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傳統文化傳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2020-12-19 13:57徐義博遼寧理工學院
品牌研究 2020年13期
關鍵詞:娛樂傳統文化

文/徐義博 (遼寧理工學院)

一、傳統文化概述

傳統文化一個民族在歷史進程中所形成的行為規范、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是人民在歷史實踐中經驗的總結與積累,是一種具有延續性的,世代相傳且會反復出現的東西,傳統文化是民族發展進程中代與代之間的聯結,是我們與先輩的共存特性,是民族的象征,是我們起源的見證,是我們共有的認同與歸屬,在我們的現代社會中,任何文化的創新和創造活動都不是從零開始的,都會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和啟迪,新思想、新境界、新成果,也是建立在對傳統文化的發掘和創新上,傳統文化對民族和社會生活的影響一直都在,傳統文化也是我們精神生活追求的產物,是與我們內心思想與價值取向相契合的,才會產生出文化,受到大眾的肯定。傳統文化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時代特色,但是總體來說傳統文化的內核精神是不變的,隨著歲月的流轉,文化形式也在不斷演進,為我們建設新的社會提供資源和思路。

二、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的關系

很多人認為傳統與現代是對立的,其實不然,現代社會的延續不代表就要將傳統文化消抹殆盡,事實上來講,傳統文化是一直存在于現代社會發展進程中的,并且會伴隨著社會的進步而不斷變化,一方面現代社會需要傳統文化,無論社會向哪個方向發展,我們都不可否認傳統文化的歷史存在性,這也是我們認識現代社會,理解現代社會,建設現代社會的基礎,現代社會需要傳統文化的啟蒙和引導,傳統文化是屬于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是讓人們產生共識、共情的東西,是人們共生共存所依賴的根基;另一方面傳統文化也離不開現代社會,傳統是參照于現代社會而產生的概念,當下我們遵循的生活方式和規則被認為是現代化的,這是一個不斷進步、改變的過程,而當我們處于新的狀態時,曾經習以為常的舊的狀態就會被比照成為“傳統”,其實傳統是在現代社會中不斷被創造而形成的,傳統文化也是在不斷的自我突破和更新中活躍于現代社會。

三、現代社會中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傳播困境

(一)傳統文化傳承意識不足,認知不深

全球一體化和互聯網技術使得信息的邊界日漸模糊,傳遞速度快,波及面積廣,我國也同樣受到了來自于西方資本主義價值體系觀念的沖擊,并且很多西方文化產品滲透輸入我國,一些年輕人受到影響,開始逐漸疏遠我國傳統文化,甚至對本國社會環境日漸冷漠,對傳統文化更是不愿多看一眼,西方思想的入侵使得一部分國人喪失了文化認同,對我們的傳統文化產生質疑,價值觀和思想理念都發生了質的改變;二來我國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也就沒有很好的傳承,我國傳統文化瑰寶被盜用、被歪曲的事件層出不窮,傳統文化的內涵意義被曲解,我國的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漸漸流失,這與我國對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建設工作不足也有很大關系,另一方面,一些國人對于傳統文化的認同度很高,但是認知不深,沒有深入探討過傳統文化的意義和價值,缺乏深層次的理解,就難以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缺乏一定的傳播基礎,就得不到有效的挖掘和合理利用。

(二)全民娛樂盛行,傳統文化傳播內涵弱化

當前娛樂盛行,尤其是網絡娛樂文化充斥著我們的生活,而傳統文化在這種環境下就成了曲高和寡的存在,大眾更加青睞不需要動腦子的娛樂節目,而媒體娛樂為了收視也會更加投觀眾所好,制造大量的人為笑料、惡搞、戲說,不查證、不思考,低俗、虛假內容泛濫,傳統文化在這樣的娛樂環境下難免被污染,傳播內容的質量下降,失去了弘揚精神的意義。傳統文化存在于世間幾百上千年,能流傳下來靠的并不是嘩眾取寵的娛樂化,但是當前的社會性娛樂氛圍給傳統文化的傳承傳播帶來了困境和挑戰,娛樂模式的傳播在一方面加大了人們對于傳統文化的認識和了解,但是另一方面也弱化了傳統文化的底蘊涵義以及可以通過傳統文化學習到的知識,大眾會更加傾向于娛樂形式而不是文化的本質,傳統文化的價值得不到應有體現,甚至還會被娛樂侵蝕消解。

(三)傳統文化的傳播方式需要多樣化

一方面是傳統文化的過度娛樂化傳播,另一方面是傳統文化的傳播方法過于單一,依賴于實物或者人物等媒介來實現文化的傳遞,在數字媒體興盛的今天,傳統媒介傳播方式明顯落后于現代社會的信息傳遞速度,如何打破傳統媒介的壁壘,讓文化搭上數字媒體的順風車,仍然是我們需要進行深入研究的,傳統文化是可聽的、可看的、可觸摸的、可感知的,通過傳統媒介的貼切的信息傳遞方式讓我們能夠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數字給人的感覺是虛擬的、是冰冷的,傳統文化的溫度會被降低,被感知度也會減弱,如何將傳統文化生動的、靈活的、豐富的以數字方式轉換傳播,創意創新,有效可行,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四、現代社會中傳統文化的傳播策略

(一)加強傳統文化認同

文化認同是一個國家的同時期的人民對于本民族最穩定的特質認可,是可以團結民族,加強人民情感溝通的,讓我們在時代的大潮中找準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親人,找到自己的隊伍,文化認同是我們之間強有力的聯接紐帶,因此必須要讓優秀傳統文化元素以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表現出來,發自內心的去認同,去接受,進而外化成為自己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并最終成為一種生活習慣,民眾認同了傳統文化的價值,才會將其約定俗成,自覺踐行,自主遵守,加強大眾對于傳統文化傳承的自覺性,文化才能在代代相傳中流傳下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團結力。

(二)豐富傳統文化內涵

我國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文化交融的環境中逐漸勢弱的原因之一是我們對于傳統文化的不自信,總是認為傳統文化是落后的、腐朽的,與現代社會格格不入,才會給了外來思潮的侵入機會和空間,這其實也是我們民族的不自信,優秀傳統文化并不迂腐,反而是最客觀、最科學的,無論在哪個時代,優秀的傳統文化都能用來解釋當前的社會現象,也能追本溯源尋求到真理,只是我們不夠了解罷了,因此需要對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再解讀、再加工、再創造,展現出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結合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發展語境,體現全民族的追求和理想,逆境中不畏艱險,努力奮斗拼搏,求得人民安居樂業,國家富裕強大,一直都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文化精髓,傳統文化從未遠離,揭開面紗,我們能夠認識到更加清晰的自己,人類文明也會因傳統文化的延伸而更具有意義。

(三)讓傳統文化的傳播方式多樣化

1.傳統文化教育

傳統文化不宜以娛樂的方式過度開發,傳統文化是具有一定莊重性、厚重感的,并且內含教育意義,因此在教育的范疇中來傳承傳統文化是一種非常合適的方式,人是文化的創造者,也是文化傳播的載體,如果一種文化無法取得大眾的認同,就無法成為人們的精神指引,也就沒有了傳承的意義,因此要將優秀的傳統文化根植于中華民族兒女心中,通過教育的方式對傳統文化進行知識啟蒙,讓孩子從小就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增加文化底蘊,培養青少年的科學思維和人文關懷,從認識文化、理解文化到創造文化,實現人的成長,也促進文化的升華。

2.文化場館宣傳

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等文化場所是宣傳文化的不二選擇,能將傳統文化以具象化、可視化、體驗化的方式向人們展示出來,是人與傳統文化的交流碰撞,以豐富的形式展現出文化的精髓,提高參與者的情感體驗和對文化的親近感,專業的文化場所也為傳統文化提供了一方保護,使傳統文化有了展示和傳播的機會,使文化傳遞更準確、更具體、更有針對性。

3.傳統文化產業化

傳統文化不僅有文化價值,還可以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這也是文化求存發展的一條路徑,將傳統文化產業化,積極探索文化產業的現代社會生產方式,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樹立高端文化品牌,讓我們的傳統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走向更廣闊的天地,這是我們的文化自信,也是我們的民族自信,文化是國家的軟實力,要充分發揮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和創造力,以文化強國,加強我國的國際競爭力。

猜你喜歡
娛樂傳統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鄭國明 立足傳統 再造傳統
誰遠誰近?
娛樂眼
娛樂眼
娛樂眼
娛樂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