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我國產業政策法問題

2020-12-22 10:03蔣夢歆
福建茶葉 2020年3期
關鍵詞:產業政策法律政府

蔣夢歆

(貴州財經大學,貴州貴陽 550000)

1 產業政策法是產業政策的法律化

向來產業政策與產業政策法都有較大的爭議,本文所持觀點是產業政策法是產業政策的法律化,我們之所以持有這樣的觀點是因為,政策與法律之間的區別不是絕對的,他們二者存在一定的共通之處,是首先制定政策然后將有價值的政策上升為法律的過程。產業政策與產業政策法其中之一的共通之處是都是國家意志的體現,都是國家機關制定的,具有國家強制力、約束力,當然共同的目標都是為解決社會產業問題,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夠有效運行。因此,我們不應當將兩者完全割裂,而且過于強調兩者的不同也并不具有實際意義。例如,有時我們提到產業政策時也是指產業政策法,這時的產業政策只不過是還未上升到法律層面的政策。那這樣會不會造成社會公眾的誤解,本文認為不會出現本質上的誤解,具體原因有以下:第一,在社會公眾看來產業政策還只是政府制定的一種政策,還未達到法律的高度;第二,目前我國處于法治建設的初級階段,產業政策作為一種調整市場格局的常用手段,在產業政策法還不是很完善的情形下,如果社會公眾將其“誤解”為產業政策法,我們可認為利大于弊,有利于以后產業政策法的實施;第三,產業政策法更不同于產業法,產業政策法它是由“產業政策”加“法”所構成的,其代表的含義遠遠比產業法更豐富。國家機關首先制定出產業政策在市場上實施一段期間,通過實施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才能由國家機關將其上升為法律,所以產業政策法的實質是產業政策法律化的過程。

2 產業政策法的理論依據

產業政策法在制定與發展的過程中有著較為深刻的理論依據,其中包括了經濟學依據。而經濟學依據有兩大理論:后發優勢理論與結構轉換理論。后發優勢理論認為作為后發地區存在著有別于先發地區的方式或途徑來達到與先發地區同樣發展水平或狀態的可能性,即后發地區也存在著因其相對落后所擁有的特殊利益。這種益處既不是先發地區所能擁有的,也不是后發地區通過自身努力創造的,而完全是與其經濟的相對落后性共生的,這種特殊利益既有技術性的,也有制度性的。但是,這種后發優勢是潛在的不是現實的,只有通過自身努力、創造條件,才能使潛在變為現實。結構轉換理論認為一個國家的產業結構是決定市場興衰的重要因素,只有在不同時期及時作出適應于當前社會市場經濟發展相應的產業結構才能經濟領先的水平,并且政府應當積極引導市場在過渡時期進行產業結構的主動轉換,能在市場中處于主動適應、迎接挑戰的地位。在經濟法學中的產業政策法實際上是利益分配下的公法與私法的融合。

3 產業政策法的現狀和問題

我國產業政策研究的起步較晚,導致產業政策法的制定尚不完善,尤其是產業政策法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更值得我們去進一步思考。

首先,現目前制定的產業政策法稀少,而且制定的產業政策法以產業結構為主導,對于產業組織方面的制定非常稀少。在實際情況中,我國的產業組織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塊難啃的骨頭,因此就現在的情況來看問題時亟待解決的。

其次,產業政策在制定方面涉及面太過于寬泛。一般來說產業政策制定的有效領域是國家需要發展的基礎設施、高新技術,公共服務等重點項目,而這方面企業往往出于利益的考量不愿意過多的參與。若政府在市場經濟中過多的綁定產業政策,讓市場的每一個項目在其規制的范疇之內,這樣勢必會適得其反,造成產業政策過于寬泛,讓原本可以有效規制的方面也失去控制,對今后的產業政策法實施沒有任何積極作用,制定出的政策也將成為一紙空文。

然后,產業政策法的實施手段不完善。通常產業政策法的實施手段有直接、間接管理手段,由于我國長期處于行政性干預單一手段實施產業政策,所以導致我國產業結構的不協調經濟景象。從上個世紀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后就頒布了關于實施產業政策的決定和綱要,意識到要運用經濟手段來恢復市場的生機,但沒有對如何實施產業政策法具體運用作出詳細的規定?,F行產業政策法更加重視生產階段進而忽視了消費水平存在高低、地區發展不平衡等問題,致使產業政策法相關配套政策實施也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最后,產業政策法是屬于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制定產業政策法的目的是為政府更好地進行調控行為,但縱觀我國的實施現狀,并沒有達到制定之初的理想效果,原因主要就是綜上產業政策法存在的問題。

4 我國產業政策法的制度建構

產業政策法的關鍵在于實現政府的有效治理,從而還社會經濟市場一個干凈透明的環境。政府無論是采取集中式管理還是分散式管理模式,這都離不開產業政策法中法律治理的相通性,他們在某一領域具有交叉匯集點。對于像我國正處于經濟類型轉型期的后發優勢國家,由于長期缺乏法治的理念,往往通過事先改革再修改法律的方式。通常在改革進入深水區后,各方利益鏈條都相當穩固的情形下,想要進一步改革必然會觸動部分人的既得利益,因此凡是要進行大規模的改革必然是不易的??偟膩碚f,要真正實現產業政策法的有效實施那必然與我國法治進程全面化有密切的聯系,這肯定了法律制度的積極作用。國家要完成產業政策法的制度構建,不僅要考慮法律領域,還要深入考其他重要領域,比如政治、社會、經濟等,選擇正確的路徑制度構建的進程就事半功倍了,所以我們在產業政策立法方面可從這以下幾個角度去考慮:

第一,明確產業政策法原則及完善產業政策法律體系構建。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法治建設突飛猛進,相關公法逐步頒布實施包括其中的經濟法,使公法的大范圍地實施切實做到有法可依,當然就公權力主動介入市場經濟領域中,像產業政策只有極其少數的規定納入法律體系中是非常少見的。處于經濟轉型關鍵時期的法治建設通常滯后于經濟發展,這樣會導致一部分的既得利益主體受到影響,如果制定出來的產業政策沒有經過充分的討論、考慮多方面的利益,即使國家相關部門出臺法律,其得不到真正的落實也是徒勞無獲。在制度的構建方面,本文認為可將產業政策法律體系直觀的分為產業政策基本法和其部門法兩大部分。產業政策基本法是以一般性的法律原則為主,闡述其制定的立法精神、總體設計框架等概括性內容。而產業政策部門法要針對具體領域的限制、規范作出較為詳細的規定。

第二,進一步完善產業政策法的決策機制?,F在產業政策法決策機制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名不副實。在一般人看來,國務院是制定產業政策的國家機關,下級地方政府根本沒有權力參與其中,整個意志體現就是國家領導人物的意志。但在實際情況中,下級政府都可利用觸手可及的國家資源去解釋市場的經濟問題,充分表明了各級政府都存在產業政策只是層面不同而已,認為沒有實際參與其中是對產業政策法制定的誤解。從以下方面入手可完善產業政策法的決策機制:一是政府建立良好的政企關系共同商討,讓產業政策法有產業界專業人士的觀點體現,表明政府真正采納社會公眾意見;二是地方政府在當地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地方政府應當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調動民眾積極參與,協調地方差異與國家機關制定的產業政策法兩者之間的關系。

第三,產業政策法制度與實施須一視同仁、公平競爭。社會市場經濟之所以能夠生生不息在于競爭二字。如果在產業政策法的制定和實施中不同企業區別對待,那么市場優勝劣汰的功能不能充分發揮,市場有限的資源也會讓制度的偏向者坐享其利,這會導致市場的畸形發展。本文認為根據這一制度的構建,我們應當重新思考“國進民退”的現象,這是我國亟待解決的一大難題,在未來轉型制度改革中必須要改變國有企業在我國經濟體制中的地位,開放市場自由競爭會帶來新活力的注入。

結語

產業政策法是我國法治體系中的一部分,推進著我國市場經濟結構的發展。我們現在應當思考產業政策法中不足之處,對既定的法律規范、對更優的制度結構進行反復思考,這對于處于爭議聲中的產業政策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政策出臺的效果、政策的公正性等問題都可一一回答。

猜你喜歡
產業政策法律政府
我國衛星應用產業政策及分析
體育與旅游融合發展的產業政策特征分析
產業政策立法的邏輯進路
法律解釋與自然法
法律講堂之——管住自己的饞嘴巴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書長
產業政策:在前進中反思,在反思中前進
讓人死亡的法律
“政府信息公開”觀察
讓法律做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