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家·作品/分享

2021-01-04 12:06
BOSS臻品 2021年6期
關鍵詞:藝術家繪畫創作

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和德國卡塞爾美術學院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曾參加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2013)

第7屆亞太三年展(2012),首屆基輔雙年展(2012)

第4屆廣州三年展(2012),釜山雙年展(2008)

首爾媒體雙年展(2006),上海雙年展(2002)

紐約-芝加哥-倫敦-柏林等地美術館“過去和未來之間”巡展(2004-2006)等

繆曉春的作品涵蓋攝影、繪畫和基于軟件創作的三維電腦動畫、算法繪畫和雕塑,并在國際上廣泛展出。其主要公共收藏包括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波士頓美術館、芝加哥斯瑪特博物館、洛杉磯亞太藝術博物館、維也納路德維?,F代藝術博物館、法國當代藝術基金會、新加坡美術館、上海美術館、廣東美術館、香港M+博物館、伊斯坦布爾博盧森當代博物館、美國布羅德博物館、瑤士??耸詹?、慕尼黑格茨收藏、倫敦扎布魯多維奇收藏、巴黎DSL收藏等。

《虛擬最后審判》|The Last Judgment in Cyberspace-The Rear View 2006

《陀螺舞》

該作品中的舞者由三維掃描而成,通過軟件的變形功能將它變化成一個既可辨識又略顯突兀的數字人物形象,運用網絡上的開放素材(動作捕捉)指令它完成一系列的動作,這些日常生活中的常見動作在通過層層疊加的軟件處理之后,變得如同外星生物一般的怪異荒誕且不可思議。

kvaVijAdLuPRUf/7Yy7Q2A==

繆曉春對藝術史的態度徹底顛覆了這個令人厭倦的觀點:舊的總是已經滲入到新的當中。他使用了一種相反的觀察方式,于是在舊的當中發現了一些新的東西。他所進行的是一種帶有預見性的考古學研究,當他穿行于“過去”時,他向今天的我們展示了過去的世界曾是怎樣的??姇源簩⑽覀冏约旱模ㄋ囆g)歷史赤裸裸地展示在我們面前,同時又以游戲的姿態將我們自己的當下帶入到了一種可能的未來之中,而這個未來早已在過去中成型??姇源涸谧鲞@一切時,是那么名正言順,無畏無懼。

一一摘自西格弗里德·奇林斯基:《依舊出新:從早期近代通往未來的可能》

繆曉春的攝影作品和三維動畫作品的魅力恰在于它們所表現出的那種看似渾然天成的氣質,而這首先要歸功于繆曉春對新舊文化的兼容并蓄。

一一著名藝術評論家、策展人貝婭特·萊芬莎特繆曉春通過運算數字程序,讓他的藝術細胞在虛擬的世界里生長、繁殖,然后裂變為各種藝術的圖像、藝術的造型、藝術的故事。這些通過運算生成的視覺對象,存在于三維虛擬世界里,極盡幻覺奇妙的構想構成,每一個步驟都包含了藝術家的運思,每一步都可以讓藝術家的思維觸角介入進來。這樣,人腦和計算機有了親密的合作,不是排斥和分離,而是能夠任意地實現藝術家的意圖。

一一美術批評家、策展人王春辰

現任教于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第四工作室導師

重要獎項有中國青年油畫展大獎等

重要展覽包括上海美術館個展《虛城》,今日美術館個展《B級繪畫》等重要群展有韓國釜山雙年展,美國布羅德美術館,意大利卡薩雷斯博物館,北京798雙年展,巴塞爾藝術博覽會等國際性藝術大展。

金陽平的作品在風格和色彩上格外粗暴,歸為“B級繪畫”。雖然作品可以被識別為繪畫,但他以幕布的方式呈現,有一種零時和偶發感。他的作品以特寫與放大鏡頭的手法,面對當下頗具魔幻與詼諧的現實,通過幕布繪畫的方式演繹著一幕幕人間劇場。其物質本身的信息屬性與自我異化的圖像疊加交織出錯綜復雜的視覺系統。

在藝術主題上,金陽平更多地關注社會性與繪畫的關系,并延展繪畫,裝置,劇場的身體空間與媒介外延,在藝術手法上較為明確的將繪畫從西方透視學推向東方線性的實驗之中。

藝術家的繪畫過程圍繞:狀態、觀念、對抗、明晰、模糊、確立、問題、時間、疊積等關鍵詞展開。這些關鍵詞匯鏈接起來的繪畫關系,便表現出了金陽平的繪畫語法。他的繪畫線索,由前期繪畫的城市景觀延伸到城市主體關于自我與身份解讀。

《表情系列》

“表情系列”是來源于人們經常使用的表情包,金陽平用繪畫的形式進行慢鏡頭分解,然后再進行動畫,畫有鼓掌系列等。手勢極具肢體力量,社會主義表情包在分解動作和慢鏡頭處理當中,時間的停留會讓人有更強烈的歷史記憶。藝術家以此探索繪畫語言的一種物質性純粹導向,通過媒介物質的語言交流,讓觀者在視覺與畫面之間的距離更加切近。面對物質媒介的獨特語言,易于達成與情感之間的對話。畫面本身可以感染人,當然也能治愈人。

“幕布繪畫“是最近幾年來金陽平一直致力于開拓的媒介。它從我們對形式的感知上就區別于精致而完美的框上作品,配合藝術家粗暴的繪畫風格,更是給人一種臨時性,未完成感。相反,任何框上繪畫只要一進入白立方,都自給自足的成為一個完美的主體,毋庸置疑的對外宣誓自我的獨立美學價值。而幕布讓人聯想到臨時而簡陋的表演背景,也用于某些商業宣傳,它創造一種看和被看的儀式,一種劇場性“事件”,或一種歇斯底里的尖叫。

一一藝術家、藝術評論家、上海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PACC)理論工作室研究員、國際公共藝術協會(IPA)研究員 姜俊

金陽平以繪畫為主,表達著中國平民、中產者乃至高收入人群的精神狀態—一和焦慮、憤怒相隨的,是無奈、消沉。從體形、相貌到衣著,這些人都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人。但在金陽平的作品中,他們的肉身被這些情緒填充后,每個人的外形都發生著微妙的變形。

一一藝術批評家、策展人、《藝術時代》雜志執行主編杜曦云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藝術與科技方向教授、博士生導師

某集體ART+TECH創意總監

中央美術學院版畫學士學位

美國阿爾弗雷德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電子綜合藝術專業碩士學位

曾榮獲德國IF設計獎

紅點設計獎

德國設計特別獎

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等

《飛鳥集》互動影像裝置1200×200cm 2019

《水日》互動裝置 尺寸可變 2021

《水曰》

是一件結合AI人工智能技術的互動裝置作品,觀眾可以通過私密性的語音輸入方式來與池塘中的水“交談”,而水則會以其原生的語言(漣漪)來回應。這件作品作為藝術家“萬物有靈”創作計劃之一,以“藝術與科技”的方式來探討萬物有靈的哲學命題。作品嘗試把科技作為靈媒,讓自然以一種超自然的“自然語言”來發聲和顯靈,通過重建人與自然的超級鏈接,喚醒我們在文明進程中遺失的對自然的敬畏感。

《飛鳥集》

是一幅運用中國宋代花鳥畫視覺語言再造的數字花鳥長卷,作品蘊含著“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詩情畫意,寫意著天地萬物和諧共生、萬象自在的美好境界。長卷中富于文入畫精神的自然圖景會隨著季節和天氣的變化而實時演變,由此賦予了作品一種生命感,令畫卷成為了大自然的詩意鏡像。畫面中形態各異的飛鳥意趣盎然地與現場觀眾互動,亦讓作品成為了人與自然的交互界面。

《預見:有趣的世界》影像靜幀互聯網參與式藝術項目2021

《情緒幾何》3.0互動裝置 尺寸可變 2021 與許晨陽、劉正奎合作作品,由未來論壇和錫純公益資助完成

《情緒幾何》

《情緒幾何》3.0是藝術家費俊與代數幾何數學家許晨陽以及心理學家劉正奎進行跨學科合作的藝術實驗項目的階段性成果。作品邀請觀眾在互動裝置的暗箱中觸摸幾何模型,觸摸的情緒會通過心率等生理數據采集設備記錄并計算出來,這些情緒數據會按照三種氣質類型影響與之相匹配的初始幾何圖形,生成一個個“因人而異”的情緒化的幾何圖形,并最終通過自動粉筆機械裝置繪制在黑板上。作品從代數幾何的抽象性和純粹性中獲得啟發,并嘗試把數學對現實世界提純化的解釋與藝術對現實世界復雜化的解讀結合在一起,完成一次同時處于現實之上和現實之中的藝術實驗。

《有趣的世界》裝置二 互動影像裝置 尺寸可變 2019

《?!ぁ肥謾C應用程序 尺寸可變 2019

費俊的藝術“局外”角度和他以藝術的名義所構想的各種自然人與人工智能的結合方式為我們生動展示了藝術表達的多種“升維”可能。同時,也指引了一條調動大眾的文化主體意識與激勵“普度眾生”的精英情結有效統一的藝術路徑。費俊并沒有煞有介事地發布什么人機共生的藝術宣言,但他的每一件作品似乎都蘊含著一種舍我其誰的使命感。

一一合美術館館長 黃立平

以設計師或教育家身份介入到新媒體藝術領域的費俊,在某種程度上與沃霍爾其實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作為一個自稱為藝術界的“陌生人”,費俊在使用新的數碼技術進行藝術創作時,常常是從社會現實問題出發,而不僅僅是通過回顧藝術史的傳統方式進行創作。很明顯,這與許多藝術家都是大不相同的。

一一藝術批評家、合美術館執行館長、四川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魯虹

職業畫家

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國畫專業學士學位

日本京都市立藝術大學意大利濕壁畫專業碩士學位

《“溫度”系列》

創作于2021年的“溫度”系列,是對疫情以來人和生命的關注。畫面中隱約可以辨認人物形象,以蜷縮、背靠背又或相互依靠的形式,在充滿張力的輕松線條和堅硬緊張的短處線條的對沖張力下,是對不得不被迫停頓之后,人類和生命狀態的思考和感受。而觀者則在不同元素的引導下,回想到自身在那段特殊時期內身體的放松和精神的緊繃之間的種種細微的感受。

《“寂”系列》

“寂”系列中的線條相比其它系列更為簡潔,這對藝術家朱嵐來說,是一種更為艱難的取舍。在似是而非的形象背后,是一種退后的無言,是時間沖刷后留下的痕跡,是內在的沉靜、自信與堅韌。更是朱嵐對于線條“這一她選擇在自己的繪畫世界中為自己架起橋梁的藝術語言”的不斷精煉。無論是“柔軟”的“寂”系列1、系列2,還是布滿激烈沖突的“寂”系列5、系列4,都被朱嵐用寥寥數筆表達殆盡,這也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文人繪畫的至高審美。

《“人”系列》

不同于“溫度”系列中流露的溫情與放松的情緒,“人”系列中對硬筆線條的大量使用,以及線條表達的力度,都讓畫面更加充滿了緊張的氣氛。一種來自本能的自我保護和對外界壓力的反抗,在通過觀者對畫面的閱讀中躍然而出。

僅是線條并不足以給觀者建立完整的想象空間。朱嵐將墨堆聚在一起,將黑色色塊與線條抽象化,讓畫面更加飽滿立體。究竟是怎樣的人物經歷著何種情緒,每個人的理解各有不同。但這正是有趣的地方,人本是“人”系列的載體,但經過朱嵐以抽象和潛意識的描繪,當再將作品展現在人面前時,人看到的并非是真實的自我,而是另一個維度中,自己對“人”這一概念的全新解讀。

《共生器物》

“共生器物”的創作來自于朱嵐在疫情隔離期間和對日常生活器物的觀察和感知。當看似熟悉世界中的一切在突如其來的情形之下漸漸陌生,甚至變形。朱嵐在創作中經年累月錘煉的“線條”也開始生長出各異的類型,短促線條集結成如同對未知病毒的無法名狀般的情緒一樣的團塊和球體,細長松弛的線條則如同悠遠的宇宙深處傳達的對不確定的習性,墨與宣紙在干濕不同質地下的豐富細節,就如同蔓延開來的各類情緒,最終,在緊張、對撞、恐慌和釋然中,被定格在無形和有形之中。

北京服裝學院美術學院油畫系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西班牙藝術家

在廖家萍眼里,Cynthia Fusillo是一位成熟的優秀藝術家,她的作品充滿著對大自然的關懷,對人類的關懷,以及對自我的關懷。廖家萍喜歡Cynthia對植物(生命)的思考:世界就如“樹”(植物),它們有一張關系網,地面之上,地面之下,地上與地下,成長與死亡……它們互相交流,互相保護。藝術是萬物連接的手段,是與自己、與他人、與環境建立關系。

疫情之后,所有的交流都在一個暫停符之后尋找到了新的途徑,一切都變了。在兩位藝術家看來,其實變才是一種常態,變才是一種永恒的運動。被未知的世界所吸引,跳入未知,擁抱未知。在其中接受和欣賞自我在這個運動中的位置,把這一刻當作一個機會停下來,去傾聽并活在當下,這便是一種最好的自我關懷。

北京服裝學院雕塑專業

法國勒芒國立美術學院藝術系畢業

裝置和影像工作者

創意團隊ElementsEvolution聯合創始人/藝術總監

哥倫比亞藝術家

對于戴宸來說,這是第一次在沒見面的情況下跟一位藝術家合作創作。疫情時代下,戴宸和Oscar Salamanca全程線上交流。對戴宸來說,Oscar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熱情洋溢的藝術家,令她非常欣賞。Oscar的作品給戴宸很多啟發,看到他的作品便會涌現出無窮的靈感。

“Ctrl+”藝術項目是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下進行合作創作,在兩位藝術家看來,這件事就顯得特別有趣,遠距離合作帶來了信息差,這些信息差所包含的信息在某些時候甚至有宇宙黑洞那么大。戴宸跟Oscar兩人主要的通訊手段是郵件,而身在中國的戴宸個人非常享受郵件溝通的「非即時性」,相比社交軟件,郵件更像是從前的書信往來。在這個信息秒回秒發時代下,郵件往來的空隙里,讓她可以有更多時間思考,同時也減輕了社交軟件上等待回復的焦慮感。參與“Ctrl+”藝術計劃對兩位藝術家來說是創作的過程同時也是享受的過程,在這里他們的藝術創作似乎是前所未有的純粹和一心一意。

北京服裝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美國藝術家

“Ctrl+”藝術計劃是一個極具開放性的項目,對陳蕾來說,像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一回和新舊朋友的對話,一種文化的相互審視。在項目中,并不要求藝術家有共同的主題,也不固化合作的形式,自由、多元是它的主要特色。陳蕾和Miguel Carter-Fisher還發起了“Ctrl+”藝術計劃的子項目一一“融繪·畫通”活動,邀請了中美兩國共計28位師生共同參與。雙方交換照片,互畫肖像,力圖以人物繪畫的形式探索中美藝術家之間交流、對話的可能性。在這次活動中,藝術家的創作不受材料、技法的局限,人像繪畫給兩邊師生帶來了不同以往的藝術樂趣,也為本次交流增加了更多的思考和理解。

1992年畢業于北京工藝美術學校工業設計系

2004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美術教育系

2014-2015年就讀日本創價大學期間學習日本畫

2019年結業于上海美術學院巖彩畫創作高研班

中國書畫收藏家協會會員

北京巖彩學會理事

意大利當代藝術家

在馬楠眼中看來,“CTRL+”藝術計劃集結了50組分散在全球的藝術家,仿若被量子糾纏在一起,不同的是藝術家們需要開始相互了解對方。通過視頻,馬楠和意大利藝術家Manuela Ronchi Solfrini相識了。在相識的半年里,兩位藝術家在聽不懂的語言、看不懂的文字中,通過繪畫和攝影的方式去了解彼此,在了解或是不了解的過程中,兩人完成了初步合作。馬楠認為,即使最終兩人的作品完成了,其實也不一定足夠了解對方,但這也是這個藝術計劃的魅力之一,正印證了那句“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南京藝術學院藝術學學士

北京師范人學藝術碩士

未來設計學院、未來設計創新研究中心成員

葡萄牙/美國當代藝術家

在“CTRL+”藝術計劃中,中國藝術家邱雨夔與生活在葡萄牙的美國藝術家Sarah Kilgallon通過互聯網遠程合作的方式進行藝術創作,創作內容主要包括詩歌與攝影。

Sarah擅長攝影與寫作,兩位在文學方面有很多的交流。英語語言文學、羅曼語言文學、語言學以及文學史、哲學史方面的探討促使兩人開始實驗性的文學寫作?;谄胀ㄕZ言學的研究成果,兩人試圖通過同時使用多種語言進行詩歌的創作,使得敘事、抒情、議論足以超越語言與民族的藩籬。

在創作這首長詩的過程中,南京的新冠疫情再度襲來,邱雨夔被迫在酒店中繼續寫作。他借病毒變種“德爾塔”之名,將這首長詩命名為《Delta》。在最初的寫作過程中,兩位用對詩的方式,以英語、意大利語、葡萄牙語為主要的媒介,創作出混合了多種語言的“藍本”。隨后將這個版本分別翻譯為漢語、英語、意大利語和葡萄牙語四種版本,一如文藝復興時期使用俗語翻譯及解釋《圣經》那般。瘟疫使得人類社會發生了劇烈的變動,在瘟疫之后人們會對世界重新進行反思與建設,在經濟再度繁榮的時候,文藝也將再度復興?!禗elta》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寫成的。對于之后的創作,兩人將繼續與詩歌相關的視覺藝術創作,形式也將涵蓋攝影與繪畫。

北京服裝學院美術學院油畫專業曾服役于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南海艦隊

英國藝術家

通過“Ctrl+”這個項目,Lola Awada與朱相寬以合作的方式參與到此次的藝術創作中。起初對于他們來說,這次合作可能是一場災難,也可能是一次突破,因為兩位藝術家的生活背景、閱歷有著非常大的不同。軍人和教育工作者身份的經歷使得朱相寬一直在多角度的生活閱歷中尋找創作素材,去追尋真實和具有普世意義的作品,強調“最重要的不是藝術,而是生活本身”。Lola出生于貝魯特,是法裔黎巴嫩人。在她三歲時,黎巴嫩爆發了戰爭,從那時起,她的成長經歷就充滿了多元和不確定性。因此她的作品往往跨越自然、人性、靈性、魔法、幻想和“硬現實”,總是試圖從最悲慘的主題或事件中創造出具有視覺吸引力的形象。

在朱相寬和Lola的合作中,他們在不同中找到了大同:經過很多次的溝通和嘗試,找到并推翻多個主題后,他們最后確定了“愛——一個不同的視角”為創作主題,試圖在所有的這些不同中找到和諧共處的方式,來體現一種關于大愛的包容。這與后疫情時代世界各地的對抗和沖突的態勢形成對比,正如策展人喻高所倡導的“沖突對抗會持續存在,與其浪費時間去探討人之初是善是惡,不如設計一個游戲,去激發彼此的‘善’”。

南非羅德斯大學藝術史專業博士生

日本藝術家

張麗方與Jun Itoi兩人分別生活在南非與日本的兩個小鎮:馬坎達(Makhanda)和中之條(Nakanojo)。在交流之初,他們從各自所在的地方聊起,試圖在相距千里的兩個小鎮之間建立某種關聯:這兩個地方都很安靜,但都是藝術盛事的舉辦地一一南非國家藝術節和中之條雙年展,比如馬坎達的缺水和中之條的水土保護。逐漸的,在張麗方和Jun Itoi不斷交換文字與圖像的過程中,這種(無)關聯性開始轉向兩人作為個體與所生活的空間的關系:他們工作的場所。兩人看到的老建筑,遇到的一棵樹,還有那穿透樹叢的光。目前,張麗方與Jun Itoi的合作仍然處在交換所見所感的階段。張麗方說道:“現在看來,橫跨半球的小小效應顯然已經發生。有時候,我也會將自己看到的一道光認作生死世界的連接,而這正是Jun所相信并通過作品表達的?!?/p>

北京服裝學院中國畫專業

加拿大當代藝術家

對郭墨琪來說,同一位完全陌生且地域跨度如此之遠的藝術家合作還是頭一次。在喻高老師把Elizabeth Wood的作品網站推送給他的時候,郭墨琪看完當下即同意了這次的合作。在某種意義上Elizabeth Wood的創作出發點和郭墨琪很接近,兩人都希望在作品中表現對人性的體會和一定程度的社會關懷。郭墨琪和Elizabeth的合作異常順利,根據Elizabeth在俄羅斯的駐留作品(有關契訶夫文學),他們很快確定了共同的創作題材(契訶夫和書)?;诰嚯x的原因,兩人會根據共同選定的關鍵詞各自創作作品,亦或是共同創作能夠克服物理距離的作品。截至目前,兩人已經創作了兩首有關人性詩(主要由Elizabeth創作,其中使用了契訶夫文學作品中的高頻詞)和幾件正在完成的實體作品(該部分由郭墨琪完成)。

合作中非常有趣的是在認識之前,郭墨琪并不知道Elizabeth的年齡,兩人一直溝通十分順利。根據Elizabeth的作品,郭墨琪猜想Elizabeth可能是一位四十歲甚至更加年輕的女性藝術家。當Elizabeth在郵件中說她馬上要過70歲生日時,郭墨琪大吃一驚,他第一次看到一位70歲的女士是如此的有活力、有求知欲,有強烈的好奇心去接受新事物,這給他的觸動非常深。

猜你喜歡
藝術家繪畫創作
Jazz
小小藝術家
小小藝術家
歡樂繪畫秀
歡樂繪畫秀
歡樂繪畫秀
創作失敗
關于《翔》的創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