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醫學檢驗技術課程的微課設計和制作

2021-01-03 15:43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21年12期
關鍵詞:動畫微課檢驗

姚 璇 楊 忠

(陸軍軍醫大學 重慶 400038)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和移動通訊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共享、開放的學習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同時,高校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也不斷推陳出新,為高等醫學教育改革的順利推進添磚加瓦?,F代教育對于終身學習和碎片化學習需求的日益增高,使得各種“短小精悍”的網絡視頻蓬勃發展,微課(micro-lecture)逐漸走向大眾視野,微課建設也成為教育改革的熱點。微課是指以多媒體視頻為載體,圍繞某個知識點而進行的省時高效的在線教育資源,是針對某一重點或難點而制作的一種以視頻為載體的學習課件,可以將知識點進行熔煉解析,也可進行分解詳述,主題突出易懂易學。微課的發展不僅為醫學教育提供了新的模式,也使得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升,碎片化學習需求得到滿足。目前微課在我國高等教育中正處于如火如荼的發展階段,許多專家和教育工作者對于微課的設計制作仍在不斷摸索和研究,希望利用信息化教學平臺,完善教學體系,豐富教學內容,讓“教”與“學”都達到更好的效果。

當前,醫學檢驗專業學制從五年轉變至四年,這極大地壓縮了學生在傳統課堂上學習的時間,課堂講授難以滿足正常的教學需求。加之醫學專業理論知識本身乏味枯燥,單憑傳統課堂講授,往往會使學生覺得抽象晦澀,難以達到理想教學效果,同時實踐課程又需圖像音頻才能更詳盡具體地展示實驗操作流程,提高實驗成功率。當前信息化技術的高速發展對現代醫學教育的改革進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其中,微課作為一種新的網絡學習資源形式迅速受到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微課的理論、設計、制作與應用研究也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研究的熱點之一。因此,如何有的放矢地設計并制作出優質微課,提升四年制檢驗教學質量,是目前醫學檢驗教育改革中的一個重要挑戰。本文旨在分享并探討微課設計與制作過程中的經驗方法,為基于微課的實驗醫學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1 微課的內涵及特點

微課是一種以短小精悍的網絡媒體視頻為載體,針對某個知識點或者教學環節而制作出的移動教學資源。其特點就是“微”,從時長來說,微課一般控制在5-20min;從內容上來說,微課往往針對某個知識點展開,內容少而精,學習者利用較短時間即可迅速掌握;從形式上來說,相較于傳統課堂模式,微課可實現隨時隨地移動學習,碎片時間得到充分利用,增強教學效果。

2 微課的設計

教學中最重要的就是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課前的微課設計可以讓學生提前了解教學流程,明確教學目標和任務,從而得到學生的全力支持與配合;課中的微課設計可以針對重難點進行詳細解釋,節約課堂時間,提升教學效率;課后微課設計重點在于強化知識,學生可以按照自身的學習情況,來實際安排自己的課后復習和深入強化時間,根據微課重溫課堂理論知識或實驗內容,甚至可以再次動手操作,從而真正掌握臨床血液學檢驗技術。

完整的設計是制作精品微課的基礎。微課的設計主要包括明確教學對象,選擇教學內容,確定呈現方式,擬定教學腳本以及搜集教學素材。接下來針對以上依次分析介紹。

2.1 明確教學對象

微課的作用主體仍是學生,然而不同年級、學歷和教育背景的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度和需求不盡相同,因此在設計時,需根據教學對象調整知識內容和語言表達。臨床血液檢驗技術的授課對象為已具備一定醫學基礎的四年制本科生。他們的需求在于可以更快速高效地掌握各類血細胞的分類鑒別方法,然而有限的線下實驗教學課時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2.2 選擇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的選擇首先應符合教學大綱,圍繞整體教學計劃,其次基于教學目標。微課內容涉及廣泛,包括知識點拓展,重難點講解,實操技能傳授或經典教材解讀等,內容詳實具體,生動有趣,學習者可在短時間內掌握。例如在學習造血干細胞產生和分化相關知識時,可利用造血干細胞移植相關微課作為導入,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加強理論教育與臨床相結合;而在實操學習細胞化學染色方法之前,利用微課將操作流程細節和注意事項提前講解,可提高學生操作成功率。

2.3 確定呈現方式

微課的呈現方式豐富多樣,其具體的選擇需依據教學內容和主講個人風格確定。例如當課程內容較為晦澀難懂時,活潑的動畫和強對比度的色調會在一定程度刺激學生的視聽覺,利于知識的吸收;而如果主講老師講授風格比較穩重時,過于活潑的呈現方式則會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反而影響學生的觀感。

2.4 擬定教學腳本并搜集素材

好的腳本寫作是一節微課質量的保證。在確保內容準確的前提下,應邏輯連貫,語言精練。雖然微課時間不長,但仍應具備正式課堂的基本要素,包括導入,目標,重難點,主題內容和小結。對于醫學檢驗技術教學來說,通??捎膳R床病例或知識背景引入,隨后迅速進入主題,節奏緊湊更能吸引注意力。為了更清晰直觀地表現主題內容,講解時通常會輔以視頻、動畫等手段,使學生一目了然。在制作腳本時,提前將需要視頻、動畫的部分標注清楚,人物出鏡和視頻動畫所占時長應合理分配。其中所需視頻、動畫等的素材來源非常廣泛,例如網上搜索、實地拍攝、動畫軟件編輯制作等。講解之后需對整個課程內容歸納總結,此部分宜言簡意賅,精準概括。

3 微課的制作

以“臨床血液學檢驗技術”課程為例進行經驗介紹。當微課的框架設計和腳本都完成后,便開始準備錄制。

3.1 素材獲取

素材的品質影響整節微課的品質。素材不僅包括病例收集、圖像/視頻信息,還有習題、參考文獻及動畫模板等。所有素材均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通過具象的渲染來加深印象,增強理解。例如,以“巨核細胞檢驗技術”為例,可在低倍鏡下采集胞體圖像信息以表現巨核系細胞的胞體巨大。巨核細胞各個生長過程的形態圖片應選擇特征明顯可辨的,結合圖片與特征要點,再輔以動畫展示從原始階段到成熟階段的生長發育過程,加深記憶。課程中的提問和課后的習題設置在達到鞏固作用的同時,充分調動學生自主思考。

3.2 拍攝過程

拍攝地點選擇相對寬敞、安靜、光亮的場地進行,若光線不夠,也可人工打光。正式錄制時,主講人須穿著得體,保持口齒清晰,眼神鎮定,體態自然,語調抑揚頓挫,張弛有度,關鍵部分可以搭配肢體語言,充分展現主講人個人魅力和臺風。拍攝前可提前多次試講錄制,通過觀看回放來改善細節。除此之外,也要注意講解與課件的同步,切忌顧此失彼,造成學生學習時的困惑。

3.3 后期剪輯

后期剪輯是微課制作中畫龍點睛之筆。流暢的剪輯和巧妙的過渡會增強課程的感官效果,學生在愉悅、舒適的氛圍下更易吸收新知識。同時剪輯也是對視頻內容的二次修改,如果在后期制作時才發現拍攝時出現了一些卡頓忘詞等小差錯,通過剪輯可實現改善;在重難點部分也可添加字幕或特效用以提醒渲染。醫學院教師大部分剪輯制作技術并不專業,當對技術需求較低時,可采用一些非專業軟件,例如premiere,愛剪輯,Vegas,快剪輯等進行基礎剪輯;而當需求較高時,則可以與視頻制作公司合作,充分表達自己的設計訴求,經多番溝通協商之后得到滿意的微課成品。

4 微課的應用

除巨核細胞之外,本團隊還設計制作了紅系、粒系、淋巴系及單核系形態演變的微課,圍繞血細胞形態形成系列微課,系統完整地講授血細胞發育各階段的形態特點,幫助學生隨時學習,鞏固技能。團隊將做好的系列微課應用于教學實踐中,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將微課發至學習群、學習通及醫學教育網等平臺,讓學生課件預習、課后復習,使原來僅在課堂中的被動學習,結合課后的主動學習,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思想,使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鞏固課堂知識,隨時查漏補缺。將微課融入教學的舉動得到了學生的大力支持,最終收效良好,學生反響積極。

課前:可作為預習資料,使學生提前了解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學生在預習時產生的困惑和疑問,可以在課堂上得到解答,幫助更好地吸收掌握知識。同時提前了解課堂內容后,可增加對于新知識的把握,尤其是實驗課,在操作時不至于手忙腳亂。微課的課前使用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獨立性。

課中:以“巨核細胞的檢驗”實驗課為例,當學生完成細胞化學染色后,開始自主觀察骨髓細胞片,根據形態特征識別其中巨核細胞。當有些學生對于巨核細胞特征記憶不清時,可隨時利用微課復習,實現理論實踐雙軌并行學習,加強記憶。

課后:學生可利用微課復習回憶染色操作步驟及細胞識別方法,對比自己的實際操作,在課后的實驗報告中針對結果進行合理討論,真正掌握臨床血液學檢驗技術。

5 小結

嚴謹的設計和精良的制作在優質微課的建設中至關重要。本文以“巨核細胞的形態演變”為例,分享了設計制作過程中的經驗方法,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鑒。微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同時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內容單一、學習者有問題不能及時得到回應等。本團隊在設計微課時同時注意知識點的系統性,除巨核細胞之外,還設計了紅系、粒系、淋巴系及單核系形態演變的微課制作,希望通過系列微課,系統完整地講授血細胞發育各階段的形態特點。因微課本身的局限,目前在教學過程中,它仍主要作為傳統課堂的輔助手段,將其與傳統課堂合理結合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策略。在今后教學過程中,可設置微課教學效果評價機制,便于更好地建設優質微課,為高等醫學教育改革提供源源不斷的新動力。

猜你喜歡
動畫微課檢驗
序貫Lq似然比型檢驗
做個動畫給你看
動畫發展史
2021年《理化檢驗-化學分冊》征訂啟事
微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對起重機“制動下滑量”相關檢驗要求的探討
關于鍋爐檢驗的探討
我是動畫迷
與“微課”的首次親密接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