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螺旋CT對小兒腸套疊的診斷及臨床價值探析

2020-12-16 03:02趙一龍張培張旭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20年31期
關鍵詞:診斷準確率螺旋CT

趙一龍 張培 張旭

【摘要】目的 研究在小兒腸套疊診斷中采用螺旋CT方法的臨床價值。方法 52例小兒腸套疊患兒均于2017年7月~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診斷,依據統計學分組方法分作兩組,其中對照組26例,采用鋇劑造影方法檢查;實驗組26例,采用螺旋CT方法檢查。運用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兩組患兒診斷準確率及患兒在檢測中的配合情況。結果 對照組診斷準確率為76.92%,實驗組診斷準確率為96.15%,前者數值明顯低于后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對照組患兒平均診斷耗時為(51.22±7.41)min,配合診斷的患兒為19例,配合度為73.08%,實驗組患兒平均診斷耗時為(48.35±7.39)min,配合診斷的患兒為24例,配合度為92.31%;后者結果明顯較前者優,組間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小兒腸套疊診斷中運用螺旋CT診斷法的臨床診斷準確率高,檢測所耗時長斷,患兒的配合度較高,值得應用。

【關鍵詞】螺旋CT;小兒腸套疊;診斷準確率

【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31..02

小兒腸套疊疾病是一種常見的小兒腹部疾病,有原發性腸套疊和繼發性腸套疊兩種情況[1]。前者較為常見,一般是由患兒腸道功能活力不足引起的,并無器官上的病變;后者一般是由于患兒腸道發育不完善導致畸形或有腫瘤、息肉等情況,較為嚴重[2]。由于該病的臨床特征不夠明顯,所以準確有效的診斷方法對該病的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臨床上,對該病常見的診斷方法為,X線平片、螺旋CT、腹部彩超等,不同影像診斷的方法各具特點。本實驗在小兒腸套疊診斷中研究了螺旋CT方法的臨床價值,探究該方法診斷準確率的情況,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擇2017年7月~2019年5月采集我院小兒腸套疊患兒52例作為研究對象。性別統計:男38例、女14例,年齡6個月~5歲,平均(2.27±0.41)月/歲;病程7~63 h,平均(26.1±3.9)d。依據統計學分組方法分作兩組,其中對照組26例,采用鋇劑造影方法檢查;實驗組26例,采用螺旋CT方法檢查。在本研究中,對兩組患兒進行的診斷方案,均獲得其家屬同意。在診斷過程中,遇到其他重大腸道疾病的患兒,從本研究結果中剔除。在對一般資料進行統計處理后,并未發現兩組有顯著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

1.2 方法

對兩組患兒分別采取不同的診斷方案。對照組采用鋇劑造影方法檢查,將Foley管插入患兒肛門4~5 cm處,在氣囊內充入10~20 mL的氣體以防導管脫落,之后將60~120 mL鋇劑注入靜置,此時讓患兒保持俯臥位和仰臥位進行診斷。

實驗組采用螺旋CT方法檢查,采用多排螺旋CT,將管電壓調至120 kv,管電流調至300 mA,層厚調至0.525 mm,螺距調至0.8 mm,重建層厚調至0.525 mm,重建間隔調至0.4 mm,掃描速率調至0.5每秒一轉。讓患兒保持取仰臥位,配合呼氣進行CT診斷。掃描范圍為患兒膈頂到恥骨,先采用平掃后采用增強掃描。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兒采取不同檢測方法診斷小兒腸套疊的準確率及患兒在檢測中的配合度與診斷所耗時長。配合度=完全配合+基本配合。

1.4 統計學方法

文中所有涉及需要比較分析的數據均應用統計學軟件包SPSS 19.0/20.0執行,涉及到計數資料x2檢驗均以[n(%)]表達,涉及到計量資料t檢驗均以(x±s)編導,P<0.05提示檢驗結果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對比兩組患而診斷準確率:對照組26例患兒中,采用鋇劑造影方法檢查出結果為陽性的患兒有20例,診斷準確率為76.92%;實驗組26例患兒中,采用螺旋CT方法檢查出結果為陽性的患兒為25例,診斷準確率為96.15%;前者準確率明顯低于后者,組間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比兩組患兒在檢測中的配合度及診斷所耗時長:對照組患兒平均診斷耗時為(51.22±7.41)min;在診斷中,完全配合的患兒為9例,基本配合的患兒為10例,總配合患兒為19例,配合度為73.08%,實驗組患兒平均診斷耗時為(48.35±7.39)min;完全配合的患兒為11例,基本配合的患兒為13例,總配合患兒為24例,配合度為92.31%;后者結果明顯較前者優,組間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小兒腸套疊疾病作為一種常見的小兒腹部疾病,其發病原因較多,情況也較為復雜,多是由患兒腸道功能活力不足引起的,并無器官上的病變[3];但也存在較為嚴重的情況,如患兒腸道發育不完善導致畸形或有腫瘤、息肉等[4]。由于該病的臨床特征不夠明顯,所以準確有效的診斷方法對該病的治療具有重大意義。該病的傳統診斷手段為鋇劑造影方法,然而該方法呈現出來的影像具有缺乏特異性的缺點,無法明確致病原因[5],診斷準確性也沒法得到保證。但由于診斷成本較低、在過去被廣泛使用。螺旋CT方法較傳統的方法,具有強大的圖像和數據處理功能,反映出來的數據也十分清晰明確,能夠對該病的早期癥狀做出有效的顯示,還能有效減輕患者因診斷而帶來的身體不適[6]。尤其是在對年紀較小的患者進行檢測時,無痛苦的檢測方法能夠提高其在診斷過程中的配合度,節省診斷時間。本實驗在小兒腸套疊診斷中研究了螺旋CT方法的臨床價值,探究該方法診斷準確率的情況。對照組診斷準確率為76.92%,實驗組診斷準確率為96.15%,前者數值明顯低于后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對照組患兒平均診斷耗時為(51.22±7.41)min,配合診斷的患兒為19例,配合度為73.08%,實驗組患兒平均診斷耗時為(48.35±7.39)min,配合診斷的患兒為24例,配合度為92.31%;后者結果明顯較前者優,組間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由此可得出結論,在小兒腸套疊診斷中運用螺旋CT診斷法的臨床診斷準確率高,檢測所耗時長斷,患兒的配合度較高,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 郭麗麗,賴綺玲,閻光輝.高頻超聲檢查在小兒腸套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藥科學,2020,10(05):208-210+218.

[2] 唐奇瓊.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小兒腸套疊的診斷價值[J].臨床醫學,2020,40(02):47-49.

[3] 王艷峰.多層螺旋CT(MSCT)在急性小兒腸套疊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55):295+297.

[4] 于海龍,陳占武,于曉霞.多層螺旋CT和鋇劑造影對小兒腸套疊的診斷價值[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13):60-61.

[5] 陳星隆.小兒腸套疊多層螺旋CT應用[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08):1501.

[6] 董秋云,尹 燕,陳 紅,李 璐.多層螺旋CT平行掃描在小兒急腹癥患兒診斷中的應用[J].醫療裝備,2016,29(19):87-88.

猜你喜歡
診斷準確率螺旋CT
腹部B超聯合陰道B超在婦產科急腹癥診斷中的效果觀察
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自身抗體檢測研究
消化道早癌行消化內鏡技術診斷的臨床分析
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技術在腦垂體瘤中的應用探究
螺旋CT對結節性甲狀腺腫的診斷作用探討
腎損傷嚴重程度的螺旋CT診斷分級方法及其臨床指導意義
螺旋CT與核磁共振在肝臟囊性占位診斷中的應用比較
闌尾糞石征象對兒童急性闌尾炎的診斷價值
探討肝臟增強CT與肝臟MRI在肝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乳腺浸潤性小葉癌患者的臨床病理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