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動脈夾層風險評分聯合CT平掃早期診斷主動脈夾層的價值

2021-01-05 16:37徐易江廣斌胡必富
中國醫學創新 2020年36期
關鍵詞:征象夾層敏感度

徐易 江廣斌 胡必富

主動脈夾層(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因各種原因導致主動脈壁層的分離,形成主動脈真、假腔[1-3]。血液沿主動脈長軸順行或逆行延伸,真、假腔間內膜片擺動改變著血流動力學狀態[4],受累動脈可使相應供血臟器發生急性缺血性并發癥[5],甚至導致患者迅速死亡。對AD的診斷主要還是依賴于影像學檢查方法,目前作為診斷AD“金標準”的DSA血管造影有著高昂的價格且屬于有創檢查,因此臨床常用的確診方法主要是CTA檢查,許多試驗表明CTA與DSA對AD的診斷正確率幾乎一致[6]。雖然CTA較DSA而言價格更容易讓患者接受,但是其圖像處理及報告結果耗時長,可能會延誤患者最佳診治時間。CT平掃相對而言更加便捷,可成為AD早期診斷手段,僅憑CT平掃又可能造成過多漏診。因此希望結合CT平掃探尋出一個有效的診斷方法或模型來早期準確預測AD,讓患者早期及時得到專業相關科室的臨床診治,提高該病早期診出率的同時減低漏診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收集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院診治的疑似AD患者的資料,排除臨床病史資料不全者,所有患者均通過GE 64CT Revolution HD行胸、腹主動脈CTA確診,最后共收集61例符合要求者,其中男46例,占75.4%;女15例,占24.6%;年齡30~81歲,平均(57.26±12.13)歲。AD患者47例,非AD患者14例(正常9例,壁間血腫4例,動脈瘤1例)。

1.2 主動脈夾層風險評分及分組 依照歐洲心臟協會(ESC)2014年發布的《主動脈疾病診斷和治療指南》[7],將其中12項相關臨床風險指標分為大類:(1)高風險誘因,主動脈疾病家族史、馬凡綜合征、已知瓣膜疾病、近期主動脈手術史、已知胸主動脈瘤;(2)高風險疼痛特征,胸腹部突發痛、劇烈痛、撕裂樣痛;(3)高危體征,雙上肢血壓不對稱、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主動脈瓣功能不全、休克/低血壓。在每個分類中,0分為無臨床相關風險指標出現;1分為在同一類別中出現一個或幾個臨床相關風險指標。將三大類得分相加,得到AD風險評分總分(0~3分)。根據所得總分,再將其分為低風險組(0分)共4例,男3例,女1例;中風險組(1分)共51例,男38例,女13例;高風險組(>1分,即2~3分)共6例,男5例,女1例。

1.3 統計學處理 運用Excel整理數據,采用SPSS 19.0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與計量資料分別用頻數及()表示。采用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變量與因變量間的關系,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挑選與AD具有明顯相關性的CT征象聯合AD風險評分構建模型,通過ROC曲線分析模型診斷價值。

2 結果

2.1 三大類別風險指標分布情況 在三大類臨床風險指標中,具有高風險疼痛特征者人數最多;在高風險誘因中,近期主動脈手術病史患者人數最多;在高危體征中,休克/低血壓出現的次數最多。見表1。

表1 61例患者臨床風險指標分布

2.2 主動脈夾層風險評分 按照AD風險評分結果,中風險組在臨床懷疑AD或CT平掃檢查懷疑夾層的患者中出現的人數頻次最多,見表2。

表2 三組主動脈夾層風險評分

2.3 61例影像征象數據分布 歸納統計以下5個影像征象在疑似AD患者中的分布情況,腔內內膜影,即主動脈腔內見線樣稍高密度剝離的內膜影,在CT平掃檢查懷疑夾層的患者中出現的次數最多,見表3。

表3 61例影像征象數據分布

2.4 CT征象與AD的相關性分析 通過二元logistic線性回歸分析研究AD與以下5個影像征象的相關性,得知內膜鈣化斑內移及腔內內膜影這兩個征象與AD存在明顯相關性,見表4。

表4 CT征象與AD的相關性分析

2.5 ROC曲線分析模型診斷價值 根據相關性分析結果,選擇與AD有明顯相關性的CT征象與AD風險評分構建了診斷思路模型并做ROC曲線分析;規定在主動脈夾層評分(>0分)、內膜鈣化斑內移及腔內內膜影三者中出現2個或2個以上征象即可診斷為AD。見圖1和表5、6。

圖1 各診斷指標的ROC曲線

表5 ROC曲線下面積

表6 ROC曲線敏感度與特異度比較

3 討論

AD起病迅速,病情兇險[8-10],是心胸血管外科的急危重癥,也是急診科常見的致死性疾病之一[11]。如不及時積極干預治療,其死亡率每小時可增加1%~2%[12],約50%的患者在48 h內死亡,7 d內死亡率達60%~70%[13],14 d內死亡率高達74%,如不進行有效的臨床干預治療,其3個月內死亡率高達90%[14-16],而及時合理干預的AD患者死亡率明顯降低[17-18]。

AD無典型的首發癥狀,大多因胸腹部疼痛就診,但也有部分患者就診時,因夾層分離進展過程遲緩,慢性牽張刺激導致痛閾提高而不易產生痛感,而無明顯的疼痛病史[19],僅因身體不適前來就診,由于癥狀隱匿[20],多被急診分流至非心胸血管外科,而忽視了AD的可能。部分患者雖因疼痛就診,但就診時伴其他常見急性病的典型癥狀,如頭暈、乏力、惡心、嘔吐等時,由于部分急診科醫師缺乏對AD的警惕性及臨床診斷經驗欠缺,易被誤診為其他疾病[21]。還有部分患者僅因胸腹部疼痛就診,其他臨床癥狀或體征無任何異常且能自主就醫,急診科醫師通過詢問病史無法診斷而懷疑AD。CT平掃是此類患者早期診斷或排除診斷的重要手段。文獻[22]報道,CT平掃各征象的組合可提高其診斷AD的準確率,因此CT平掃作為此類患者的診斷或排除診斷依據,不僅快速且費用較低。由于CT平掃的這些特性,讓前來就診的患者都能達到AD早期篩查目的;對于高度疑似AD患者可先迅速做出臨床干預,再通過CTA確診[22-23],這樣可以縮短患者處于危險中的時間。

本研究對AD的臨床相關風險指標及其CT平掃影像征象進行分析,發現當以AD評分>0分作為及時診斷AD標準時,其敏感度為91.5%,特異度為0。當以內膜鈣化斑內移作為診斷AD的指標時,其敏感度為46.8%,特異度為85.7%,以腔內內膜影作為診斷AD指標時,其敏感度為53.2%,特異度為92.9%。CT影像征象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均較低,無法僅憑單一征象作為診斷AD的標準,與文獻[24-26]一致。以本研究構建的模型作為診斷AD的指標時,其敏感度為80.9%,特異度為85.7%,敏感度與特異度均較高,但與文獻[27]報道的CTA診斷AD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存在一定差距,需后期進一步研究。目前筆者構建的診斷模型已達到診斷要求。在臨床工作中,通過主動脈夾層診斷模型,即使是非心胸血管外科專業的急診醫生,也可以根據主動脈夾層診斷模型做出快速反應并做出初步診斷,使得患者能夠得到相關科室臨床醫師的專業針對性干預,這樣可以縮短患者處于危險中的時間,迅速分流患者。但僅通過CT平掃不能全面評價主動脈夾層分型、累及范圍、破口位置、有無血栓等情況,還需在及時、必要的處理后,完善CTA檢查。

綜上所述,AD風險評分(>0分)聯合CT平掃在AD及時診斷中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均較高,可以此作為AD的診斷工具模型。

猜你喜歡
征象夾層敏感度
產前超聲間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體發育不全診斷中的價值
Lung-RADS分級和CT征象診斷孤立性肺結節的價值
假體周圍感染聯合診斷方法的初步探討*
整層充填流動樹脂與夾層技術在深楔狀缺損修復中的比較研究
淺談夾層改造常用設計方法
一種基于屬性的兩級敏感度計算模型
壓縮載荷下鋼質Ⅰ型夾層梁極限承載能力分析
血清腫瘤標記物CA125、HE4與多層螺旋CT征象聯合對卵巢癌的診斷價值
隔夾層參數對底水油藏注水效果影響數值模擬研究
——以渤海A 油藏為例
蝶鞍分區聯合影像征象對鞍區占位性病變的診斷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