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區群眾文化活動中合唱作品的改編及創作研究

2021-01-06 07:42謝永紅
人物畫報 2021年3期
關鍵詞:文化活動

摘 要:合唱藝術具有顯著的社會功能和教育效用,有助于增強集體意識、磨練團隊精神、拉近人與人之間關系、提升人們的生活熱情,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改編與創作社區群眾文化活動中的合唱作品,極有必要和意義,需要創作者正確把握作品的藝術特點、善于從本地音樂文化入手、堅持簡單和創新相結合的原則、積極聽取群眾建議,本文結合具體實例一一作了闡釋。

關鍵詞:社區群眾;文化活動;合唱作品

社會經濟的發展與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群眾對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國家需要加強共同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快速落實各項群眾文化工作,不斷提升廣大群眾的人文思想和精神素養。合唱作為一種音樂藝術活動備受群眾關注與喜愛,并且在社區群眾文化中占據重要地位,因此為了使群眾感受到音樂文化經典之美,享受合唱帶來的快樂,需要加強合作作品的改編及創作。

一、開展群眾性合唱活動的價值意義

我國合唱藝術異彩斑斕,文化歷史悠久。它不僅是一門優雅、動聽和美感極強的音樂藝術,而且具有極其強大的社會功能和教育效用。在社會功能方面,合唱藝術活動具有增強集體意識、磨練團隊精神、拉近人與人之間關系,以及促進人們熱愛生活的作用,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在教育效用方面,合唱藝術活動能夠加強情感熏陶、音樂知識學習、提升歌唱表現水平等,對于豐富人們的思想精神,提升人們的個性修養等均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一如蘇聯教育家所言之“合唱是任何教育工作都不可替代的重要形式”?;诖?,音樂工作者應當認識到開展群眾性合唱藝術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必須努力做好合唱作品的改編與創作工作,從而提升合唱藝術活動的號召力、感染力,促進群眾積極參與合唱藝術活動。

二、社區群眾文化活動中合唱作品改編及創作策略

1.把握作品藝術的特點

社區群眾文化活動面向的是群眾,服務的也是群眾,其目標是依托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和內容,對群眾進行文化熏陶,促使群眾在感受音樂文化藝術魅力的同時陶冶思想情操。就文化藝術活動而言,參與活動的群眾具有諸多差異性。從年齡上看,參與活動的群眾有幼兒、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從職業上看,參與活動的群眾有學生、教師、工人,以及其他職業人員。其中少部分群眾具有較高的藝術功底,也有部分群眾有過藝術學習經驗,但還有大部分群眾對文化藝術缺乏概念認識。從這個層面上進行考慮,就需要在合唱作品改編與創作時,有意識地降低和避免作品中的高度專業性,以便降低合唱的門檻,讓更多的群眾參與進來。然后利用更加貼合群眾整體音樂水平的合唱作品,幫助他們練習發聲技巧,掌握音高、旋律、和聲等音樂知識[1]。

此外,所改編及創作的合唱作品應具有時代性和地方性。比如《星光大道》《中國好聲音》《蒙面歌手》《我愛記歌詞》等音樂節目的出現之后,群眾對音樂表演有了更加濃厚的喜愛之情,參與音樂文化活動的熱情也空前高漲。在傳媒文化潮流的不斷發展下,合唱作品需要引入一些流行元素,以突出合唱藝術的時代性。同時大多數群眾是土生土長的本地居民,其思想內容和精神意識必然會受本地文化的熏陶與感染,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現出的態度、語言、行為等都會具有較強的“地方特色”。因此,在改編及創作合唱作品時,需要充分考慮這些問題,顧及到群眾的音樂意識。通過將地方性的文化元素體現在作品之中,以便符合群眾主體的音樂藝術審美觀念,滿足群眾對合唱音樂藝術的美的追求。

2.以地方音樂文化為主

藝術源自于生活,也能回歸于生活。我國傳統音樂藝術是古代勞動人民在生活與學習過程中提煉出來的音樂文化。它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智慧、情感、審美取向、價值觀念、思想精神等,能夠成為每個中華兒女的精神食糧和思想給養。在中華大地上,不同地區的音樂文化又有所不同,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和風格韻味,這就要求音樂工作者在編改和創作合唱作品時,需要從地方音樂文化入手,且主要著眼于以下幾點:

首先,音樂工作者要充分了解本地音樂文化,不僅要了解本地音樂文化背后的故事,也要善于從本地音樂文化形式和內容中找尋靈感和汲取經驗[2]。例如可以地方戲曲、器樂作品等為素材,進行相應的填詞和合唱形式改編,使相關音樂文化精髓得到傳承與發展。也可以融入地方民間流傳的故事,將其以合唱曲目的形式蘊含其中,以構建更加貼近群眾文化記憶的形式。這樣一來,不僅能突出地方特色和體現地方精神,還能使群眾學習到文化知識。

其次,每一個地方的傳統音樂文化中都有永恒不變的主題及內容,經過千年依然經久不衰,一直被人津津樂道和傳頌。比如關于勇敢、奮斗、愛情、青春、真理等音樂題材比比皆是,可謂來源于生活又根植于現實生活,是簡單純樸思想意識的體現。無論社會如何發展,這些內容都是骨子里的文化基因,是人們關注的永恒話題。因此,在進行合唱作品改編和創作時,音樂工作者要考慮到這一層面上的內容,要充分抓住人們內心深處所關注的話題,充分結合本地的音樂文化,用全新的形式改編和創作作品,使之在作品中完美地展現出來,從而進一步抓住群眾內心的音樂文化訴求,使群眾深刻感受音樂文化的內涵,享受合唱表演所帶來的感官快樂和精神滿足[3]。

3.堅持簡單和創新原則

如上文所言,參與合唱藝術活動的群眾音樂素養和演唱能力各不相同,這就要求音樂工作者應當堅持“簡單和創新”的原則,積極對合唱作品進行改編與創作。若作品中含有一定的專業性,勢必會使群眾“望而卻步”,制約其參與合唱活動的熱情。盡管這些專業性是可以通過學習來掌握的,但能夠參與合唱活動的群眾大多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學習音樂知識和技能的時間有限,參與技能鍛煉的機會較少,顯然作品中帶有較多或者較高的專業性是行不通的。

部分音樂工作者忽視群眾對音樂的訴求,為了突出自身在音樂藝術上的造詣,往往在作品改編與創作中大量使用專業技巧,使得音階調性、變音轉調等變得異常困難,遠遠超出了普通群眾對音樂的駕馭能力。這些作品看似高深莫測、千變萬化,但在情感表達上卻有明顯不足,實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所以在進行合唱作品改編與創作時,音樂工作者要清醒地認識到自身的職責與使命,要用簡單、易唱的合唱作品幫助群眾升華藝術素養和思想情操,切忌“炫技”[4]。此外,我國部分社區的合唱藝術活動中所選用的合唱作品過于陳舊,尤其《黃河大合唱》《讓我們蕩起雙槳》等歌曲雖是經典,但缺乏時代新意,很難激發群眾的演唱熱情,所以音樂工作者必須要結合群眾的音樂需求,加強合唱作品的改編與創作。

4.注重聽取群眾的建議

社區群眾合唱藝術活動不是專業的藝術表演,不能以技能訓練和競技為目標,應當充分發揮社會功能和教育效用,熏陶群眾的文化意識和陶冶群眾的思想情操。在進行合唱作品的編排和創作時,社區需要邀請專業的音樂制作人員進行藝術指導,以免降低合唱藝術的美感,使群眾感受不到藝術魅力。需要注意的是,社區群眾合唱藝術活動是面向群眾的活動,而非個人活動和專業活動,務必要注重傾聽群眾的心聲,汲取群眾的建議。為了調動群眾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可以堅持開放性原則,讓群眾參與到歌詞的編寫過程之中,或是改編吟唱旋律形式。如此一來,不僅能夠達到激發群眾參與活動積極性的目的,還能鍛煉和培養群眾的藝術創造力。同時音樂工作者也要與群眾進行多層面、深層次的思想交流,以獲取更多的創作靈感,不斷提升曲目編寫的質量和效率??偟膩碚f,音樂工作者應注重與群眾的交流,積極聽取群眾的建議,以便全面把握群眾對音樂文化的內在訴求,最終改編和創作出更適合群眾演唱的合唱作品[5]。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的社會背景下,社區群眾文化活動日益重要。為了促使群眾積極參加社區合唱藝術活動,需要做好相應的作品改編和創作工作。通過把握作品藝術特點、從本地音樂文化入手、堅持簡單和創新的原則、積極聽取群眾的建議等方式,才能改編和創作出滿足群眾的音樂需求,不失藝術性、朗朗上口的合唱作品,最終使群眾更好地享受社會文化生活。

參考文獻:

[1]張曉琳.從群眾性合唱的普及和發展談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新思路[J].中國文藝家,2020(02):252.

[2]楊靜.歡樂大家唱——從群眾性聲樂、群眾性合唱的普及和發展談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新思路、新做法[J].戲劇之家,2017(11):282.

[3]王音娜.文化館開展群眾合唱活動的意義與發展建議[J].中國文藝家,2020(06):284+287.

[4]凌琳.新時代群眾文化工作的創新與實踐——以廈門市海滄區群眾文化工作為例[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04):44-45.

[5]高倩.唱響遼沈最美的和音——“我的合唱我的團”2014群眾性合唱大賽藝術總監羅欣專訪[J].音樂生活,2015(03):51-53.

作者簡介:

謝永紅(1968—),男,漢族,貴州省貴定縣人,???,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團體合唱藝術。

猜你喜歡
文化活動
在文化語境下培養學生的音樂思維
淺析如何組織開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
論當前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與開展
群眾音樂文化活動現狀及創新發展
論如何加強基層村級文化建設
關于獨立院校圖書館舉辦學生文化活動的探索
引領群眾文化建設,走向和諧社會發展
當前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策劃與組織簡析
如何開展社區群眾文化活動
新時期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與開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