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百年探索中的張恨水研究

2020-12-26 20:04陳宗俊
關鍵詞:因緣張恨水時期

陳宗俊

如果從1925年友彝的《張友彝不是張恨水》這篇評論算起,張恨水研究至今已走過近百年的歷史。這近百年的張恨水研究之路,是一條艱辛的探索之路??傮w而言,這種探索大致分為三個時期,即1930—1970年代的爭鳴與漠視期、1980年代的辯誣與正名期、1990年代至今的深化與拓展期。

在第一個時期,由于受到時代與歷史的局限,張恨水研究呈現出褒貶不一、以貶為主的評價特點。典型的是1930年代錢杏邨等人對張恨水及其小說的圍攻與詆毀,即便此前此后有嚴獨鶴、茅盾、老舍等人對張恨水創作的肯定,也很難改變文壇對張恨水作品的負面評價。而從1940年代末至1970年代,張恨水研究基本處于停滯狀態,人們談到張恨水,大都抱以漠視或者不屑的態度。因此,第一時期的張恨水研究,很難稱得上是真正的學術研究,而是一種帶有濃重階級意識和時代情緒的研究。這一時期跨越時間近半個世紀,而研究中的一些負面影響至今猶存。

第二個時期,即1980年代,是張恨水研究的回暖與熱潮期。如同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張愛玲、沈從文等人的命運相似,這一時期張恨水研究以辯誣和正名為主。其方式主要有二:一是張恨水舊作重刊、親友的回憶等,如張恨水的《我的寫作生涯》(1981),張明明的《回憶我的父親張恨水》(1979)等。二是開始出現一些學術研究成果與學術活動,如范伯群的《論張恨水的幾部代表作——兼論張恨水是否歸屬鴛鴦蝴蝶派問題》(1983)、召開首次張恨水學術研討會(1988)等。這些都表明張恨水研究逐漸回歸到一個正常的狀態,具有積極的破冰意義。但是,同樣受制于時代和前一時期評價的歷史慣性,第二個時期的研究仍未擺脫意識形態的影響,其不足也很明顯,如對“作為‘文學家的張恨水’意義認識不夠,對張恨水現代通俗小說創作的本體性審美探討不足”(謝家順語),等等。

1990年代以來至今是張恨水研究的第三個時期,也是張恨水研究的縱深期,水平高、成果多、方式廣是其特色。代表性研究成果,如范伯群的《張恨水研究與中國通俗文學理論建設工程》(1994)、楊義的《張恨水:熱鬧中的寂寞》(1995)等。同時,以張恨水為研究對象的碩博論文開始大量出現,據不完全統計,1990年代以來至今以張恨水作為博士學位論文的就有10余篇。另外,謝家順教授主持申報的《張恨水年譜》獲得國家社科基金立項(2010)、北岳文藝出版社《張恨水全集》的出版(1993)與修訂(2019)等等,這些成果都標志著這一時期張恨水研究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毋庸置疑,新時期以來的張恨水研究,一方面有著驕人的成績,但同時也存在重復研究和低水平研究等不足。如何突破前人的研究成果,朝著更深更廣的領域進發,是擺在張恨水研究面前的一大課題。本期刊發的薛熹禎和王韻兩位老師的論文,就是2019年11月在張恨水故里潛山市召開的“張恨水研究與新時代”學術研討會的最新成果之一。

作為一名熱愛中國文學和中國文化的韓國籍教師薛熹禎女士,近年來對張恨水的研究值得贊賞,如她的博士學位論文《現代與傳統視域中的雅俗之辨——魯迅和張恨水》(北京大學,2014),就從多方面探討了新文化運動以來以魯迅為代表的雅文學和以張恨水為代表的通俗文學間的多維互動關系。本期刊發的《張恨水和朱耀燮作品中的兒童敘事視角》一文,作者則將張恨水和韓國作家朱耀燮作品加以比較,這為張恨水研究走向國際化提供了一定的啟示。王韻老師的《一曲長歌話因緣——電視劇〈啼笑因緣〉主題曲比較研究》也是一篇比較性文章。作者從張恨水影響最大的長篇小說《啼笑因緣》的電視劇改編主題曲出發,以專業的眼光做了較為深入的探討,為我們解讀這部小說提供了一個較新的視角。我們期待有更多更高的研究成果出現,讓百年張恨水研究在不斷探索中繼續前行。

猜你喜歡
因緣張恨水時期
詩家與僧家的因緣——唐詩中佛寺上人房(院)書寫
“三個女人一臺戲”之《啼笑因緣》
特殊時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續在線
文藝復興時期的發明家
止謗莫如自修
開心一刻
一戰時期蟄豪戰(10)
張恨水談擇妻:要找一個能了解我的
“淡定哥”張恨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