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治療面神經炎的臨床療效分析

2021-01-04 00:09樊晨陽
中國藥學藥品知識倉庫 2021年13期
關鍵詞:面癱臨床療效

樊晨陽

摘要:目的:評價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治療面神經炎的臨床療效,進行療效分析。方法:2014年1月~2014年12月,對照組、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觀察組將針灸替換為穴位注射鼠神經生長因子。結果:觀察組治愈率40.0%、愈顯率72.5%高于對照組20.0%、42.5%,無效率10.0%低于對照組3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愈者病程、年齡低于未獲得治愈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治療面神經炎的臨床療效較好,但療效受病程、年齡影響,需及早就診。

關鍵詞:面神經炎;面癱;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4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13--01

面神經炎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多見于中老年患者,與受涼、疲勞、面部水腫等因素有關,患者以面癱、面部痙攣等為主要癥狀表現,治療難度大,影響患者社交生活,損害心理健康[1]。臨床資料面神經炎的主要方法包括用藥、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心理治療、物理治療等,穴位注射藥物費用低、操作簡單、安全,不良反應發生率低。神經生長因子是一種神經營養因子,具有促進神經元胞體存活、軸突定向再生與髓鞘生成等作用,是治療周圍神經疾病的重要藥物。本次研究試評價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治療面神經炎的臨床療效,進行療效分析。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2014年1月~2014年12月,醫院神經內科收治的面神經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參照《神經病學》標準診斷,明確確診;②年齡18~65歲;③病程<24個月;④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不符合納入標準;②哺乳期、妊娠期女性;③精神、認知障礙;④其它原因引起的面肌抽搐等癥狀,如腦癱、三叉神經痛;⑤依從性差;⑥合并其他類型皮膚病。共納入患者80例,其中男32例、女48例,年齡19~61歲、平均(38.4±10.8)歲。病程(10±9)個月。面癱17例,面肌痙攣63例(Ⅰ 級4例、Ⅱ級12例、Ⅲ級29論、Ⅳ級5例)。據就診先后順序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40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等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祛除病因,針對病毒感染,給予抗病毒治療,滴眼藥水保護暴露眼角膜,醫囑患者每日對面癱面肌按摩,每次5~10min,每日5-6次,同時遵循面部神經分布與面癱、痙攣所在神經,取穴,進行常規針灸治療,平補平瀉法,留針30min,1次1日,1日1個療程。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不進行針灸,采用 穴位注射鼠神經生長因子,舒適體位,2ml注射器30U鼠神經生長因子+2ml注射用水。局部常規消毒,在患側面部神經區域,選擇下關、陽白、四百、地倉等穴位,選擇3-4個穴位注射,斜刺入穴位,入針達到肌層以下,回收無血緩緩注入藥液,每隔穴位0.2~0.3ml,不超過0.5mL。前3周每周2次,第4-5周,每周1次,5周一個療程。操作需嚴格遵守無菌操作標準。

1.3療效判定

(1)治愈,面癱、痙攣癥狀消失,3個月無復發;(2)顯效,癥狀緩解,痙攣消失,療效維持3個月及以上;(3)有效,癥狀緩解,抽動次數減少,或3級抽搐緩解,無面容改變;(4)無效,癥狀無明顯改善。

1.4統計學處理

收集數據建立WPS xls數據表,以SPSS18.0軟件進行數學統計,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或非參數檢驗,計數資料以數(n)或率(%)表示,比較采用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治愈率、愈顯率高于對照組,無效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療效分析

治愈者病程(8.7±5.4)個月,未獲得治愈者(11.2±0.4)個月,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愈者年齡(34.4±6.4)歲,未獲得治愈者(43.0±8.3)歲,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神經生長因子主要分布于腦組織、神經節等組織與骨骼肌細胞、平滑肌細胞等西部中,但含量十分有限,一旦相關病變,極微量便可治療疾病。鼠頜下腺與人生長因子同源性高啊90%,具有較高的表達水平,可用于面神經炎治療。鼠神經生長因子與受體結合后,可產生富含NGF具有生物活性的小泡,小泡被逆轉暈倒胞體,啟動聯級反應,發揮多種生物學效應,產生生物活性,可促神經元存活、發育、分化、再生與正常結構與功能維持,對損傷神經修復具有重要的調控作用。通過穴位注射,將藥物注射到相應的神經節點上,發揮藥理作用,修復損傷神經,結果顯示觀察組療效優于對照組。需注意的是,觀察組療效受患者年齡、病程等因素影響,反映了不同患者就診意愿差異,以及病程對療效的影響,長病程患者神經元損傷更嚴重,同時修復可能性更低,年齡相對較大的患者合并可損傷外周神經疾病風險更高,如糖尿病,進而影響療效[2]。

參考文獻:

[1]夏磊,竇寧寧,王永南,等.面肌痙攣發病機制新假說[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2013,7(18):8539.

[2]李萍,盛志業,柳少為,等.神經生長因子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J].現代康復,2010, 5(15):73.

猜你喜歡
面癱臨床療效
中醫針灸推拿與中藥聯用治療面癱的臨床分析
周圍性面癱應用針刺聯合雷火灸治療的效果評價
針灸聯合面部推拿治療面癱效果好
你知道面癱針灸治療嗎
面癱式表演
探討氯吡格雷預防冠心病介入治療心血管的臨床療效
131碘治療甲亢患者的后期隨訪效果分析
枸櫞酸咖啡因治療早產兒原發性呼吸暫停臨床分析
微創手術治療胃潰瘍42例臨床分析
研究腹腔鏡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術中的臨床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