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課實施個性化教育對中青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效果觀察

2021-01-12 09:09耿艷劉玉會通訊作者劉曉燕屈淼吳林娟蒲念
醫藥前沿 2020年27期
關鍵詞:飲食微課血糖

耿艷 劉玉會(通訊作者) 劉曉燕 屈淼 吳林娟 蒲念

(重慶醫藥高等??茖W校附屬第一醫院 重慶 400060)

糖尿病是一種復雜的慢性疾病,隨著我國逐步邁入老齡社會,我國糖尿病患者數量已經超過1 億,患病率為10.9%,糖尿病前期患病率更是高達35.7%[1]。糖尿病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家治療和護理,而更多的依賴于患者主觀能動的密切配合,在這個過程中,健康教育至關重要,由于傳統教育形式多側重于醫患面對面的交流,即要求患者在特定的時間來到醫院接受教育,因此傳統教育的開展易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從而導致參與度不高,另外,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大多由于生活節奏快、工作及生活壓力大、負擔重,無暇顧及健康問題,總之主觀上缺乏自我保健意識,不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但引起許多疾病,而且存在許多潛在危險因素,易引起慢性疾病[2]。微課以信息技術為媒介,它打破了傳統課堂的時空限制,可回放,不再受限于特定地點,很大幅度的提高了患者的參與度。本實驗嘗試通過微課教育,加強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出院后能夠掌握糖尿病相關知識,提高患者出院后的依從性和自我管理能力,進而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1.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8 年11 月—2019 年4 月在我院內分泌代謝科確診為糖尿病的住院患者。納入標準:會使用智能手機、聽力視力保證能接受網絡教育且自愿參與的中青年患者年齡20 ~50 歲。排除對象:合并有糖尿病嚴重并發癥、有精神病史和認知功能障礙者、由于網絡、移動設備等原因不能正常聽微課或者完成回訪者。經過篩選,最終納入117 例,通過隨機數字法分為干預組60 例,對照組57 例。本研究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1.2.1 建立患者檔案 為所有入選患者建立檔案,具體包括(1)基本資料:年齡、性別、身高、體重指數、婚姻、文化程度、職業、收入、既往史、家族史、宗教信仰,微信使用情況;(2)??瀑Y料:飲食、運動、藥物 、生活習慣,生化指標檢測、糖尿病并發癥;

1.2.2 對照組 采用常規健康教育,即糖尿病??谱o士一對一教育,小組教育、健康大課堂、發放健康教育資料、電話回訪等,教育內容包括糖尿病飲食、運動、自我監測、胰島素注射、低血糖的識別與預防等相關知識。

1.2.3 干預組 采用微信的形式建立糖尿病患者中青年群,由糖尿病??漆t生、??谱o士、營養師、60 名患者組成。擬定授課計劃通知群友,授課內容包括:認識糖尿病、糖尿病飲食、運動、低血糖的防范、血糖檢測、胰島素注射、藥物及患者面臨和擔心的問題等方面進行解答。每周授課一次,每次一小時,授課當天提前簽到,然后進入微課課堂學習,課堂采用視頻、語音、圖片等方式結合授課,課后隨時在根據患者自身的問題給與個體指導。每半月電話回訪一次了解學習情況,解答疑問,每3 個月進行門診復診。

1.3 兩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谱o士的門診隨訪每兩周 1 次,內容為詢問患者飲食、運動、監測及胰島素注射情況,是否發生低血糖。幫助解決問題并鼓勵堅持正確行為。不能按時來診患者,給予電話或者微信線上隨訪。

1.4 觀察指標

出院3、6 個月空腹血糖(FPG)、餐后2h 血糖(2hPG)、糖化血紅蛋白(HbAlC)、血壓、血脂進行比較,評價患者對糖尿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制定知識測試題,內容包括糖尿病飲食、運動、監測、注射、低血糖的預防及服藥是否遵醫囑和接受教育方式[3]。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17 名2 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57 人,干預組60 人,對照組:男/女=27/30,年齡(63.39±11.45)歲,BMI 為25.32±3.03,DM 病程(8.47±6.58)年。干預組:男/女=35/24,年齡(54.67±11.72)歲,BMI 為25.38±3.15,DM病程(6.35±6.70)年。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2.2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對比

將干預組和對照組干預前、干預后3 個月和干預后6 個月的運動時間、監測血糖頻次、FPG、2hPPG、HBAIC、收縮壓、舒張壓、BMI、血脂CHOL TG、HDL 和LDL 進行F 檢驗,結果顯示干預前對照組和干預組運動時間、監測血糖頻次具有顯著差異,干預后3 個月運動時間、監測血糖頻次、FPG、2hPPG、HBAIC 具有顯著差異,干預后6 個月運動時間、監測血糖頻次、FPG、2hPPG和HBAIC 具有顯著差異(P <0.05)。干預組和對照組受試者收縮壓、舒張壓和血脂CHOL 在干預前、干預后3 個月和干預后6 個月均無顯著差異(P >0.05)。見表1。

2.3 兩組患者自我管理對比

將干預組和對照組2019 年干預前、干預后3 個月和干預后6 個月的飲食、運動方式、服藥是否遵醫囑和接受教育方式進行計數統計和卡方檢驗,檢驗結果顯示所有變量P <0.05,說明這3 個月干預組和對照組的飲食、運動方式、服藥是否遵醫囑和接受教育方式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自我管理對比

3.討論

3.1 微課教育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運用微課對中青年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較前降低,并低于對照組。傳統健康教育主要以口頭傳授為主,患者聽后容易遺忘,微課教育淺顯易懂,對于重點、難點及常見的錯點重點突出,反復學習,更有針對性,更容易使患者理解并記憶,在微課教育后患者在群里互相交流,促進患者對知識的進一步鞏固,提高了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3.2 微課教育可有效促進糖尿病相關知識點的掌握

微課教學主題突出、針對性強,患者可以根據自己對知識掌握的程度來自主規劃學習進度,有針對性地學習還未掌握的內容。而且微課可反復觀看收聽,細細揣摩,便于其更深入透徹理解,彌補了傳統教育只能聽一遍的缺陷[4]。微課教育不同于傳統的健康教育模式,單純地聽醫務人員講解,而是將學習的決定權移交給患者。實現學習時間、學習地點、學習資源和學習工具的可移動性,患者可根據自身情況隨時通過手機獲取視頻、圖片等學習內容。學習環境更為輕松,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環境知覺和學習知覺[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采用微課進行健康教育,患者對糖尿病飲食、運動、監測、服藥是否遵醫囑和接受教育方式的相關知識掌握顯著優于對照組。

綜上,實施微課教育對微課教育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促進糖尿病相關知識點的掌握效果明顯,優于常規健康教育模式,值得應用。

猜你喜歡
飲食微課血糖
細嚼慢咽,對減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餃子血糖就飆升,怎么辦?
春節飲食有“三要”
飲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微課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
微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微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何為清淡飲食
妊娠期血糖問題:輕視我后果嚴重!
豬的血糖與健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