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花生高產種植技術

2020-12-20 13:30閆洪偉
農業與技術 2020年2期
關鍵詞:除草雜草花生

閆洪偉

(山東省曲阜市農業農村局,山東 曲阜 273100)

引言

近年來,我國科學技術發展迅猛,同時帶動了農業的發展,科研人員在花生的高產種植技術上,取得了新的進展。本文將對花生高產種植技術進行分析,為指導農民種植給予理論幫助。

1 花生種植前的準備

1.1 選擇適宜土壤

在長時間的花生種植實踐中發現,最適宜花生生長的是沙瓤地,或者是地勢較平的土地。此類土地可以為花生植株提供足夠的養分,促進花生更好的生長。土壤松散且肥沃的土地是最好的選擇。因為花生是喜鈣的農作物,所以選擇在含鈣較高的土壤種植,可以提升花生的質量和產量。

1.2 選擇優良品種

想要得到高產量、高質量,除了要結合土壤質量、生態環境、種植技術以外,高質量的種子也至關重要,選擇的品種要具有一定的抗病性和抗逆性。山東地區土地資源豐富,且地質肥沃,適合選擇開花比較集中,有增產潛力且耐肥抗倒的品種,并且要挑選正規的公司進行購買,以保證種子質量。

1.3 種子的正確處理

1.3.1 劃分種子等級

根據種子顆粒的大小劃分即可,統一的區域種植同一等級的種子,淘汰掉低級種子,也就是顆粒小、不飽滿的種子,以免在生長過程中,出現壯苗期弱苗的現象。

1.3.2 剝殼前要曬果

此方法可以使種子干燥性一致,提高種子活力,在不損壞花生種子外皮的情況下,選擇晴朗、太陽強烈的天氣曬24h左右為最佳。根據數據對比顯示:曬過的種子要比未曬的種子出苗率高出2%左右,出苗早1~2d,同時曬過的種子帶菌量比未曬的要低20%,大大降低了倒秧病的發生率[1]。

1.3.3 拌種

將經過晾曬的種子與一定比例的多菌靈可濕粉到混合,先進行拌種,再播種,這樣不僅可以縮短發芽時間,而且可以有效地防止花生在生長期間出現莖腐病、根腐病、青枯病等病害,減少了后期防治病害的工作。

2 合理種植注意事項

2.1 合理的時間

花生的種植時間很重要,不能在氣溫過低的季節播種,要根據不同地區溫度差異,挑選合適的時間進行播種。南方地區3月份即可,在山東地區要選在4—5月份進行播種,提前播種,需在播種后覆蓋地膜,從而保證土壤的溫度。除此之外,在自然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遵循“能早播就早播的”這一原則,以提高花生的發芽率、避開伏旱等。

2.2 合理的密度

在花生種植方面,合理的密度也較為重要,在有限的土地上種植合理的植株數量,達到高產的目的。在土地排灌條件較好的前提下,壟作種植最為適宜。

2.2.1 單行壟作

這種方式大多適用于露地花生的種植,根據土壤性質、品質和肥力來判斷壟的規格,例如:珍珠豆型品種,需中等肥力土壤,壟高、壟距通常為10cm×40cm;中間型品種,中等肥力土壤,壟高、壟距為10cm×45cm;直立型品種,需高肥力土壤,壟高、壟距為12cm ×50cm。

2.2.2 大壟雙行

這種方式大多適用于地膜栽培花生的種植。壟高、壟距為12cm×100cm,壟面寬55cm,肥力若高的土壤種植植株高大的品種,壟大些;相反,肥力低的土壤種植植株矮小的品種,壟小些。

2.2.3 大壟三行

此種植方式通過加大花生的種植密度,提高水、熱、光、肥等資源的利用效率,提高花生的產量。一般壟距、壟寬為40cm×120cm,壟面上種植3行花生。

以上3種方式,需根據當地的條件,采取不同的種植方式,因地制宜,最大程度上保障花生實現高產。

2.3 合理的施肥

任何農作物的種植過程中,施肥這一程序都不可缺少,花生種植也不例外,不同時期施肥不同。

苗期:3~5葉期,施以速效性氮肥,促進分枝早,增加花、莢數量。開花、結莢期:花生始花期結合最后1次除草,施以鈣肥和復合肥。果莢充實期:加大磷肥的用量,可采用根外噴磷的方法,7~10d噴1次,連續噴2~3次即可[2]。

正確的施肥工作,保證了花生生長中所需的多種元素,是提高產量較為重要的一步。

3 良好的田間管理模式

3.1 合理控制旺長

在自然條件、土壤肥力都過高的情況下,極有可能出現莖葉徒長的情況,表現為植株過高,葉茂,果實少而小。有關田間調查數據顯示:花生的株高普遍在40cm左右,若部分植株已經超過45cm,需要及時控制,否則營養供給不到果實,影響產量。

3.2 雜草的處理

雜草的生長會汲取花生的營養,抑制花生的生長,對產量有重大影響。研究人員調查發現:每年因為草害,花生的產量減少10%~15%,嚴重時減產20%~30%;若雜草密度為5株/m2,花生的產量要比無草減產14%,雜草密度越大,花生減產量越大。

3.2.1 農藝措施

可使用腐熟的有機肥,減少雜草種子數量。深耕,有效減少土壤表層的種子萌發率。田間蓋草,秸稈覆蓋可以達到保濕保溫的效果,防草效果好。地膜除草,包括有色膜和除草藥膜,都是接觸于地面,不能用力拉拽,此方法除草期限長,效果好。

3.2.2 化學除草

除草最佳時期是萌芽前,其次是雜草2~5葉期。播種前土壤處理:將撲草凈可濕性粉劑兌水或者用滅草猛乳油兌水施于土壤表層,混于土壤中,抑制雜草幼芽萌發。萌芽前土壤處理:此時期是去除雜草的最好的時期,因為此時雜草幼芽剛剛萌發,用金都爾兌水噴施土壤表層,能很快地殺死雜草嫩芽。苗后莖葉處理:針對不同類型的雜草,配合使用相應的除草劑。禾木科雜草為主,使用高效蓋草能乳油兌水噴施植株莖葉;闊葉雜草為主,使用氟磺胺草醚、乳氟禾草靈等二苯醚類除草劑和苯達松等兌水,噴灑植株莖葉。

關于化學除草,切記要根據雜草的數量,科學配比,進行噴施,在除草的基礎上不傷害花生植株,保證產量。

3.3 適時防止早衰

早衰表現為生產過程中,沒有到收獲期葉片枯萎、發黃、脫落,使植株后期光合作用受到嚴重影響,造成減產。因此,做好防早衰也是田間管理中的重要部分。

可以選用晚熟性、抗病性強的品種。異地換種或更換品種,據調查,異地換種可增產15%左右。隨著時代的進步,花生市場要求日益精細化,更多的品種也隨之推出,在提高花生的抗病性、抵抗災害的同時,還加大了產量。采用正確的施肥配方,施以有機肥、控釋肥等,為花生生育后期提供足夠的養分。

3.4 病蟲害的防治

花生生長過程中最常見的病害有青枯病、葉斑病、根腐爛、莖腐爛等。

3.4.1 青枯病

青枯病又名“花生瘟”、“死苗”等,是一種細菌性病害,大多會在陰雨密集,高濕的天氣發病,若土壤肥力較差,則會加重病害。防治措施:早施氮肥,增加鉀、磷肥和有機肥的用量,雨后及時排水,拔出病苗并銷毀。

3.4.2 葉斑病

主要分為黑斑病和褐斑病2種。主要分布在葉上,二者形態上有所不同,黑斑病病斑偏大,周圍有黃色暈圈。褐斑病病斑偏小,周圍沒有暈圈。在潮濕環境下,病害會加速,葉子干枯。病菌主要靠風雨、氣流等傳播,陰雨天氣病害加重。防治措施: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等兌水噴灑。

3.4.3 根腐爛

俗稱“爛根”,屬于真菌性病害,各個階段均可發生,主要表現為根部腐爛死苗,嚴重時可造成植株大面積死亡。陰雨天氣病害加重。防治措施:選擇優質品種,播前曬種,使用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

3.4.4 莖腐爛

俗稱“爛脖子病”,屬于爆發性病害,發病時期病株率為15%~18%,嚴重時期可達到60%以上。風雨、農機具等是最主要的傳播媒介,陰雨潮濕天氣,病害嚴重。防治措施:植株苗期發病時,用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兌水進行噴施。

4 總結

山東是我國農業大省,發展、研究最新的花生高產的種植技術是非常重要的舉措,在種植過程中需要做好播種前的充足準備工作,并結合正確的田間管理方式,以此保障花生的健康生長,實現高產量、高質量,進一步增加農民的收入,推動我國農業的發展。

猜你喜歡
除草雜草花生
玉米除草、追肥 記住這些“黃金時段”
拔雜草
除草記
小麥播種后 除草最佳時間別錯過
花生去哪兒了
水稻田幾種難防雜草的防治
除草新招
雜草圖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