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說蕩秋千

2021-01-02 23:33徐艷文
少兒科技 2021年6期
關鍵詞:藤條最低點最高點

徐艷文

蕩秋千是我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創造的一種運動。因為秋千設備簡單,又融娛樂與健身于一體,所以深受人們喜愛,在各地都非常流行。如今,蕩秋千在大部分地區成為兒童的專項娛樂活動。

蕩秋千的起源,可追溯至數十萬年前的遠古時代。那時,人類的祖先為了生存,不時上樹采摘野果或捕獵野獸。在攀緣和奔跑的過程中,他們會抓住粗壯的蔓生植物,依靠藤條的擺動上樹或跨越河溝,這就是秋千的雛形。

秋千,最早被稱為“千秋”,開始僅是一根固定在高處的繩子,人們用雙手抓住垂下的部分來回擺蕩,這種風俗在北方少數民族中流行。之后,齊桓公北征山戎族,把“千秋”帶入中原地區。漢武帝時,“千秋”被當成祝壽之辭,取“千秋萬壽”之意。后來為避忌諱,人們改“千秋”為“秋千”,秋千逐漸演化成固定兩根繩子加踏板的形式。到了唐宋時期,蕩秋千成為女子玩耍的游戲。

蕩秋千的健身效果是全身性的。人隨秋千前后擺蕩,感到心情舒展放松,既能忘卻生活中的煩惱,又能鍛煉身體的平衡性。蕩秋千時,人們可以逐漸克服緊張和恐懼心理,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蕩秋千可以訓練兒童的前庭覺,促進兒童平衡神經系統的發育。前庭覺又叫平衡覺,是人類感覺中內部感覺的一種。蕩秋千時,人們需要控制好身體,這能鍛煉腰腹力量,使肌肉協調發育。

蕩秋千時,人兩手握繩,兩臂自然彎曲,可站或坐在板上。從力學角度分析,蕩秋千是一種能量轉換的過程。人在蕩秋千時,如果站或坐在秋千上不動,蕩秋千類似于單擺運動。當秋千從最低點蕩到最高點的過程中,重力做負功,系統的動能轉化為系統的勢能。當秋千從最高點蕩回到最低點時,系統的勢能又轉化為系統的動能。自己一個人蕩秋千時,如果想讓秋千越蕩越高,就可以靠在秋千上站起或蹲下來實現。在秋千從最低點蕩到最高點的過程中,如果人慢慢下蹲,相對于站著,重力對重心做功會少一些,減少了勢能的消耗。人升至最高點時如果迅速站起,重力勢能增大。秋千由最高點蕩回到最低點時,人再慢慢下蹲,重心位置下降,重力仍然在做正功。這樣,秋千就可以越蕩越高了。

哈尼族人每逢節慶都有蕩秋千的習俗。哈尼族人的獨繩秋千頗具特色,秋千立于斜坡上,4根支架的頂端交叉成十字并用繩捆綁,上有一根橫木,橫木上拴一根拇指粗的藤條,下端有一扣,藤條中段拴一根約2米長的細藤條。哈尼族人將一只腳踩在扣上或將腿伸入扣中,雙手緊握藤條,另一只腳蹬地便可以開始蕩秋千。秋千蕩得越高,興味越濃。不能蕩秋千的老人,喜歡坐在旁邊觀看,回憶自己年輕時蕩秋千的樂趣。不過,隨著社會的進步,現在的哈尼族人多用粗繩代替藤條。

蕩秋千也是朝鮮族婦女喜愛的游戲。每逢節日聚會,成群結隊的婦女便聚集在大樹下或秋千架旁。她們身穿彩色長裙,站在秋千板上,系好保障安全的帶子,憑著腰部、臂部的力量,前后擺蕩。秋千蕩到最高處時,繩幾乎與地面平行,人如仙女騰云,優美飄逸。圍觀者發出陣陣喝彩,場面十分熱鬧。

猜你喜歡
藤條最低點最高點
藤條迷宮
黃鳥
楊鶴鳴
最高、最低點重疊度計算的分析研究
來編一個收納籃
巧析豎直平面內的圓周運動
藤條去了哪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