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浙滬獨角獸企業成長環境比較研究

2020-12-14 04:06魯靖文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20年23期
關鍵詞:江浙滬創新創業

魯靖文

[提要] 培育獨角獸企業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人才、資金、眾創空間、政策及服務、城市營商環境等各方力量匯聚,并結合獨角獸企業成長的生命周期特征,依賴政府引導與市場推動的雙向調節,有效推進資源要素市場的優化配置,推動資本市場與創新企業的有機結合,從而逐步營造出符合獨角獸企業成長規律、開放包容的創新創業營商環境及生態系統。

關鍵詞:江浙滬;獨角獸企業;創新創業

基金項目: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基于驅動因素的江蘇省獨角獸企業發展策略研究”(編號:2018SJA1682)

中圖分類號:F832.1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20年8月11日

一、引言

隨著新經濟時代的來臨,獨角獸企業迅速以其強大的創新能力、較高的企業估值以及增長速度迅速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它通過創新產品、服務或技術掀起所處行業或產業領域的顛覆性變革,并成為城市、區域乃至國家轉型升級的有效助力。根據長城戰略咨詢聯合科技部火炬中心發布的《2018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底中國共有獨角獸企業203家,而近九成的獨角獸企業集中在北京、上海、廣東、浙江。其中,北京87家、上海40家、廣東27家、浙江24家,而江蘇僅有“獨角獸”企業8家,遠低于上述地區。除數量外,在估值方面江蘇省獨角獸企業也相差甚遠,全省估值僅184.92億美元,占全國比重僅2%,遠低于浙江的3,057億美元(占比33%)以及上海的1,300.58億美元(占13.84%),且尚無一家估值超過100億美元的超級獨角獸企業。作為GDP總量排名全國第二的經濟大省,獨角獸企業發展現狀與上海、浙江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而當前江蘇正處在深入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階段,亟須集聚技術、知識、資本、人才等創新資源,形成發展新動能。而推動江蘇獨角獸企業形成集群集聚發展正是促進區域經濟爆發式增長,推進新經濟、新動能快速發展的有效助力。因此,如何打造有利于科技創業或高端創業的良好環境,持續培育獨角獸企業,為江蘇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是當前江蘇經濟發展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二、江浙滬獨角獸企業成長環境比較分析

從行業看,獨角獸企業多集中于金融科技、電子商務、軟件服務等高新技術產業領域;而從區域看,獨角獸企業往往向融資條件便捷、人才集聚強度較高、政策扶持多、孵化平臺完備、創業氛圍濃厚等具有較好的創新生態的區域集聚。因此,本文基于區域角度,從人才、資金、眾創空間、政策及服務、城市營商環境等方面對江浙滬區域的創新創業生態情況來進行對比。

(一)江浙滬區域創新創業人才對比分析。影響一個區域新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是該區域人才的數量,尤其對于顛覆性和技術重大突破極強的獨角獸企業而言。雖然江蘇省普通高等學校、R&D人才數量明顯優于上海、浙江等地,也出臺了一些針對高校畢業生和高層次人才的優惠政策,但獨角獸企業有別于一般的科研院所,緊缺人才的對象不是高學歷的博士和教授,而是具備一定工程經驗或科技研發技能,能帶領團隊開發創新的技術或管理型高端人才。而高校的數量、高校畢業生的數量和R&D人員也只是影響人才集聚效應的間接指標,其關鍵性主要指標是所在城市的人才保障、醫療教育、配套設施等方面的配套支持。與上海、杭州等城市相比,江蘇各市在引進海內外人才、留住本地優秀高校畢業生及培養當地高端人才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多區域存在既沒有有效引入外部人才、本地人才還流失嚴重的現象。以江蘇的匯通達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匯通達)為例,作為一家農村商業數字化服務平臺,需要在全國各地引入了一大批技術研發、電商運營、經營管理、物流等領域的高端人才,但受限于農村電商的產業特性,匯通達引進高端人才政策與政府的普適性人才政策不吻合,基本無法享受到相關政策支持。此外,相較于上海、浙江,江蘇創新成果轉化能力相對較弱。豐富的院校資源及實驗室前期沉淀的科技成果沒能完全盤活。

(二)江浙滬區域創新創業資金對比分析。資金是維持企業創新創業生存發展的“血液”。據調查,很多獨角獸企業創始人都直言在缺乏市場占比、龐大的資產和可觀的財務報表時,創始資金僅能依靠天使投資和風險投資,但企業發展期雖可以通過自身盈利獲取部分資金,但大規模的技術創新、新市場拓展和日常生存經營活動等迫使企業仍需要以一輪又一輪的投資或融資來完成自我的急速成長。上海、浙江資本市場活躍,區域內私募基金、創投基金、天使投資人集聚,行業信息資源發達,具備挖掘好項目、培育大項目的獨特優勢。而江蘇資本市場對獨角獸企業的支撐力度,相較上海、浙江,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根據《2017年度中國天使投資指數報告》統計,2017年中國獲得投資的項目共4,062家,投資案例數共4,418起。上海占比17.7%,杭州占比8.3%,而江蘇省全省占比不足4%。投中研究院發布的《2018中國VC/PE市場數據報告》中也顯示江蘇融資規模僅為67億美元,不足上海的1/3。而根據清科網2019年的統計數據也顯示(如表1所示),無論是在投資項目的數量、獲投資本規模還是天使投資人及風險投資機構的總量等各方面,江蘇與上海、浙江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就江蘇省投資市場發展較好的南京和蘇州與上海、杭州對比可見,從天使投資人數量來看其總量僅為上海1/17、杭州的1/18,VC機構數量僅約為上海的1/5;從創業投資活躍度及風險投資融資情況來看,2019年的創業投資項目不足上海的1/5,約為杭州的1/3,融資事件總量不足上海的1/4,進入Pre-A輪融資、A輪融資、A+輪融資總數量僅約為上海的1/5,不足杭州一個城市的3/5。此外,江蘇金融資本偏好贏利預期明朗的成熟企業、進入上市流程的種子企業,對初創企業、新興領域的風險投資偏少。(表1)

(三)江浙滬區域眾創空間對比分析。正如前所述,創客們在創業初期會面臨資金緊缺、市場開拓困難、人才培訓成本較高、辦公場地租賃費用占總成本比率過重等諸多困難,而眾創空間作為一種開放式、全要素、大眾化與網絡化的孵化服務平臺,能有效降低企業創業成本。因此,一個區域內眾創空間的數量、經營水平和空間布局也影響該區域內獨角獸企業的孕育和成長。根據科學技術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2015~2020年公布的備案國家眾創空間,上海有94家、浙江有162家、江蘇有226家,江蘇省國家級眾創空間總數表現較為強勁。但從其空間分布上看,上海在黃浦江和蘇州河兩岸形成了良好的創新創業集聚效應,浙江近3/4的眾創空間主要分布在杭州、寧波,其集聚態勢明顯;而江蘇主要分布于蘇州、南京、無錫、常州等蘇南城市,但聚集態勢不明顯,點狀分布較多,零星部分區域呈現小塊狀分散分布,聚集效應尚未形成。

(四)江浙滬區域創新創業政策服務體系對比分析。在獨角獸企業的培育過程中,政府充當著至關重要的引導角色。一些“準獨角獸”迫切需要政府能在區域內現有的產業聚集資源的基礎上,合理規劃建設適合獨角獸企業的創新創業服務空間,從完善區域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企業租金補貼、重點項目資助、融資服務、稅收減免,引導獨角獸企業集聚發展。在政策層面上,為推進獨角獸企業創新創業發展,江浙滬地區都出臺了多項支持鼓勵創新創業的政策舉措。但與上海、浙江相比,江蘇在政策制定的合理性、針對性和政策落實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部分人才所享受的獎補金額較少,人才引進以及人才培養缺乏有針對性的稅收優惠政策。以南京快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為例,雖然南京市先后出臺了關于獨角獸企業、擬上市企業的激勵政策,但主要針對企業在融資、財稅、人才招引等方面的需求,對于原創性技術電動滑板車的質檢質監交通等相關政策尚未明確,也缺乏相對應的成果轉化新機制,因此導致一些企業的創新產品或技術服務“墻內開花墻外香”。

(五)江浙滬區域創新創業營商環境對比分析。城市的營商環境作為區域內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其好壞也是影響企業進駐和成長考量的重要因素。據《2018中國城市營商環境質量報告》顯示,2018年上海營商環境質量指數為96.4,排名第三位;杭州和寧波分別以81.3、76.2的營商環境質量指數,排名第七、第八位;而江蘇省的南京、蘇州分別以73.2、71.7的營商環境質量指數,僅位居第十一、第十三位。與上海、杭州、寧波相比,江蘇省在行政能力、產業環境、創新實踐、人才發展4個維度上還存在一定差距。

三、江蘇省培育獨角獸企業的政策建議

綜上所述,從人才數量、眾創空間數量及服務支持角度看,江蘇省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具有較明顯的優勢,但是由于存在區域內創新創業高端人才短缺,企業創業風險投資力量不足、眾創空間的空間布局分散以及政策支持精準度不夠、城市營商環境及區域創業文化有待進一步厚植等,與上海和浙江相比,江蘇省獨角獸企業的培育發展環境還存在差距較大。因此,應重點從克服上述短板制約因素方面來改善提升江蘇省創新創業環境。

(一)全方位加強人才服務引進機制。鑒于獨角獸企業對于高端人才需求的特殊性:其一,積極拓寬獨角獸企業人才引進渠道。一方面應積極在科技創新人才相對聚集的國家和區域設立相應的招才引智的機構,加強對于海內外高端創業人才直接、主動引進的力度;另一方面,結合江蘇省高等院校體量大的優勢,充分發揮高校校友會的作用和網絡宣傳優勢,前置各類高端人才的引進端口,積極開辦各類中青年創業論壇會。健全各類商會組織服務基金,鼓勵吸引全球各地國際商會組織入駐。其二,對于經驗豐富的高端人才和實用技能型人才,應結合各產業發展特性,明確并加強其認定及扶持的相關政策,降低準入門檻,加大對這類人才的技術評定和職稱評定的支持力度。其三,要注重完善當地獨角獸企業人才培育。通過政策引導,促進獨角獸企業與江蘇省高校聯合辦學,通過校企政多方協作建立跨學科一體化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其四,積極改善現有的激勵機制,健全人才流動機制,鼓勵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創新人才雙向交流,完善人才分類評價激勵機制,運用政府力量發動和引導來提高創業啟動資金、科研配套資金、安家補助、崗位津貼等獎勵標準,做好人才住房、職稱評定、子女就學等服務。其五,加強與上海、浙江高校的合作交流,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業教育和科研轉換能力。

(二)加強金融資本的支持力度。如上文所述,江蘇省目前獨角獸及準獨角獸企業大多數尚處于融資前期階段,PE、VC融資對其發展具有明顯的激勵作用。因此,需要創建以PE、早期VC、后期VC為主要內容的創業融資體系,為獨角獸企業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強有力的資金保障。首先,應優化相應的引導政策,發布針對性強的金融政策,創建優化相應的孵化器,加快引進風投與科技金融企業入駐等方式來推動幫助獨角獸企業獲取更多的金融支撐。其次,還應全面落實對高精尖企業的降壓補助,對地標產業實行特惠研發補助、房租補助等政策,減輕企業運營成本。最后,進一步加強與資本市場對接,引導本土民間資本積極參與面向獨角獸企業的投資基金,深度挖掘創新獨角獸企業融資渠道。通過設立商業化創業投資基金,創新融資擔保形式等方式來解決獨角獸企業與資本市場脫節的問題。

(三)完善區域產業鏈支撐。目前,江蘇省眾創空間布局相對分散,聚集效應的優勢突顯不足致使平臺型企業相對較少,孵化功能相對薄弱。因此,應結合產業結構特點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態勢,引導聚焦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如物聯網、生物醫藥、節能環保、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等,力爭打造一兩個行業龍頭企業,將其孵化為平臺型企業。同時,以該類龍頭企業為聚集中心,加快推進江蘇省獨角獸企業聯盟,發揮獨角獸企業俱樂部集聚效應,著力完善獨角獸企業成長所需的產業鏈支撐體系。通過細分產業分工,打通上下游產業,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群,并依據產業群進一步集聚整合新型研發機構、風險投資機構與企業端的優質創新資源,培育適宜獨角獸發展的人才有序流動、項目資源共享互補的創新創業生態體系。最后,提升各眾創空間內孵化載體服務的專業化程度。通過有計劃的、分階段的跟蹤調研、案例共享、資本對接合作等方式加速提升眾創空間中各類載體的服務功能,推動各眾創空間的品牌化、差異化、聯盟化發展。

(四)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結合上文指出的江蘇省政策服務體系針對性較差、落地性較慢、營商環境還有進步空間的問題,建議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進。首先,建議建立獨角獸企業和準獨角獸企業合理評估體系,實時跟蹤獨角獸企業的發展態勢,結合企業發展需求積極建立實施獨角獸企業扶持梯度計劃。針對創業前景較好的初創型企業,增設相應的初創人才和資金的專項扶持計劃。而對于發展過程中遇到瓶頸的有發展前景的獨角獸或準獨角獸企業,建立完善相應的重大危機救助機制及時救助,適時地給予政策、資金支持來緩解企業所面臨的壓力,引導其明確正確的發展方向。其次,要重視并加快企業顛覆性技術和原創性技術的落地,支持校企合作開展先進技術的試點應用工程,完善對于原創新項目在技術、資金、政策落實、資源對接、信用背書等方面的支持。同時,各區域應結合獨角獸或準獨角獸企業的發展需求,制定“一企一策”的服務機制,完善相應的創新型項目的優先審批機制、人才引進以及人才培養機制的稅收優惠政策,在不同區域設立技術創新中心,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務中心。最后,各區域應聯合各高校、研究機構及企業,多舉辦各類創新創業大賽、投融資交流會、行業沙龍等創業文化交流活動,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營商環境。

主要參考文獻:

[1]科技部火炬中心,長城戰略咨詢公司.2018年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R].2019.

[2]陳強,肖雨桐,劉笑.京滬“獨角獸”企業成長環境比較研究———城市創新創業生態體系的視角[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0).

[3]胡峰,李晶,黃斌.中國獨角獸企業分析及其對江蘇的啟示[J].科技與經濟論壇,2016(05).

[4]錢燕.蘇州獨角獸企業培育基礎與對策研究[J].蘇州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3).

猜你喜歡
江浙滬創新創業
銳詞
祭灶節——二十三,糖瓜粘
江浙滬的十道風味
把握“金鑰匙”打開創業門
江浙滬兒童面臨塑化劑暴露風險
江浙滬魯粵四省一市技術創新效率比較研究
2011江浙滬民營建筑企業高層論壇在滬成功召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