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條》:時間逆流指南

2020-12-10 10:47艾星雨
科學大眾 2020年22期
關鍵詞:反物質信條祖父

□文/艾星雨

由克里斯托弗·諾蘭編劇并執導的科幻電影《信條》,再一次讓觀眾領略了科幻電影獨有的神奇魅力。然而,電影中涉及一系列科學名詞,觀眾在大呼過癮的同時,也感覺一頭霧水,無數疑惑在腦子里盤旋。本文將對這些問題一一解答。

逆熵究竟是什么

熱力學有四大定律。正是在研究熱力學第二定律的過程中,德國物理學家克勞修斯于1850年首次提出“熵”的概念。

克勞修斯認為,熵指的是任何一種能量在空間中分布的均勻程度。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熱量會自動從高溫物體流向低溫物體”,高溫物體溫度降低,低溫物體溫度上升,最終所有物體的溫度都變成一樣,也就是能量分布變得越來越均勻。能量越來越均勻,熵值也就越來越大,這就是熵增。

能量,要流動起來才是能量。能量均勻分布,意味著它不再流動。所以,熵增意味著有效能量轉化為無效能量。實際上,現在困擾人類的環境問題都是熵增的結果。

熱力學第二定律是宇宙的基本規律,所以,熵增不可避免,宇宙將不可逆轉地走向“熱寂死亡狀態”。這便是大名鼎鼎的“熱寂說”。

在電影中,未來的科學家發明了一種轉換裝置,讓熵發生逆轉,從“熵增”逆轉為“熵減”,這就是逆熵。在逆熵的情況下,物體吸熱,熵會減少,并且溫度降低;物體放熱,熵會增加,并且溫度升高。這就是為什么電影里主角被反派放火焚燒,不但沒被燒死,反而差點被凍死的原因。

為什么逆熵能使時間逆流

《信條》最核心的設定:逆熵的物體,時間也會發生逆向流動。

時間一天天過去,為什么只能向前,不能后退?對這個問題的一個回答是,熵只能增加,不會減少,而熵的增加方向與時間的流動方向是一致的。因此,時間只能一天天向前,前往未來,卻不能后退,不能回到已經消逝的過去。

那么,假如可以逆熵,是不是就可以如電影里所表現的那樣,使時間發生逆流,讓我們回到多年以前呢?

依照現有的科學研究,答案是否定的。

熵的增減跟時間的來去之間并沒有因果關系?!办氐脑黾臃较蚺c時間的流動方向是一致的”只是用來解釋我們為何無法返回過去,就像可以用下雨來解釋路面為何濕滑,卻不能反過來說路面濕滑一定是因為下雨。它們之間有相關性,卻沒有必然的因果性。

打開空調,房間的溫度降低,這個房間處于一個放熱狀態,按照先前提到的定義,房間里的熵值就減少,但顯而易見,房間里的時間并沒有逆流。這再次證明了熵的增減跟時間的流動沒有因果關系,同時,也能得出另一個結論:只有孤立系統的熵才會不斷增加,而非孤立系統的熵是可以增加和減少的。

所謂孤立系統,就是與外界完全不存在物質和能量交換的物理系統。既然持續性熵增是針對孤立系統而言,那么,持續性熵減是否也只是針對孤立系統而言呢?這樣的話,即使逆熵能實現時間倒流,穿過時間旋轉門的,也必須是孤立系統。

然而,裝了空調的房間顯然不是孤立系統,不裝空調的房間也不是,很明顯,房間與外界存在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房間之外的地球不是孤立系統,太陽系也不是,銀河系也不是,可觀測宇宙也不是。孤立系統只是一種理論上的模型,在現實生活中是找不到的。

假設我們能發明一種裝置,將人完全隔絕,人造一個孤立系統,是不是就可以傳送回過去???就算理論上是可以的,但“不能與外界存在物質和能量交換的孤立系統”,回到過去又有什么用呢?在影片里,回到過去的人必須戴上面罩,算是高度簡化版的人造孤立系統,電影中的解釋是逆向的肺不能呼吸正向的氧。然而,逆熵的子彈,正常人卻可以隨便摸,逆熵的軍隊,甚至可以對正常世界發動攻擊。這些bug,就被主創給有意無意忽視了。

有一種極端看法,把整個已知宇宙看作是孤立系統,理論上講這種說法是對的。前面提到的“熱寂說”,其實就是把整個已知宇宙看作是孤立系統得出的結果。然而,既然能把整個已知宇宙都逆熵了,還有什么環境問題是不能解決的呢?

反物質毀滅世界?

《信條》中提到的反物質,也是用來解釋時間為什么能逆流的。

反物質概念是英國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最早提出的。他在20世紀30年代預言,每一種粒子都應該有一個與之相對的反粒子,例如正電子,其質量與電子完全相同,而攜帶的電荷正好相反。1932年,美國科學家安德森發現了正電子,這是第一種被發現的反粒子。此后,反質子、反中子相繼被找到。到20世紀60年代,基本粒子的反粒子差不多都找到了。由反粒子構成的反物質引起了科學家的極大關注。

研究表明,正物質與反物質相遇,會發生“湮滅”現象,把全部質量轉變成能量釋放出來。按照愛因斯坦質能關系式,可以計算出釋放的能量:1毫克反物質“湮滅”放出的能量達到180兆焦耳,是普通炸藥的100億倍。用反物質作為武器,那威力是核武器也無法比的。

《信條》中提到未來的奧本海默發明了一種“算法”,威力大到可以一舉毀滅整個世界。但電影沒有解釋“算法”到底是什么,看上去也只是9個手雷一樣的裝置,掛在脖子上就能隨便帶走。根據劇情,我們可以做出一個合理的推測:那個能毀滅世界的“算法”,在啟動之后,會讓部分世界“逆熵化”,而逆熵世界與正常世界相遇,會像正反物質相遇一樣,發生讓全世界都湮滅的巨大災難。

祖父悖論為什么無效

祖父悖論最早由法國作家赫內·巴赫札維勒提出,出自他在1943年出版的科幻小說《不小心的旅游者》。如果你通過時間旅行回到過去,在自己父親出生前把自己的祖父殺死了,結果會怎么樣?因為祖父已經死了,你就必定不會存在,那么,那個進行時間旅行去殺祖父的人又是從哪里來的呢?

《信條》里說,未來的一部分人類,因為痛恨現代人把地球環境搞得一團糟,害他們也過得不好,決定發起滅絕現代人的行動,把“算法”送給了電影中的大反派。編劇顯然知道祖父悖論,在電影里反復出現過3次,并試圖解釋,但最終也沒有解釋清楚,為什么未來人覺得滅絕了現代人,他們不會受到絲毫影響,反而會過得更好?

解釋祖父悖論的理論有兩種。

第一種觀點認為,一旦時間和空間同時確定,物理事件也就完全確定了。按照這種觀點,歷史只能有一個版本,如果你能夠回到過去,唯一的可能是你原本就存在于過去。你回到過去后所做的一切,都只能精確地演繹歷史上已經存在過的一個人。你并不能對歷史做分毫的改變,甚至連歷史的旁觀者都不是,因為你原本就是歷史的一部分。

根據平行宇宙理論,我們的宇宙并非唯一

另一種看待時間旅行的觀點要開放得多。這種觀點認為,世界是由無數個平行宇宙組成的,我們每做一次觀察或者選擇,都會導致我們所處的世界發生一次“分裂”。所以,回到過去的你,跳離了原先的時間線,原先的時間線會照著沒有你的方向繼續前進;而殺死祖父后,會產生新的時間線,這條時間線將向著另外的方向,發展出一個全新的宇宙。

未來人應該是相信第二種觀點,認為即使滅絕現代人,于他們的時間線也沒有什么影響。問題一,平行宇宙假說真的還只是一個復雜而玄奧,并且難以證實的假說;問題二,已經能逆熵了,也就能制造出符合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永動機,環境問題應該能迎刃而解了,哪里還需要費心費力來滅絕現代人呢?

給《信條》提這么多意見,不是要否定它,相反,它是近些年來少有的優秀科幻電影。它能引發足夠多的關注和討論,這本身就能看出它的優秀來。而在關注和討論《信條》的過程中,我們也能收獲比電影本身多得多的東西。

猜你喜歡
反物質信條祖父
祖父瓷
居家信條
七月記事簿
坦然接受自己的變化
反物質世界去哪了?
凱里·歐文 KYRIE IRVING刺客信條
我以我血薦軒轅——祖父的英烈事略
超乎想象的“反物質炸彈”
威力超大的反物質炸彈
超乎想象的“反物質炸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