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城市史研究的新起點

2020-12-14 07:02張鉛
錦繡·上旬刊 2020年10期
關鍵詞:天津發展

鴉片戰爭后,在半殖民地的屈辱與痛苦中,那些被迫開放的城市率先成為中國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世界進入中國的跳板和中國通向世界的橋梁。近代中國的經濟中心上海,北方貿易口岸和工商業城市天津,地處九省通衙的武漢,雄踞巴渝樞紐的重慶就成為個中翹楚。因此,國家在制定“八五”計劃期間社會科學研究規劃時,把上海、天津、武漢和重慶四個城市的近代發展史,列為重點研究課題。這部60余萬字的《近代天津城市史》便是上述研究規劃的課題成果之一。

隨著列強入侵,中國沿海、沿江和內陸地區的一些城市被辟為通商口岸。到了清末,包括清政府自開的商埠,總數達上百個。但是由于長時間封閉的封建統治,使中國缺乏一個有助于經濟近代化的政治環境和文化氛圍。這導致中國在面對西方的挑戰時,表現得相當遲鈍、落后,城市化水平難以提高。這些處在特殊地理位置城市的發展,對內促進了地方市場向同一市場的過渡,對外則開始了中國經濟納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的過程。其中一些地方性或區域性的城市后來居上,不但在全國名列前茅,而且跨入世界大城市的序列,除了聞名遐邇的上海以外,地處渤海之濱的天津,就是迅速成長的沿海城市的又一典型,也是本書的研究對象。

在中國城市歷史發展中,天津的行政地位一直是較低,直到清代才設府。到了近代,天津發生了驚人的變化,在辟為通商口岸后幾十年的時間,天津發展成為僅次于上海的全國第二大工商業和港口貿易城市。近代天津城市崛起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政治上的,一個是經濟上的。這兩大原因不但有其歷史繼承性,而且在城市的成長過程中交融互補。單就港口的自然條件而言,天津不如鄰近的秦皇島。但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國侵略者沒有采納開秦皇島為商埠的建議,而是堅持把天津辟為通商口岸,其根本原因在于英國要把天津建成一個“足以威脅京城的基地”,迫使清朝統治者徹底馴服。與上海開埠相比,天津開埠的政治意義要遠大于其經濟意義。因此在開埠后,天津9國租界并立,這在全國16個設有租界的城市是獨一無二的。在經濟上,天津與華北、西北和東北地區有傳統的海陸運輸網絡。開埠后,隨著容量大、成本低的運載工具的普遍使用,密切加深了與華北腹地的聯系,逐漸形成以天津為中心的華北市場,對外貿易因此突飛猛進。20世紀初,天津的工業也隨之發展起來,到了30年代已躍居全國第二位。

《近代天津城市史》全書在框架結構、理論角度,資料引征、表述方法等方面,都有獨到的見解與新意。貫穿于全書的雖是編年史順序,但是作者也同時重視橫向發展,構成歷史時空的立體化景象,對天津這個區域性多功能中心城市地位的確立與發展,進行了深層次的探討。

首先,緒篇講的是從遠古時代至1840年的天津城市演進過程。對天津城市的區位環境和早期開發進行的介紹;同時對早期天津的各種基本狀況和城市地位的形成進行分析;更重要的是論述了天津成為區域性中心城市逐步確立的過程,清晰地論述了鴉片戰爭前的天津城市狀況。

其次,正文第一篇講述天津作為近代港口貿易與工商業城市地位的基礎是怎樣形成的。首先講述了天津被西方侵略者滲透的過程,以及面對變故天津城市管理系統也逐步適應的過程;然后講述了在開埠后天津進出口貿易蓬勃發展,以及這一時期近代工業和通訊業的發展;最后講述了在這一重要轉折期的天津城市的社會結構和組織、城市教育、城市經濟、城市生活以及當時反基督教運動對天津城市發展的影響。

其三,第二篇內容是1900年到1927年近代多功能城市的初步形成。這一時期天津已經開埠已久,城市已初步發展。本篇分析了其城市發展的各項基本條件的形成;天津商業貿易、金融業和工業的發展以及對華北腹地經濟的影響;最后又分析了這一時期城市人口的增長情況和社會文化的悄然變化。

其四,講述的是全面抗戰前天津區域性多功能中心城市地位的確立,這一時期是近代天津城市發展的繁榮期,其在華北地區的經濟地位已然確立。對天津近代工業的發展進行了梳理,將其曲折的發展特點突出來;同時天津城市商業與貿易結構在經濟發展時期的演變也進行了分析,天津的商業中心地位逐步形成;天津近代城市社區的形成、以及城市家庭結構與消費方式也進行了分析;最后對城市的世俗文化的多樣化發展也進行了深入探討。這一時期天津的城市發展走向成熟。

其五,本篇是天津區域性多功能城市的“變態”,這一時期是天津城市發展的特殊時期,由于抗戰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天津成為“淪陷區”。主要講述了淪陷區時期天津城市經濟功能的變化,分析了日本勢力的入侵對天津城市發展的各種影響,包括經濟貿易、人口社會和城市文化。這一時期的城市發展不可避免的帶有殖民地特征。

最后一篇講的是1945年到1949年近代天津城市發展歷史的終結。隨著抗戰的結束,國民黨政府對天津敵偽產業進行了全面接受。國民黨的混亂統治導致了天津城市經濟功能的急劇衰退;同時天津的城市管理系統做了調整,新港的擴建也計劃進行;這一時期由于市政機構的重構使得城市社會生活和文化發生巨大變化,包括通貨膨脹下的市民生活、反政府運動的高漲和進步人士的積極活動都是這一時期的重要特征。

城市是隨著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而出現的,但任何一個城市的近代化道路又各有其不同的歷史背景與社會、經濟條件。天津的近代化可以說是和殖民地化同步進行的。如何看待資本主義國家對天津的侵略行為與天津城市近代化的關系,是個不容回避的問題。一概抹殺西方文明的催化作用的觀點固然失之片面,但主張近代化是外國資本主義入侵的結果,則又走向另一個極端。作者堅持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在認定了西方的殖民入侵觸發了中國近代城市的史實同時,進一步明確指出:“不管外國侵略者在侵略天津的過程中帶來了怎樣先進的東西,或多或少現代化的發展,也不管資本主義制度比中國的封建、半封建制度多么進步,作為被侵略、被掠奪的一方,只能對這種侵略和掠奪持否定態度。

縱觀《近代天津城市史》全書,始終是圍繞天津的地域結構、經濟結構、政治結構、社會結構、文化結構等客觀條件的變化,在考證大量的文獻資料與數據的基礎上,系統地闡明了近代天津是如何從一個一般的縣城迅速發展成為北方貿易金融中心、全國第二大工商業城市與重要貿易口岸的歷史過程。本書也為當下天津城市建設提供了的歷史借鑒,也會時近代城市史研究的新起點。

作者簡介:姓名:張鉛(1996) 性別: 女?民族: 漢族?籍貫:河南省南陽市?學歷: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史

猜你喜歡
天津發展
守護天津衛 “疫”線顯擔當
天津之旅
《天津之眼》
區域發展篇
圖說共享發展
圖說協調發展
圖說創新發展
教師發展
天津寶成博物苑
初次在外過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