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模式分析

2020-12-23 04:36郭慧
寫真地理 2020年40期
關鍵詞:農村金融模式鄉村振興

郭慧

摘 要: 當前三農問題是關乎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而金融是調節資源配置的杠桿,在社會經濟運行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將金融資源優先配置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是當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積極推進農村現代金融體制改革,創新農村金融服務模式,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 農村金融;鄉村振興;模式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40.232

1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金融體系中的問題

農村地區金融經過長期發展取得顯著成效,農村金融服務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對農村繁榮、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起到了關鍵性的促進作用。但客觀地說,當前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仍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特別是在金融扶持機制、金融激勵機制和金融服務體系方面,有待改進和完善。

1.1 農村金融體制不完善。一是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產權結構不明晰。市場經濟下,農村金融需求增長促進了農村信用社規模的擴張,造成農村合作金融的產權制度發生重要轉變。股權結構的多元化導致產權主體權屬不明,難以有效行使管理權。在農村信用社向商業化的發展過程中,農村信用社股權結構的復雜性是阻礙農村信用社改革因素之一。二是農村金融服務方式較落后,部分農村地區金融服務方式較單一,沒有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三是金融服務體系不完整?;ヂ摼W經濟促使多元勞動供給,盡管當前農村金融服務機構包括農業銀行、保險公司以及非銀行金融機構等,但是尚未形成系統的管理體系。加之我國農村金融網點分布不均衡,金融產品種類有限,直接影響農村金融的服務質量。

1.2 農村金融供給不足。改革開放后,我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獲得較快發展,但在農村金融供給體制上仍存在不健全。首先,農村金融服務供給存在滯后性。在我國農村,金融機構主要向農戶提供存、取、轉賬等結算類基本服務,但這些服務并未在農村地區全部落實,尚存在空缺。農村金融機構仍有偏離農村的情況出現,并沒有達到基本金融服務全覆蓋。近些年來,雖然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已大有改觀,但是依舊存在金融服務布局不科學的情況。其次,農民投資理財意愿不強。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民收入的不斷增加,農民對理財的需求也會相應增強??偟膩碚f,我國農村金融服務整體改善狀況較好,基本金融服務情況得到改善。鄉村振興戰略更要突出金融振興,但是就當前我國農村金融市場來看,期貨、證券等交易平臺比較匱乏,理財產品缺少多元化,直接影響農民金融投資的積極性。

1.3 金融資源配置不均。鄉村振興離不開金融支持,但我國部分農村地區金融體系存在發展不均、借貸成本高、運行不合理等問題,限制了農村地區普惠金融的推行。鄉村振興戰略對農村金融支持提出了更高的發展要求,當前農村金融市場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并沒有得到真正解決。我國農村存在資金成本過高、缺少抵押物等問題,許多小微企業難以依托正規渠道獲得貸款,因此多通過民間借貸來獲取信貸資金。農村地區信貸風險補償機制尚不完善,小微企業與農戶之間缺少信息交流,民間借貸資金成本高,導致農戶還款壓力大,不利于企業運行的可持續發展。信息技術為農村傳統金融產業帶來全新的發展空間,為拓展服務覆蓋范圍、減少運營成本等提供了新的方法。但是由于農村地理空間障礙、金融信息技術人才不足,農村金融在經濟運行、產品創新方面信息化技術的應用程度不高,嚴重影響農村普惠金融的實施。

2 農村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模式探究

近些年來,始終把農村金融改革創新作為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通過深化金融改革、創新金融服務方式,實現了農村金融與農業發展良性互動,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效的金融供給。具體的模式主要以紅星村的實踐為例。紅星村位于陜壩鎮政府東3.5公里處,陜臨路貫通全村。全村轄13個村民小組,624戶2612人,常住戶513戶1920人,轄地面積1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910余畝。村黨支部下設4個黨小組,現有黨員45人。近年來,紅星村按照陜壩鎮“一村一業、一村一品”產業發展整體規劃,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特色種養殖、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建立了“一園兩扶四增收四帶動”的增收保障機制,為進一步深化“三變”改革積累了寶貴經驗。村域經濟得到較快發展。具體模式如下:

2.1 因地制宜抓規劃。借助紅星村在現代農業、特色種養殖發展上的良好勢頭,初步建成了集設施農業、特色種養殖、果蔬保鮮倉儲、農產品加工購銷、水產養殖、鄉村特色旅游等多產業融合發展的扶貧產業園?,F有農產品加工購銷企業3家、種養殖合作社4家、水產養殖戶4家、農家樂5家,輻射帶動周邊村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貿易和鄉村旅游等產業穩步發展。

2.2 整合資源抓建設。一是爭取設施農業補貼,引導群眾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新建設施農業鋼架大棚274棟、溫室12棟,種植戶每畝增收約3000元;二是整合上級項目資金,新建6000平米農產品交易市場及氣調保鮮庫1座,在果蔬集中上市期,交易市場日交易新鮮果蔬量可達10噸,保鮮庫最高可收儲新鮮蔬菜400噸,有效解決大量農產品集中上市、價格下跌、產品賣難等問題。

2.3 強化引領促發展。一是支部引領帶動。以支部為核心,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的政治引領和服務功能,通過“黨支部+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村集體、村干部、黨員帶頭建立合作社,將有發展意愿的戶全部納入到合作社中,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特色種養殖、訂單種植,通過示范引領,激發農村發展內生動力。二是產業帶頭人幫扶帶動。產業帶頭借助其自身優勢資源,通過傳幫帶,發揮幫扶作用,解決群眾生活、發展、增收致富問題;經常深入田間地頭,與農戶面對面交流,點對點幫忙,問想法、提建議,不斷提升群眾發展生產的能力,確保產業發展之路行穩致遠。

結束語:綜上所述,推行農村現代金融體制改革,創新農村金融服務模式,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手段。雖然目前農村金融體制仍有待完善,農村供給不足、金融配置不均的問題仍有待解決,但是依托金融資源支持鄉村振興建設已是必要路徑。

參考文獻

[1] 陳文棟.金融支持鄉村產業振興的實踐與思考[J].農村金融研究,2018(22):177-179.

[2] 鄭玉剛.資產證券化支持鄉村振興的路徑研究[J].農銀學刊,2019(30):94-96.

[3] 張林濤.農村金融發展的現實困境,模式創新與政策協同——基于產業融合視角[J].財經問題研究,2019(28):341-342.

[4] 劉海江.鄉村振興戰略中金融支持與現代農業發展關系實證[J].遼寧農業科學,2020(06):153.

猜你喜歡
農村金融模式鄉村振興
《農村金融研究》征稿啟事
《農村金融研究》征稿啟事
農村金融要多些“鄉土味”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永續債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述評
中學數學創造性教學的模式與策略研究
農村金融扶貧 脫貧要“精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