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融合工匠精神的課堂教學設計*

2021-01-06 01:54
化纖與紡織技術 2021年5期
關鍵詞:機械設計工匠機械

邢 龍

張家界航空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張家界 427000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應該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優秀案例,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設計,創新教學載體,培育一批育人效果顯著、工匠精神功能明顯的示范課程,提升課程育人能力。首先,了解機械制造學科的發展和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課程特色和學習方法;其次,在了解中外制造業發展的歷程中融入思政要素,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發青年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立志獻身祖國的遠大理想,堅定“四個自信”、牢樹“四個意識”;最后,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樹立遠大的理想。

1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融合工匠精神的課堂教學設計內容

1.1 課程思政建設方向和重點

回顧我國機械設計的發展歷程,從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到成為機械制造業大國,再到邁向制造業強國。剖析產生差距的深層次原因,制造技術的重要性、社會發展與機械制造技術密切相關,制造技術是科學技術物化的基礎,機械制造技術是所有工業的支柱和國防后盾,其課程是機電一體化、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數控技術等機械類專業的基礎課程[1]。通過企業研究結合專業特點,確定本課程的建設方向是從課程專業知識出發,融合課程工匠精神元素,以提升學生文化素養、職業道德和家國責任為重點,圍繞專業認同、家國情懷、文化修養、法治意識、道德修養五大元素開展本課程的相關建設。

1.2 課程建設目標

在專業學習中,通過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團隊責任、大局意識等。結合“中國制造2025”、中國發展規劃、相關時事新聞、歷史人物、勞模工匠等,讓學生真切感受國家的強大,提升學生的家國情懷、人文素養、職業道德等,增強學生的機械制造專業使命感和責任感,傳承和弘揚中國工匠精神。

1.3 挖掘課程思政內涵,梳理課程思政元素

深入挖掘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工匠精神元素,主要體現在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以及生態文明四個方面。在精神文明的人生觀中,充分利用每一章的導學內容,明確告知學生本章的學習內容、學習目標,包括思政目標。讓學生明白嚴謹工作態度的養成非一朝一夕,需要不斷積累。通過導學內容,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勇于面對困難,樹立迎難而上的積極價值觀;需在每節課PPT 結束后,送給學生一句名言警句,激發學生的正能量。

此外,需結合具體案例,在講解凸輪機構、齒輪機構等章節時,引入“記里鼓車”“司南車”等古代發明,以此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文化認同感,樹立文化自信與集體榮譽感[2]。在講解機械的組成時,說明機械由很多機構、零件組成,其中一個零件失效,整個機械將無法完成功能,以此提醒學生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在職業道德方面,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設計無小事,應誠實守信,利用智慧樹平臺對學生平時的學習進行嚴格考核,對考勤、測試、作業嚴格把關,培養學生對自己負責任的學習態度。在團結協作方面,開展小組作業及小組任務,加強團結協作的精神。在生態文明講解部分,要結合具體案例,比如講解機構設計時,告誡學生在設計的過程中要注意節約資源、綠色環保、降低成本、優化設計,樹立愛國精神的相關元素。

2 課程思政的具體教學實踐

2.1 教育資源的建設

不斷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結合打造“首善之區”、工業博物館、智能制造產業教育區等,通過這種虛實結合的手段向學生介紹我國的機械發展史,使學生掌握其發展趨勢及規律。同時,課程制作工作需開發配套專業課程視頻資源等,包含機械發展史、行業先驅、大國重器和大國工匠等相關內容。

2.2 課程建設模式和方法路徑的創新

本課程以智能制造崗位需求為導向,以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培養為重點,以國際國內職業標準為依據來強化課程教學內容,結合《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設計認識減速器、靜力學在機械中的應用、材料力學在機械中的應用、常用機構的認識與應用、機械傳動設計、軸系零部件的設計與選用、機械連接、減速器設計8 個教學項目,共49 個教學任務。任務設計融入課程工匠教育,將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法制教育、以學生為中心的混合式課程融入教學過程,結合課程知識點引入相關科研項目和工程案例,通過科研項目使學生對理論知識產生直觀認識的同時,也了解到如何運用相關知識理解機械領域復雜工程問題的原理,這將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

在理論內容中,引入包括“大國重器”“超級工程”和“機械發展史”等拓展內容,發掘機械設計知識體系中自帶的科學價值觀,以機械發展中閃耀的先輩楷模為表率,在思想上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努力拼搏和勇攀高峰的工匠精神。在實踐環節中,提出以“機械之美”的機械設計理念為主體,開展“機械之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對機械的熱愛之情。同時,結合線上平臺的使用,本課程已相繼在職教云、學習通、學習強國等平臺開設課程,結合虛擬仿真軟件,使得學生可以隨時隨地自主地學習課程內容。

此外,借助于課程設計、科創大賽、“互聯網+”等大學生創新實踐活動,在課程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創新作品的設計和制造,增強學生實踐能力[3]。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體驗作品從圖紙到實物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既培養了學生吃苦耐勞、努力拼搏的工匠精神,又能增加學以致用帶來的成就感,增強學生從事機械制造業的意愿。

3 課程評價與成效

3.1 考核評價的方法機制

通過過程性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利用教學平臺實現全過程、全方位的考核機制。過程性考核可以通過學生的課堂表現,如案例討論、成果展示等環節,考核學生的職業素養、吃苦耐勞的工匠精神、協同合作的團隊意識等??己瞬捎媒處熢u價、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各占一定權重的考核方式,如此學生能夠更自覺地完成學習,教師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進行教學,講課也必定更有激情,進而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3.2 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成效

通過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學生課堂表現和期末考試成績得到了很大提高,優秀率達到了60%,及格率達到了95%,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也隨之提高了。近兩年,機械設計專業學生獲發明杯、互聯網、科創大賽等獎項越來越多,學生的職業素養、創新創業能力、社會責任感、愛國情懷都得到了較大提升。

3.3 課程特色與創新

學校以“君子人格、大國工匠”的課程為精神主題,依托工業博物館、智能制造產業教育區,將“求真求實”和“機械之美”的機械設計思想貫穿于教學,激勵學生將個人理想同國家和民族的事業相結合,肩負起中華民族崛起的重擔。開展“三全育人”實踐,將課程思政融入第二堂課,讓學生在創新創業活動過程中注意提升自身的思想品德修養,學會如何更好地為國家發展盡自己的一分力量。修訂課程評價體系,將團隊合作(責任意識)、方案中的環保意識和操作中的安全意識、職業素養、工藝規范等一系列因素納入項目成績評價指標。如在機械設計專業期末考試綜合設計題中,將創新設計、節能環保、公共安全、科學精神等元素融入其中,使工匠思政元素占課程總成績的30%左右,從而將思政真正體現在課程的教學效果中。

4 結束語

在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教學中,需要論述其制造技術的發展趨勢及其重要性,在論述我國制造技術的發展歷程時,適時融入思政元素。如在新中國建立伊始,大批愛國科學家毅然放棄國外優渥的生活和學術條件,回國投入百廢待興的祖國建設,逐步完善了我國門類齊全的工業基礎,為改革開放后的騰飛打下了堅實基礎。老一代科學家的奉獻精神和獻身精神可以激勵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使其樹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力量的遠大理想。但同時必須看到和發達國家的差距,青年學生需要為之不斷努力學習機械設計專業的課程。

猜你喜歡
機械設計工匠機械
人工智能技術在機械設計與制造中的應用
90后大工匠
自動化技術在機械設計制造中的應用
工匠風采
調試機械臂
自動化技術在機械設計制造中的應用探討
工匠神形
關于三維CAD技術在機械設計中的應用
簡單機械
工匠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