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暖暖的炊煙

2021-01-06 14:09吳曉波
科教新報 2021年46期
關鍵詞:性子生火木柴

吳曉波

小時放牛,對炊煙最是癡迷。傍晚時分,老農荷鋤而歸,雞鴨嘎嘎入圈,村巷人影婆娑,鄉村沉靜恬淡,宛如一幅古典而又幽然的水墨畫。此時,炊煙從各家各戶的煙囪里冒了出來,有的長袖裊裊,娉娉婷婷;有的粗獷豪達,膀大腰圓,或濃或淡,忽高忽低,在牧童晚歸的樹笛伴奏下,一通農家味十足的鄉下芭蕾,便扭出了小村的無限生機和旺旺的人氣。

長年累月與灶膛和柴火打交道,母親最懂炊煙的脾性和靈性。母親說,這生火做飯,如果用的是山上采下的堅硬木柴或茅草,韌性好,耐力強,這生出的炊煙,就會纖細纖長,雪白干凈,在天上也會爬得又高又遠,如一柱擎天,久久都不會散去;如果用的是稻草和桔桿類,水分高,耐力差,這生出來的炊煙呀,就會又濃又黑又粗,剛出來時聲勢浩大,威風八面,但在天上爬不了幾下,就會跌落下來,還會嗆人。這炊煙除了與生火用材的質地相關,也和女主人的性格相關。這性子急的呀,就想一口吃上現成飯,前一把火還沒有燒盡,這后一把火就急不可耐地往灶膛里添,這生出來的炊煙就會粗細不均,濃淡不一;女主人性子平和的,生火做飯如慢火烹江鮮,不緊不慢,恰到好處,這生出來的炊煙就會線條明朗,細遠綿長。光看炊煙,母親就能分辨出炊煙的姓氏來。

一部蘊含著豐富生活哲理的鄉村詞典,被母親說得津津有味。

記得中學時,大多學生都是步行走讀,一早就要趕十幾里山路到校,炊煙總是伴著母親第一個早起。天剛蒙蒙亮,吃完母親做好的早飯便和伙伴們結隊出發了。走出幾里地,立在山崗上,回頭一望,這時村里的炊煙一個個都起床了,在小村的上空閃轉騰挪,纖纖裊裊,如煙如詩,恰如《詩經》里那位頭頂白露,蒹葭蒼蒼,在水一方的白衣翩翩女子,目送著我們這群迎著朝霞的上學娃。

朔風吹來了白雪。踩著咯吱咯吱的雪花放學回家,老遠就看見了老屋頂上的那縷炊煙,白凈干爽,身姿挺拔,筆直纖細,揮著手勢向我打著招呼。這是入冬之前,母親早就備足了山上砍下的木柴,生完火,做完飯,余下的炭火斂入火盆,陪我度過一個又一個寒窗苦讀的夜晚。

如今,炊煙也像母親一樣,老了,瘦了。

但我始終認為,炊煙是詩性的,是有生命的,是有根的,深深地嵌入了村莊的骨髓,也深深地融入了我們的血脈。有炊煙在,鄉村就在;有炊煙在,親情就在;有炊煙在,母親就在。

猜你喜歡
性子生火木柴
牛年生人初之氣運氣養生
為什么樹用年輪判斷年齡
柴與炭
生火取暖要開窗
燃燒,或者火
“好奇”的代價
鞭炮
水能生火
馱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