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懷念挖金灣

2020-12-23 04:46任進軍
小品文選刊·印象大同 2020年11期
關鍵詞:匯演文藝俱樂部

任進軍

挖金灣就是大同礦務局的八礦,八礦就是挖金灣。挖金灣是我永遠難以忘記的一個地方,這里承載著我少年時代的夢想,也是產生我最初熾熱的純真愛情的地方。年少時的點點滴滴的生活記憶都在這個溫暖而陡峭狹窄的地方流淌著。

在這個地方盡管生活的時間不長,僅僅三四年,但常有印象深刻的點點滴滴事情生靈活現地浮現在腦海中。和它分別已經20余年了,但它似乎在耳邊和眼前從未消失過,身邊也不時有來自這里的人或者有關它的消息都頻頻出現。

挖金灣在文革的時代叫做“紅八礦”,是大同礦務局口泉溝內較遠的一個礦,但也是曾經非常熱鬧和繁榮的一個地方。這里似乎走出過很多的文藝人才,有美術書法工作者、有搞音樂小品戲曲的藝術工作者等等,這是我長大以后最近幾年才知道的。印象中,小時候在大街小巷的墻壁上都能夠看到那個時代的大型彩色繪畫,最為深刻的是在菜店的一堵墻壁上繪制著一幅栩栩如生的“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的繪畫,每次從舊糧店那條巷走過盡頭就會看到墻上的這幅彩色的圖畫,畫面是一群看上去來自世界各地充滿力量的男人女人緊握拳頭高高地舉起來的形象。說明當時的藝術人才很多,創作很活躍,能夠有用武之地。

我家住在一個叫做廟坡的地方,挖金灣人大部分都不認識廟坡這個地方,其實廟坡的位置是在第一小學的上方。由于煤礦工人戶口政策的改革,1984年首批遷戶,我們全家戶口就從村里搬到礦上的廟坡。剛來到這里時,我對一切都充滿了新鮮感和好奇。記憶中學校的喇叭,每天下課后就會放出《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的歌曲及音樂,我坐在家就能聽到那些歌。

我曾經在一小上過五年級和六年級,上學很近,從家出來走幾步下坡一翻墻頭就進校園了,校園緊挨著土坡有一座三層樓,似乎是新建的,我兩年的學習都在三層度過。學校偶爾也會發生打架斗毆的事情,每次都很驚心動魄,圍觀者甚多。在學校西邊的大門口兩側有賣瓜子、大豆、糖稀以及汽水的兩個老者,一角錢可以買一杯瓜子,一分錢可以買到一丁點用小棍挑起的糖稀,從學校里進出的小學生幾乎很多人嘴里都吃著這些東西。在挖金灣上學的時候,我的寒假和暑假都是自由自在或是無奈的,沒有別的去處,也只有上山閑游玩和去同學家玩。

在八礦的幾年里,比較大的事件是新建了俱樂部,俱樂部建成使用剪彩時非常熱鬧,全礦人都去觀看盛況。俱樂部當時成了令人感覺神秘而向往的地方。和俱樂部的親密接觸是在初二時過“六一”的那天,在俱樂部里面我曾經上臺領過獎,因為我們126班榮獲了“先進班集體”的稱號。

俱樂部建成使用之后,常會放電影,可是,許多人后來不看電影了。

但在春節和國慶等節日里,俱樂部就會罕見地出現一些喜慶的文化活動,尤其是春節里的一些日子,每天都有來自礦務局各個礦、廠、處的演出,叫做“大同礦務局春節文藝匯演”,并在各個礦輪番上演。那時候舞臺上的聲光舞美音樂常令我興奮不已,春節文藝匯演都能夠刺激很多八礦人的神經。演出有樂隊、有歌手、有舞蹈等,簡直五彩繽紛。離開挖金灣的那一年正月里,偶爾觀看了一場“全局春節文藝匯演優秀節目匯報演出”的節目,感受藝術性特別強,特別是王村礦文工團的一個女歌手邊敲著架子鼓邊唱歌,許多類似的節目都有很高的水平。后來,搬到燕子山也看過幾場很不錯的演出。

可如今,在礦山很久都沒有春節文藝匯演和五六月的安全文藝匯演的影子了,這種很好的形式在負責文委工作的張枚同退休后,也不知不覺地消失掉了。各個礦的文工團相繼取消,大同礦務局的文化工作基本走向平淡和消失。其實我很懷念那時候的演出盛況。

在俱樂部對面有一個二層樓的地方,底層有郵局,外面是個綠色的報刊零售廳,里面擺放了許多美好而漂亮的雜志和刊物,我的零花錢大都花在這里了;旁邊有個理發館,上樓梯來到二層穿過類似一座橋的地方,是一個圖書館,那里有大量的雜志和報紙。幸好有我父親的會員證,只要把會員證交給工作人員,她就會把會員證放在我借閱走的那本雜志的空白處,我就津津有味地趴在桌上閱讀那些雜志,其中我讀得最多有《遼寧青年》《東南西北》《讀者文摘》等。報紙是用報紙夾分類擺放著的,我讀報的次數最多,也是我最為喜歡的一件事情。我從中了解了很多信息,也增長了很多知識,并從報紙里面讀了大量的文字,但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當時電視連續劇《紅樓夢》播出后,在一份報紙上連續刊登了扮演賈寶玉的歐陽奮強關于他們拍攝紅樓夢時的生活日記,非常吸引我??上?,圖書館并不是每天都開放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大門緊閉,似乎也只有禮拜四才開放,有時甚至一個月也不會開門的,在假期幾乎開不了幾次門,這是我最為懊惱的一件事情。如今,我已經是不惑之年,依然常去圖書館閱讀報紙和翻閱圖書,似乎這種習慣從那時候便養成了。

在挖金灣,少年時代的我迷上了文藝,也常常會“走火入魔”,自己也努力地學習朗誦、相聲、流行音樂等藝術。那時候,我已經升到初中了,天天用收音機收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綜合文藝節目“今晚八點半”,主持人是虹云和付成歷,每晚都會播出一些非常好的文藝節目。

但是,最能夠直接體會的文化生活便是看電視。1984年我們來到挖金灣的廟坡便帶著一臺牡丹牌的黑白電視,每到星期天,家里總是有一群鄰居家的小孩圍在電視機前欣賞電視節目。1988年,龍年的寒假,我沒有像往年那樣回老家過年,而是在礦上的家里過春節。除夕晚上觀看了中央電視臺龍年春節晚會的演出后,我很激動,啟發很大,并在日記本里寫了一篇感覺甚好的觀后感,對當今的藝術表現和晚會中的節目特色和不足做了點評,至今都記憶猶新。

那臺晚會第一次讓全國觀眾欣賞到了毛阿敏演唱的《思念》,這首歌便成了當年最流行的歌曲;同時,還有來自港臺的節目葉麗儀演唱的《明天的太陽》、包娜娜演唱的《明月千里寄相思》、萬沙浪演唱的《娜魯灣情歌》等,至今耳熟能詳。我瘋狂地迷上了藝術,可惜沒有這方面的天賦和機會,也只好放棄,但沒有拋棄熱愛。

猜你喜歡
匯演文藝俱樂部
1942,文藝之春
富滇銀行舉行慶“七·一”文藝匯演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現代都市里文藝青年們的 困惑、掙扎和追求
偵探俱樂部
浪漫雅痞文藝
偵探俱樂部
偵探俱樂部
偵探俱樂部
精彩的“六一”文藝匯演
節日暢想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