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懂彼此的心》教學設計及解讀

2020-12-15 10:52秦也
西部論叢 2020年14期
關鍵詞:本課家人學會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很高興有機會與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學習,下面我將對《讀懂彼此的心》一課從教學目標確立依據、教學目標、評價設計、教學方法、教學流程設計、達標檢測、亮點及困惑這七個方面為大家進行解讀。

一、教學目標確立依據

教學目標的確立是圍繞課程標準、教材分析、學情分析這三方面展開的。

1.課程標準。本課編寫依據是《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中主題二“我的家庭生活”第5條“知道家庭成員之間應該相互溝通和諒解,學習化解家庭成員之間矛盾的方法”。

本課選取了家庭生活中比較典型的情境,著重引導學生在家庭生活中理解家人的想法,用心體會家人的愛,并與家人積極地交流、溝通。

2.教材分析方面?!蹲x懂彼此的心》是第一單元《我們一家人》的第一個主題內容,本課由兩個板塊組成。

第一個板塊的話題是“相互理解”,目的是幫助學生認識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自主意識的增強,有可能會與家人產生矛盾,產生矛盾時要學會表達出自己的困惑。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多視角看問題,關注、了解家人的想法,尤其要正視因為自己的成長和變化給家人帶來的一些煩惱。

第二個板塊的話題“ 主動交流常溝通”,目的是幫助學生認識到生活中因為種種情況可能會與家人發生不愉快,甚至產生矛盾。家人之間產生矛盾后,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分析不同處理問題的方式帶來的后果。在對比中,讓學生認識到主動溝通的重要性。通過積極、正面的溝通示范,幫助學生了解、學習更多好的溝通方式。最終使學生思維和行為方面逐漸成熟,能用實際行動關愛家人,化解矛盾,給家人溫暖。兩個板塊之間有先后邏輯關系,先引導學生在家庭生活中用心體會家人的愛,理解家人,再學習積極地與家人交流、溝通,直面矛盾,妥善處理矛盾。

3.學情分析方面。經驗背景:通過問卷調查,我們發現四年級83%以上的學生在與家人發生矛盾時不知道怎樣來正確處理。學生進入到四年級,自主意識逐漸增強,很多事情有了自己的想法,時常會覺得家人說的話和要求做的事與自己內心想法的不一致,有時把家人的關心看作是干涉,甚至在明知他們講話有道理時,故意與他們作對。

通過問卷調查,我們對學生的經驗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我們還要關注以下困難障礙點:1)在家庭中,家人與學生角色不同,彼此會在興趣愛好、處理問題的方式等方面有較大的不同,學生不了解長輩們的想法,這就需要我們在課前進行一番小調查,讓學生主動去問一問家人自己在言談舉止、行為表現方面發生了哪些比較大的變化,了解家人與學生相處時的困惑。能在課中將自己的小調查描述、分享,讓大家體會到濃濃的親情。2) 面對家庭矛盾和沖突時,如何理解家人?學生通過探究性學習,找到與家人溝通的正確方法,這個過程需要教師進行一定的指導。

通過兩個課時的學習,學生要學會站在家人的角度思考問題,處理方式態度,遇到問題能夠主動與家人交流,增進互相的了解與理解,能以積極的態度、有效的方法,主動化解矛盾。能夠意識到自己在長大的同時,父母也在學習,也在成長。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結合學情特點,我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如下:

第一課時: 1.通過對自己生活中不愉快事情的交流,激發個人體驗,認識自已在成長過程中的心理變化,關注、了解家人的想法。2.通過角色轉換情景表演、觀看來自父母的視頻《我的愛,想對你說》,發現自已與家人處理問題的不同方式,學會理解家人不同形式的愛。

第二課時:1.通過《和睦家庭》《矛盾家庭》兩段視頻的對比,啟發并思考,明白在家庭生活中需要互相溝通。2.通過閱讀、討論、實例分析,知道家人之間產生矛盾是正常的,要學會用積極的態度、有效的方法,主動溝通并化解矛盾。

同時確定教學重難點如下: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了解家人之間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發生矛盾是正常的。

教學難點:透過家人不同愛的方式理解家人的心。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學會以積極的態度、有效的方法,主動與家人溝通,化解矛盾。

教學難點:掌握主動溝通,化解矛盾的方法。

三、評價設計

五、教學流程

通過團隊的集體備課、打磨研討,我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流程:

下面我重點說一下第一課時的教學流程:

本課時教學邏輯設計為: 明白生活中有時會與家人發生不愉快——了解父母的想法——體會父母言行背后的愛,由此我們設計了如下四個教學活動:

活動一:說說我的心里話。首先閱讀一位小學生疫情在家期間發生的“煩惱事”, 結合課前任務單交流讓自己不愉快的事情,思考 “自己的爸爸媽媽為什么這樣做”?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空間,讓他們主動表達在生活中經歷過的與家人的不愉快,或者成長中的困惑。通過交流感受,既使學生明辨我們和父母之間的矛盾通過談心是可以互相理解的,又引出課題,提高課堂效率。

活動二:假如我是父母。學生進行角色轉換、情景表演,站在父母的立場上想問題,演一演當父母遇到這些情況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在生活中實踐,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培養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問題,體驗一下做父母的辛勞,通過這一活動挖掘學生對父母內心世界的理解,對父母的愛有更深的感悟。

活動三:孩子,你聽我說。播放課前采訪父母的微視頻《我的愛,想對你說》,引導學生分析、解讀父母言行背后的愛。同時播放作家龍應臺在《親愛的安德烈》中的一段話,讓學生 細細琢磨上面那段話,再回想下平常家長們說的話及他們的日常為我們做的事情,思考前面的問題——這些“不愉快”是什么造成的——有沒有新的認識呢?

通過以上活動,讓學生認識到,在生活中,面對同樣的事情,不同家長所持的態度可能是不相同的,只要我們善于換位思考,合理分析,就能感受到每一個回應背后的那份愛。

活動四:“你們的愛,我體會到了”。 學生懷著感恩之心一起來朗誦詩歌- - -《愛心父母》,進行情感升華,讓學生從心里意識到從小要懂得不應當只一味的索取父母的愛,應當學會從小事做起,做一個有孝心、懂事的好孩子。

六、達標檢測

為了更好達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們設計了如下的達標檢測(出示“我長大了”評價單)。

與父母耐心溝通交流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通過易操作的評價表在不同周期持續推進,讓孩子們能夠進一步將課堂所學加深理解,更重要的是,回味親人間的親情與愛,學會理解家人,主動溝通。

七、亮點及困惑

新課標強調:“回歸生活,關注兒童現實生活”的理念,學生的學習活動需要和兒童的現實生活緊密相連。本課的亮點一就是體驗,貼近學生生活,充分挖掘學生生活中的素材,作為課堂資源。比如:讓學生交流生活中不愉快的事情,讓學生角色轉換情景表演生活中的案例,理解家人不同形式的愛等等。課堂上的素材,基本上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熟悉的,這樣讓孩子走進生活,回憶生活,積累生活經驗。課堂上教師的引導也都是貼近生活的,從生活中出發,在生活中領悟真知。

本課的亮點二是追問,引導深度分析 ,結合學生的學情,提出有啟發性、能引導學生深度分析的問題,使學生嘗試學會綜合地、多角度地思考問題。比如:讀完案例之后,問學生:你們是否也有相同的經歷呢? 在生活中,你對爸爸媽媽的某些行為有不理解或不滿意的地方嗎?追問:當時你有怎樣的感受? 為什么原本和諧親密的關系會變得有些緊張呢?這樣結合主要問題層層深入地提問,就能讓學生一步步深入挖掘核心問題,促使他們的思考逐步深入。

學科知識的部分內容或許可以直接呈現在課本上,但道德與法治是以價值引領、行為習慣和道德素養的培養為主要目標的教學,道德智慧的形成無法通過簡單的知識傳授完成,怎樣讓學生通過實踐,在情境中發現、體驗、感悟,主動構建道德體系,生成道德認知和道德情感,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

以上就是我們團隊對《讀懂彼此的心》一課的解讀,歡迎大家提出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作者簡介:秦也(1986—),女,漢族,山東威海乳山人,理學學士,任職于乳山市白沙灘鎮中心學校,教師,班主任。研究方向:教學策略與方法研究。

猜你喜歡
本課家人學會
Let’s play football.(部級優課)
我的家人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
從“聽唱讀寫”四個方面對學生進行節奏訓練
學會分享
與家人一起進餐有助于身體健康
學會分享
學會尊重
中學教學參考·語英版(2008年8期)2008-11-26
完形填空三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