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大學生志愿服務參與社會治理的若干探索

2020-12-17 03:29徐楊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20年18期
關鍵詞:社會治理社區

徐楊

摘 要 如果說城市文明是一棵大樹,那社區就是它的“樹根”,需要通過不斷汲取“養分”才能更好地讓城市文明枝繁葉茂。社區的“養分”從何而來,開展大學生志愿者服務作為高校大學生參與社會治理的重要力量之一,已經成為當今社會提升社區治理水平的重要途徑。高校大學生志愿者是國家社會志愿者隊伍中活躍度、參與度最高的重要群體。大學生志愿服務機制的構建,對促進社會治理和文明水平的提升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社區 社會治理 大學生志愿服務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

1志愿者參與社會治理的背景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國家改革開放之后,我們國家原本盛行的“大政府、小社會”的管理模式已與新時期社會發展的需求難以匹配,因此,90年代開始出現的“小政府大社會”就成為了國家社會治理方面的一大重要改革。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志愿服務開始在社會治理過程中扮演起相當重要的角色。20世紀80年代末期,我國城市社區志愿服務開始興起。全國第一個社區服務志愿者協會與1989年在天津市和平區新興街道建立。到了1996年,國家下發的《關于在城鎮街道開展大學生社區援助的意見》標志著大學生志愿者社區志愿活動正式登上社會治理的舞臺。2006年底,由團中央組織牽頭,開展了主題為“參與志愿服務,共建和諧社會”的大學生社區志愿服務和諧行動。高校志愿者是國家青年志愿者的主要供血者和生力軍,他們也已經當仁不讓地成為參與社會治理的中堅力量。高校志愿者的加入,給國家社會治理提供了一種創新路徑,這也是我國改革和社會發展進程中的必然趨勢。

2高校大學生志愿活動參與社會治理的主要途徑和價值

我國的高校大學生志愿服務事業自20世紀90年代初啟動以來,在短短十年左右的時間內,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當前,隨著志愿服務內容和服務內涵的迭代與延伸,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開始涉及越來越多的社會治理領域。從志愿服務活動的途徑上看,大致分為以下五大類:

一是扶貧助困幫扶工作,例如針對某貧困地區開展的大學生幫扶貧困人員的暑期實踐,或是進入社區對貧困戶進行一對一的結對幫扶;二是重大活動基礎服務,例如參與當地城市舉辦的大型體育賽事、會議等,如杭州G20,廈門國際馬拉松比賽、世界互聯網大會等等,大學生志愿者以學校為單位集體參與其中某一具體志愿工作;三是社區公益服務,例如針對不同社區的不同人群,目標明確地提供大學生志愿者所擅長的專業技能培訓和指導;四是特殊人群關愛服務,例如到訪當地殘疾人服務中心等特殊機構,針對問題少年或是特殊青少年群體的志愿幫教活動;五是政策宣傳推廣服務,比如在特殊的重大節日如世界環境日對社區民眾進行環保知識的宣傳等。

這一系列與社會治理緊密結合的大學生志愿服務項目,為當代大學生深入社會基層,進一步了解國情、社情、民情提供了一個寶貴的渠道。既有助于提升高校校園道德水準,鍛煉大學生綜合能力,開拓大學生視野,又促使大學生將課堂中學到的專業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推動大學生將專業技能反哺社會。作為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社會力量,大學生志愿服務可以成為社會治理強有力的補充,協助政府和市場更好地調節平衡整個社會的發展進程。

3浙外藝術學院大學生社區志愿服務的路徑探析

長期以來,浙外藝術學院一直秉承“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以“愛心獻社會,真情暖人心”為行動口號,至今已組織過多次志愿服務活動,選拔優秀的志愿者服務杭州G20、杭州國際動漫節、世游賽、阿里巴巴UCAN設計大會、杭州馬拉松比賽、浙江省中小學生藝術特長水平A級測試等大型活動,并積極投身于西湖區醫院、敬老院、社區、中小學的志愿服務中,受到社會廣泛好評。

自2018年5月浙外藝術學院與西湖區翰墨香林社區共建志愿服務實踐基地以來,打造了“以藝助益,情暖社區”大學生社區志愿服務項目,雙方聯合開展如“我們一起來集盒”垃圾分類活動、“翰林讀書郎”夏令營社會實踐活動、“藝起老”敬老愛老公益志愿活動等等。這些活動不僅拉近了學院與社會組織之間的聯系,為高校大學生參與當地文化建設提供了寶貴的實踐平臺,通過結合藝術學院的專業特色,為翰墨香林社區的居民提供了內容豐富的文化課程,滿足了社區居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

3.1聚焦社會問題,結合自身特色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推進誠信建設和志愿服務制度化,強化社會責任意識、規則意識、奉獻意識。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加快構建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p>

目前,政府部門在公共文化服務方面特別是對街道社區的支持還較為有限,不少街道和社區缺乏專門指導文化建設的專員,社區無法有力地持續為當地居民提供有營養的、內容豐富的精神食糧。居民在社區層面的文化收獲感、幸福感非常有限?;鶎由鐓^環境中文化人才的匱乏,是基層文化建設困境的一大縮影。特別是像杭州這樣的新一線城市,體制內無法提供源源不斷的宣傳文化從業人員,尤其對基層社區來說,日常的社區建設與管理已經耗費了不少人力,所以在公共文化服務方面的人員配套長期處在捉襟見肘的狀態中,這樣的局面與繁重的文化建設任務是不相適應的。

作為浙江外國語學院八大二級學院之一,藝術學院精準地把握這一社會治理難點,打造了“以藝助益,情暖社區”這一大學生社區志愿服務項目,充分結合學院音樂、美術、設計三大專業特色和優勢,通過我院學生志愿者到翰墨香林社區為社區居民進行文藝文化教學活動或進行藝術展演的形式,充分挖掘高校大學生志愿者所提供的文化志愿服務在城市社區文化建設中的潛能,與當地社區共同營造幸福的文化學習氛圍。

3.2關注重點人群,創新活動載體

在前期走訪社區調研的過程中,學院團委了解到翰墨香林社區是一個規模較大的社區,常住人口約有4000余人,其中青少年、兒童和老人群體數量大約有1500余人,超過社區人口總數的三分之一。其中不少老人沒有子女照顧、或處在單居或夫妻雙居的狀態,他們中間有的是雙無孤寡老人(無子女、無老伴),也有的老人因為兒女遠在外地生活,而不得已獨守空房。對于社區的老年人和兒童青少年來說,主要的需求集中在生活照料需求、精神慰藉需求、社會支持需求。老年人的生理功能會隨著年齡增長逐漸衰退,同時,被邊緣化了的老年群體與周邊人群的交往能力大體呈急劇下降趨勢,進而對于他人協助來維持日常生活有著很強的需求。對于兒童和青少年來說,主要是在學校課堂之外需要有更多途徑去了解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同時在寒暑假期間也需要有一個與同齡人相伴交流的平臺。

藝術學院的“以藝助益,情暖社區”志愿服務項目針對以上社區重點人群,創新服務載體,將志愿服務內容分成三大模塊:“藝起老”、“藝起玩”、“藝起秀”。

(1)“藝起老”志愿服務主要是為社區老年人提供文化型服務的公益志愿活動,以“服務社區老人,打造安享晚年”為宗旨,以關愛空巢老人、孤寡、退休老人為重點,促進基層文化,通過大力弘揚中華民族愛老、敬老、尊老、助老的優秀傳統美德,以剪紙、書法等藝術課堂的活動形式來減少老人的孤獨感,豐富老人的日常生活。營造出讓老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養、老有所為的社區氛圍。

(2)“藝起學”志愿服務服務的目標群體是社區中的兒童。主要通過“翰林讀書郎”暑期夏令營活動,我院學生志愿書發揮自身專業特長,讓參與該夏令營的社區小朋友們在輕松、歡快的環境下,學到更多藝術方面的新知識。

(3)“藝起秀”志愿服務主要是通過與翰墨香林社區聯合舉辦晚會、展演活動,將“藝起老”、“藝起學”的成果進行線下展示,2019年舉辦了“傳五四精神,憶青春年華”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文藝晚會,“相親相愛一家人”文藝匯演等,位社區居民和大學生志愿搭建了共同的才藝展示平臺,秀出真我,傳播藝術的魅力。

3.3注重校地共建,參與社會共治

藝術學院早在2018年就和翰墨香林社區簽訂了志愿者實踐基地協議,目前已和翰墨香林社區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此外我院團委實施志愿活動時會統籌考慮文化志愿者的課業時間安排、個人興趣愛好、專業熟悉程度等具體情況,精準提升文化志愿服務和實施人員的供需匹配度,為志愿項目開展做好保障。

該項目已在學校和街道社區間搭起志愿服務活動的橋梁,通過學生志愿者參與,激發出更多向善的力量,在參與社會共治、服務社區方面展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1)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推進精神文明建設,使社區青少年進一步了解中華傳統文化,從剪紙、書法、民樂等傳統文化藝術的學習中汲取營養,提高青少年兒童心理素質、開發潛能、促進人格健全發展;增強青少年兒童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面的適應、自我調節、適當求助、健康成長的能力以及全面健康成長的目標。

(2)通過文化傳播與愛心奉獻,激發出更多向善的力量,在該項目推進的過程中,大學生志愿者和當地社區居民一起,互學共進,共同建立起熱烈的學習氛圍,傳遞著濃郁的奉獻精神,大學生們在服務他人、奉獻社會的過程中提升個人道德修養,當地居民在汲取志愿文化服務的過程中,也潛移默化地收獲著志愿者們帶來的正能量,共同傳播著社會文明的新力量。

目前,藝術學院已經與翰墨香林社區進行了三年的志愿服務合作,累積參與志愿服務人數200余人次。經過長時間的合作,已經很好地貫徹高校院系與高校、社區黨建共建的協調,充分發揮藝術學院學生的專業優勢,培養了為人民服務的主人翁意識,并且在每次志愿活動中以“我志愿,我勞動,我快樂”的精神面貌去完成活動。通過“藝起老”“藝起學”“藝起秀”三大主題志愿服務,不僅為社區的居民們傳播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也使藝術學院的志愿者們學會用愛心去關注自己身邊的社區和居民,通過各類不同主題的學習、培訓、互動,用熱情去傳播理念,用行動肩負起責任;通過敬老愛老公益志愿服務活動和暑期兒童夏令營活動,讓社區的老人兒童感受到藝術學院志愿者帶給他們的陪伴,也同樣地增強了藝術學子的社會責任意識,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社會治理貢獻出浙江外國語學院藝術學子的青春力量。

參考文獻

[1] 賀紅霞.和諧社會視閾下的大學生社區志愿服務[J].繼續教育研究,2010:67-69.

[2]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理論學習,2017(12):4-25.

[3] 葛恒蔚.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大學生志愿服務城市社區的若干探索[J].價值工程,2014,33(35):250-251.

[4] 劉海春,姚岱虹.社會治理視域下大學生志愿服務長效機制構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4(06):87-90.

猜你喜歡
社會治理社區
3D打印社區
在社區推行“互助式”治理
結構性嵌入:社會治理視域下強制隔離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會治理視域下的
如何積極應對社區老年抑郁癥
社區統戰與社區管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