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符號互動理論視角下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現狀

2021-01-03 15:43趙倫芬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21年12期
關鍵詞:符號思政政治

謝 輝 趙倫芬

([1]中山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中山 528400;[2]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中山 528436)

0 前言

根據數據統計,截至2020年3月,我國互聯網普及率達64.5%,網民規模已龐大至9.04億。網絡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深刻改變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聯網在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日益突出,更為重要的是互聯網與諸多行業的不斷融合也逐漸迸發出極大的變革力量。

黨和國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對象就是青年一代,高校學生是青年群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高校學生由于自身所處的生理發展期以及心理形成期,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又呈現出一些新特征,正如習近平所指出的,“現在高校學生大多是‘95后’,新世紀出生的青少年也將走進高校校園。他們朝氣蓬勃、好學上進、視野寬廣、開放自信,是可愛、可信、可為的一代?!薄?5后”的高校學生,他們成長于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大環境和大背景下,從小就開始接觸互聯網,使用網絡的技術水平相對較高,可以熟練使用各種網絡APP和登錄各大網絡平臺遨游網絡,他們的思想、心理、行為等受互聯網影響巨大,但同時囿于閱歷較淺和心智尚未成熟的局限,對網絡信息的辨別和運用能力有待提升,極易受不良信息影響。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抓緊抓牢網絡這個主陣地,積極利用好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環境來開展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引發他們認知方式方法的不斷探索和改變,同時也推動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步向“互聯網+”“智能+”數字化、信息化、現代化方向發展,成為改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原有狀態的重要引擎。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網上線開通啟動會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指出,“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思想,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和辦網靈魂,發展壯大網絡思政力量?!闭_理解“根本遵循”和“辦網靈魂”要義,需要科學把握習近平關于網絡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準確定位、正確判斷新時代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的現實需要和發展變化。

在符號互動理論視角下積極探討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現狀研究,是探尋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徑,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課題,其本質是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高的辦學水平、更高的培養質量解決好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培養什么樣的人,為誰培養人,怎樣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

1 符號互動理論視角下的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符號互動理論又稱符號相互作用理論或象征互動理論,屬于社會學理論,主要是一種通過分析在日常環境中的人們的互動來研究人類群體生活。其基本含義是,人們的行為并不是客觀固有的,而是從構成社會的基本單元——互動中去尋找,并且人們通過對符號的定義與理解進行互動,也就是說,人們通過在互動過程中被賦予的象征性意義而決定采取何種行動。在個體應對他所遇到的事物時,會根據自己接收的相關符號的象征意義去運用和修改相應的表達符號。

符號互動理論與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踐緊密關聯,密不可分,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的開展需要通過網絡思政平臺,而這種平臺大都是以高校師生為主要使用對象的網絡虛擬社區,融合了手機APP中的論壇、微信,特別是以抖音為代表的各種社交軟件等功能,它將娛樂游戲、學習資源、教學互動有機融合,使得思政工作資源的獲取更加豐富便捷、實現形式更加潛移默化,更能夠產生實效。平臺本身就是一種網絡互動儀式,大學生們運用符號(語音、文字、表情、情境等)在網絡思政平臺進行一種有效性的網絡互動,從而達到某種情感歸屬,這也成為老師在各種廣泛而深入的聯系和溝通中了解學生、服務學生、引導學生,并及時解決網上反映的有關思想觀念、道德規范、政治觀點等諸多問題的窗口,成為高校教育工作者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想陣地。

2 符號互動理論視角下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現狀

2.1 主體緯度:隊伍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

新媒體背景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的行為主體不僅包括師生主體,還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團隊和具有堅定政治立場的網絡團隊,理論上他們應具有一定的職業操守,能夠在互動過程中自如的選擇運用如鼓勵的話語,點贊的手勢、微笑的表情等來促成教育對象精神力量的產生,從而幫助學生實現從單向灌輸、教化為重的權力話語向雙向互動交流、以學生為本的自助體驗的轉變,幫助學生對自己思想認知進行整體性的評估。但是在現實中,專門從事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團隊和相關網絡團隊工作隊伍的數量明顯不足,專業化程度不高,在隊伍建設上,大都采用傳統的教育隊伍培養模式,缺乏諸如對計算機基礎知識、思政教育工作基本理論,語言溝通能力等有針對性的培訓課程,導致其中很多工作人員不具備專業的思政教育工作知識,很難幫助學生完成全面發散、自助體驗的轉變,從而影響了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工作的教學效果。

2.2 情景維度:情境互動形式單一

新媒體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強調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汲取知識、認識世界、溝通交流,接受新思想、新觀念,掌握新技能、新本領,但其道德品行的養成與體現發生在每個鮮活的真實生活情境中。因此,新媒體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機制的運行不可能脫離社會實踐,它關注現實具體的生活場景,即人們真實存在的“生活世界”。但是,作為“生活世界”的具化載體之一,新媒體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機制運行的情境互動形式單一,缺少把客觀世界與主觀世界進行正向對接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還不能通過情境互動,用系統、聯系、動態、協調、平衡的思維來看待新媒體及其同社會各個方面的內在關系,特別是學生個體當下所需,對其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和信息素養等方面施加影響缺乏有效手段。

2.3 內容維度:內容形式發展相對滯后

這里所說的內容不僅包括學科知識,還包括價值觀念、人格品質等精神力量。從學科知識層面而言,網絡平臺信息傳播的快速便捷性為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了豐富的學習內容,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有利于他們感知、理解、評價社會行為,提升思想政治素養,但一定程度上存在將線下內容“搬運”到線上,簡單的“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并沒有在正確認識當前我國互聯網發展的基本狀況和客觀要求的基礎上進行深度的有機融合,從而使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和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規律處于“兩張皮”的分割狀態,“你只是你、我還是我”,沒有發展成為合二為一的理想狀態,內容形式發展相對滯后。此外,從價值觀念等精神力量層面而言,重要的價值觀念往往來自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個人知識、生活世界,但在現實中,往往較少考慮學生個體存在內涵,缺乏讓學生對自身所掌握的知識進行自我解讀、自我梳理、自我反思的相關內容。

2.4 情感維度:情感交流相對匱乏

人是情感動物,對于符號的獲取和認知的接收總是帶著一定的情感色彩參與情感活動,如對不易接收的信息表達困惑,對喜好關注的信息表達喜悅,對不喜歡的信息表現出排斥或憤怒等感情色彩。在現實生活中這些感情通過語調、動作、表情等表現出來,但在新媒體背景下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大程度上運用符號進行有效性的網絡互動卻經常讓情感缺位,雖然網絡上各種交流軟件、各類學習平臺的聊天功能都很強大,但是隔著屏幕,學生不了解老師,老師不熟悉學生,除了必不可少的學習任務溝通外,很多學生不愿意主動和老師進行網絡交流,老師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少之又少,處于缺失狀態,情感交流相對匱乏。

2.5 環境維度:網絡環境復雜多變

由于我國面臨的內外環境日趨復雜多變,當前和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加,特別是作為規范網絡秩序,凈化網絡環境主線的制度建設的缺失,再加上商業利益的驅使,利用網絡平臺惡意彈窗,推送網絡游戲、低俗小說、娛樂直播、價值導向不良信息等問題較為突出,不加篩選污穢骯臟的網絡信息一旦輸入這些閱歷較淺、心智尚未成熟的大學生,不僅可以逐步摧毀他們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能誘發他們犯罪,造成無法估量的后果,總之,網絡環境復雜多變,對青少年影響巨大。

本文通過主體、情境、內容、情感、環境五大維度梳理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現狀,為符號互動理論視角下的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努力可期的參考,有利于高校在把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規律性的基礎上實現與互聯網技術的高度融合。

猜你喜歡
符號思政政治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符號的由來
思政課“需求側”
“政治攀附”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政治不純”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變符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