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武夷山市推進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的做法及思考

2020-12-20 13:30朱潔王泉妹
農業與技術 2020年2期
關鍵詞:武夷山市檢疫農產品

朱潔王泉妹

(1.福建省武夷山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福建 武夷山 354300);(2.福建省武夷山市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福建 武夷山 354300)

武夷山市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地、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省級農民創業園、全國重點產茶縣、全國綠色原料(茶葉、竹筍)標準化生產基地,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試點單位。近幾年,武夷山市大力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

1 武夷山市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的做法及成效

1.1 落實農產品生產經營單位主體責任

1.1.1 建立監管名錄制度

建立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監管名錄制度,武夷山市282家種養殖生產經營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生產主體納入監管名錄。強化聯合執法,定期組織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站與農業執法大隊聯合開展農產品“一品一碼”執法檢查工作,詳細檢查各生產企業的生產記錄情況及“一品一碼”平臺記錄上傳情況,督查指導生產企業完善生產記錄,及時上傳追溯信息,按法定要求實施源頭賦碼準出[1]。

1.1.2 強化生產過程控制

與武夷山市農產品生產企業、專業合作社、生產基地、種植養殖大戶簽訂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承諾書”,督促其落實主體責任。落實生產記錄制度,2019年武夷山市農業農村局共計發放“武夷山市食用農產品生產記錄檔案本”2000余冊,督促生產主體落實生產記錄檔案制度。督促屠宰企業落實流向登記制度。在市區牲畜定點屠宰場建立檢疫申報點,實行批批檢測。對每一批進場屠宰的牲畜進行活體檢疫和“瘦肉精”檢測,檢疫不合格的牲畜進行無害化處理,對檢疫合格的牲畜允許進場屠宰,每年檢測“瘦肉精”樣本6000多份;牲畜屠宰后,對肉品開展檢疫和檢測,對檢疫檢測不合格的進行無害化處理[2]。對檢疫檢測合格的,在肉品上蓋檢疫合格章,并開具檢疫合格證明,準許入市銷售,并對肉品流向信息進行詳細登記。

1.2 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宣傳培訓工作

1.2.1 多方位、多渠道宣傳

拓寬宣傳渠道,提升宣傳效能,建立“武夷農安”微信公眾號,利用新媒體發布農產品質量安全及“一品一碼”追溯習題相關的政策,專業知識。在武夷北站和武夷山市體育館的LED大屏幕上投放“一品一碼”及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視頻。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社會宣傳,引導消費者購買有質量安全保障的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部門和媒體統籌聯動及密切溝通,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在宣傳中,深入培育追溯文化,宣傳要圍繞追溯的定位,把追溯的理念宣傳好,把產品的優勢宣傳好,宣傳的效果不能只停留在“知道”、“了解”,要讓公眾使用追溯平臺,更重要的是激發消費者對追溯產品的購買欲望和持續購買意愿。

1.2.2 全覆蓋、分產業培訓

做好工作人員隊伍的培訓。工作人員隊伍要做好平臺運行中的賬號分配、信息錄入、監督檢查、業務培訓等任務。武夷山市每年都會定期召開1次鄉鎮監管人員的培訓,保證鄉鎮監管人員對追溯管理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和操作要求的知識持續更新。需要注重生產經營者的培訓。為加大對品牌農業理念和標準的培訓工作,提升整體素質和專業技能水平,保證生產經營者對產品追溯管理動力的持續增強,武夷山市采取專家講座、觀摩學習、以案說法、以會代訓等多種培訓方式。2019年舉辦了農產品生產主體農業標準化生產、農業生產記錄及操作方法、農業投入品安全使用知識、“一品一碼”追溯體系建設等培訓班26期;累計培訓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負責人、從業人員1360多人次[3]。通過培訓會共建成“一品一碼”微信聯絡群12個,進行企業隨問隨答的高效指導。對培訓后仍然存在問題的生產主體,重點跟蹤指導,開展“一對一、手把手”培訓服務。

1.3 武夷山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強制及激勵措施

1.3.1 全面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掛鉤”措施

從2019年1月1日起全面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與農業農村重大創建認定、農業品牌推選、農產品認證、農業展會等“四掛鉤”工作。督促農產品生產主體加快實現農產品質量追溯。

1.3.2 施行激勵措施,提高企業積極性

武夷山市農業局于2016年公開采購30臺套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設備,共計16.95萬元。發放給武夷山市第1批納入追溯體系的龍頭企業、規范社、“三品一標”企業、家庭農場的30家企業。2017年公開采購的70臺套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設備,共計47.1萬元。發放給武夷山市第2批納入追溯體系的農產品生產主體。2018年為加快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系統建設,企業產品源頭賦碼銷售。武夷山市農業局印發了《武夷山市農業局關于推進實施食用農產品“一品一碼”追溯管理工作激勵措施的通知》,投入9.8萬元,采購200萬枚“一品一碼”追溯標簽,免費配送給已加入福建省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追溯平臺的200多家農產品生產企業[4]。

1.4 農產品“一品一碼”追溯管理成效

目前,武夷山市共有291家企業納入福建省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追溯平臺,生產檔案生成率達100%,共激活“一品一碼”標簽402956個。強化監管,開設了11個監管賬號,從系統上線以來共登錄了2278次,運用系統開展線上巡查生產主體25052家次。

2 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的思考建議

2.1 推動追溯體系建設過程中存在問題

2.1.1 農業生產者文化素養低,完成追溯工作的成本高

在武夷山市“一戶一農”的大環境下,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不高,文化素質低,增加了推廣實施可追溯體系建設的難度。再加上完成追溯的農產品在市場銷售過程中沒有溢價表現。要求企業完成全程追溯,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人力和物力成本,無法調動企業使用的積極性。

2.1.2 追溯信息不夠精準、真實性難以保證

農產品可追溯體系的源頭和基礎是采集錄入完整真實的農產品生產加工信息。盡管福建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平臺還在一直不斷的更新中,但是目前還是存在有些產業的追溯信息無法精準填寫的情況。因生產主體整體素質較低,導致所錄入的農產品生產加工信息難保證其真實性。而且完全由生產主體錄入信息,也無法避免一些生產主體為了產品銷售,錄入虛假信息的情況。

2.1.3 消費者認知、關注度低,市場倒逼格局尚未形成

近些年,中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但是大多數消費者受傳統消費觀念固化嚴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對可追溯農產品的認知程度和關注程度普遍較低。少有消費者會通過掃碼方式去了解產品,產品追溯效益得不到體現。農產品市場準入環節較為薄弱,和產地準出銜接性較差,市場倒逼的剛性監管尚未形成。

2.2 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的建議

2.2.1 加緊技術研發,讓技術推動發展

實現農產品全程追溯,需要物聯網技術的強力支撐。加緊追溯信息環節的技術研發,可讓產品的追溯信息更加精準。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也可降低生產者使用成本,提高使用積極性。

2.2.2 多方努力,促倒逼格局

加強與當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等的工作銜接和溝通協調,推動建立追溯協作機制。設法讓銷售者提高“賦碼”上市自覺性,讓采購者主動索“賦碼”,形成以入市查驗追溯碼或索取農產品追溯憑證為主要手段的市場倒逼機制。加大執法查處力度,對違法違規的生產經營主體進行懲戒,形成執法倒逼機制。將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納入獎勵舉報制度中,鼓勵生產者、消費者等舉報可追溯農產品案件線索等。推動追溯產品產銷對接,充分借助區域性博覽會、推介會等展銷活動,宣傳展示可追溯產品,不斷提高公眾對農產品追溯的認知度。

猜你喜歡
武夷山市檢疫農產品
農產品網店遭“打假”敲詐 價值19.9元農產品竟被敲詐千元
打通農產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快樂書面坊
——福建省武夷山市百花小學生書面展
快樂書面坊
——福建省武夷山市百花小學生書面展
壯大集體經濟的武夷山市實踐
武夷山 福建省人大常委會調研組到武夷山市進行督辦
在檢疫中常見的幾種人豬共患傳染病
羊快疫的檢疫診斷和防制
加強產地檢疫實現以檢促防
Beagle犬定購、接收和檢疫流程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