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潛山有利儲層精細評價

2020-12-28 11:20任鳳偉
中國化工貿易·中旬刊 2020年7期

摘 要:潛山油藏對提高油田原油產量具有重要意義。該潛山油藏儲集空間主要是裂縫,并含有少量的空隙。經過多年的開發調整水淹較嚴重,埋深越深水淹程度越嚴重,老井調補層及重復壓裂措施效果逐年變差,油井控制程度較低,采收率低。所以,對潛山有利儲層的精細評價對提高油田采收率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儲層評價;產能特征分析;注水效果評價;水平井評價;剩余油分布

1 開發歷程及現狀

該潛山油藏自1991年9月正式投入開發以來,至今已經將近30年,開發過程中該油藏采油速度受投產井井數和含水控制,投產井井數受井網建設影響,隨著基礎井網建設及加密、擴邊后,投產井井數基本保持穩定,含水受注采調控影響,呈現平穩--上升--下降--平穩的過程。

2 產能特征分析

2.1 油藏未見邊底水,天然能量開發階段產量、壓力下降快

根據試油試采資料看,該潛山油藏未發現邊底水,含油最高部位-1700m,最低為-2600m,油層分布主要受巖性和裂縫控制。證明了該油藏初期僅靠內部彈性能量驅動。但由于受裂縫發育程度的影響,其驅動方式極其不穩定,導致生產壓力下降快。1989-1991年利用天然能量開發,壓力系數降至0.8。

該潛山油藏原始壓力20.45MPa,飽和壓力5.3MPa,經計算彈性采收率為2.0%。其經驗計算公式:

式中:ER1-彈性采收率,2.0%;Ct-綜合壓縮系數,239.6×10-51/MPa;ΔP-原始地層壓力與飽和壓力之差,15.15MPa;Co-原油壓縮系數,75.1×10-51/MPa;Cw-地層水壓縮系數,50.6×10-5 1/MPa;Cf-巖石壓縮系數,9.46× 10-4 1/MPa;Swi-束縛水飽和度,32.5%;Soi-原始含油飽和度,67.5%。

溶解氣驅采收率計算結果為7.2%。其經驗計算公式:

式中:Φ-孔隙度,5.1%;Bob-飽和壓力下的地層原油體積系數,1.064;K-空氣滲透率,4.0×10-3μm2;μob-飽和壓力下地層原油粘度,1000MPa·s;Pb-飽和壓力,5.3MPa;Pa-廢棄壓力,4MPa;Swi-束縛水飽和度,32.5%。

從以上計算中得出該油藏一次采收率為9.2%,可見油藏本身具備一定的天然驅動能量。經計算彈性產量比值(實際累產量與理論彈性產量比值)4.2,按照SY/T6167-1995《油藏天然能量評價方法》標準,該油藏屬于天然能量不足。

2.2 縱向2300m以上產量較高,主要受原油粘度影響

該油藏在開發過程中未見邊底水,自潛山頂面以下整體含油,生產井段距潛山頂面300m-350m以上,即2300m以下時,油井初期日產油低,累產油也遠低于2300m以上的生產井,主力產油層段集中在2300m以上。原油粘度是影響縱向上油井產能的主要因素,隨著深度的增加,該油藏原油粘度增大,2300m以下的油井低產低液。

2.3 平面上高產井集中在構造腰部,主要受巖性變化影響

該潛山油藏腰部巖性為混合花崗巖優勢巖性,以I類和II類生產井為主,I、II類油井產量占總累產的98%,是該潛山油藏的主要產油區域,即混合花崗巖區域是潛山的主力部位。南部片麻巖、基性侵入巖發育,直井常規壓裂產量低,初期日產0.7-10.2t/d,累產油低,一般在0.2×104t以下。巖性復雜低產地區地質儲量85.32×104t,累產1.29×104t,采出程度只有1.5%。

3 注水開發效果評價

3.1 儲層吸水能力強,縱向各段均有效注入

區塊1991年12月開始注水,共有注水井19口,在儲層范圍內17口井均能正常穩定注入,其中1900-2200m有注水井2口,2200-2300m有注水井11口,2300m以下注水井6口,注水井基本分布在2200m以下,占總井數的89%,單井累注23×104m3。

3.2 油井見效比例高,注水是保證油井產量、實現穩產的關鍵

油井均不同程度見到注水效果,見效井主要分為含水上升緩慢型,這類油井生產特征表現為液、油均上升;另一類見效井為含水突破型,這類油井生產特征表現為提液,含水突破;還有一類井為早期上返到牛心坨砂巖的井,這類井上返較早,不在注水受效范圍。含水緩慢上升型見效井單井累產油較含水突破型高1×104t以上,累產水低2×104m3以上。

3.3 平面各方向油井均有見效,注水延主裂縫方向推進較快本區塊的主裂縫方向為北東向,通過示蹤劑資料顯示,示蹤劑延裂縫方向推進速度較快。

3.4 縱向上注采高差是影響注水效果的主要因素

區塊早期注水以注采對應及高注低采為主,注水井注水層段平行于生產層段或高于生產層段,造成油井見水早,一般為含水突破型受效,導致生產能力大幅下降。通過對區塊注采井縱向位置調整,目前基本形成低注高采的注采形式,拉大縱向上注采高差,區塊產液量穩步提高,增油效果明顯,年遞減率由10.2%下降到4.8%,含水上升率由6.2%降至5.0%??v向上的注采高差和平面注采井距均影響單井生產效果,縱向注采高差越小,平面注采井距越近,越容易含水突破。

3.5 高含水期老井措施及直井加密調整效果變差

對比不同含水生產井重復壓裂效果,隨油井含水率升高,重復壓裂效果變差。重復壓裂前含水低于60%的生產井,重復壓裂后增油明顯高于含水高于60%的生產井,平均單井措施累增油0.57×104t。重復壓裂前含水高于80%的生產井,重復壓裂措施效果較差,增油效果不明顯。

統計2300m以上采用射孔方式壓裂投產的61口直井的各項措施,單井可調整措施2-5次,平均單井累產2.3×104t。首次壓裂效果最好,之后調層、重復壓裂、補層等措施有一定的增油效果,措施實施效果逐漸變差,措施次數越多,效果越差。

3.6 預測現開發方式采收率20.6%

利用衰減法預測現開發方式下水驅采收率為20.6%。

4 剩余油分布規律研究

根據數模和動態分析認為,目前區塊的剩余油主要分為三大類,一是在低注高采開發方式下,潛山頂面構造高部位水淹程度低,剩余油富集;二是注采井網椎間帶,未受水淹波及區域,剩余油富集;三是南部巖性復雜,直井產能差異大,注采井網不完善,剩余油富集。

高部位未動用型主要集中在構造高部位2000m以上,基本沒有油井投產的部位,受低注高采的影響,基本未受水淹,剩余油富集。椎間帶剩余油一般分布在注水井上方,未受注水波及的區域,這類剩余油呈條帶狀分布,基本全區都有分布。巖性復雜區域,巖性差,注采井網不完善,油井產能低,剩余油富集,儲層難動用,需要進行儲層改造才能完成儲層動用。

參考文獻:

[1]吳東勝,郭建華,吳智勇,何宏.古潛山儲層模糊評價方法及其應用[J].西南石油學院學報,2001(03).

[2]李鐵軍.大民屯凹陷變質巖潛山儲層綜合評價研究[D].大慶:大慶石油學院,2003.

作者簡介:

任鳳偉(1987- )男,滿族,籍貫:遼寧鳳城,畢業于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本科,中級工程師,研究方向:油田開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