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山皮影戲從歷史中走來的“新動漫”

2020-12-16 03:00本刊編輯部
江蘇科技報·E教中國 2020年8期
關鍵詞:影人皮影戲皮影

本刊編輯部

編者按: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非遺”),是一個民族古老的生命記憶和活態的文化基因,更是祖先留下的寶貴的文化財富。

在河南,非遺豐富、繁多,包含民間文學、美術、音樂、舞蹈、戲曲、體育競技、雜技、手藝、節令、信仰、習俗乃至民間知識等。2020年,我們一起“穿越時空”走近非遺,看非遺物件、聽非遺故事、學非遺技藝,在看、聽、學中體味、體知民間智慧,傳承、傳播中原文化。

本期,我們走進信陽市羅山縣,了解一項歷經四百年風雨的民間藝術——羅山皮影戲。

“一口唱盡千秋事,兩手演繹百萬兵;三提兩抖扭乾坤,路遠山高片刻行?!蹦悴逻@是什么?沒錯,它正是傳承了兩千多年,有著現代“電影始祖”美稱的皮影戲。

深厚底蘊聚精華

皮影戲是一項綜合性的藝術,僅僅是制作皮影,就需要工匠掌握民間繪畫、剪紙、雕刻、彩繪、油漆、扎制等手工藝技法。唱念做打之間,帝王人家、平民百姓的故事被生動演繹,它伴隨著一代又一代人,度過了輕松快樂的時光。

我國皮影戲共分為河南、山西、陜西、唐山四大流派,羅山皮影戲是河南皮影戲最為典型的代表。在羅山地區,誰家兒女結婚、老人過生日、小孩辦滿月酒宴以及廟會還愿,都要請皮影戲班表演??梢哉f,哪里有喜事和廟會,哪里就有羅山皮影戲。

據《羅山縣志》記載,羅山皮影戲源自河北灤州,從明嘉靖年間開始在羅山縣傳承,距今已有四百余年歷史,現在是國家級非遺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羅山縣與湖北交界,與安徽毗鄰,聚“豫韻”“楚風”和“皖情”之精華,孕育出了豐厚的文化底蘊,深得江淮地域觀眾的青睞。

形象豐滿內容精

關于皮影戲的起源,有這樣一個傳說:秦始皇之子自出生之日起日夜哭鬧不止,但自從某日看到窗戶上表演的人影后,就不再啼哭,秦始皇便遣人找到民間藝人,用紙剪成不同的人形在燈前窗戶上表演,這就是皮影戲的表演雛形。經過不斷發展,影人的制作材料和工藝漸趨完善,拿羅山皮影戲來說,其影人由本地黃牛皮制成,制作工序復雜,影人形象豐滿,生、旦、凈、丑,行當齊全。

“三尺生絹做戲臺,全憑十指逞詼諧?!绷_山皮影戲表演團隊俗稱“一擔箱”,一般由8個人組成,全箱(道具)為120套剪影,一塊長6尺、寬3尺的白布做影幕,每個影人有三根竹竿支撐。演員雙手操作三根小棍,使影人的形象映于影幕上。表演時,樂手在幕后既伴奏又配音,還要伴唱。伴奏樂器主要有胡琴、嗩吶、鑼鼓。羅山皮影戲的唱腔最有特點,它不局限于某一種戲曲音樂,而是包羅豫南山歌、民歌、燈歌等多種形式,選擇寬泛,也更貼近群眾。

羅山皮影戲表演中,一般武戲的數量多于文戲。演武戲時,幕上兩個色彩斑斕的小人打架,你來我往,好不熱鬧。幕后操作的人,則掄圓了胳膊,動作嫻熟夸張。武戲中的激烈打斗場面是百姓們最愛看的,所以,羅山皮影戲藝人很重視學習武戲技巧。

大膽求變求生存

和其他傳統藝術一樣,羅山皮影也面臨著人亡藝息的危險。在現代文藝市場沖擊下,皮影戲在走下坡路。如果墨守成規,按照舊路走,路會越來越窄。為了求生存,羅山皮影藝人從唱腔、表演形式再到傳播方式,不斷嘗試創新和改良。

跟上時代節拍的羅山皮影戲,仿佛從歷史中走來的“新動漫”,時尚、好玩又好看。隨著一批新劇目如《西游記》《山妞赴疆探親記》《平原槍聲》《朝陽溝》《小蕾賣雞》《三個媳婦磨婆婆》《鸞鳳和鳴》等,以及小豬佩奇、喜羊羊系列皮影衍生品的不斷涌現,古老的羅山皮影戲正重獲新生。

此外,羅山皮影戲的行頭和道具也比過去更豐富,多達三四百個影人頭和近百個影人身,山石草木、亭臺樓閣、龍車鳳輦、飛禽走獸,應有盡有。利用燈光照射,影人能表演噴煙吐火、劈山倒海等絕活兒,美輪美奐、栩栩如生。

為了讓這項珍貴的文化遺產傳播得更遠,一些藝人還嘗試將羅山皮影戲的傳統技藝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實現了演唱、展示、營銷網絡化,還用電子屏幕顯示,把方言轉換成普通話表述,使羅山皮影戲走出河南,甚至走出國門,登上巴黎的舞臺。皮影戲現已成為羅山民間藝術的一個亮麗品牌。

方寸戲臺走天下,萬古風云箱中存。期待櫛風沐雨的羅山皮影戲,在后人的大膽求變中繼續閃光。

猜你喜歡
影人皮影戲皮影
指間功夫
有趣的皮影戲
有趣的皮影戲
皮影戲的超級“迷妹”
美國女孩安妮:中國皮影戲的超級“迷妹”
詭異的屋內“怪影人”
皮影的來歷
老皮影漸顯投資價值
安康皮影
影人漫像大本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