳統動員方法雖然可以取得一定效果,但是也存在關注、發動和力度不足等問題,尤其在信息時代背景下,快速發展信息化與大數據和志愿服務交流不足成為了主要矛盾之一,因此若要取得更好的宣傳效果,在將加強宣傳力度期間,還要注意下述兩點:其一,意識到網絡的重要性,并向“開門服務”方向轉變,這樣與群眾需求更為相符,進而取得強化服務效果和健全服務質量的效果;其二,將傳統媒體價值利用起來,同時做到積極宣傳網絡志愿服務。

[參考文獻]

[1]王為正.網絡化管理及其對中國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意義[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30(4):120-122.

[2]曹錫康.國內外志愿者研究成果綜述[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4):112-115.

[3]瞿林云,江桐樺,陳補騰.淺析網絡志愿服在新媒體環境下的長效服務機制建設[J].才智,2016(16):260-261.

[4]徐袆飛,李彩香,姜香美.計劃行為理論(TPB)在志愿服務行為研究中的應用[J].人力資源管理,2012(11):102-104.

(作者單位:海南大學,海南 ???570228)

猜你喜歡
實現路徑大數據時代功能
關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幾點思考
國際私法法典化的挑戰與實現路徑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中西醫結合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癥31例
辨證施護在輕度認知功能損害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